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不合群,陌生人靠近都不行,4招教你輕鬆帶出社交小達人

2021-01-09 第一次學做媽咪

同事小文的寶寶2歲了,但是一直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看到陌生人就哭,膽子還特別小,平時只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玩,其他人靠近都不行。每次家裡來了客人或者想帶寶寶出門玩一會,都會惹得寶寶不開心。

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咿咿呀呀學會說話了,甚至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覺,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多跟外界接觸,給孩子創造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

現在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裡沒有同齡玩伴,一家子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很少有機會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慢慢的會變得害羞,不擅交際。

孩子不合群、孤僻、膽小,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不擅交際的問題,家長就應該更多的從自身,以及家庭中尋找原因,這樣才能找出問題的根源,然後逐一尋找解決辦法。

1、家庭氛圍是否和睦

父母關係是否和睦,經常爭吵,父母雙方或者一方長期出差在外,陪伴孩子的時間過少,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情。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家庭不和睦的環境中,孩子則難以從心理上感受到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並且會因為長期缺少親子交流,沒有得到來自父母方愛的回應,而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3歲前的關鍵成長期中,孩子對父母愛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缺失,形成自閉、不愛表達、怯弱的性格特點。

2、養育方式是否合理

不良的養育方式,比如溺愛、訓斥、打罵孩子等都有可能毀掉一個孩子。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一個孩子,一大家子就一個孩子自然對孩子百依百順,不捨得違逆孩子的意願,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怎麼做都是最棒的。用這樣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成長會使孩子處在虛擬的自我追捧之中,不能認清事實真相,將來孩子長大走向社會後一旦遇到什麼挫折就會被打倒,聽不進任何帶有批評性質的話。

還有一種養育方式就是任意打罵、訓斥,孩子不論有什麼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數落一頓孩子再說。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會有心理陰影。經常訓斥孩子的父母就無法在親子關係中建立良好的關係,親子關係中帶給孩子的負面評價也會直接導致孩子害怕與人交往。

3、交際環境是否過於單一

孩子平常如果經常在自己家裡玩,接觸的也都是家裡人的話,孩子就會在社交方面弱於其他小朋友。

有些家長害怕孩子受到傷害,不帶孩子出去找其他小朋友,總是在自家玩,這種過度保護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剝奪了孩子和同齡人之間交往的機會,孩子自然缺乏社交技能,無法正常和其他陌生小朋友一起玩耍,那又怎麼能學會主動與人溝通呢?

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和引導,在保證孩子有足夠安全感的前提下,用愛去包容孩子,逐步帶孩子嘗試和陌生人交流、溝通。

孩子不喜歡跟陌生的小朋友玩,不愛主動跟人打招呼,喜歡一個人或者只跟熟悉的家人玩的話,家長也先不要急著給孩子貼「不合群」的標籤。

2歲的孩子還不到能主動跟同齡人交朋友的時候,一般剛開始都是大人陪著玩,然後自己玩,再然後才是和同齡人一起玩,這才是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普遍過程,而且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做家長的只要做好作為父母應該做的,然後適當給予引導就好了,但是不要強迫孩子。

1、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表率,起到模範作用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孩子從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後接觸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父母,第一個老師也是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如果父母本身就是勇敢、樂觀、喜歡交朋友的性格,他們的孩子社交能力也不會差,父親在日常交際中畏首畏尾,怯弱,說話沒有底氣,對孩子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人際交往中比較被動,所以父母做好表率,做一個愛說話、樂觀積極向上的父母孩子也會變成社交小達人。

2、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可以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其他小朋友,逐漸習慣與陌生人相處,一點點弱化孩子的膽怯心理。家長應該明白,孩子不敢與人交往,不合群,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不熟悉,並不是真的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玩。

通過遊戲、體育活動等方式讓孩子逐漸接納更多小夥伴,放下心裡的戒備,學會接納更多新的小夥伴,全身心投入到和小朋友的遊戲當中。

3、多鼓勵、引導少訓斥、打罵

孩子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也不要強迫孩子,當孩子在公共場合表現的過於緊張、不安時也不要訓斥孩子,更不要打罵。家長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人一定要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加以引導,讓孩子慢慢放下心中的恐慌和不安。

比如孩子拿著心愛的玩具汽車在廣場上玩,別的小朋友被玩具車吸引就想過來和孩子一起玩玩具車,孩子看到別人對自己的玩具「虎視眈眈」自然心中有些不安,擔心玩具被別人搶走,害怕自己被人欺負。

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寶寶很喜歡玩具車,看到別的小朋友過來是不是有點擔心玩具車被人拿走?孩子可能會說:嗯,是。這樣孩子就知道你理解他的心情,明白他心裡是怎麼想的,內心就多了一分安全。

