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爸媽的最怕聽到什麼?寶寶生病!
生病了就要吃藥打針,而一帶寶寶去醫院打針,孩子就焦躁不安,哭的撕心裂肺,當爸媽的別提有多心疼了。
別說孩子,相信不少家長們小時候都都深有體會,打針可是很多小孩的心理陰影。
當然也有的寶寶在打針的時候不為所動的,不過寶寶打針的時候不哭的畢竟是少數。
有些寶寶反應激烈,讓護士無從下手,這樣很容易傷到寶寶。
那麼寶寶打針的時候哭鬧,是什麼原因呢?害怕?恐懼?怕疼?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安撫孩子呢?
寶寶為什麼哭鬧不止?
1、 陌生的環境:隨著孩子慢慢形成獨立自主意識,陌生的環境的確能讓他們心理產生恐懼;
2、對生理刺激的保護反應:寶寶身體的部分機能尚未發育完善,面對打針帶來的生理疼痛,內心的畏懼感也是身體自我保護的反應之一。
怎樣幫助寶寶克服不安情緒?
01 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寶寶是非常敏感的,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緒。有些家長在孩子要打針的時候,就有些緊張,擔心孩子不配合。孩子感覺到,越發害怕了。
如果家長,尤其是媽媽,做不到「安靜的」看著,最好不要參與到治療當中。
02 清晰的告訴孩子打針的原因
經常聽到大人勸解孩子打針的話:「打了針你的病才會好哦。」雖然這樣說沒錯,不過說服作用不明顯。
在孩子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後,就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動畫等形式,讓孩子知道很多時候人生病了是因為細菌和病毒在搗亂,吃藥打針了才會好。
03 帶孩子打針時,提前告訴孩子
可以這樣說:今天媽媽要帶你去打針哦,打完針你的身體裡就會生長出來健康小衛士,健康小衛士可以幫助你抵抗細菌和病毒。
其實小孩子是最講道理的,當你把打針的作用生動形象的告訴孩子的時候,孩子是會權衡利弊,然後對要不要配合打針做出選擇。在這個過程當中,也順便給孩子普及了知識。
04 提前演練
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在醫院裡會發生什麼,和孩子玩扮演醫生病人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裡體驗各種情緒,以及情緒的變化。
05 轉移寶寶注意力
在打針時,溫柔地和孩子說話或是給孩子唱歌。保持微笑,始終保持和孩子眼神接觸來防止孩子去看針頭,還可以用寶寶最喜歡的玩具來分散注意力。
如果孩子屬於母乳餵養,可以在打針的時候或是打針結束後給孩子吃奶來安撫孩子。皮膚的接觸、甜甜的乳汁對孩子來說都是天然的止痛藥。
06 正確擁抱孩子
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抱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通常不要抱太緊或是太松,孩子可能會扭頭去看針頭,太緊可能只會增加孩子的焦慮感。
對於嬰兒或是學步的孩子,可以把他放在膝蓋上正對著你,把靠近孩子的手臂放在孩子的背部,然後用你的另一隻手抓著孩子將要打針的胳膊。
07 生活中不誇大負面情緒
寶寶還處在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階段,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媽媽儘量不要對孩子說「快吃飯,不吃就把你送去醫院打針」這類話,會加重孩子對醫院和醫生的恐懼感。
另外,也不要對孩子撒謊說「打針不疼」,孩子總是要發現打針的真相,與其一開始欺騙,不如在孩子勇敢的接受打針之後,給予讚賞,稱讚他的勇敢,讓孩子更有榮譽感。
寶寶對打針害怕或是有牴觸情緒,很多時候是來源於未知。
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有了清晰的認知之後,就不會那麼害怕了。如果有了一次打針的成功體驗後,那麼再次面對打針時就坦然多了。
【今日話題】
你家寶寶害怕打針嗎?
你有什麼方法能讓寶寶乖乖打針呢?
歡迎家長們評論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