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教你3招讓孩子人見人愛,提高社交能力

2020-12-18 橙子育兒講堂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忙著四處搜羅合適的幼兒園,孩子上學之後,家長又開始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飲食和課堂狀況,擔心孩子會不會在學校受委屈。

靜靜上了幼兒園之後,媽媽發現她的性格發生了一些變化,平時很活潑開朗的靜靜,自從上幼兒園後就突然間變得安靜下來。

媽媽看到女兒這樣的變化後也很著急,趕緊找到老師詢問究竟。老師回應稱,靜靜來到幼兒園時,很喜歡和其他小朋友搶東西,如果是對方不聽話的話,就會被靜靜打。

長此以往,其他小朋友都不太喜歡和靜靜一起玩。沒有了其他小朋友的陪伴,靜靜只能是獨自在一旁玩耍,時間久了靜靜就變得不愛說話了。

聽完老師說的話後,媽媽才知道靜靜在學校落單。只不過她始終都沒有辦法理解,為何性格活潑的女兒,怎麼會在短時間裡出現這樣大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種,家長應該有意識地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找到問題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不合群一般有以下原因:

1、孩子性格內向或脾氣暴躁

很多孩子並不是不願意和其他人說話,而是性格導致,就算是遇到比較喜歡的小夥伴,他也不會主動,有時還會遇到被其他小朋友排斥的情況。

另外還有一些脾氣不太好的孩子,容易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執,導致其他小朋友不太願意和他玩耍,久而久之就被孤立了。

2、受到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影響

如果平常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不願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孩子就會變得不善於與其他人溝通。另外長期缺乏愛的家庭,孩子內心很容易自卑,也就不太敢跟其它小朋友接觸,因此出現不合群的情況。

3、孩子表達能力差

幼兒園小朋友很多,老師是比較難時時刻刻照顧到每一個小朋友的。如果孩子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那麼是很容易被老師或同學所忽視的。

那麼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的情況呢?

1、提高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

如果孩子經常待在家裡,無論孩子性格屬於哪個類型,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會比較差,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豐富的生活環境,平常多抽空帶孩子去遊樂園、博物館、動物園、公園,豐富的生活環境能夠提高孩子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也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豐富孩子的眼界。

另外,可以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或者是去朋友家,可以讓孩子多與年齡相仿的小夥伴玩耍,見的人多了,孩子自然不會怕生,更容易放鬆下來。

當然,父母不要急於催促孩子一定要打招呼,一定得跟小朋友交換玩具等等,而是做好示範和引導,對於性子比較慢熱的孩子,父母可以暫時先放放。

社交能力是必不可缺的生存工具,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夠讓孩子的成長之路更加順暢。一個處處遭受排擠的孩子,容易造成自信心不足,人際關係僵,最終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

想要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家長們,不妨看看下面這套《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適合3-6歲的小朋友。書中的故事幽默有趣,能夠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懂禮貌、與人溝通、融入集體生活、學會合作和分享、化解矛盾與衝突等等。

2、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有些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弱,容易被忽視。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對別人的指令要做出回應,能否準確作出回應也是判斷注意力水平的一個依據。比如可以這麼問孩子:「你是想去那邊玩沙子嗎?」如果孩子沒反應過來,父母可以說多幾次,配合動作指向沙子,一般情況下孩子是能夠明白的。

平常多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他想做的事情,即便孩子一個動作你能看懂,為了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請裝傻,可以故意拿錯,即便孩子急哭了也沒關係,慢慢地孩子就會開口表達自己的意圖。

3、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需要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不然很容易受挫。如果能夠自己吃飯、喝水、穿衣、上廁所,那麼就不需要老師的幫忙,孩子的自主性會更大。特別是對於比較膽小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太敢麻煩老師,萬一尿床了,無疑會讓他們感到愧疚不安,如果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孩子就不喜歡上幼兒園了。

而且老師們也比較喜歡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孩子,讚賞的眼光跟表揚的話語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表現會更加積極,所以父母最好在孩子入園前讓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 多平臺原創作者,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更多精彩文章:

3種「冷暴力」正在幼兒園發生,孩子有苦難言,家長卻毫不知情

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比同齡孩子高很多,現在培養來得及

適合0-6歲孩子的思維遊戲,孩子「玩」出聰明大腦,家長省心了

6歲男孩天天補鈣,長個卻不明顯,醫生:家長別拔苗助長害了娃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合群、沒朋友?家長了解這5點,幫助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寶媽笙笙有個4歲的寶寶,孩子上幼兒園有一段時間了,但依舊很不合群,這讓媽媽感到很擔憂。每次去幼兒園,笙笙都能看到自家娃躲在一邊玩積木,而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玩。教室裡布滿了歡聲笑語,對比之下,兒子的安靜就顯得格外悽涼了。笙笙覺得這樣下去不好,就鼓勵孩子去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可放學時詢問老師、孩子,才知道兒子又自己度過了一天。
  • 寶寶在幼兒園為啥不合群?干著急沒啥用,教你幾招助娃開闊社交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1、孩子本身性格內向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出現不合群的現象,很有可能是由於天生性格比較內向。相對於這樣的孩子的來說,通常會表現的沉默寡言,做遊戲不積極,不互動。其次,在幼兒園環境中,小朋友們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如果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足,跟不上互動的節奏,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也很容易被冷落,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出現不合群的現象。
  • 寶寶在幼兒園為啥不合群?干著急沒啥用,教你幾招助娃開闊社交
    相信很多家長都收到過老師的善意提醒——「你們家孩子都挺好,只是性格比較內向,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這究竟怎麼回事呢?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1、孩子本身性格內向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出現不合群的現象,很有可能是由於天生性格比較內向。相對於這樣的孩子的來說,通常會表現的沉默寡言,做遊戲不積極,不互動。
  • 3歲孩子不和小夥伴一起玩,不合群,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現在慢慢長大,又想著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一起玩兒,能夠開朗合群,從小擁有良好的性格,養育孩子真的不容易啊。孩子不合群,和家長的教育有關孩子不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娃長大以後交往能力不好,寶寶出現這種不合群的情況,和家長平時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很少接觸外面家長自己帶娃,很少去接觸外界和年齡相仿的小朋友。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父母做好這5點,提升娃的社交能力
    孩子初次上幼兒園,父母肯定有這樣的擔憂&34;?父母有這樣的擔憂也無可厚非,畢竟這是孩子第一次自己面對集體生活,如果不合群被排擠的話,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後續的校園生活。原因大多如下:①性格問題性格也會影響到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生活,一個不合群的孩子,大多存在一些性格問題。比如比較內向,不敢或者是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說話,慢慢地就變得不合群了;或者孩子在家被慣壞了,嬌生慣養性格很壞,這類孩子在幼兒園裡通常也不合群,容易被排擠。
  • 開學不合群?掌握社交能力家長要和孩子「保持距離」
    開學這個詞裡面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和情緒,尤其是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家長除了要擔心他們吃和玩,更關心的是他們能不能順利度過幼兒園的生活,會不會被欺負,老師有沒有照顧到位。的確,能不能融入一個群體,被視為從個體到社會的一個關鍵衡量標準,不管是幼兒園,小學,初中,大學,甚至上班,如果能夠儘快融入那個群體,都是每個人都需要面臨的第一關。
  • 幼兒園群裡發的照片總看不見孩子,四招提高逆商,讓孩子被看見
    琪琪媽媽困惑了:是不是琪琪在幼兒園裡不招老師喜歡,才總是被忽視呢?後來女兒老師的一番話,解開了她的疑問。老師說,琪琪其實是一個很乖的孩子,但是性格有些靦腆,總喜歡一個人玩,不會主動到人多的地方,老師們自然會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但是拍活動照片通常是抓拍,所以不太容易拍到琪琪。
  • 孩子害羞、不愛交流?5個妙招提高孩子社交能力,變身社交小達人
    鄰居家的女兒瑩瑩最近總出來跟孩子們一起玩,以前瑩瑩可以是一個很害羞的女孩子,我頭一次見他的時候,想跟孩子握個手,孩子都會躲到她媽媽身後,也不怎麼跟小朋友說話,每次都是自己玩。那時候還沒有上幼兒園,一直覺得孩子的小,害羞,長大就好了。
  • 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從這3個方面來培養
    那麼,如何讓孩子愉快地與人相處,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呢?這就需要從孩子的社交能力談起。對孩子而言,所謂的社交能力是指孩子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即使心裡渴望社交,但卻膽小不敢主動交朋友;而有的孩子則相反,在和其他夥伴玩耍的時候往往霸道蠻橫,不懂尊重。
