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不和小夥伴一起玩,不合群,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2021-01-09 凌晨媽媽育兒

群裡有位寶媽說她家女兒今年3歲了,平時在家裡邊很能說,可以說是個小話癆。但是只要有別的小朋友在,閨女馬上變得一句話也不說了,而且還說不喜歡和別的小孩一起玩兒。如果小朋友過來搶她的玩具,女兒直接會給別人,然後自己跑到旁邊去,等到人家玩夠了,她再過去撿起來繼續玩兒。跟她說了好多次要跟小朋友們玩,孩子也不聽。

閨蜜說,娃小的時候只需要關注她的吃喝。現在慢慢長大,又想著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一起玩兒,能夠開朗合群,從小擁有良好的性格,養育孩子真的不容易啊。

孩子不合群,和家長的教育有關

孩子不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娃長大以後交往能力不好,寶寶出現這種不合群的情況,和家長平時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很少接觸外面

家長自己帶娃,很少去接觸外界和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還有的孩子是老人或者是保姆帶,每天只是固定的幾個人一起玩,所有的玩具,或者是吃的,用的都是孩子自己一個人的,家裡的大人都圍著這個娃轉,如果說孩子接觸到了其他的小朋友,他也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和人交流,更是不懂得分享和合作,比如說家裡邊來了小夥伴,他不會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兒,如果別的孩子動了他的零食或者玩具,他還甚至會大哭大鬧。

家長的引導不正確

大人帶著孩子出去玩兒時,看到有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可能會讓自己家的娃過去和他們一起玩,最開始寶寶可能會牽著家長的手,不肯過去一起玩。這時有的家長就會說,我家的娃兒膽子小,不敢和別人一起玩兒。

孩子聽到大人這樣說,自然更不會跑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兒。其實,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如果家裡邊沒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寶寶可能就失去了玩的那種主動性。

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兒。家長可以說,寶寶去試試看呀,你可以和他們成為好朋友的。寶寶也就去嘗試和小夥伴一起玩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積極引導娃與人交往。幫他解決人際關係中遇到的問題,使用正確的方法,努力來完善孩子的交際能力。

1、少玩電子產品。現在的科技比較發達,家長帶都喜歡宅在家裡一邊帶孩子,一邊玩著手機遊戲,或者是刷短視頻。父母也會讓娃看電視動畫片兒,或者是玩手機、電腦上的小遊戲。這樣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自然不會合群。長期宅在家裡看動畫片,孩子不只是語言表達能力差,而且視力也會受影響。家長應該少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多和年齡相仿的小夥伴一起出去玩兒,或者是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孩子們一起擺積木、玩玩具、做遊戲、讀繪本故事,慢慢地讓孩子學會如何與小夥伴們溝通交流。

2、多帶孩子出去,能夠增強寶寶的身體素質,讓他更有活力。也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愛好來學習兩項特長,孩子在學習的同時,會結交很多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從而促進他的交往能力。增加自己的自信。

我家大寶自從去學了跆拳道之後,和小朋友們交流的非常融洽,而且離得老遠就會興奮地打招呼,在一起玩兒的時候特別和諧。不僅與人溝通的能力一點點進步了,而且體質也越來越好,而且孩子們在一起有很多共同的語言,經常互相切磋,各種技能都有了提升。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韓國首席兒童心理專家申宜真說:要想孩子未來有好的社交能力,最重要的是讓他感受到更多的母愛。寶寶和父母之間的互動,是他最早體會的人際關係。如果把這個基礎打好了,孩子能夠感覺到滿滿的愛意,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才會有更好的社交能力。也就可以和小夥伴們快樂玩耍,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家人之間要和睦相處,父母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給寶寶十足的安全感,從小擁有一個祥和的成長環境。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社交技能,比如,如何禮貌地跟別人說話,以及怎麼遵守公共場合的規矩?當孩子逐漸掌握這些技能以後,再教他如何讚揚他人。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孩子回過神來,會發現身邊早就有一群小夥伴圍著他了,這對他的心智提高也有很大幫助,孩子怎麼還會孤單不合群呢?

