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2020-09-22 真愛幼幼全日制早教

不少家長都對孩子的社交存在誤區,認為小年齡的寶寶基本都在單獨遊戲,互相很少交流,不存在社交。實則不然,社交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僅僅局限於寶寶和家長之間的社交。例如:幾個月大的寶寶就懂得用微笑回應媽媽的微笑,1-2歲的寶寶就知道看看媽媽臉上的表情再決定要不要嘗試一個新玩具,這些都是社交發展的表現。

因此早期的親子互動能為孩子待人接物、良好品行、興趣愛好及道德觀念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1-3歲的年齡段裡,寶寶社交發展會有一些關鍵期,在這些關鍵期,寶寶能夠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感,並開始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社交能力會有一些顯著的變化,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早了解。

一、1歲寶寶的社交培養

1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指」和發聲來表達他們的意圖。這時就需要家長多和寶寶互動,通過確認寶寶指出的事物,並給寶寶指出周圍其他有趣事物,來和寶寶有更多的交流。

如果寶寶把玩具遞給我們,這就表明他有與他人互動的意願和能力了。家長可以不斷重複此遊戲,讓他獲得「重複性」的鍛鍊,並在過程中讓寶寶初步感知與人互動的快樂。

二、2歲寶寶的社交培養

2歲的寶寶,這個年齡段寶寶之間因玩具爭吵,並宣稱,「這是我的!」是開始在社交行為中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特質。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知道在這個年齡段,對寶寶來說,分享是非常困難的。他們行為是以自己的欲望為導向的,這時候家長需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引導他學會分享,比如可以教孩子理解「輪流玩」的概念或者玩「交換」的遊戲。

而如果寶寶開始表現出對他人的興趣,這是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爸爸媽媽互動,還開始尋找與其他人的互動。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回應寶寶的互動。並且嘗試引導寶寶,給寶寶做互動示範。

三、3歲寶寶的社交培養

寶寶3歲了,就慢慢開始有意識地尋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並且開始學會互相合作。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嘗試放手,給寶寶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和同齡人待在一起。成人需要對遊戲規則、秩序、分享等做出提醒,但儘量讓寶寶自己處理玩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摩擦。

