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人不和我玩」,孩子被孤立,5個步驟,讓他擺脫困境!

2020-12-18 政媽育兒堂

(文章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

今天,帶政政在小區兒童樂園玩,一位媽媽怒氣衝衝地牽著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從我身邊經過,隱約中我聽見那位男孩略帶哭腔地說:「媽媽,他們為什麼不和我?」那位母親氣憤地說:「不玩就不玩,咱還不和他們玩呢!走,回家!」

望著他們揚長而去的背影,我的心忽然揪緊了,耳際傳來那孩子隱隱的哭聲......

孩子涉世未深,也不懂得人際交往,更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會被孤立,無法自我消化不良情緒。這時候,家長的做法就顯得尤為關鍵了。當孩子說:「媽媽沒人和我玩」時,家長千萬不能採取「同仇敵愾」的心態,為了解一時之氣而對孩子說:「不玩就不玩,咱還不和他玩呢!」

家長的這種做法不僅讓孩子喪失了尋找原因,再次融入集體的機會,更切斷了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成長的重要道路,對於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有極大的害處。

尹建莉在書中說:兒童沒有玩伴,就像男人沒有摯友,女人沒有閨蜜,是非常無聊寂寞的事。

作為家長,當知道孩子被孤立了後,我們要與孩子一起去直面被孤立的困境,分析原因,教孩子應對的方法,才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疑慮,帶孩子走出困境。

01為何孩子會被孤立?

其實,孩子被孤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性格、態度、解決問題的方式等等,很多原因都有可能成為被孤立的理由。但是,通常情況下,最容易被孤立的孩子有以下三種:

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好強、表現欲強烈的孩子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內心自卑、不敢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孩子有特殊個性或行為表現的孩子,如愛打小報告、愛發脾氣、行為過激、不愛衛生等資深親子教育專家胡嘉認為:孩子偶爾被孤立的情形並不可怕,但是如果長期被孤立,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自卑、孤僻、行為怪異,甚至厭學,而且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人際交往。

所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被孤立,不要對此置之不理,想著過段時間就會好的,這絕對不是最好的做法。

02如何判斷孩子人際交往出現了問題?

孩子由於某種原因被小夥伴冷落,家長要及時了解情況,給予TA相應的指導。以下10種情形如果您的孩子存在四種或四種以上,就表示他在人際交往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您予以關注:

每次從幼兒園裡接孩子時,總是看到他一個人玩耍。孩子從不提及班上其他小朋友的事情,如果您問起,他也回答不上來。孩子從不或很少和同小區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對自己的某些「特徵」,如長有胎記、戴眼鏡、左撇子等過分在意,並要強行改變。經常有小朋友來告狀,說您的孩子又搶了別人的玩具,又打別人了。孩子從不把自己的東西,如糖果、玩具等與小夥伴分享。孩子從不或很少做出幫助他人的事情,如看見別人跌倒、哭泣時,他卻視而不見。孩子性格內向,常常表現得自卑、羞怯。孩子膽小、懦弱,當被小夥伴欺負時,總是躲避式哭泣。孩子拒絕與任何陌生人接觸。

03如果發現孩子被孤立,家長應該怎麼辦?

1、傾聽訴說,理解孩子

孩子被孤立,肯定會不開心,正常的親子關係中,孩子一定會向父母傾訴。當孩子垂頭喪氣地抱怨說大家都不和他一起玩的時候,家長不要給孩子貼標籤:還不是因為你內向,還不是因為你不合群......別的小朋友才不和你玩。首先我們應該表達對他內心感受的理解,並告訴他目前的情況都是暫時的,要相信自己,而且我們一定會一起想辦法解決。

2、分析原因,理清真相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被孤立也不會是一天就形成的。家長先調查了解一下情況,和孩子一起分析他被孤立的原因,究竟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原因還是外在的因素?