孩子看到陌生人害怕、緊張,多數是因為不熟悉,不確定對方是否會侵犯到自己,如果家長這時候理解了孩子的心情,那麼孩子自然就不會那麼緊張不安了。

4、多給孩子提供與人交流的機會

孩子從蹣跚學步到長大成人走向社會終究是要自己一個人去面對未來的一切,家長不可能永遠做孩子的臂膀,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一點一點讓孩子去嘗試、學習和更多的人接觸、交流。

比如,可以帶孩子參加朋友聚會、帶孩子去看展覽,多去公園、廣場等開放性公共場合,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一個人玩,慢慢的孩子見得多了,看的多了就會喜歡上人多的場合,一點點增加想和其他人一起玩耍的欲望。

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嘗試,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就自己代勞,讓孩子走出第一步後,就會慢慢發現自己能夠輕鬆掌握相應的技巧,從以前沮喪、怯弱的心理狀態就會慢慢走出來,不斷嘗試失敗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抗挫折能力,孩子慢慢就會減少內心的恐懼感。

相關焦點

  • 為啥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教你3招讓孩子人見人愛,提高社交能力
    那麼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的情況呢?另外,可以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或者是去朋友家,可以讓孩子多與年齡相仿的小夥伴玩耍,見的人多了,孩子自然不會怕生,更容易放鬆下來。當然,父母不要急於催促孩子一定要打招呼,一定得跟小朋友交換玩具等等,而是做好示範和引導,對於性子比較慢熱的孩子,父母可以暫時先放放。
  • 孩子不合群,容易出現「社交退縮症」,家長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愛默生執筆:橘媽定稿:橘媽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孩子也是如此,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交到很多知心朋友,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孩子特別不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玩耍,別人來邀請孩子一起玩時,孩子會拒絕,家長此時要注意了,要及時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出現「社交退縮症」。
  • 孩子膽小、害羞、不合群,責任在家長,孩子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孩子不喜歡社交,問題可能出在家長孩子喜歡模仿,而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父母自然成為了孩子的第一任社交老師,孩子不愛社交,很可能是我們自己出現了問題。1、家長本身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很少和其他家長交流溝通。
  • 孩子怕生不合群,如何變身「社交小達人」
    步入暑期,很多家長會帶著小朋友旅遊或者朋友家做客,但有些家長在後臺給我們留言:到了朋友家,孩子很怕生,有些都已經上小學了還是不能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真的很愁人。孩子總是獨自玩耍,缺少人際交往的機會,很多家長出於安全考慮,也極少帶孩子出門,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變得所謂的「內向」了。
  • 孩子害羞、不愛交流?5個妙招提高孩子社交能力,變身社交小達人
    讓我來帶大家看一下我教給瑩瑩媽媽的5個妙招吧,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不妨試一試!5妙招提升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第一招: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孩子既然不愛說話,那就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多跟人接觸。
  • 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
    導讀: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這幾個小方法,讓孩子懂得正確社交
    但是如果接觸陌生人的話,會顯得非常牴觸,不願意開口說話,交往的過程中顯得非常被動消極。2、孩子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受到過傷害孩子不合群,有可能是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受到過傷害。從孩子的表現上可以看到,他們內心是很渴望社交的,但是往往不知道怎麼做。如何改善孩子不合群的問題?1、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家長帶孩子出門,孩子不願意和陌生人接觸,家長往往會當著外人的面訓孩子,說孩子不懂事。
  • 寶寶在幼兒園為啥不合群?干著急沒啥用,教你幾招助娃開闊社交
    其次,在幼兒園環境中,小朋友們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如果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足,跟不上互動的節奏,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也很容易被冷落,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出現不合群的現象。4、缺少社交技能在家裡,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人都圍著他們轉,所以並不需要社交技巧也能很好的和家人交流。
  • 寶寶在幼兒園為啥不合群?干著急沒啥用,教你幾招助娃開闊社交
    相信很多家長都收到過老師的善意提醒——「你們家孩子都挺好,只是性格比較內向,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這究竟怎麼回事呢?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1、孩子本身性格內向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出現不合群的現象,很有可能是由於天生性格比較內向。相對於這樣的孩子的來說,通常會表現的沉默寡言,做遊戲不積極,不互動。
