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從這3個方面來培養

2020-08-10 家教智慧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必定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它讓人得到心理和社會需求的滿足

那麼孩子也是一樣的,到了上學的年齡以後,人際交往是他們最明顯的心理需求之一。

在影響孩子幸福快樂的因素中,學業,成就只佔了很小一部分,生活、人際關係、性格、自尊等就對於他們來說更加重要。

研究表明,和同學相處得好的孩子,會更喜歡學校和老師、不容易逃課、在學業成績上表現更好。

孩子如果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孩子會得到更多快樂,也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更願意在大家面前展現自己,這種能力不論是在家庭當中還是在早期的校園環境都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是個小宅男或小宅女,但孩子走出家門,又擔心孩子不合群、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沒有朋友等。那麼,如何讓孩子愉快地與人相處,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呢?

這就需要從孩子的社交能力談起。對孩子而言,所謂的社交能力是指孩子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情況:

有的孩子即使心裡渴望社交,但卻膽小不敢主動交朋友;而有的孩子則相反,在和其他夥伴玩耍的時候往往霸道蠻橫,不懂尊重。

其實這些表現,都是孩子社交能力不足的表現,父母一定要懂得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社交。那麼具體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1.讓孩子學會表達


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語言溝通

一般判斷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幾個指標是:說話時聲音響亮,態度自然,用詞恰當,能比較完整連貫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感。 首先,多向孩子提一些問題,由孩子自己來表述;

例如:你喜歡看什麼書?你覺得今天看的這部電影怎麼樣呢?你覺得那個小夥伴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呢?

引導孩子說出答案,當然也可以引導孩子提問,父母來回答。

相信經過這樣的家庭溝通,孩子對言語的精細加工和組織的能力就會得到逐步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學習有效、準確的表達,組織自己的思維畢竟是個費腦筋的事,父母可以和孩子多練習。


2.教給孩子具體的社交策略


有些孩子在進入新環境時,會覺得不安、緊張,不敢開口,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很多成年人在面對陌生人時也同樣會緊張。告訴孩子你也會這樣,這沒什麼的,鼓勵他們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想要在一個新環境裡找到好朋友,其實是有訣竅的,成年人通過反覆的練習已經熟練掌握這些竅門,現在我們要耐心的教給孩子:

⑴ 走到新朋友的面前,讓他們可以注意到你,和他們目光對視。

⑵ 當你們的目光接觸時,告訴他你的名字,別緊張,深呼吸,介紹一下自己,然後問他們的名字。

⑶ 接下來問他們一個問題,聽他們回答,什麼問題都可以。

⑷ 加入他們的活動,或者邀請他們加入你的遊戲,和他靠得近一些,相信你們會在遊戲中很快熟悉起來。

⑸ 如果你不知道說什麼,就聊聊你們正在進行的遊戲,或者那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情,比如都喜歡動畫片、都想學遊泳、都喜歡芭比娃娃……

一般通過這四個步驟去讓孩子主動交朋友,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社交作用。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在家進行情景模擬,多練習幾遍,這樣他們在面對陌生的小朋友時就不會過度緊張了。


3.給孩子創造豐富的社交環境


隨著電子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遊戲世界,而不願意與外界交往。當然,現在的孩子也很忙,連休息日都要奔波於跆拳道、美術、鋼琴等興趣班,與人交往的時間和機會很有限。

那麼越是這樣,父母越要想方設法為孩子搭建社交平臺,多為孩子創造社交機會。

比如:邀請孩子幼兒園的同學、鄰居的小朋友到家裡玩兒,或者帶孩子參加成年人的聚會,都是在幫助孩子創造社交環境。家長在此時教孩子如何待客、如何幫助別人、分享玩具。

如果孩子把食物和玩具分給其他小朋友,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社交的興趣和信心。


4.從遊戲中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這和成年人的」公司團建「是一個道理,在輕鬆的環境下,集體完成某件事,可以快速地使人際關係升溫,並提高了協作能力。通過玩遊戲讓孩子建立社交意識是最簡單、最輕鬆的方法。

比如:拔河、蹺蹺板、躲貓貓、輪流搭積木等等。相信孩子在這樣的團體遊戲中,他們會懂得團隊協作的力量,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習得基本的社交規則。

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方法之外,還有許多社交技巧可以供家長們借鑑,比如教孩子社交禮儀、不過分幹涉孩子之間的交往、提出孩子與人交往時的不當行為等。

關鍵是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短板和缺點,才可以有針對性的給予幫助。相信如果我們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社交小達人!

