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果媽閱讀的創始人果媽李璇,很開心能夠與你在這裡相遇。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的孩子長大後也不可能離開社會而獨居,事實證明,一個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生活會更加幸福,事業也會更容易成功。
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認為兒童社交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兒童社交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查看)當中也有詳細的解釋,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讀了兒童社交的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朋友還是敵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這4本書我們拆書成課詳細的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當中,有了非常系統全面的講解,幫助很多的媽媽在面臨兒童社交這個難題上找到了解決的方法。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歡迎加入到我們的會員當中,每天只需要一塊錢就可以聆聽到50多個主題,200多本書的精彩解讀。
今天我們主要是詳細的來講一講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社交能力的培養。
一般來說孩子從三歲左右進入到了社交敏感期,我們如果善於利用這一時期的特性,就可以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樂於善於與人交往的人,對於孩子的人生也大有益處。
一、孩子的交往始於物物交換
兩歲的時候,孩子們其實是很不願意去分享自己的東西的,因為在那個時候他是自我意識成長的時期,他會先分清楚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
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很多大孩子就開始喜歡上了交換,有時候他會想要去帶一些好吃的,在下課之後跟小朋友之間去分享。
當然幼兒園裡面是有規定的,很多時候是不允許帶吃的,但有的時候他們要外出野餐,老師也會讓他們準備一些小零食,所以他就很開心地想要給他的小夥伴分享他的食物。
另外,在幼兒園還有玩具日,他可以帶著自己的玩具去學校,每周有一個這樣的時間跟小朋友們去交換。
我發現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最早的交往,他們是通過物與物的交換來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係。
這個時期作為家長我們不用去幹涉,要讓孩子們自己完成這個過程,發現屬於他們的人際關係。
因為孩子們需要通過不斷的這樣的方式,他才能夠發現,其實我不能夠通過實物去賄賂獲得友誼,因為這樣消失的很快。
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實驗,孩子就會發現原來真正的友誼,並不是建立在物物交換上,而是建立在彼此關愛、相互了解、興趣相投、性格相合的基礎上。
二、懂禮貌是人際關係重要的基礎
在孩子們交往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就是要懂禮貌。
現在可能因為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在家中比較嬌貴,所以可能會有一種養尊處優的習慣,這對於孩子以後的交往是不利的。
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在家中我們也要讓孩子們懂禮貌,要讓孩子在真實的情境當中體驗真實的人際交往。
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進家的時候都可以跟家裡人主動打招呼:「我回來了」。
出門的時候也要跟家裡人說:「再見」。
多在家中去用「請、謝謝、不客氣」,這樣的一些詞彙。我們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所以當我們這樣示範的時候,孩子們也就會知道,在家裡面說話也是要懂禮貌的,那麼在外面跟別的人說話也是一樣的。
另外,我們也在生活當中,可以跟孩子們用一些角色扮演,讓他們不斷地體驗怎麼樣是一種懂禮貌的交談方式,這比說教1000遍都更有效果,因為體驗是最好的老師。
當孩子們了解了該如何與他人交往相處以後,他們就會獲得更多的友誼和快樂,從而建立起人際交往的基礎。
三、「沒關係」比「對不起」更重要
我們也要在孩子們的人際交往過程當中,教給孩子們說一個詞兒,在我看來它比對不起更加的重要。
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可能會教育孩子們打擾、冒犯別人以後要說對不起。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可能教會孩子們說沒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孩子們在社交的過程當中,總會遇到一些小摩擦、小磕碰,有的時候難免也會受到一些小傷,男孩子們之間打打鬧鬧也都是習以為常的。
所以,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們,學會原諒他人的無心之舉,學會寬以待人。
這不但能讓孩子與小朋友們和諧相處,更能幫助孩子擁有寬廣的胸懷,善良的心,也會為孩子長大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當孩子們之間發生了一些小矛盾、小摩擦之後,我們大人不要盲目的去介入,更加不要盲目的袒護自己的孩子,指責他人的孩子。
這樣會教會孩子們正確分析、明辨是非、妥善處理,教孩子,得饒人處且饒人。
當然在這個時候,我們並不是說教孩子一味的去忍讓,忍氣吞聲,我們要教會孩子們學會掌握原諒的標準,原諒也是有原則的,對於故意的傷害和挑釁,孩子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同時,在孩子們發生一些矛盾的時候,我們雖然不要盲目的介入,但是並不是說我們放任不管,我們要在旁邊觀察,一旦他們之間的矛盾升級了,該出手的時候就要出手。
尤其是孩子們在3~6歲的時候,經常是沒大沒小、沒輕沒重,有時候他們之間的打打鬧鬧也都會去升級。
四、父母要幫助孩子們搭建友誼的橋梁
對於生性靦腆的孩子,父母要幫助孩子們搭建友誼的橋梁。
有的孩子生性靦腆,有的孩子是內向的,那麼在孩子3~6歲的人際關係敏感期時,我們要不斷的接納,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這個過程當中怎麼樣去做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到孩子是有天生氣質的,對於內向、生性靦腆的孩子來講,讓他們主動的去社交,對他們來講實在是太難了。
他們願意安靜的待在一個集體當中,去獨處。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其實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我們要先從內心當中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
我們要多給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多接觸一些孩子,當然最開始的時候可能不是一群孩子,而是先找到一個在幼兒園玩得來的小朋友,可以多去創造一些他們在一起玩耍的機會。
在放學之後也可以約著小朋友一起來玩,慢慢的當孩子跟這個朋友之間建立起一個友誼的橋梁之後,我們就可以逐漸的讓他再去擴大他的社交圈,不斷的讓他體會到交往的樂趣。
他在交往的過程當中也會慢慢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慢慢的就掌握了人際交往的技能。
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特別需要大人的鼓勵和支持,因為主動的社交,就已經突破了他們的舒適區。
如果他們有一天願意這樣去做,或者說你看見了他哪裡做的好、特別棒的地方,我們都需要說出來,鼓勵到他,這樣的話就會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其實,在這一點上大家也真的不用特別的著急,我的兒子果果就是一個特別內向的孩子,但是他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最開始是沒有小夥伴的,我特別能夠理解他,所以就這樣去做,給他擴大社交的半徑,多去鼓勵他。
後來到了他5歲、6歲的時候,發現他的社交能力真的很強了,在幼兒園,自己交往到了特別好的小兄弟,那一刻我真的明白了什麼叫做靜等花開,什麼叫做輕推。
所以在果媽閱讀的微信公眾號當中,我也寫了很多和果果之間相處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講到的在3~6歲的時候,來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4個方面。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
1、孩子的交往始於物物交換。
2、懂禮貌是人際關係的基礎。
3、沒關係,比對不起更重要。
4、對於生性靦腆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搭建友誼的橋梁非常的重要。
家庭教育100講是果媽閱讀的一款產品,果媽閱讀還有非常豐富的產品線。
我們有365講書在這裡可以去聽到,我精讀的200多本書50多個主題,我們是用書籍拆分的方式幫助你來構建知識的體系。
同時我們還有主題閱讀成長營,正面管教線上線下家長課,還有各地的讀書會,所以如果你期望加入到這樣的一個團體當中,一起來學習成長,可以去添加我們的小助手微信號。
如果你喜歡果媽講的家庭教育100講,歡迎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周圍的朋友。
在我們的公眾號每周一到周五工作日的時間,我們會來更新欄目的文字版和音頻,如果你有意向的話,歡迎去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果媽閱讀裡面可以找到我,我每天也會在文章當中去寫日更文,在留言當中和你去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