凌晨媽媽來叨叨:

家長平時要多引導孩子的語言能力,豐富在他交往中的表達,比如說可以告訴孩子拒絕別人時怎樣說才禮貌一些。當寶寶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遇到衝突時也要學會表達,可以幫助他嘗試用語言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動手去打或者是沉默不語。你家孩子有沒有不合群的表現呢?你是怎麼做的呢?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明明會做的事情,寶寶卻說「我不會」,背後深層因素有哪些?

孩子玩遊戲放不下手機,還是自控力出了問題,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孩子練字得從小抓起,小學不急初中急也沒用,這些技巧家長請收好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教你3招讓孩子人見人愛,提高社交能力
    孩子不合群一般有以下原因:1、孩子性格內向或脾氣暴躁很多孩子並不是不願意和其他人說話,而是性格導致,就算是遇到比較喜歡的小夥伴,他也不會主動,有時還會遇到被其他小朋友排斥的情況。另外長期缺乏愛的家庭,孩子內心很容易自卑,也就不太敢跟其它小朋友接觸,因此出現不合群的情況。3、孩子表達能力差幼兒園小朋友很多,老師是比較難時時刻刻照顧到每一個小朋友的。如果孩子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那麼是很容易被老師或同學所忽視的。
  • 「媽媽,別人不和我玩」,孩子被孤立,5個步驟,讓他擺脫困境!
    (文章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今天,帶政政在小區兒童樂園玩,一位媽媽怒氣衝衝地牽著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從我身邊經過,隱約中我聽見那位男孩略帶哭腔地說:「媽媽,他們為什麼不和我?」那位母親氣憤地說:「不玩就不玩,咱還不和他們玩呢!走,回家!」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父母做好這5點,提升娃的社交能力
    ②人際交往能力差有的孩子性格沒啥問題,但是人際交往能力差。比如不會說話,一出口就得罪人,和小夥伴交流困難。如果嘗試多幾次交流都不順利的話,孩子交朋友的積極性也會變低,容易變得不合群。這是一個好辦法,父母常帶孩子去社交,可以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等進入幼兒園以後,孩子就不會對社交感到無所適從。
  • 孩子和同學不和?善用「富蘭克林效應」,幫助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孩子都渴望友誼,希望能交到興趣愛好相同、能夠懂自己的好朋友。可是很多孩子並不擅長交友,甚至跟班上的同學鬧不和,以至於陷入煩惱和糾結之中。身為家長,我們要懂得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建議,幫助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家長應該知道這些
    不少家長常常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在學校不合群,總是形隻影單,交不到朋友怎麼辦?真替孩子感到著急。事實上,當家長有這樣的顧慮,首先應該問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沒準孩子覺得沒什麼呢?
  • 孩子不合群,容易出現「社交退縮症」,家長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愛默生執筆:橘媽定稿:橘媽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孩子也是如此,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交到很多知心朋友,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孩子特別不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玩耍,別人來邀請孩子一起玩時,孩子會拒絕,家長此時要注意了,要及時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出現「社交退縮症」。
  • 孩子不合群,總是被孤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家長該如何引導?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給孩子提供社交環境多讓孩子接觸小朋友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提供社交的機會,多帶他出門,和小區或者親戚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也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也允許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玩。大人可以組織家庭間的聚會或出遊活動,給孩子做好社交榜樣和示範,比如周末兩個家庭約著一起郊遊,這樣孩子們很快就會玩到一起了。多帶孩子到遊樂場玩,讓他學會排隊買票、排隊上滑梯、按秩序上下,學會社交的規則,學會同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 3歲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不少家長都對孩子的社交存在誤區,認為小年齡的寶寶基本都在單獨遊戲,互相很少交流,不存在社交。實則不然,社交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僅僅局限於寶寶和家長之間的社交。例如:幾個月大的寶寶就懂得用微笑回應媽媽的微笑,1-2歲的寶寶就知道看看媽媽臉上的表情再決定要不要嘗試一個新玩具,這些都是社交發展的表現。
  • 跟小朋友一起玩!」不會社交的孩子最不愛聽這句話
    對比之下我們發現,社交能力有時候真的是天生的。有些孩子不用老師家長引導,很自然就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有些孩子,不管怎麼引導、鼓勵,想讓他們快速融入集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家長喜歡向孩子不停嘮叨:「去啊!跟小朋友一起玩!」
