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溼疹常見的8個誤區,家長必須懂

2020-10-30 母嬰和育兒

溼疹是嬰幼兒最常見的,幾乎每個寶寶都曾被溼疹困擾過。但由於家長對溼疹的認知水平不同,有的溼疹寶寶得到家長科學的護理,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並且一段時間後也痊癒了;反之有的溼疹寶寶卻因爸媽不恰當的做法而越來越糟糕,溼疹範圍不斷擴大,寶寶備受折騰。為了幫助更多小朋友免受溼疹的困擾,如下咱們就一起來說說嬰幼兒溼疹常見的8個誤區,希望家長們都能遠離這些誤區,寶貝們都能遠離溼疹的又癢又煩。

誤區一、溼疹是喝母乳導致

每個堅持母乳的媽媽背後,都有一群勸她斷奶的人,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說寶寶6個月後母乳就沒有營養的,有說寶寶喝母乳不利於添加輔食的,更有甚者說母乳有毒的。家有溼疹寶寶,母乳媽媽就經常要背鍋。家人、鄰居和朋友都免不了質問母乳媽媽,是不是吃了什麼刺激性的食物,才導致寶寶過敏?

事實上,母乳作為對寶寶來說最有營養的物質,並沒有毒。除非母乳媽媽的飲食太過分,否則並不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母乳媽媽,只需不吃過多燒烤油膩易上火的食物,刺激性較高的食物諸如咖啡、濃茶等儘量少碰,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因為擔心母乳有毒而不給溼疹寶寶吃母乳,這是一個誤區。

誤區二、給溼疹寶寶頻繁使用爐甘石洗劑

爐甘石洗劑,因為副作用小,新生兒寶寶就可以使用,很受媽媽青睞。很多媽媽會用爐甘石洗劑給溼疹寶寶護理,結果不僅不見好,寶寶的皮膚狀況還越來越糟糕了。這是因為,爐甘石洗劑主要適用於熱疹的寶寶,而不是溼疹的寶寶。

雖然爐甘石洗劑具有鎮靜、消炎的作用,但是同時具有吸收乾燥的收斂作用。除非寶寶的溼疹症狀很輕微,面積很小,用爐甘石洗劑可以緩解,否則只會加劇寶寶皮膚的水分流失,加重寶寶溼疹症狀。特別是皮膚有破損的寶貝,更是不能使用爐甘石洗劑。

誤區三、給寶寶使用無極膏等特效藥膏

之前我們家爺爺帶寶寶在樓下遛彎的時候,就有碰到其他爺爺在分享經驗,推薦給寶寶使用無極膏,說是不管蚊蟲叮咬、溼疹、還是其他皮膚不適,塗幾次就ok了。雖然這個熱心分享的爺爺說的並沒錯,無極膏確實可以很快幫助寶寶皮膚恢復如初,但無極膏卻是不能給寶寶用的。

無極膏內含有激素,激素的作用可以讓寶寶很快修復肌膚,但長時間使用卻會導致不可逆的影響,造成寶寶皮膚色素沉著、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等,甚至導致寶寶激素臉,讓情況變得十分糟糕。寶寶皮膚稚嫩,家長使用藥膏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要盲目聽從別人的建議。

誤區四、溼疹寶寶保溼霜塗薄薄一層就夠了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皮膚科醫生建議給寶寶塗上厚厚的保溼霜,並且是皮膚一幹就要補,但家裡的老人卻很反感,老是質疑自己為什麼給娃塗那麼多,只要薄薄塗一層就夠了啊。但其實溼疹嚴重意味著寶寶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嚴重,是需要厚厚的保溼霜來幫助修復的。

溼疹需要保溼,保溼對促進皮膚屏障的恢復很關鍵。家長應給寶寶規律地使用保溼劑,不只是洗澡後使用,應堅持每天多次使用。在冬季乾燥季節還可考慮在房間使用加溼器,幫助寶寶皮膚鎖住水分。在國外,溼疹嚴重的寶寶醫生還會建議使用溼裹衣,其實就相當於把保溼霜穿在身上。

誤區五、激素藥膏副作用大,不能給寶寶使用

寶寶溼疹不太嚴重的時候,給寶寶做好保溼工作,保溼霜和氧化鋅軟膏配合使用,是可以治癒的;但如果寶寶溼疹比較嚴重,用了保溼霜和氧化鋅藥膏無法緩解症狀,那必要時還是要使用溼疹藥膏的。否則,不僅寶寶會因為溼疹的日益加重而瘙癢難忍,而且各種細菌、病毒也會通過寶寶受損的皮膚屏障進入體內,這是多麼可怕啊!

