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裡有位寶媽說她家女兒今年3歲了,平時在家裡邊很能說,可以說是個小話癆。但是只要有別的小朋友在,閨女馬上變得一句話也不說了,而且還說不喜歡和別的小孩一起玩兒。如果小朋友過來搶她的玩具,女兒直接會給別人,然後自己跑到旁邊去,等到人家玩夠了,她再過去撿起來繼續玩兒。跟她說了好多次要跟小朋友們玩,孩子也不聽。
閨蜜說,娃小的時候只需要關注她的吃喝。現在慢慢長大,又想著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一起玩兒,能夠開朗合群,從小擁有良好的性格,養育孩子真的不容易啊。
孩子不合群,和家長的教育有關
孩子不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娃長大以後交往能力不好,寶寶出現這種不合群的情況,和家長平時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很少接觸外面
家長自己帶娃,很少去接觸外界和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還有的孩子是老人或者是保姆帶,每天只是固定的幾個人一起玩,所有的玩具,或者是吃的,用的都是孩子自己一個人的,家裡的大人都圍著這個娃轉,如果說孩子接觸到了其他的小朋友,他也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和人交流,更是不懂得分享和合作,比如說家裡邊來了小夥伴,他不會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兒,如果別的孩子動了他的零食或者玩具,他還甚至會大哭大鬧。
家長的引導不正確
大人帶著孩子出去玩兒時,看到有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可能會讓自己家的娃過去和他們一起玩,最開始寶寶可能會牽著家長的手,不肯過去一起玩。這時有的家長就會說,我家的娃兒膽子小,不敢和別人一起玩兒。
孩子聽到大人這樣說,自然更不會跑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兒。其實,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如果家裡邊沒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寶寶可能就失去了玩的那種主動性。
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兒。家長可以說,寶寶去試試看呀,你可以和他們成為好朋友的。寶寶也就去嘗試和小夥伴一起玩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積極引導娃與人交往。幫他解決人際關係中遇到的問題,使用正確的方法,努力來完善孩子的交際能力。
1、少玩電子產品。現在的科技比較發達,家長帶都喜歡宅在家裡一邊帶孩子,一邊玩著手機遊戲,或者是刷短視頻。父母也會讓娃看電視動畫片兒,或者是玩手機、電腦上的小遊戲。這樣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自然不會合群。長期宅在家裡看動畫片,孩子不只是語言表達能力差,而且視力也會受影響。家長應該少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多和年齡相仿的小夥伴一起出去玩兒,或者是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孩子們一起擺積木、玩玩具、做遊戲、讀繪本故事,慢慢地讓孩子學會如何與小夥伴們溝通交流。
2、多帶孩子出去,能夠增強寶寶的身體素質,讓他更有活力。也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愛好來學習兩項特長,孩子在學習的同時,會結交很多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從而促進他的交往能力。增加自己的自信。
我家大寶自從去學了跆拳道之後,和小朋友們交流的非常融洽,而且離得老遠就會興奮地打招呼,在一起玩兒的時候特別和諧。不僅與人溝通的能力一點點進步了,而且體質也越來越好,而且孩子們在一起有很多共同的語言,經常互相切磋,各種技能都有了提升。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韓國首席兒童心理專家申宜真說:要想孩子未來有好的社交能力,最重要的是讓他感受到更多的母愛。寶寶和父母之間的互動,是他最早體會的人際關係。如果把這個基礎打好了,孩子能夠感覺到滿滿的愛意,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才會有更好的社交能力。也就可以和小夥伴們快樂玩耍,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家人之間要和睦相處,父母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給寶寶十足的安全感,從小擁有一個祥和的成長環境。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社交技能,比如,如何禮貌地跟別人說話,以及怎麼遵守公共場合的規矩?當孩子逐漸掌握這些技能以後,再教他如何讚揚他人。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孩子回過神來,會發現身邊早就有一群小夥伴圍著他了,這對他的心智提高也有很大幫助,孩子怎麼還會孤單不合群呢?
凌晨媽媽來叨叨:
家長平時要多引導孩子的語言能力,豐富在他交往中的表達,比如說可以告訴孩子拒絕別人時怎樣說才禮貌一些。當寶寶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遇到衝突時也要學會表達,可以幫助他嘗試用語言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動手去打或者是沉默不語。你家孩子有沒有不合群的表現呢?你是怎麼做的呢?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明明會做的事情,寶寶卻說「我不會」,背後深層因素有哪些?
孩子玩遊戲放不下手機,還是自控力出了問題,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孩子練字得從小抓起,小學不急初中急也沒用,這些技巧家長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