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這4個關鍵期引導孩子社交,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2020-10-08 婉秋聊育兒

美國人際關係大師卡耐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際關係。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交能力逐漸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父母都意識到社交能力對孩子未來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如父母所願。有的父母看起來非常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孩子卻連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到: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共場合大呼小叫,經常與同伴發生衝突……不僅搞的父母當場很尷尬,還擔心孩子長大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怎麼辦?

孩子社交能力的強弱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先天因素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則主要在於後天培養:家庭環境、父母的榜樣、父母的教導等等。

如果父母了解兒童身心發育規律,在順應孩子發育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加以正確引導,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有幾個關鍵點,若在這幾個關鍵點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發展良好社交能力。

01、一歲半前:建立牢固的「‍我」概念

有時,我們帶小寶寶出去到人群中,希望他能夠與小朋友一起玩耍,體驗多人遊戲的快樂。可是寶寶好像無視其他小朋友,只願意自己玩,任我們怎麼勸說他也不為所動,沉浸於自己的小世界之中。這時,我們可能會有點著急: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入群呢?

其實,孩子的表現非常正常。一歲半前的寶寶對「你」、「我」還沒有明確的概念,怎麼會與別人進行互動呢?寶寶只有明確了「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之後,才開始有與其他人互動的意識和欲望。

如果在這個階段強迫孩子與其他孩子互動,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無法建立安全的「我」,破壞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發展,導致孩子到了該與其他孩子建立正常互動的年齡卻不能自如地互動,產生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



02、10個月~2歲:嘗試社交

有的寶寶從10個月開始體現出喜歡與比自己大一點的孩子玩,多數孩子在一歲半左右開始注意大人或其他小朋友,喜歡模仿別人的動作和語言。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與周圍的人進行互動。

但是,受年齡和能力限制,孩子並不會真正與小夥伴互動,所以經常產生咬人或打人的現象。

不論是自己的孩子咬了別人還是被別人咬到,家長首先要明確一點:這是孩子在學習交往的過程,不要隨便給孩子定性。

如果自己的孩子咬到其他小朋友,家長不要單純批評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如何解決衝突,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用合理的方式來疏解。比如:「我生氣了」,「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動」。

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咬到,家長心疼是肯定的,但不要隨便給對方定性為「壞小孩」,這只是孩子發育過程中一種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對體內具有大量睪丸激素的男孩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學會自衛,學會在社交衝突中給自己解圍並保護自己,這份底氣才是孩子願意繼續在社交道路上前進的關鍵。

03、2-4歲,建立穩定的社交圈

3歲以後的孩子,大多數學會了基本的社交禮儀,比如見人要打招呼、動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允許、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等。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有意給孩子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社交圈。上幼兒園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在穩定的環境中學習安全的正確的社交行為。

家長也可以帶孩子經常與周圍親戚、朋友家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耍:去別人家做客,邀請其他小朋友來自己家做客,練習基礎的社交。

孩子在和小朋友玩耍、交往的過程中學習怎麼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怎麼開動腦筋解決問題,還能明白分享、助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意義。

04、4歲以後,學會放手

4歲以後的孩子,多數有了「好朋友」的概念,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有了基本固定的小夥伴,有的孩子還喜歡結交新的朋友,有高興的事情喜歡與別人一起分享。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去解決與小朋友之間的問題。

放手並不是一點也不管,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判斷問題的對錯,解決與小朋友之間的爭端。當孩子與別人分享玩具時,要給予肯定;當孩子與同伴發生衝突時,指導他用協商、交換等合作方式解決;引導孩子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會有什麼感受。