雖說溼疹可用激素藥膏,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免誤用藥物。只要認真聽醫囑,針對病情、皮損部位,不同年齡選擇不同強度的激素軟膏,可發揮激素的強大抗炎、抗過敏作用,同時又能避免其不良反應。

誤區六、溼疹患者要多洗澡

有的家長認為,既然溼疹需要保溼,那是不是應該適當增加寶寶洗澡的次數。但事實上,過度清洗也會造成的皮膚屏障的破壞而使溼疹寶寶的皮損加重,越來越癢。建議家長每天給寶寶洗一次澡即可,平時每次洗澡的時間最好不超過10分鐘,儘量選擇無刺激性的沐浴產品,洗澡後水分不用擦得過幹,3分鐘內使用保溼劑以鎖住水分。

同時,家長還需特別注意水溫的控制,水溫不要過熱,控制在27~30℃之間,以免刺激寶寶的皮損。洗澡時應儘量選擇無刺激性的沐浴產品,不要使用金銀花、艾草等中藥給寶寶泡水,以免刺激物透過寶寶的皮膚屏障進入體內,造成新一輪的過敏。

誤區七、溼疹期間不能接觸疫苗

接種疫苗,是否會導致寶寶溼疹更加嚴重?一般來說,儘管接種疫苗後有可能會使溼疹加重,但發生率不高,且不嚴重。且小月齡的寶寶需要接種的疫苗較多,有些有時效性的疫苗如果接種不及時可能就無法補種。

除非醫生反對溼疹寶寶接種疫苗,否則家長還是不能因為溼疹而耽誤寶寶的疫苗接種。需注意的是,接種後要細心觀察,如果寶寶出現溼疹加重的情形應及時就診。

誤區八、溼疹可以根治

我們家阿姨,在阿寶溼疹期間,也曾拿了三種藥膏給我,說是找人求來的,混合給寶寶使用,溼疹可以根治。雖然頗有坊間秘方的意思,但這其實並不可能,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手段能夠絕對根治溼疹。

這是因為溼疹的原因非常複雜,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相互作用而誘發。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身體抵抗力的提高也可能會自然治癒溼疹。在此之前,家長能做的就是恰當的護理及合理使用藥物,而不是去求什麼神藥。

如上8個誤區,都是我的真實體會。因為老公有過敏性鼻炎和蕁麻疹,啊寶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過敏體質寶寶」,稍不注意溼疹就來侵犯。每次溼疹,都會有很多熱心人來提出建議,也曾被老人質疑過母乳導致的溼疹和保溼霜塗得過多,但我在壓力之下依然堅持聽取皮膚科醫生的建議,閱讀溼疹相關的科普類文章,如今懂的知識越來越多,啊寶的溼疹也都能儘快治癒。今天分享出來,希望對您也有幫助!