  • 3歲孩子不和小夥伴一起玩,不合群,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現在慢慢長大,又想著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一起玩兒,能夠開朗合群,從小擁有良好的性格,養育孩子真的不容易啊。孩子不合群,和家長的教育有關孩子不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娃長大以後交往能力不好,寶寶出現這種不合群的情況,和家長平時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很少接觸外面家長自己帶娃,很少去接觸外界和年齡相仿的小朋友。
  • 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從這3個方面來培養
    2.教給孩子具體的社交策略有些孩子在進入新環境時,會覺得不安、緊張,不敢開口,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很多成年人在面對陌生人時也同樣會緊張。告訴孩子你也會這樣,這沒什麼的,鼓勵他們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想要在一個新環境裡找到好朋友,其實是有訣竅的,成年人通過反覆的練習已經熟練掌握這些竅門,現在我們要耐心的教給孩子:⑴ 走到新朋友的面前,讓他們可以注意到你,和他們目光對視。⑵ 當你們的目光接觸時,告訴他你的名字,別緊張,深呼吸,介紹一下自己,然後問他們的名字。⑶ 接下來問他們一個問題,聽他們回答,什麼問題都可以。
  • 孩子搶玩具,煩;膽小被欺負,更煩!小七老師教你培養社交小達人
    你也可以把它當成育兒百科,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教和藝術體驗這五大方面的育兒難題都有詳細的解答,還有能拿來就用的方法。本書的作者小七老師是兒童早期教育專家,他的線上課程粉絲超200萬,在全國190多個城市舉辦的大型育兒講座超300場。01 你想過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嗎?
  • 神獸歸巢不合群?父母只需這三招,孩子輕鬆歸巢受歡迎
    「孤獨的孩子,隱形的父母」現代家庭模式這是現代社會的家庭常態,這樣的家庭模式讓孩子從小就缺乏社交環境,而導致社交心理障礙。這意味著什麼?而大多數在這種家庭模式下長大的孩子,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經常和爺爺奶奶或外婆在一起,從小就缺乏社交環境,自己和別人聯繫的機會很少,更不知道父母和別人如何交往,爺爺奶奶嬌生慣養,他們進入集體生活很難適應,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表現得霸道強勢,我行我素,缺乏必要的規則和秩序。
  • 孩子不合群,朋友越交越少?4個技巧助力父母養育「社交達人」
    表姐家的二寶已經4歲了,最近她給我打電話說,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內向,每次想讓他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一下,孩子總會拒絕。而且帶他到一些公眾的場合,孩子也比較懦弱膽小,因此,表姐覺得孩子的社交能力比較差,也擔心他長大後會影響工作和生活。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3個方面,社交小達人輕鬆上線
    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然後一起去玩鬧和成長。社交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善於社交的話,孩子不僅性格開朗,而且生活也會多姿多彩。可是社交能力欠缺的話,孩子的性格明顯有些落寞,生活也相對單調。悅悅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好,唯獨社交能力有些薄弱。
  • 孩子打人,你煩;孩子被欺負,更煩!物權觀是培養社交小達人關鍵
    你也可以把它當成育兒百科,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教和藝術體驗這五大方面的育兒難題都有詳細的解答,還有能拿來就用的方法。本書的作者小七老師是兒童早期教育專家,他的線上課程粉絲超200萬,在全國190多個城市舉辦的大型育兒講座超300場。01 你想過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嗎?
  • 孩子孤僻不合群?3歲進入社交敏感期,引導孩子變成社交小達人
    膽小怕生、孤僻不合群,不知道如何和他人正確相處,不少家長對此非常頭疼「為啥我的孩子社交能力這麼差?」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就曾說:「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上大學的孩子缺陷更嚴重。」1-2歲社交冷漠期孩子在1歲之前,關注點是在物品上的,他們這時候是以物感為主,所以這段時期,我們要給孩子提供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吃好睡好,建立好安全感。
  • 培養孩子社交力≠出門多見人,4個方法,助力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
    前言:許多父母認為:"多帶孩子出門見見人,會增加孩子接人待物的能力",對此,我不敢完全認同。帶孩子出門多見人,肯定是好的,但根本的問題在於,如果孩子不會與人相處,孩子見再多的人,也不過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那麼,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呢?
  • 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交不到朋友?一起來變身「社交小達人」吧!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怎樣幫助寶寶學習一些簡單的社交技巧,從而提升寶寶交朋友的能力。總的來說,想要寶寶入園後成為「社交小達人」,我們可以這樣做:一,教寶寶一些簡單的社交語言1.發起語告訴寶寶,如果你想和其他小朋友玩,可以說這些話「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我能玩一下你的玩具嗎?」2. 禮貌語教寶寶常用「你好」「謝謝」「請」等禮貌語,其他小朋友也會希望和寶寶交朋友3.
  • 想讓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父母需掌握4個小方法,第3個很關鍵
    奇奇和淼淼都三歲了,兩個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有分離焦慮,在班裡每天都哭著找媽媽的那種,但是兩個孩子老師給她們的卻是不同「待遇」。當老師走近奇奇的時候,她會主動拉著老師的手,讓老師抱抱,不停地重複著說:「我要媽媽。」老師會安慰她,並且告訴她:「媽媽放學時就會來接你的。」大概10分鐘左右,奇奇的情緒就會平復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