3歲的寶寶已經開始表現出同情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擁抱、拍拍肩等行為。甚至會詢問關心傷心的我們。這個階段如果我們和孩子在看電視、繪本的時候,可以指出不同的感受像快樂、傷心、害怕等,幫助寶寶更清楚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的感受。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社交家」,每個孩子都是從羞澀到開朗的。不要吝嗇你的鼓勵和支持,有了這樣的力量,孩子才能勇敢邁出社交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關於兒童社交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查看)當中也有詳細的解釋,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讀了兒童社交的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朋友還是敵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 3-6歲是培養社交能力的黃金期,掌握三個方法,培養社交小達人
    >1.具備社交能力的孩子未來將擁有強悍的人際網有家長也曾提出疑問,一個3歲的孩子,社交真的重要嗎?而社交能力恰恰能反應出一個人的情商高低。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情商時,社交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旦錯過培養,那將會為孩子長大之後人與人間的交往造成影響。3-6歲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黃金期,而這段時間正處在幼兒園階段,一個孩子在幼兒園受小朋友喜歡的程度正說明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但也有些孩子不受大家的喜愛,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社交能力,從3歲開始培養3歲前,孩子主要和父母、照料者生活在一起,社交關係主要是親子關係。3歲後,孩子開始和越來越多的小朋友交往,社交關係轉變為夥伴關係。3歲前,孩子沒有真正形成「社交」概念。蒙特梭利認為,3-6歲時,孩子進入社交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事半功倍。育兒專家孫瑞雪把社交敏感期的社交關係發展細分為三個階段:3-4歲:進行一對一交往,通過交換物品實現,有矛盾,但是轉頭就和好。
  • 3歲孩子不和小夥伴一起玩,不合群,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群裡有位寶媽說她家女兒今年3歲了,平時在家裡邊很能說,可以說是個小話癆。但是只要有別的小朋友在,閨女馬上變得一句話也不說了,而且還說不喜歡和別的小孩一起玩兒。如果小朋友過來搶她的玩具,女兒直接會給別人,然後自己跑到旁邊去,等到人家玩夠了,她再過去撿起來繼續玩兒。跟她說了好多次要跟小朋友們玩,孩子也不聽。閨蜜說,娃小的時候只需要關注她的吃喝。
  • 李玫瑾:要想孩子人緣好,遇到困難有人幫!3歲就要培養社交能力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孩子的"好人緣"完全取決於家長小時候如何培養,"人緣"好壞取決於社交能力,而社交能力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的一項能力,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的"好人緣"取決於家長的培養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就曾經選取了近千名幼兒園的小朋友做了一項跟蹤調查,其調查結果就表明:孩子小時候的社交表現會直接影響到今後的交際圈。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根據關於我們如何獲取知識的社會本質的調查,一個明確的答案是:孩子們通過與他人互動的自然能力來學習生活。 我們經常稱這種社交能力,當我們觀察到孩子們在一起聊天、開玩笑、工作和建立友誼的樂趣時,我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正是通過這些互動,孩子們使看不見的東西變得可見,跨越邊界,進入了新的學習領域,並激發了思想和情感,從而幫助他們規劃人生道路。
  •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導語:學齡前也就是0-3歲時,是培養寶寶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家長通過觀察發現寶寶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或許通過家長的幫助,寶寶可以改善自己的交際能力,可以交到朋友。那麼如何來打造我們的「社交寶寶」呢?這裡倒是有三條錦囊妙計。
  • 李玫瑾:希望孩子人緣好,遇到困難有人幫?3歲時應培養社交能力
    李玫瑾教授也曾表示:人緣好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獲得他人幫助。3歲時開始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意義有數據顯示,和同齡人玩得好的孩子,會更容易得到老師和他人的喜歡,在成績上的表現也非常好。一般來說,大部分孩子在3歲前的社交圈只是以家人為重,就算有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孩子們也沒有「社交」這個概念。但其實0-3歲是孩子早期社交的萌芽期,孩子在這個時期的表現,大致就能看到他們以後的社交能力。
  • 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4.享受社交互動的方法就是找出能預測的,參與互動的前提都是他能夠先預測好的。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幫助孩子建立友誼,這是當前很多家庭面臨的共同難題。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呢?其實,遊戲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居家幹預方式。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3個方面,社交小達人輕鬆上線
    老師建議,接下來的教育重點放在「社交能力」的培養上,這樣才能讓悅悅的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長。可能很多家長單純的以為,社交能力就是讓孩子交朋友,只要讓孩子找到朋友就夠了。但其實,社交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家長還是有必要先學習一下。社交能力包括哪些方面?1、管控情緒想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得要先學會認識情緒,以及控制情緒開始。
  • 根據這4個關鍵期引導孩子社交,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交能力逐漸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父母都意識到社交能力對孩子未來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如父母所願。有的父母看起來非常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孩子卻連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到: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共場合大呼小叫,經常與同伴發生衝突……不僅搞的父母當場很尷尬,還擔心孩子長大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怎麼辦?孩子社交能力的強弱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先天因素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則主要在於後天培養:家庭環境、父母的榜樣、父母的教導等等。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全面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多家長不再只單純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就像在社交方面,很多孩子或大或小會存在一些社交障礙。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長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 孩子比他人差,從小被欺負,家長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強的人,往往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更多的機會。而社交能力差的人,則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同,成為眾人嘲笑排擠的對象。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時期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交生活。
  • 在嬰幼兒時期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1、多和孩子玩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很多研究都表明,角色扮演遊戲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共情能力,通過給孩子另一個視角,讓他站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進而體會他人的感受。角色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幻想的。,尋找心靈相通的好夥伴4~6歲以後,兒童的歸屬感從家庭擴展到同伴了,兒童對同伴的依戀明顯增加。
  • 幾歲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合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膽小怕生怎麼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朗、自信,但生活中總會有些事情與自己的想法相反,比如說孩子膽小怕生?缺乏自信?社交能力差?這該怎麼辦呢?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呢?一個一歲多的孩子,身體機能不夠完善,喜歡獨自玩耍,怕生,見到陌生人就要家長抱抱,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心理研究表明,孩子3歲以前都缺乏安全感,所以他們對一些事情感到害怕也是很正常,可能有的孩子比較怕黑,有的孩子害怕蟲子,有的孩子害怕陌生人等等。如果孩子過了三四歲還這樣,說明他可能真的社交有問題。
  • 寶寶3歲前就要鍛鍊社交能力?確實是這樣的
    其實,一些西方兒童心理學家發現,3歲甚至1歲前,寶寶的「社會化」都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很多成年人的「社交障礙」有一部分也是因為童年甚至更早期的時候,不擅和周遭環境及人事共處而造成的。 其實,從寶寶一出生,就已經成為了「社會人」。吃喝拉撒睡,都註定和身邊人和事物產生互動關係。
  •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教你6個技巧
    社交能力是學齡前兒童在未來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因此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父母莫大的責任,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我們來看一看。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儘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愛說話、敢說話的性格。家庭大小事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應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大膽地與人交往,品嘗與人和諧交往帶來的種種樂趣。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社交是從幼兒園時期的集體生活開始的,所以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並不注重社交能力的培養,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理解。有研究表明,3 歲前孩子的「社會化」,甚至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影響深遠,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社交能力的幾個發展時期,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培養社交能力。
  • 孩子想要朋友,卻不敢主動交朋友,父母該如何培養兒童社交能力?
    這個時期的孩子普遍具有社交意願,但是缺乏社交能力。而5歲以後,他們的友誼會擴展到3-4人的小團隊,建立規則,並且希望通過與人合作實現自身的價值,此時,他們的社交變得更加成熟化。綜合來看,0-3歲是孩子的自我探索時期,而3歲以後就是孩子的對外探索期。
  • 孩子的社交能力應該從4-5歲開始培養
    孩子總會有獨立的一天。那時,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很重要。社交是與他人進行良好互動的基本能力,例如:聽、說 社交能力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是「為了讓周圍的人理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而表現的能力」。換句話說,這是與周圍的人進行良好互動的基本能力。 如果不能融入社會,會被認為很任性或者認為從小沒有接受好的教育。社交從4-5歲開始培養 一般在幼兒園中,孩子會從「個人」生活慢慢的變成集體生活,總體來說還是很「獨」的,分享、幫助、互助這些詞彙會一點一點的接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