相關焦點

  • 嬰幼兒溼疹常見的8個誤區,家長必須懂
    溼疹是嬰幼兒最常見的,幾乎每個寶寶都曾被溼疹困擾過。但由於家長對溼疹的認知水平不同,有的溼疹寶寶得到家長科學的護理,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並且一段時間後也痊癒了;反之有的溼疹寶寶卻因爸媽不恰當的做法而越來越糟糕,溼疹範圍不斷擴大,寶寶備受折騰。
  • 【常見病防治】嬰幼兒溼疹:寶寶瘙癢難忍,媽媽我太難了!
    嬰幼兒溼疹是最常見的一種皮膚過敏性炎症。溼疹導致的皮膚損害明顯可見:丘皰疹為主,可有多種形態。溼疹是一種皮疹,顧名思義,皮疹是突出皮膚的,常見的發生部位是頭面部,如額部、雙頰、頭頂部,然後可蔓延至頸、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發全身。
  • 診治溼疹的這12個誤區可別再犯!
    溼疹屬於皮膚科常見疾病,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紅斑、丘疹、水皰性皮膚病,因冬季天氣乾燥、寒冷刺激、衣物摩擦等因素,特別容易復發,而患者在治療上也常常存在一些誤區。誤區5:「純植物」藥膏更安全有效這些藥效果有限,而且不一定安全。有些純植物藥可能有效,但一味追求不含激素的「純植物」藥膏則不明智。誤區6:溼疹應配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不需要,重度溼疹或繼發感染者才需要。
  • 常見的嬰幼兒溼疹有以下幾種類型?看看你家寶寶是哪種?
    溼疹是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不分年齡性別都有可能患上,嬰幼兒也不例外。嬰兒溼疹是指發生在寶寶喝奶時期,有些寶寶一喝奶就溼疹加重,所以又被稱為奶癬,大多數是在短時間內難以治癒的,因而更要注意護理,那麼,嬰幼兒溼疹該怎么正確護理呢?下面小編就不同溼疹的護理來支幾個妙招。
  • 肺炎必須輸液才能好?這8個肺炎的常見誤區家長要了解!
    在兒科,肺炎並不陌生,很常見。在很多媽媽的印象中,寶寶發燒、咳嗽稍不留心就肺炎了,但是關於肺炎的認識,很多家長存在認識誤區,如咳嗽不積極治療就會引起肺炎、接種過肺炎疫苗就不會得肺炎了、患了肺炎必須用抗生素輸液,甚至必須住院治療等。今天就和家長們分享8個常見的肺炎的認識誤區,希望可以幫助家長更多的了解肺炎,正確的認識肺炎。
  • 嬰兒溼疹常見的六大誤區,你踩雷了嗎?
    嬰兒溼疹(或叫特應性皮炎)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疾病,這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往往在嬰兒期起病,反覆發作,特點是皮膚乾燥、瘙癢、長紅斑,可以伴有滲出、結痂,轉為慢性時可以有皮膚增厚、苔蘚樣變。面對備受溼疹「騷擾」的寶寶,寶媽寶爸們也是焦慮不已。以下六大誤區,家長們要注意避雷哦!
  • 嬰兒溼疹全攻略:治療、護理及誤區
    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皮膚病,包括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嬰兒溼疹就是指的特應性皮炎「嬰兒期」。嬰兒溼疹是2歲之內出現的嬰兒頭面部溼疹,常於嬰兒出生的第二月或第三個月開始。一般在寶寶出生1周左右發生,這一點與嬰兒溼疹不同,嬰兒溼疹一般是出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時發病。另外,嬰兒脂溢性皮炎會出現油膩性結痂,好發於頭皮和面部,眉部是非常好發的部位。一般不癢或輕微瘙癢。(2)新生兒痤瘡: 發生在3個月以內者,最常見在2周左右,常見於男嬰,但女寶也可發生。皮損表現為「青春痘」樣皮損,但一般沒有粉刺。
  • 嬰幼兒得了溼疹不能洗澡或不能使用沐浴露?
    杭州網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嬰幼兒溼疹門診卜璋於副主任醫師正在坐診,突然進來一位來自衢州的3歲小男孩噹噹(化名),剛進診間就聞到了一陣陣難聞的異味,再仔細一看卜醫生發現小朋友頭髮髒兮兮粘成一束束的,檢查一看身上除了紅紅的皮疹和一道道抓痕之外,還布滿了一層層的汙垢……一問家長才知道,噹噹居然從過年到現在,差不多有兩個月沒洗澡了
  • 寶寶洗澡常見誤區,家長們別再犯了
    給寶寶洗澡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卻有很多誤區寶媽們經常在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寶寶洗澡常見誤區,看看你中了幾條。誤區二:寶寶得了溼疹不能洗澡?很多的媽媽看到寶寶得了溼疹,認為不要洗澡,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寶寶得了溼疹不僅能夠洗澡,反而是必須洗。因溼疹脫落的皮屑,和裂口皮膚周圍都含有大量的細菌,這些對寶寶的皮膚都會造成刺激,把這些髒東西清洗掉有益於溼疹康復。
  • 立秋了,秋季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問題,請查收
    所以,了解秋季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才能及時發現、提前預防,儘早治療。那麼,秋季,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我們又該如何預防?秋季嬰幼兒皮膚病主要有三大類:1 溼疹哺乳期嬰兒的溼疹也叫 「奶癬」,常常與嬰兒的體質和媽媽的飲食結構有關係,如果媽媽食用海鮮、肉類、蛋類、奶、豆製品時,哺乳嬰兒的溼疹加重了,就要暫停食用這類食品。