3、找出問題,對症下藥

孩子被孤立,如果是因為孩子自身的問題,比如特立獨行的個性或過人的智力,那麼 可以讓他適當低調一點;如果是因為某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不講衛生、有攻擊性等,可以引導他換位思考,並改變自己;如果是因為內向膽小、不合群,那麼平時就多肯定孩子,讓他變得更加自信,鼓勵他大膽和小朋友交流;如果是長相、身高等原因,人無完人,可以讓他學會接納自己。

如果孩子本身已經做的挺好了,還被孤立,那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讓孩子堅持做自己;如果環境真的不適合,家長最後也可以考慮給孩子換個環境。

4、父母出馬,組織聚會

在孩子自我完善的同時,家長也可以適當的出把力。比如,可以嘗試和幾個「關鍵小朋友」的家長聯繫,組織聚會、遊玩等孩子喜歡的活動,在輕鬆的環境下,孩子們易和平共處。相處多了,打開僵局擴展友誼就容易些了。

5、老師協助,重塑形象

對孩子而言,老師的話比家長的話更有效。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請老師在集體中讓小朋友認識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幫助孩子獲得其他小朋友的認可。很多孩子樂於聽老師的話,有目的的引導也會起到積極的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雷特指出:從孩子幼年時期與同輩群體相處所反映出的問題,便可預測TA成年後在社交方面的適應情況。

04以色列兒童教育家指出衡量孩子交際能力的9大標準:

1、不懼怕陌生環境,很快適應新環境。

2、必要時,能克制自己的感情。

3、有獨立能力,不喜歡依賴別人。

4、與小夥伴相處和諧,能在各項活動和遊戲中合作成功。

5、善於和樂於幫助他人,並能謙讓。

6、能理解成人的意圖,並能按成人的意願去辦事;同時還能提出自己新的觀點和建議。

7、有組織能力,在遊戲和學習中能起到"小領袖"的帶頭作用,並為夥伴們所喜愛。

8、在公開場合中,能聰明、機智、不卑不亢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9、熱情開朗,與人交往中充滿尊重和信任。

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適應困難: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05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的社交需求是不同的,只要結合孩子每個階段的社交發育規律,適當的進行幹預,就能讓孩子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避免成為「孤家寡人」。

1歲前1歲之前的寶寶喜歡自娛自樂,一個人盯著天花板都可以看好久,玩自己的小手也能玩得很歡快。他們願意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但是對其他寶寶卻視而不見。

其實,寶寶獨自玩耍的時間,是在不斷的自我確認,這是「我的」的小手、「我的」玩具、「我的」媽媽,這是他對世界的認知,開始慢慢知道了哪些是「我的」,是安全的。

建議:順其自然

這個時候的寶寶,對社交是沒什麼需求的,所以不必給予寶寶太多「社交」壓力。強迫寶寶和其他的孩子玩,可能會摧毀寶寶剛剛建立起來的關於「我的」安全感。

1—2歲這個時候的寶寶慢慢開始察覺到其他的孩子了,願意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但他們之間不會有什麼交流和互動,都是各玩各的,但是寶寶已經意識到周圍有同伴的存在,會聽和觀察TA的小夥伴。

建議:最佳社交啟蒙期,多給寶寶創造接觸同齡人的機會。

媽媽首先自己要走出家門,主動認識同齡寶寶的媽媽。比如小區裡或固定的玩耍地點,主動去認識一些同齡的寶寶,平時也可以相約出來玩。

2—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很有趣,他們會互相模仿。比如,過家家時,一個人煮飯,很多的孩子也會跟著煮飯、煮菜等。他們會開始互動,比如簡單的交流、交換玩具,但還是以自己玩自己的為主,缺少共同的目標和興趣。

建議:鼓勵寶寶自己拓展社交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完全適應周圍有同齡孩子的存在,因此可以鼓勵TA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讓他自己選擇想要玩的朋友,自己解決社交遇到的衝突。

4—6歲4歲左右的寶寶開始有好朋友了,社交行為更獨立;也開始有「團隊」概念了,會一起為完成某個目標而玩耍,同時,他們開始在社交中面對更多的「矛盾關係」。

建議:培養孩子主動溝通、耐心聆聽的習慣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身處於團隊中,團隊中有協同,也有矛盾,這個時候培養孩子主動溝通和耐心聆聽的習慣就很重要。如果孩子與小夥伴出現了矛盾,媽媽不要過多幹預,在他們需要幫助時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鼓勵孩子主動與小夥伴溝通,自己化解矛盾。

06寫在最後: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情商》一書中寫道:「看到一個孩子徘徊在其他孩子遊戲圈子的邊緣,希望加入卻被拒之門外,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困局。即使是最受歡迎的孩子有時也會遭到拒絕。針對小學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最歡迎的孩子在試圖加入已經開始的遊戲時被斷然拒絕的比例也高達26%。」因此,家長們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有時候,也不要把這個「普遍的事件」上升到對孩子們能力的否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集體的認可,需要被同齡人接納,需要和小夥伴一起長大。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尤為重要!當家長知道孩子被孤立後,千萬不要說:「別人不和你玩,咱還不和他們玩呢。」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性格發展出現偏差。請家長耐心地傾聽並理解孩子,幫著分析原因,找出問題,對「症」下「藥」,惟其如此,才能給孩子好的助力,讓他盡情徜徉在社交的海洋中,結交到無數的好朋友。

我是@政媽育兒堂,關注我,與您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教育理念,暢聊人生百態!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讚賞、點讚或轉發給更多的人,謝謝!

