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女兒瑩瑩最近總出來跟孩子們一起玩,以前瑩瑩可以是一個很害羞的女孩子,我頭一次見他的時候,想跟孩子握個手,孩子都會躲到她媽媽身後,也不怎麼跟小朋友說話,每次都是自己玩。那時候還沒有上幼兒園,一直覺得孩子的小,害羞,長大就好了。
可是,直到上了幼兒園,我家孩子回來跟我說,瑩瑩還是不願意跟他們玩,就自己在那裡,也不願意說話。這時候我才反應過來,瑩瑩是不喜歡社交呀,作為「中國好鄰居」我又控制不住自己了,我就找了個機會去跟瑩瑩媽媽談了談這件事,畢竟我的工作是育兒方面的,孩子有問題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也當是為了給自己增加一個案例。
這一談,才知道幼兒園老師也發現這個問題,瑩瑩媽媽也在為這件事情發愁呢。我就將我之前的用過的5個妙招教給了瑩瑩媽媽,(工作原因,瑩瑩媽媽還是很信任我的)。瑩瑩現在的改變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愛說話了,可以跟孩子們玩到一起了,還成了「孩子王」。
讓我來帶大家看一下我教給瑩瑩媽媽的5個妙招吧,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不妨試一試!
第一招: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孩子既然不愛說話,那就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多跟人接觸。可以帶孩子去附近的公園,看看其他小朋友在幹什麼,老爺爺老奶奶在幹什麼,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美好。有時間可以孩子多去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野餐,去玩,然後孩子習慣這種社交的場合,習慣之後會慢慢喜歡上的,畢竟孩子們還是喜歡聚堆一起玩的。
第二招:對孩子的害羞不要大驚小怪
瑩瑩最開始的時候害羞,面對陌生人就有些笨拙無力,遇見這樣的問題,不要大驚小怪,畢竟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孩子不願意打招呼,也不要強迫孩子,更不要經常提起害羞這件事情。還有一種就是萬不能總拿這件事跟別的孩子對比。如果時間過長,孩子就會在冥冥之中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自己是「害羞的、不愛社交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個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會將自己徹底房比起來,那是就晚了。
第三招: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做準備
對於這裡問題的孩子,父母一定有耐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做心理準備。在每次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就要給孩子一定的暗示:今天要跟小朋友們打招呼哦!這樣孩子就還會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時間,避免孩子產生反感。如果離開的時候孩子依舊不願意說再見,也不要勉強,責怪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會有一定的放鬆作用。
第四招:讓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爸爸媽媽可以多帶孩子到小區孩子聚集的地方玩,這是一個孩子熟悉的環境,孩子不會因此過於緊張,讓孩子感受一下同齡在一起玩耍的快樂,慢慢的孩子就會被吸引,加入進去。不過要是孩子想走了,也不要執意讓孩子待下去,有讓孩子感覺輕鬆自然,才有利於緩解他的羞澀。
第五招:多做社交遊戲
對於社交惶恐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做一些相關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明白社交並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你們可以模擬一次購物,你做店主,孩子做顧客。又或者做警察和行人問路的遊戲。這樣可以讓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社交場景,孩子也能學到更多社交禮儀,從而變得大膽。
父母在孩子的社交生活中,扮演著很多的角色,既是引導者、創設者,又是監控者,還是榜樣。所以父母是孩子社交的起點們也是社交的終點。
作為一個引導者,要幫助孩子讓孩子說話,對孩子不適宜的做法進行相應的指導;
作為一個創設者,給孩子們足夠的空間來活動,允許孩子們單獨在一起說「悄悄話」、進行「秘密」的小活動;
作為一個監控者,由於孩子小自控能力差,對於孩子的交往情況、同伴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都要進行一定的把控,但是有很多問題還孩子自己是可以解決的就不要繼續把控孩子,使他們學會協調、同情、忍讓等處世技巧,這往往是在與成人的交往中學不到的;
作為一個榜樣,力量是無窮大的,大人的社交禮儀,言語談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孩子也會在未來的社交中模仿使用。
每一個人的社交經驗都是一點點積攢起來,作為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是社交小白,什麼都不懂,所以不要強求孩子要怎麼樣,他也是需要一點點的積累經驗,打怪通關,才能夠達到勝利的頂點。
瑩瑩媽媽說過,她還藉助了外力來幫助瑩瑩,才會有現在這樣活潑的瑩瑩,我就好奇問了問用了什麼外力,瑩瑩媽媽說就是這本《兒童社交啟蒙繪本》,隨後我也買了一本回家研究。
這本是這樣一個大致情況,一共有6冊,每一冊都自己的側重點,學會獨立自主、學會友善、學會交友等等。一共18個小故事,讓孩子把自己帶入,親身感受。
對於書中的故事我都細細看了一遍,每個故事的指向非常明確,很適合年紀小的孩子,不用過多的思考就可以是輕鬆的理解故事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這個小豬送玉米的故事。
小豬種下了很多玉米,經過辛勤的勞作,玉米豐收了,小豬就想著把玉米分給好朋友們,這個故事就很清晰地講述了要學會分享。還真有很多故事我就不一一講述了。
總體來說這本書對於孩子的語言啟蒙是有好處的,瑩瑩媽媽也是很會選書,怪不得瑩瑩改變這麼大呢!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