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前,父母要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社交才不會有障礙

2020-10-15 超級心理育兒計

現在已經進入了十月,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開學這段時間,也暴露了許多孩子的問題。尤其是今年剛開始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離開了家長的懷抱,走向新的場所,幼兒園。平時寶寶在家的時候,家庭也都是圍繞孩子轉,許多人也有許多的壞習慣,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還有規則約束,許多人都比較難適應。

其中最讓家長擔心的就是孩子的脾氣問題,我的同事小張就有這樣的煩惱。今年同事的孩子天天也上了幼兒園,平時在家的時候天天是天不怕地不怕,情緒也是比較急躁,稍微不如意就會扔東西。所以同事也比較擔心,小天沒有父母的關愛還有理解,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為,是不是不利於在幼兒園的成長。

現在太多的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就是在家長的關愛下、寵愛下長大。平時父母對於自己的子女有些縱容,尤其是許多父母童年生活比較艱苦,把虧欠的童年都補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要什麼父母都會答應什麼。

在孩子需要發洩情緒的時候,父母會答應他們。但是到了學校,每個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如何相處就會成為父母擔心的話題。

就像許多老師反映的,太多的孩子在學校裡爭強好勝,遇到喜歡的物品,誰也不會讓誰,很容易出現爭吵的情況,甚至有的還會出現摩擦。都是孩子情緒過於暴躁,不能受到一點委屈,許多孩子認為世界都是圍繞他們轉的,有此種心態的小朋友,到了幼兒園很容易吃虧。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們能夠在學校和平相處,融入群體、健康成長呢?離不開老師還有家長的幫助,平時多正確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情緒上頭而發怒,要學會耐心地理解,多交流溝通解決問題。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父母的很多行為都會深刻影響到孩子,尤其是父母脾氣暴躁,經常在家罵人。孩子也會受到家長的影響,比較暴躁,經常模仿父母說些罵人的話。所以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平時要管理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不要有打罵,遇到事情也不要急躁。

要耐心冷靜地解決,父母教會他們學會交流溝通解決問題,孩子也能學會解決方式,當下次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通過雙方交流解決。

改正孩子的錯誤。

許多孩子情緒化的時候,對事物或者他人受到傷害的時候。有的父母認為已經發生了,對於孩子沒有過多糾正。使他們對事物沒有一點認識錯誤,甚至認為正確。就會經常發生此類事情,父母應該及時糾正孩子,告訴他們是非觀念。

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內心有了教訓,下次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有警惕心理,避免再次發生。

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要引導他們學會轉移發洩。不然他們有了不開心的事情,就會把情緒憋在心裡,時間長堆積太多的情緒,遲早就會爆發,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父母要引導孩子做些開心的事情轉移情緒,也要學會把情緒發洩出來。孩子的情緒比較平和,遇到事情不會著急。


