網傳,由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近百位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和評論家參與評選出了一份「中國現代十大女作家」(從1917年新文學革命至今,不包括港臺和海外華人女作家)的榜單。
上榜這份榜單的有:張愛玲、蕭紅、冰心、王安憶、殘雪、張潔、鐵凝、遲子建、丁玲和宗璞。
待我逐一對她們作簡析,看看她們是否為你心目中真正的「中國現代十大女作家」。
1.張愛玲
張愛玲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中國現代作家。
張愛玲從小就顯露出天才的一面,12歲時發表了短篇小說《不幸的她》。1942年,張愛玲開啟了寫作生涯。1943至1944年,張愛玲創作和發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和散文,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等。
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
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終年75歲。9月30日,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後,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張愛玲一生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
2.蕭紅
蕭紅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1927年在哈爾濱就讀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接觸五四運動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3.冰心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年10月5日出生。福建長樂人 。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在《晨報》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4. 王安憶
王安憶,1954年3月生於江蘇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縣,當代作家、文學家。
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團工作。1976年發表散文處女作《向前進》。1981年初與李章結婚。1987年調上海作家協會創作室從事專業創作。1996年發表個人代表作《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2004年《髮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優秀短篇小說獎。2013年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王安憶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總數已達500萬餘字。她的許多作品被譯成英、德、荷、法、捷、日、韓、以色列等多種文字,在國外發行。2001年12月,她獲得馬來西亞《星州日報》主辦的首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成為該報推出的全球最傑出的華文作家。
現為中國作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
5.殘雪
殘雪,原名鄧小華,湖南耒陽人。1953年5月30日,殘雪出生於長沙。
1970年後歷任街道工廠工人,個體裁縫。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鋒派文學代表人物。部分作品在香港和臺灣出版,並被譯介到日本、法國、義大利、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
2015年,殘雪的作品獲得美國紐斯達克文學獎提名;獲得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提名;獲得英國倫敦獨立外國小說獎提名。
6.張潔
張潔,祖籍遼寧撫順,1937年生於北京。中共黨員。當代著名女作家。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78年開始文學創作。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
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會員,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
著有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中短篇小說集《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只有一個太陽》等。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
7.鐵凝
鐵凝,1957年生河北趙縣,當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麥秸垛》、《哦,香雪》、《孕婦和牛》以及散文、電影文學劇本等百餘篇(部),總計300餘萬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電影《紅衣少女》獲1985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部分作品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說在香港和臺灣出版。
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8.遲子建
遲子建,女,漢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於黑龍江省漠河縣。
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協工作至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中國作協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現擔任中國作協第九屆主席團成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主席。
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等;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清水洗塵》。已發表作品600多萬字,《當代作家選集叢書·遲子建卷》《踏著月光的行板》;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遲子建隨筆自選集》。另有《遲子建文集》出版80多部單行本。
作品榮獲「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茅盾文學獎」等文學大獎,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國出版,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9.丁玲
丁玲,於1904年10月12日出生,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共黨員,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
從小深受母親反抗封建禮教、主張婦女獨立自強思想的薰陶。1936年11月,丁玲到達陝北保安,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來,給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增添了新鮮的血液。
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出過無法取代的貢獻。代表著作有處女作《夢珂》,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等。
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歲。
10.宗璞
宗璞,原名馮鍾璞,出生於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是中國當代女作家,曾用筆名:任小哲、豐非。
她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女兒,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校。抗戰爆發,隨父赴昆明,就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宗璞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
主要作品:《紅豆》、《弦上的夢》、《不沉的船》.《後門》《知音》等系列長篇《野葫蘆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