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都對孩子的社交存在誤區,認為小年齡的寶寶基本都在單獨遊戲,互相很少交流,不存在社交。實則不然,社交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僅僅局限於寶寶和家長之間的社交。例如:幾個月大的寶寶就懂得用微笑回應媽媽的微笑,1-2歲的寶寶就知道看看媽媽臉上的表情再決定要不要嘗試一個新玩具,這些都是社交發展的表現。
因此早期的親子互動能為孩子待人接物、良好品行、興趣愛好及道德觀念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1-3歲的年齡段裡,寶寶社交發展會有一些關鍵期,在這些關鍵期,寶寶能夠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感,並開始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社交能力會有一些顯著的變化,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早了解。
一、1歲寶寶的社交培養
1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指」和發聲來表達他們的意圖。這時就需要家長多和寶寶互動,通過確認寶寶指出的事物,並給寶寶指出周圍其他有趣事物,來和寶寶有更多的交流。
如果寶寶把玩具遞給我們,這就表明他有與他人互動的意願和能力了。家長可以不斷重複此遊戲,讓他獲得「重複性」的鍛鍊,並在過程中讓寶寶初步感知與人互動的快樂。
二、2歲寶寶的社交培養
2歲的寶寶,這個年齡段寶寶之間因玩具爭吵,並宣稱,「這是我的!」是開始在社交行為中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特質。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知道在這個年齡段,對寶寶來說,分享是非常困難的。他們行為是以自己的欲望為導向的,這時候家長需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引導他學會分享,比如可以教孩子理解「輪流玩」的概念或者玩「交換」的遊戲。
而如果寶寶開始表現出對他人的興趣,這是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爸爸媽媽互動,還開始尋找與其他人的互動。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回應寶寶的互動。並且嘗試引導寶寶,給寶寶做互動示範。
三、3歲寶寶的社交培養
寶寶3歲了,就慢慢開始有意識地尋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並且開始學會互相合作。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嘗試放手,給寶寶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和同齡人待在一起。成人需要對遊戲規則、秩序、分享等做出提醒,但儘量讓寶寶自己處理玩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摩擦。
3歲的寶寶已經開始表現出同情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擁抱、拍拍肩等行為。甚至會詢問關心傷心的我們。這個階段如果我們和孩子在看電視、繪本的時候,可以指出不同的感受像快樂、傷心、害怕等,幫助寶寶更清楚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的感受。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社交家」,每個孩子都是從羞澀到開朗的。不要吝嗇你的鼓勵和支持,有了這樣的力量,孩子才能勇敢邁出社交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