相關焦點

  • 根據這4個關鍵期引導孩子社交,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交能力逐漸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父母都意識到社交能力對孩子未來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如父母所願。有的父母看起來非常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孩子卻連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到: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共場合大呼小叫,經常與同伴發生衝突……不僅搞的父母當場很尷尬,還擔心孩子長大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怎麼辦?孩子社交能力的強弱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先天因素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則主要在於後天培養:家庭環境、父母的榜樣、父母的教導等等。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關於兒童社交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查看)當中也有詳細的解釋,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讀了兒童社交的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朋友還是敵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3個方面,社交小達人輕鬆上線
    老師建議,接下來的教育重點放在「社交能力」的培養上,這樣才能讓悅悅的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長。可能很多家長單純的以為,社交能力就是讓孩子交朋友,只要讓孩子找到朋友就夠了。但其實,社交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家長還是有必要先學習一下。社交能力包括哪些方面?1、管控情緒想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得要先學會認識情緒,以及控制情緒開始。
  • 3-6歲是培養社交能力的黃金期,掌握三個方法,培養社交小達人
    答案是肯定,或許有些父母認為,現在孩子還小不需要社交,其實這是理解上的誤區,孩子小正是培養階段,一旦過了培養期,就很難達到目標了。上面的例子就已經說明了一切,沒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將導致孩子被孤立,如果長此以往,成年之後在職場、事業發展中將無法擁有強悍的人際網。2.社交能力好的兒童會具有更高的情商,而情商是一個人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
  • 想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可從3個方面著手,成長快人一步
    父母的影響孩子害怕摔跤,還可能是由於父母的影響。父母的影響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方面是先天的,可能是因為直系親屬裡的遺傳就是有社交恐懼症,那麼此時孩子害怕社交,性格就是遺傳下來的。儘量為孩子創造社交機會社交能力並非完全是天生的,也需要在後天環境中不斷培養,所以家長要儘量為孩子創造社交機會,比如說給孩子報興趣班,讓孩子多去朋友親戚中走訪,讓孩子多去主動招待客人等等與他人打交道的行為。
  • 3歲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同時在1-3歲的年齡段裡,寶寶社交發展會有一些關鍵期,在這些關鍵期,寶寶能夠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感,並開始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社交能力會有一些顯著的變化,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早了解。一、1歲寶寶的社交培養1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指」和發聲來表達他們的意圖。
  • 想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可從這4個方面入手,成長快人一步
    長久以來,孩子自然不敢再去進行新的社交,就讓孩子養成了害怕社交的性格。02父母的影響孩子害怕社交,還可能是由於父母的影響。父母的影響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方面是先天的,可能是因為直系親屬裡的遺傳就是有社交恐懼症,那麼此時孩子害怕社交,性格就是遺傳下來的。
  • 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如何培養
    培養孩子成為會溝通的人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人際交往,就存在著人與人的各種關係,沒有一個人能隔開與外界的交往、溝通而獨自生存下去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很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交往和溝通能力,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遊刃有餘,獲得更多機會,更易得到成功。孩子的良好溝通能力怎樣培養?
  • 孩子的思維能力要從這四個方面來培養
    前面我們說過很多次,孩子的思維能力要著重培養以下四個度。第一個是思維的精度、準確度問題;第二個是思維的角度,看的角度不同;第三個是思維的速度,就是思維快還是慢;第四個是思維的深度。其實,好的思維就這四個方面:想得準,想的角度不同,會順著想也會倒著想,想得快還深。
  • 3-6歲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從這3方面入手
    3-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性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對將來他自律的形成幫助很大。① 做事保持專注專注力對一個人學習、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全面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多家長不再只單純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就像在社交方面,很多孩子或大或小會存在一些社交障礙。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長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根據關於我們如何獲取知識的社會本質的調查,一個明確的答案是:孩子們通過與他人互動的自然能力來學習生活。 我們經常稱這種社交能力,當我們觀察到孩子們在一起聊天、開玩笑、工作和建立友誼的樂趣時,我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正是通過這些互動,孩子們使看不見的東西變得可見,跨越邊界,進入了新的學習領域,並激發了思想和情感,從而幫助他們規劃人生道路。
  • 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
    導讀: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哈佛大學曾對700多名2-5歲的孩子做過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幼兒時期的社交,會影響到20年後的成就。社交能力,從3歲開始培養3歲前,孩子主要和父母、照料者生活在一起,社交關係主要是親子關係。3歲後,孩子開始和越來越多的小朋友交往,社交關係轉變為夥伴關係。3歲前,孩子沒有真正形成「社交」概念。蒙特梭利認為,3-6歲時,孩子進入社交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事半功倍。
  • 培養孩子良好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父母值得一看
    有效溝通的能力是一項關鍵技能,我們做得越好,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越好。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交流;讓我們的母親知道我們是帶著我們的第一聲哭聲來到這裡的。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才能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清晰而自信地表達自己。
  • 孩子比他人差,從小被欺負,家長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強的人,往往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更多的機會。而社交能力差的人,則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同,成為眾人嘲笑排擠的對象。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時期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交生活。
  •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教你6個技巧
    社交能力是學齡前兒童在未來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因此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父母莫大的責任,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我們來看一看。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儘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愛說話、敢說話的性格。家庭大小事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應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大膽地與人交往,品嘗與人和諧交往帶來的種種樂趣。
  • 李玫瑾:孩子上小學前,這三個方面能力培養,比上幼小銜接更關鍵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培養的側重點不同,0-3歲是情感培養、3-6歲是性格培養,小學開始是能力培養,包括學習習慣、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自信等等。之前跟一位資深班主任聊天提到,現在的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都在給孩子報各種班,生怕孩子落人一步,雖然剛開始上學的確會有點優勢,但之後這點微弱的優勢很快就會消失,其實比起給孩子上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注重這3個方面的培養。
  • 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良好的社交活動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生活中,雖然大多數孩子並不需要特別的指導就能學會社交技能,但仍有一些孩子在社交和溝通理解上存在障礙。4.享受社交互動的方法就是找出能預測的,參與互動的前提都是他能夠先預測好的。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幫助孩子建立友誼,這是當前很多家庭面臨的共同難題。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呢?其實,遊戲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居家幹預方式。
  • 這樣做,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和他的學習能力、言語發展、智能活動、情緒反應、社會行為等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良好的交往能力,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培養。01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包括理解別人的能力和表達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