相關焦點

  • 「走開,我不和你玩!」孩子被孤立後,媽媽這麼做,孩子受用一生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丟失其中一項,比如朋友。當我們發現孩子被孤立時,家長們需要這樣做,實實在在地幫助孩子。影片《哪吒》中,因為世人的偏見,哪吒從出生的時候就不被人待見,鄰居都不喜歡哪吒,稱他是妖孽,是魔丸,無惡不赦。
  • 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家長的回答很重要哦
    我:「寶貝,你怎麼哭啦?」小侄子:「他們不和我一起玩,不和我一起坐滑滑梯。」我:「寶貝,沒關係的,請問你還想和他們一起玩麼?如果想的話,眼淚可幫不了忙哦!如果不想的話,你看那邊還有很多小夥伴,我陪你一起去看看吧!」
  • 「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媽媽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前不久在追一檔綜藝節目,很是喜歡其中一期,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圍在一起做遊戲,但是卻冷落了一個女孩,女孩就去跟媽媽說:「別的小朋友都不喜歡我,都不願意和我玩。」當孩子問出:「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時」,孩子內心是忐忑不安的,是渴望和別的小朋友玩,但內心又對自己缺乏某種信任,而媽媽的回答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聰明的家長用三個步驟,幫孩子快速走出困境
    昨晚大半夜的,收到閨蜜柳柳的微信轟炸,她發現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女兒團團,最近正在被班級同學孤立。集體活動時,班裡沒有小朋友願意和團團玩兒,只有老師帶著她。起因則是,團團跟班裡的2個男孩子發生些了小衝突。先是班裡的男孩子們不理她,漸漸的,女孩子們也不和她玩兒了。團團每天早上都要鬧一番,死死扒著門,哭著喊著不去上幼兒園,說「幼兒園裡沒有團團的朋友,團團一個人好孤單。」
  • 小夥伴說不跟他玩了,孩子被孤立,家長怎麼辦?
    朋友說:孩子個性獨特,在幼兒園時總是說小朋友不和他玩、不跟他做遊戲。其實,我兒子總是不會和同齡男孩子好好相處,總想別人按他的辦法來。這個典型的社交問題困擾著孩子,也讓家長們有點傷腦筋。冷靜下來,整理出思路,為今後解決同類問題做個鋪墊。
  • 「別人為什麼都不和我玩?」高情商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別人為什麼都不和我玩?」媽媽的回答,將會影響孩子一生小李馬上就要三十歲了,今年她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正是活潑好動,貪玩的年紀。他每天晚上放學回家完成家庭作業後,都會走出家門和自己的小夥伴們玩耍一會兒。
  • 「以後不跟你玩了」,孩子因被孤立變得敏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可能是看自己家孩子性格好欺負,小霸王平時有什麼小事情都喜歡指使自己家孩子去做。如果不同意的話,他就會說:「你要是不去,我就再也不和你玩了,我還讓其他的小朋友都不和你玩。」當看到這位媽媽分享的故事後,許多媽媽也表示自己家孩子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並且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雨落無聲:我家孩子就是,我兒子今年兩歲,看到幾個大哥哥就很開心地跑過去,邊跑邊喊:「哥哥,哥哥,我來啦!」結果沒有一個小朋友理他,還有一個小朋友要打他,一個一個對他說:「不跟你玩,不跟你玩。
  • 「我不跟你玩!」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媽媽的做法很關鍵
    前幾天鄰居的一位媽媽跟我說,自己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兩個月,每次問到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交到新朋友,孩子都可憐巴巴地說:他們不跟我玩。在小區裡時也是一樣,孩子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想加入,卻總是被拒絕,有的孩子直接說「我不跟你玩!」別說孩子內心難過了,媽媽自己都感覺很受傷。
  • 「走開,我不和你玩!」當孩子被孤立,聰明家長要立刻補救
    我的同事有一次提早去學校接他的孩子回家,卻意外地發現,在從教室到校門口的路上,其它同學都是三五成群的一起出校門,只有自己的兒子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同事問孩子和同學的關係怎麼樣?結果,孩子哭著說,他被同學們孤立了很長一段時間,原因可能是他這學期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而老師在表揚他的同時,也會批評一些同學,說他們學習不努力之類的話。結果,他就被同學們孤立了,沒有人願意和他說話。