  • 孩子不合群,容易出現「社交退縮症」,家長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愛默生執筆:橘媽定稿:橘媽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孩子也是如此,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交到很多知心朋友,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孩子特別不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玩耍,別人來邀請孩子一起玩時,孩子會拒絕,家長此時要注意了,要及時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出現「社交退縮症」。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家長應該知道這些
    根據心理學家威廉戴蒙的觀點,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交友方面會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1、4-7歲,基於他人的友誼。這個階段的孩子,還處於幼兒園時期,只要能一起愉快地玩耍,分享,那就基本算作朋友了,至於自己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不會考慮太多。
  • 培養孩子社交力≠出門多見人,4個方法讓他成為人見人愛的小明星
    帶孩子出門多見人,肯定是好的,但根本的問題在於,如果孩子不會與人相處,孩子見再多的人,也不過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那麼,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呢?文/百變爸媽社交能力越來越重要,玩得轉社交圈的人,人脈資源必然多。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孩子不合群如何提高他的社交力?
    青少年不合群的心理特點有哪些?隨著我國獨生子女社會的到來,使「不合群」這一現象在青少年群體中越來越普遍。主要表現為,青少年更喜歡獨處,不善於也不願意與他人溝通、交往、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孤僻、失落、自卑、自私等不良性格。這將會妨礙他今後在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園長媽媽,我家希希在幼兒園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不合群怎麼辦?」9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希希媽媽來到辦公室找到了我。看到焦慮的媽媽,我聽著希希媽媽的傾訴,然後給她說:「媽媽,不著急,孩子剛上幼兒園,適應還有一個過程。
  • 培養孩子社交力≠出門多見人,4個方法,助力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
    前言:許多父母認為:"多帶孩子出門見見人,會增加孩子接人待物的能力",對此,我不敢完全認同。帶孩子出門多見人,肯定是好的,但根本的問題在於,如果孩子不會與人相處,孩子見再多的人,也不過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那麼,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呢?
  • 2歲孩子不合群,陌生人靠近都不行,4招教你輕鬆帶出社交小達人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家庭不和睦的環境中,孩子則難以從心理上感受到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並且會因為長期缺少親子交流,沒有得到來自父母方愛的回應,而缺乏安全感。在孩子3歲前的關鍵成長期中,孩子對父母愛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缺失,形成自閉、不愛表達、怯弱的性格特點。
  • 孩子不合群、沒禮貌、不愛分享,與孩子的社交能力有關,需要引導
    幼兒園小班開學一個月的時候,朋友家的軒軒,開始鬧情緒,怎麼也不想去上幼兒園了。軒軒是個比較乖的孩子,由於之前上過託班,開學之後,別的小朋友鬧情緒,他一點都沒有,現在眼看好多小朋友漸漸適應幼兒園生活了,軒軒卻鬧起來情緒。
  • 孩子在幼兒園不和別人玩兒、不合群?家長不妨試一下這4招
    有一些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以後還是會不合群,那麼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首先就是要從我們孩子自身找原因。找到孩子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原因,然後去克服。其次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如果孩子不合群,那麼是否有解決的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要從我們自身找原因,我們也要幫助孩子找一些好朋友。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孩子的人際交往
    2.孩子的年齡孩子的社會交往特點會經歷「自我中心——自我滿足——互惠——親密」的變化。3歲之內的孩子,更傾向於獨自玩耍,平行玩耍。處於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孩子的交往,會遵循互惠原則,能夠交換玩具玩,在學業上能夠互相幫助,一起回家,因此他會結交較多朋友。
  • 孩子老被欺負!如何提高孩子社交能力?解決孩子社交難題?
    從孩子四五歲開始,大家對養育的關注就會從吃喝拉撒睡,逐漸轉移到一個重要的話題——社交。為什麼呢?社交能力有多重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歸屬和愛的需要意為:一個人要求與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繫或關係。社交能力是一種生存本能,人類群居的生活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要與人交流。社交力,是我們能否獲得幸福生活的一個核心要素。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良好的社交經歷,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元素。在兒童的發展專業理論中,社交發展的重要性,排在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