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區,隸屬河南省洛陽市,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心,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河洛文化起源於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河洛地區,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濟洛高速南北貫穿,310國道、小浪底專用線過境。洛河流經轄區。獲得2017年度全省綜治和平安建設優秀縣(市、區)稱號。境內有天子駕六博物館、應天門遺址、西工兵營、櫻桃溝風景區等景點。
王城公園
王城公園,又名洛陽王城公園。坐落在十三朝古都河南省洛陽西工區,因修建在東周王城遺址上而得名。公園始建於1955年,坐落在洛陽市文化館西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周王城遺址上。
佔地1080畝,是中國第一座遺址公園,歷屆牡丹花會的主會場。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為我國最北端的華南虎人工繁育基地,飼養華南虎數量達到38隻,是中國華南虎最多的動物園,也是世界第一。
沉香樓(丹樓)是王城公園主要景觀之一,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由42根立柱支撐,三層仿古建築,是目前洛陽市最高,裝飾最為華美的仿古建築。整個建築雕梁畫棟,造型精巧,飛簷鬥拱,氣勢恢宏,與園內亭,臺,樓,榭等園林景觀融為一體。沉香樓是王城八大景之一,樓閣周圍以規則幾何圖形組成的大型牡丹壇,內有姚黃、魏紫、豆綠、蘭田玉等名貴牡丹83種,1800多株,與沉香樓相映生輝。
河圖洛書是根據"河出圖,洛出書"的傳說,由雕塑家宮殿先生創作而成。相傳遠古時期,黃河中出現一頭馬頭龍身的神獸---龍馬,龍馬背負河圖,伏羲氏根據河圖推演了八卦。大禹在治理洛水時,撿到一隻神龜,背負玉版,上刻洛書。大禹從洛書中悟出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治服了洪水,劃天下為九州。「河圖洛書」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是中華民族祖先心靈思維的最高成就。
韶樂臺是王城公園西周文化區的主體建築,是根據周代「築其臺榭,美其宮」的風格建造的。韶樂臺的底部東、西、南三面牆上鑲嵌的黑色線刻畫反映了從公元前七七零年到公元前二二一年間發生地與洛陽有關的三十餘個歷史事件。稱為故事牆,韶樂臺上部為周代紀念性建築「四阿重屋」。室內陳設編鐘,編磬等樂器,定時演奏韶樂。整個建築巍峨壯觀,具有濃厚先秦風韻。「樂台鐘聲」是王城公園經典景觀之一。
洛浦公園
洛浦公園是洛陽市委、市政府為古都人民建造的一項大型公益工程,該公園沿著穿越市區的洛河兩岸而建造,全長16公裡。公園北岸景區長約10公裡,寬為90米,北岸景區是整個遊園的重點,以大面積草坪為主,建設有30個活動內廣場、14個歷史文化廣場、10個植物專類園及其他建築小品等。南岸景區寬為70米,主要以植物造林為主,將來適當布置園路、休息廣場及園林小品。洛河水面規劃為四道橡膠壩。水面寬度為600-800米,可開展全國性的賽艇比賽,河中適當位置布置小島、半島並點綴園林小品,形成一個水上樂園。
北岸景區:西苑橋西兩公裡處至東段廛河口共計14公裡,先後建成了45米寬綠地,3米寬綠化帶,15.5米寬坡段綠地和15米寬綠化隔離帶;14公裡長、8.5米寬防汛路、12公裡長防浪牆、30多公裡長的內遊園路、10餘條入園路;建設了供水、供電、照明、排水、通訊設施.在西苑橋至洛陽橋段,用現代造園手法建設了30個適應青少年、兒童、老年人等不同年齡段市民活動的廣場,30組亭子廊架,10個植物專類園,諸多園林小品:六座形態各異的公廁和管理房。
西入口建設了巨型飛鳥造型的洛浦公園西大門,如翱翔搏擊的大鳥,寓意著洛陽經濟的騰飛;西入口有內外廣場及遊園組成,總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在洛浦公園澗河入口處建設了長225米,寬72米的彩虹橋—座;在洛陽橋西邊建設了洛浦公園西苑橋至洛陽橋段東大門及3萬多平方米的內外廣場,內廣場建有音樂噴泉,花崗巖燈柱,夏夜在此納涼,可一邊欣賞五光十色的噴泉水姿,一邊聆聽悅耳的音樂。東大門的雄姿已成為洛陽市一個標誌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