  • 得了溼疹應該注意些什麼?扒一扒溼疹常見的誤區!
    相信大家都對溼疹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真正對其深入了解的朋友並不多。而在網上有關溼疹的討論話題也不少,其中也有不少錯誤的認識,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下這些關於溼疹的誤區,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患有溼疹的朋友找到正確且科學的解決方案。
  • 嬰幼兒溼疹
    嬰幼兒溼疹是嬰幼兒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多見於面部、頸部及會陰部(尿布皮炎),是由於過敏體質引起,治療有效,容易反覆,對多種蛋白過敏。常應用水解蛋白奶粉替代普通奶粉。在嬰幼兒患病期間,如果是輕症,一般不用特殊治療,注意餵養即可,如局部症狀明顯,可加用中藥洗劑及外用抗過敏膏藥治療,必要時服用抗過敏藥物。另外還要改善腸滲漏的問題,腸滲漏是導致嬰幼兒溼疹的一個原因,中醫可用健脾去溼類中藥,西醫可應用益生菌,都有相應的改善作用。
  • 常見的嬰幼兒溼疹有幾種類型?提醒:護理不當,易給孩子造成傷害
    第二、乾燥性溼疹 乾燥性溼疹一般發生在6-12個月比較瘦小的嬰兒,經常出現在頭皮和眉間等部位 第三、脂溢性溼疹 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經常會患有這種症狀的溼疹,經常出現在臉頰、前額和眉間
  • 嬰幼兒溼疹如何辨別?家長如何做好居家調護?
    嬰幼兒皮膚嬌嫩,容易出現各類皮膚疾病,家長如果不加以重視,區分對待,很可能適得其反,讓皮膚疾病反覆發作。家長怎麼辨別嬰幼兒溼疹(特應性皮炎),如何對此做好居家調護呢?上周六(2020年9月19日),我們邀請到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的林穎醫生,為我們進行了關於《嬰幼兒溼疹(特應性皮炎)的居家調護和中醫外治》的公益直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林醫生如何為各位家長支招。
  • 寶寶溼疹會自己好?月嫂懟回:家長別太懶
    一般來說,寶寶出溼疹是很常見的事情,寶爸寶媽們大可不必驚慌,但是為什麼會出溼疹呢?出了溼疹之後有沒有什麼好的護理方法呢?現在小脈孕寶就分享下關於溼疹的科普知識,一起來看看吧。嬰兒溼疹的表現有哪些?嬰幼兒溼疹在中醫上稱「奶癬」是嬰幼兒皮膚的常見疾病之一,一般發生於寶寶出生後的第1~6個月以內,在之後會隨著寶寶的身體逐漸強壯而減輕,主要表現為臉部,額部,和頭部,出現紅斑,水泡,密集成片,嚴重時可散發全身。
  • 嬰幼兒血管瘤的認知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嬰幼兒血管瘤(IH)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腫瘤,60%以上發生於面部和頭頸部暴露部位,影響美觀。家屬要求治療迫切,但往往容易走入對血管瘤的認知誤區,後期產生多種併發症,如潰瘍、出血、感染,引起肢體功能障礙等。
  • 嬰兒溼疹的治療誤區,你被哪條誤導過?
    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溼疹到了高發的季節,人們對溼疹的治療仍然有許多認識誤區,今天再和大家說說這些誤區,看看你被哪條誤導過?誤區一「寶寶患溼疹了,停止母乳就會好;還有可能是雞蛋、牛奶導致的,把它們踢出寶寶的食譜。」溼疹屬於遺傳過敏性疾病,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而且是會反覆發作的疾病。
  • 寶寶皮膚乾燥瘙癢、反覆出現溼疹?9個小技巧讓孩子不再難受
    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反反覆覆的溼疹問題感到頭痛不已。我家的小姐弟倆就屬於皮膚比較敏感的孩子,稍有悶熱、乾燥的情況身上就立刻會出現溼疹。因此,從長期與溼疹鬥爭的經驗中,我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分享給大家。
  • 溼疹是什麼樣子的,嬰幼兒溼疹怎樣好得快,家長不可不知
    嬰幼兒溼疹是一種發生於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又被稱為「奶癬」,常「欺負」2歲以內小寶寶,愛發生於面頰、額部、眉間、頭部,病情嚴重時,軀幹、四肢等也可發病。因溼疹反覆發作、瘙癢難忍,使天使寶寶哭鬧不安,備受折磨,「搞垮」了不少年輕父母。那麼溼疹是什麼樣子的,溼疹怎樣好得快,作為家長不可不知。溼疹是什麼樣子的?典型表現。
  • 嬰幼兒溼疹,家長在護理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嬰兒溼疹,多見於嬰幼兒,部分可遷延至青春期及成人。由於溼疹護理不當,會造成患兒夜間哭鬧、煩躁不安,加之患兒的搔抓可能引起繼發感染,因此寶媽需要特別注意調護方式。4、鄧雪梅《兒童性早熟的防治》5、邵瑛《夏季如何為寶寶推波助長》6、莫珊《多動症兒童的家庭管理》7、萬力生《小兒推拿在咳嗽中的應用》8、熊偉《兒童普通感冒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