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職高能匯活動通過對優秀中職學校進行集中展示和宣傳,旨在強調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性地位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同時,活動從5月起邀請職教專家、學者開展線上研討,並攜手職教圈新媒體平臺、現代職業教育研究院、光明雲媒進行多平臺展播,為職業教育的「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增添戰鬥力,受到業界的關注和好評。
張榮勝 | 創設時空一體智慧校園,助力「三教」改革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始建於1982年,是一所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中高職一體化職業學校,是教育部與德國合作時間最早、合作成效最好的「雙元制」項目學校、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首批江蘇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堅持「地方產業辦學校、行業企業建專業、職業崗位育人才」的辦學理念,堅持「重實踐、重技能、重企業、重能力」的辦學特色,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宗旨,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發揮行業企業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政府主導、行業指導、校企雙主體」的辦學模式,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免檢」人才,不斷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度、社會影響力及美譽度。
▲中德合作博西華(BSH)項目學生在企業實踐學習
二、創新「政行校企」協同發展機制,成為中等職業教育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路徑的「先行者」。學校牽頭成立南京職業教育政產學研聯盟,依託聯盟構建產學研創新平臺,與行業企業及科研院所開展「校—所合作開發」「校—企委託研究與培養」「校—行(協會)共建實體」「校—院(高校)聯合技術攻關」「校—企服務外包」等五種模式合作,凸顯職業教育「教賽訓」一體的「通識課程+專業創新教育」的人才培養特點。與南京地鐵集團共建軌道交通學院,推行雙導師、雙主體、雙證書的「三雙」人才培養模式,道路橋梁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建築設備工程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四個專業連續招收「訂單班」4屆,現有在校班級17個,在校生680人,1000餘名畢業生工作在地鐵的風水電、駕駛、研發等關鍵崗位。與中興通訊共建ICT學院,建成基於雲計算技術的實訓資源服務平臺——江蘇省職業教育雲服務平臺,包括「1148」核心內容,即1個「省級公有雲+院校及私有雲」的混合雲組網,1個「雲門戶」,網絡安全、通信、物聯網、大數據等4個重點專業方向以及「區域實訓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區域數字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等8個應用服務平臺,面向江蘇及南京都市圈提供職業教育教學及實訓資源。學校申報的《職業學校「團隊定製型」教師校本研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近40年的職業教育辦學實踐中,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上級領導、合作企業、優秀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事業發展快速、成績豐碩喜人,創造了數十項全國、全省「首批」「第一」: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培訓基地、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範學校、全國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職業院校、國家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項目學校、江蘇省現代化示範性職業學校、江蘇省職業學校智慧校園、江蘇省職業教育技能教學研究基地、江蘇省「領航」計劃建設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次)、江蘇省文明單位(校園)、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與德育管理「雙30強」等榮譽稱號。
「十四五」期間,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釐清辦學理念、優化辦學特色、明確「立足南京、紮根江蘇、輻射全國、世界水平」的領航計劃辦學目標,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教學質量為基石、校企合作為主線、產教融合為亮點、隊伍建設為根本、文化建設為引領、信息生態為支撐,深化「三教」改革,完善「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探索「適合的職業教育」,用全新的職教理念和國際視野打造「惠生、惠民、惠社」工程,爭創「國際知名、國內一流,人民滿意、質量一流,體系完善、服務一流,大師引領、水平一流」的中國職業教育領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