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開播後,由於劇裡的情節過於真實,引發了許多關於家庭、婚姻和親子關係的思考。
集集有看點,個個有話題。
其中,那個叫朱朝陽的孩子,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他是學校裡的學霸,次次考第一。但在同學們的眼裡,他只不過是一個書呆子,光讀書,不合群。
按理說,成績優秀的孩子,一般在班裡都很受同學的歡迎。大家都會自覺地想要跟學霸套近乎。可在朱朝陽這裡,卻變成了不可能。
同學們不僅誰都不想跟他玩,還故意找他的茬。打球時,挑釁他,讓他絆倒。趁他不注意,在他的水杯裡放橡皮屑。
當然,他也不屑於跟同學們玩。考試時,同學知道他學習好,想他能遞紙條答案,可他偏不遞。同學故意把他絆倒,即使明白來者不善,他也不言不語,默默地獨自離開。
我們肯定疑惑,朱朝陽這麼優秀,為什麼會不合群呢?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的問題。」
孩子性格的養成,跟父母息息相關。父母重視什麼,孩子可能就重視什麼。父母忽視什麼,孩子可能就忽視什麼。朱朝陽之所以不合群,跟他家長有著必然的聯繫。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怎麼樣,往往孩子也會怎麼樣。
一個不合群的孩子,背後與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思想等,都密切相關。
A、父母忽視交際,往往孩子也會忽視交際
舉例1:家長會後,老師特意跟朱媽媽單獨說起孩子的不合群。媽媽卻說:「學生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
舉例2:朝陽難得跟爸爸一聚。媽媽臨行前,還不忘囑咐孩子:「帶上成績單。」
可見,朝陽的媽媽對孩子的不合群,是忽視的。她重視的,除了孩子的成績,其他都無所謂。
朝陽為了討媽媽的關心,只能通過年年拿第一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對於其他同學想不想跟自己玩,他根本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不管誰對誰錯,懶得去解釋。也不管同學喜不喜歡自己,懶得花心思去合群。久而久之,不合群也就成了他一個比較明顯的性格特點。
顯然,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孩子的交際,養出的有可能就是一個不合群的孩子。
B、父母離婚,孩子可能會孤僻
朱爸爸帶兒子去買鞋。朝陽主動地坐在了後面。從朱爸爸的話裡,我們可以了解到,朝陽之前喜歡坐在前座,嘰裡呱啦地說個不停。
可父母離婚後,朝陽就非常主動地坐到了後排座位。爸爸說到座位問題,他只是看了一眼掛在車頭前的那張新的全家福,什麼都不說。
就連父子間的對話,也是你問一句我答一句,跟老師上課提問題沒什麼兩樣。
朝陽已經變得不善言辭,也不屑言辭了。跟同學相處,他也一副冷漠孤僻的模樣。
美國的一些婚姻心理學家對父母離婚給子女造成的心理影響做了較為長久的研究,他們發現,在被調查的離婚家庭子女中,有37%的兒童在父母離婚五年後,心理創作仍未消除,並表現出情緒消沉、低落、性格古怪孤僻。
而朝陽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性格孤僻、不合群。
所以,孩子不合群,可能跟父母離婚有關。
攀登老師曾說:「你和父母的關係,就是你和整個世界的關係。」
孩子不合群,其實是孩子與父母關係的一種折射。朝陽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從父母離婚後,就開始變得有隔閡。與母親,他更多的是討好。由於父親對同父異母的妹妹寵溺有加,父愛於他更多的是不確定。
這樣的親子相處方式,顯然是不健康的。同樣,孩子跟同學之間的相處方式也會出現問題。
朱朝陽在父母的影響下,顯得不合群了。
美國《心理學年刊》指出,夥伴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很重要,童年時期缺少玩伴,日後容易孤單、焦慮,遇事也容易退縮,甚至影響成年後的人際關係。
那麼,怎樣的家庭模式,孩子更善於交際呢?
a、父母溫暖,孩子容易發展友誼
鄰居張叔夫妻二人結婚20年來從來沒有過一次小吵小鬧。路過他們家經常會聽到一陣陣笑聲。探頭去看,會看到一家子其樂融融的畫面。其家庭不僅溫暖,鄰裡關係也特別和睦。
小張受父母感染,非常陽光,善於交際。從小到大,不管是學渣還是學霸,都跟他以哥們相稱,以兄弟相伴。更不可思議的是,與他成為朋友的孩子,也都更加陽光上進。
經典著作《發展心理學》說:兒童發展友誼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提供溫暖、支持的家庭環境。
父母溫暖,等同於給了孩子一個可靠的溫床,讓孩子從這張溫床裡解鎖了與他人相處的秘密。
b、父母怎麼愛孩子,孩子怎麼愛他人
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可父母怎麼去愛孩子,卻是許多家庭裡容易出現分歧的地方。
說實話,有的父母懂得要愛孩子,但不懂得如何去愛。他們以愛之名去控制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虐待打罵孩子。孩子在這樣的家庭裡,學到的是暴力。跟他人相處時,孩子也會用暴力的方式去對待。
懂得愛孩子的父母,應該是能夠幫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的父母。他們寬容有愛,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孩子學到的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聰明的父母,用自己正確的愛,去影響孩子也用正確的愛去對待他人。堅不可摧的友誼非暴力溝通,而是源於愛,也根深於愛。
c、父親到位,孩子交際能力更強
《隱秘的角落》裡有個情節:朱爸爸帶朝陽去買鞋時,曾提到一個關於兒子交友的細節。朱爸爸認為,孩子必須要跟同學、老師等搞好關係,因為這以後可能成為他將來走向成功的人脈。
可見,父親在孩子社交方面,還是有不同於母親的看法的。
耶魯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表明:爸爸陪伴的孩子,智商更高、性格更好,社交能力更強。
因此,要想孩子交際能力強,爸爸的到位是必須的。
朝陽之所以不合群,看來跟爸爸的缺位多多少少有著一定的關係。
【結語】孩子不合群,跟父母的思想、父母之間的關係息息相關。父母不懂得愛孩子,孩子就不懂得愛他人。父母關係緊張,孩子與他人的關係就緊張。著名心理學家 卡耐基說:「現代社會,一個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際交往。」社交能力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聰明的父母應該懂得努力養育出陽光上進的孩子,讓孩子在正確愛裡,用恰當的方式與他人相處。
我是旭媽,又名牆根草,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長期專注研究育兒知識,酷愛分享育兒趣事與乾貨。育兒路上,秉著育兒先育己的理念,與孩子一起成長。同時致力與寶爸寶媽們一起抱團成長。
聲明:本文為旭媽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評論轉發。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異議,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