育兒寄語: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許多孩子上學之後,有太多自己的情緒,不好融入群體,父母也會為之擔心。其實父母只要學會方法,正確教育孩子,把他們情緒發洩出來,孩子到學校也能心平氣和地和同學相處。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情緒低落?要警惕「兒童情緒障礙」,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比如第2天學校要考試,孩子在頭一天就會非常的緊張,他們會擔心考試的卷子太難,或者是考試的題目自己不會做,又或者是分數太低回家會被父母責罵……於是他們真的會寢食難安,對考試表現出極度的焦慮,這便是典型的兒童焦慮症的表現。
  •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要及時做出心理疏導,避免孩子形成心理障礙
    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夠耐心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要冷靜的同時,自己卻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緒,發洩了一番,把孩子批評地一無是處。家長這樣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他們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變得越來越情緒化。
  • 家長几歲引導孩子交朋友最合適?晚了當心孩子社交障礙
    菌菌當時反問了寶媽幾個問題:Q1:孩子上學前喜不喜歡和同齡小朋友接觸?答:平時都是一個人玩自玩自嗨,想著還小,交不交朋友無所謂Q2:有沒有帶孩子去過陌生環境?他是什麼反應?答:不耐煩、斥責、心情不好時會不受控制的打孩子聽完,寶媽的回答之後,菌菌說了一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同樣的困擾,那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最為核心的主要有這三種。
  • 面對愛頂嘴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暴力解決
    隨著孩子能力的增長,他急於向別人表現:「我長大了,我能行。」 「我」就是我自己,一個有想法的、有個性的、真正的「自己」。 在心理學上,這個過程被稱為「自我概念的形成」。 根據一項統計顯示,頂嘴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愛頂嘴的孩子約佔70%。
  • 不能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的父母有多可怕?
    之前在網上還看到過一個滿臉被劃成花的小寶寶,看起來令人心疼和毛骨悚然,而把寶寶劃成花臉的竟然是媽媽,媽媽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也是因為情緒上來無法控制,另外摻雜一些產後抑鬱的成分,才有了那個讓人後怕的結果。
  • 被誤解的內向:孩子不愛社交不等於不會社交,父母要做好3點引導
    情緒心理學研究中,情緒進化論認為:情緒是可以遺傳的,它是人類進化中為了適應自然、維持生存所延續出來的一種心智能力。如果把害羞情緒看成是孩子不會社交的罪魁禍首,實在是有所偏誤。,父母要引起重視誠然,社交是人類生活在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
  • 根據這4個關鍵期引導孩子社交,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有的父母看起來非常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孩子卻連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到: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共場合大呼小叫,經常與同伴發生衝突……不僅搞的父母當場很尷尬,還擔心孩子長大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怎麼辦?孩子社交能力的強弱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先天因素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則主要在於後天培養:家庭環境、父母的榜樣、父母的教導等等。
  • 孩子經常情緒低落?別不當回事,警惕孩子陷入「兒童情緒障礙」
    聽他媽媽講,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還是很活潑的,但不知道是因為課業的繁重還是其他原因,孩子的情緒總是不夠高漲,並且在遇到學業上的難題的時候也總是以懈怠的方式面對,從來不會想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總是依賴於爸爸媽媽的幫助。不僅如此,若是自己沒有及時為他解答,孩子的情緒還會變得非常的不穩定,顯得非常的暴躁。
  • 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父母需要警醒,孩子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其實這是孩子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社交焦慮障礙,多表現為過分和不合理地害怕、恐懼周圍的事物或者環境。這種恐懼是難以控制的,而且許多有這種症狀的人知道自己這樣是不對的,但是還是會抵抗不了這種恐懼,從而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 親子教育講座《父母要教給孩子的社交與情緒管理》
    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對象是父母,在解決教育問題之前,先要學會解決情緒的問題,掌握了社交情緒能力,不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課程老師簡介:安心P.E.T.父母效能訓練資深督導,陶虹、李小萌等影視名人的親子關係老師。
  • 孩子不愛聚群,可能是社交障礙惹的禍,家長注意5個方面做引導
    孩子的性格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因為家長,家庭氛圍,父母之間的關係都會影響到孩子,對於喜歡社交開朗的孩子,大多數家庭氛圍比較好,父母喜歡社交,並且孩子平時社交的範圍也比較多,所以喜歡社交的孩子和社交障礙的孩子,最大的區別在於家長的引導和平時的生活氛圍。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從小收穫高情商?
    接下來我們將用三篇文章為大家講解書中的第三個理論:用引導而非控制的方法幫助孩子培養情商、自律精神和自主能力。每篇文章解鎖一個能力,所以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怎麼幫助孩子培養情商。——丹尼爾·戈爾曼《情商》情商高的孩子在學習遇困難時,更容易安慰和激勵自己。能夠自己化解不良情緒,並進行自我激勵,孩子在學習上就能更專注更有毅力,取得更好的成績。情商高的孩子,除了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還能理解別人的情緒,化解和同伴的衝突,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 孩子易怒都是有原因的,父母給孩子的感受很重要
    小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差,容易情緒失控,有可能是自身的性格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受到父母的影響。有些父母自身脾氣就很暴躁,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動不動就衝孩子發火。不得不說,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模仿能力很強的孩子是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的。當父母抱怨孩子情緒暴躁,大喊大叫,不如先反思自己是否情緒平和,清醒,理智。
  • 孩子出現社交障礙,可能是阿斯伯格症候群,家長千萬要警惕
    社交能力需要從小鍛鍊,孩子們在和夥伴玩耍的時候表現如何,其實就可以看出他們在社交方面的一些「天賦」。自閉症一直以來被家長們視為大敵,生怕自己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這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與人交往等都會帶來極大的障礙。
  • 孩子"情緒飢餓"要警惕,使用正確方式來引導,讓你與孩子更親密
    情緒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隨處可見,但是你們知道應該如何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其實大人也是很難把控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孩子了,要是大人鬧情緒的話,其實倒是好說的,要是小孩鬧情緒的話哦,真的是會影響到我們以後的生活,尤其對於他們的成長也是一個大麻煩,要想 讓孩子不再鬧情緒,不出現"情緒飢餓",那就應該好好的引導,只有掌握這些引導,才能讓你與孩子的關係變得更加的親密!
  • 如何引導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調整自己的情緒?
    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大部分人也無法做到每時每刻都理智地控制和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更別說孩子們了。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件事太難,而選擇放任不管。況且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糟糕情緒裡歇斯底裡。這時,我們得幫助他們走出不良情緒的困擾。
  • 世間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有多種,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最低級
    這種毒火,就是他那從未曾得到控制的情緒。他們在現實外部世界一事無成,慘遭社會毒打,只能轉而攻擊毫無還手之力的孩子。對孩子指手畫腳,處處給孩子較勁,挑起與孩子的衝突進而取得鬥爭的勝利,他們喜歡孩子痛苦,孩子痛苦,他們就贏了。這些痛苦對孩子的傷害,他們並沒有感覺,他們永遠不會體諒孩子心裡的疼。
  • 父母情緒控制好,孩子成績才能好!
    這些話出自自己的母親之口,字字誅心,確實難聽。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兒子接過正在打瞌睡的孩子,扔到了樓下。然後自己也要翻窗戶要往外跳,被拉了回來。 爺爺、奶奶、媽媽守著已經摔死的孩子痛哭絕望,可木已成舟,孩子再也回不來了。而這一天正是孩子一歲的生日,他還不會吹蠟燭,還沒有吃到蛋糕。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情商低有哪些表現呢?1、無法合理控制情緒控制不了情緒其實是你在被情緒控制。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時我們應該做的是將情緒講出來,而不是通過情緒說出來。比如《獅子王》中的木法沙,再這樣生氣害怕的情緒下,他都沒有讓自己的這種情緒轉化成衝動,沒有發怒、批評和懲罰。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不愛說話、情緒差、膽小怕事、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項表現是由於焦慮引起的,孩子可能在成長道路上受其困擾,身心無比疲憊。如果父母了解了焦慮形成的原理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孩子怎麼面對焦慮,從而孩子憑自身能力成功應對,走出焦慮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