培養和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僅滿足了孩子生長發育和社會交往的需求,同時還鍛鍊了孩子的主動性,促進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總之,幼兒期則是一個人社交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段關鍵時期又大體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個性,引導孩子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對於孩子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從這3個方面來培養
    孩子如果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孩子會得到更多快樂,也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更願意在大家面前展現自己,這種能力不論是在家庭當中還是在早期的校園環境都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那麼,如何讓孩子愉快地與人相處,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呢?這就需要從孩子的社交能力談起。對孩子而言,所謂的社交能力是指孩子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即使心裡渴望社交,但卻膽小不敢主動交朋友;而有的孩子則相反,在和其他夥伴玩耍的時候往往霸道蠻橫,不懂尊重。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關於兒童社交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查看)當中也有詳細的解釋,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讀了兒童社交的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朋友還是敵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 3歲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同時在1-3歲的年齡段裡,寶寶社交發展會有一些關鍵期,在這些關鍵期,寶寶能夠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感,並開始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社交能力會有一些顯著的變化,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早了解。一、1歲寶寶的社交培養1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指」和發聲來表達他們的意圖。
  • 孩子社交能力弱怎麼辦?學會這4招,變身社交達人
    沒想到小雪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本來不太在意的小雪媽媽也不由得非常上心,在與女兒深入交談之後,小雪媽媽才了解到一個讓人驚訝的事情,原來大半個學期快要過去了,可女兒在幼兒園裡並沒有交到好朋友,和同學的關係還比較疏遠。這讓小雪媽媽不禁有些擔心,畢竟交朋友對於幼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語言表達能力是培養孩子與父母和外界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智力發展水平高,理解能力強,社交能力發展好。通過觀察和研究表明:語言發育良好,吐字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敏捷、準確,是兒童敏銳思維能力的表現。另一方面,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同時促進大腦發育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使兒童的智力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 寶寶的社交能力如何引導和培養
    幾個月的寶寶就要開始培養社交能力,這會不會太早?其實從寶寶剛出生時起就跟這個世界有了聯繫,那麼無論是小範圍到家庭還是大範圍到社會都需要具備社交能力。不然當有一天你的孩子在集體中不能被同伴所接納並受到排斥時,你再開始著急嗎?那麼我們就來聊聊社交能力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吧!
  • 具備5個社交能力,孩子需要知道,家長要正確引導
    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和諧的家庭環境是塑造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所必要的條件。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在童年時期特別明顯,父母的言行,無論正確錯誤,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充當生活中行為典範。
  • 高情商比高智商更重要,抓好3-6歲關鍵期,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5個博士1個碩士,他在談到培養孩子成才的秘訣時,強調「人的智力相差無幾,真正決定成才的,是經常被人們所忽略的非智力,諸如意志、道德、健康、社會交往能力等素質。 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性格習慣敏感期是3-6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外界的接受和學習能力都很強,3-6歲是社交啟萌的關鍵期,家長要特別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 培養孩子社交力≠出門多見人,4個方法,助力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
    前言:許多父母認為:"多帶孩子出門見見人,會增加孩子接人待物的能力",對此,我不敢完全認同。帶孩子出門多見人,肯定是好的,但根本的問題在於,如果孩子不會與人相處,孩子見再多的人,也不過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那麼,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呢?
  • 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良好的社交活動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生活中,雖然大多數孩子並不需要特別的指導就能學會社交技能,但仍有一些孩子在社交和溝通理解上存在障礙。4.享受社交互動的方法就是找出能預測的,參與互動的前提都是他能夠先預測好的。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幫助孩子建立友誼,這是當前很多家庭面臨的共同難題。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呢?其實,遊戲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居家幹預方式。
  • 孩子害羞、怕生?4個小遊戲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家活潑開朗的孩子,出門一讓他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馬上躲到爸媽身後去把臉藏起來;和閨蜜一起帶孩子聚個會,他壓根不跟別的小朋友玩,一個勁的嚷嚷回家。孩子害羞、怕生,成了很多父母的困惑,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 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
    導讀: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社交能力應該從4-5歲開始培養
    孩子總會有獨立的一天。那時,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很重要。社交是與他人進行良好互動的基本能力,例如:聽、說 社交能力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是「為了讓周圍的人理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而表現的能力」。換句話說,這是與周圍的人進行良好互動的基本能力。 如果不能融入社會,會被認為很任性或者認為從小沒有接受好的教育。社交從4-5歲開始培養 一般在幼兒園中,孩子會從「個人」生活慢慢的變成集體生活,總體來說還是很「獨」的,分享、幫助、互助這些詞彙會一點一點的接觸到。
  • 孩子比他人差,從小被欺負,家長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強的人,往往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更多的機會。而社交能力差的人,則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同,成為眾人嘲笑排擠的對象。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時期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交生活。
  •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教你6個技巧
    社交能力是學齡前兒童在未來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因此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父母莫大的責任,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我們來看一看。教會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社交能力是在孩子與他人、尤其是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能力,所以想要讓孩子獲得社交能力,家長要教給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尤其是讓孩子學會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獲得想要的東西。比如,當孩子想要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時,可以教導孩子友好地向別人發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遊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不可以?」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3個方面,社交小達人輕鬆上線
    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然後一起去玩鬧和成長。社交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善於社交的話,孩子不僅性格開朗,而且生活也會多姿多彩。可是社交能力欠缺的話,孩子的性格明顯有些落寞,生活也相對單調。悅悅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好,唯獨社交能力有些薄弱。
  • 培養孩子社交技能,從這幾方面入手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需要與他人相處,因此需要基本必備的社交能力。家長應該從小引導和培養孩子學會基本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童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的言行舉動都將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需要以身作則和樹立良好的榜樣。在這個時期,可以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讓孩子參與其中,體諒父母,尊重和愛護父母,提高他們的家庭責任感。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全面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多家長不再只單純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就像在社交方面,很多孩子或大或小會存在一些社交障礙。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長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 孩子不愛社交 教會他5種基本社交能力 效果立竿見影
    經常都會聽到家長說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好,在陌生人面前會很害羞,很多家長都為了這個事情很發愁。其實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作為家長的我們多加引導和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就會有所提升的。因為社交能力並不是天生的,都是和孩子後期成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聯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孩子的性格也是大為不同的。
  • 教孩子社交,是教孩子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
    根據孩子的社交情況,我們把孩子分為5種基本類型——受歡迎的孩子、被接納的孩子、被拒絕的孩子、被忽視的孩子而社交能力包含同理心、分享的能力、控制攻擊性和情緒的能力等等。同時,我們也要重視孩子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那這些能力,我們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呢?1、同理心同理心是孩子對別人情緒感同身受的能力,願意安慰別人、幫助別人。擁有這種能力的孩子,更容易有出色的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