  • 開學不合群?掌握社交能力家長要和孩子「保持距離」
    能夠理解家長對孩子社交能力的擔憂,希望他們能夠儘快掌握這個技能。不合群並不是性格上的缺陷,只是個體和集體之間的適應程度各不相同而已。不過對於一個人來說,能夠儘快適應群體生活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有利於自身發展的。
  • 孩子不合群、沒朋友?家長了解這5點,幫助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都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有朋友,就意味著孩子有玩伴,能夠一起玩耍、一起學習,遇到什麼困難和不願意讓父母知道的煩惱,也有人可以傾訴。不過,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朋友,還有些孩子人緣特別差,遭到了大家的疏遠。對於這些"不合群"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呢?
  • 這樣玩遊戲專「治」孩子不合群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許多家長會收到老師的善意提醒——「你們家孩子是不是太內向啦?他總是一個人坐在地上玩積木或者看書。老師給指令的時候,他心不在焉,坐在一邊看著。做遊戲時,總願意自己一個人玩,幾乎不和老師、其他小朋友交流。」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做這些遊戲讓寶寶成「社交達人」
    這樣玩遊戲專「治」孩子不合群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許多家長會收到老師的善意提醒——「你們家孩子是不是太內向啦?他總是一個人坐在地上玩積木或者看書。老師給指令的時候,他心不在焉,坐在一邊看著。做遊戲時,總願意自己一個人玩,幾乎不和老師、其他小朋友交流。」
  •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導語:學齡前也就是0-3歲時,是培養寶寶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家長通過觀察發現寶寶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或許通過家長的幫助,寶寶可以改善自己的交際能力,可以交到朋友。那麼如何來打造我們的「社交寶寶」呢?這裡倒是有三條錦囊妙計。
  • 孩子不合群如何提高他的社交力?
    青少年不合群的心理特點有哪些?隨著我國獨生子女社會的到來,使「不合群」這一現象在青少年群體中越來越普遍。主要表現為,青少年更喜歡獨處,不善於也不願意與他人溝通、交往、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孤僻、失落、自卑、自私等不良性格。這將會妨礙他今後在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
  • 小夥伴說「我不和你玩」,孩子聽到委屈想哭,家長該如何應對?
    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講應該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我們小時候或是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景,「滿心歡喜地去找小夥伴,但小夥伴卻說『我不想和你一起玩,你走吧!』」,心裡的喜歡瞬間化為烏有,表情也是瞬間黯淡甚至委屈到流淚。身為家長,當你聽到孩子說「媽媽/爸爸,TA不和我玩……」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很心疼孩子?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關於兒童社交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查看)當中也有詳細的解釋,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讀了兒童社交的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朋友還是敵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 孩子不愛交往就是性格孤僻?社交能力該這樣培養…….
    因為孩子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能力還沒發展得足夠好,遊戲水平自然仍處於低水平階段當中。大概到了三歲的時候,才逐漸進入平行遊戲階段,這時候孩子開始和別人一起玩。當然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不同的,可能有的孩子三歲進入平行遊戲階段,有的孩子是四歲。這時候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孩子將來是否變得特別孤僻。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膽小怕生、孤僻不合群,不知道如何和他人正確相處,不少家長對此非常頭疼「為啥我的孩子社交能力這麼差?」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就曾說:「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上大學的孩子缺陷更嚴重。」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社交是從幼兒園時期的集體生活開始的,所以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並不注重社交能力的培養,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理解。
  • 寶寶在幼兒園為啥不合群?干著急沒啥用,教你幾招助娃開闊社交
    由於不放心,閨蜜詢問幼兒園老師女兒的情況,老師說道:「孩子很乖,就是性格比較膽小、內向,平時總是一個人坐在地上玩積木,玩遊戲時也總願意一個玩,幾乎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安安靜靜的,不是很合群。」這讓閨蜜感到很是發愁,為什麼平時在家挺活潑開朗的,到了幼兒園就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