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常常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在學校不合群,總是形隻影單,交不到朋友怎麼辦?真替孩子感到著急。
事實上,當家長有這樣的顧慮,首先應該問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沒準孩子覺得沒什麼呢?
但如果孩子自己也覺得自己不受歡迎,交不到朋友,甚至還產生了自卑心理,那就需要家長花一些心思來引導孩子了。
根據心理學家威廉戴蒙的觀點,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交友方面會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
1、4-7歲,基於他人的友誼。這個階段的孩子,還處於幼兒園時期,只要能一起愉快地玩耍,分享,那就基本算作朋友了,至於自己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不會考慮太多。
2、8-10歲,基於信任的友誼。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友誼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他們會很在意朋友對自己的看法,是否信任自己。
3、11-15歲,基於心理親密的友誼。這個階段的孩子,常常會結交形影不離的朋友,她們在一起會分享心事,親密程度高。
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年齡,了解孩子對友誼的需求,當孩子跟你傾訴和朋友相關的煩惱時,試著去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
相信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周圍人的歡迎,會社交的孩子,朋友自然不會少,那麼社交能力到底包含哪些能力呢?
社交能力包含哪些能力?
1、情緒的認識與控制。孩子首先得對自己的情緒有正確的認知,同時還能具備一定的控制情緒的能力。
2、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想和他人友好交往,要學會多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促進雙方的溝通交流。
3、表達能力。想讓別人認識自己,一定的表達能力是應該具備的,否則自己的特點,別人是無法一眼看出來的,在社交過程中,自我表達是交友的第一步。
4、環境的應變能力。在人和人交往的過程中,面對比較複雜的情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解決問題,促進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1、家長想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就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創造輕鬆的社交環境,比如家裡來客人了,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接待客人,孩子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幫助孩子製造和朋友約會的時間。
2、如果孩子在社交方面有好的表現,家長應該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社交自信。
3、如果孩子在交朋友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先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家長可以給到孩子一些建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