  • 孩子說:「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怎麼辦?你的回答將影響他一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想要培養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就必須重視孩子的看法,必須小心謹慎地回答孩子提出來的問題。有些父母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當孩子犯錯誤時,他們傾向於簡單地指責他們。當孩子問出「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這樣的問題時,你的回答將影響他的一生。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回答這一問題呢?首先,我們必須對兒童的同伴關係有所了解,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對於孩子的這種問題,很多父母不以為然,選擇隨意回答,甚至認為「他不跟你玩,你也不跟他玩不就行了?咱們不稀罕他!」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樣應該怎麼做?孩子可以給我們答案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但是教會我的不是那些莫須有的理論而是我5歲的兒子。有一次他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看到那個小男孩非常生氣地站起來對我兒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 「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
    導讀:「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他們為什麼不和我玩?」蔡少芬回答很贊,孩子社交很重要
    ,他們為什麼不和我玩?,說:「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這是一位媽媽對女兒社交的注重,而一般的媽媽只會告訴孩子「他不和你玩,咱還不稀得和他玩呢」。在這樣的安慰下,孩子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社交問題,他們只會認為是別的小朋友有問題。
  • 寶寶不和別人玩,寶媽自創Rap說唱無奈,歌詞內容過於真實
    寶寶不和別人玩,這是讓很多家長非常鬱悶的育兒問題。一方面是家長希望寶寶融入社交環境中,一方面是寶寶「畏縮不前」,無論怎麼鼓勵也沒用。有位寶媽在網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寶寶游離在其他小朋友的邊緣,就是不願意和他們一起玩。寶媽表示:「兒子啊,你要是再找不到朋友,媽媽就要靠Rap出道了!」
  • 「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如果孩子被歧視,做家長的該怎麼辦?
    儘管你很努力讓孩子和別人一起玩耍,但他還是遇到被同伴拒絕,甚至排擠。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情況,你會如何去做呢?「媽媽媽媽!」小虎委屈地跑過來跟媽媽說,小夥伴不願意和他玩。小虎也很想玩遊樂場裡的滑滑梯,但是小朋友們不歡迎他,不和他一起玩。小虎媽媽聽到兒子的這番訴苦,覺得非常不理解,為什麼小孩子之間居然已經學會了「排擠」別人。小虎媽媽帶著小虎過去滑滑梯,想用大人的身份去「和解」,但是效果卻更差。
  • 孩子搶東西,被朋友孤立,自認為很倒黴,法國媽媽這麼處理?你呢
    如此細微的孩子心裡刻畫,配上獨樹一格的插畫,讓我和孩子被深深吸引。放在一起,噢,原來他們都是來自法國繪本。幼兒園搶東西這是每個孩子在幼兒園都會遇到的,看到別人正在玩的伸手去搶,或者被同學搶,很多時候我們會告訴孩子要分享,要不借給他先玩玩?
  • 孩子問:「為什麼小朋友不和我玩了」?聰明的家長這樣說,值得贊
    三個孩子玩的不亦樂乎(孩子的世界總是那麼單純美好)。突然 ,那個小男孩不知道為什麼對穎寶和另外一個女孩說了一句;「哼 ,我不和你們玩了,(後來才明白,小男孩想讓兩個小女孩陪 他一起去別的地方)。另外一個小女孩哭著跑過來了,穎寶直接回了一句:「你走吧,然後給小妹妹說別哭,「沒事,咱倆玩」。
  • 孩子不合群,被孤立,做個細心的媽媽,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隱秘的角落》媽媽給朱朝陽開家長會,班主任老師把媽媽單獨叫出來,媽媽以為朱朝陽學習有什麼問題,當班主任說朱朝陽學習很穩定,但是和同學相處有問題,朱朝陽不和班裡的孩子玩,常常被同學孤立。朱朝陽媽媽臉色一變,讓老師不要聽其他同學打小報告,學生到學校來就是來學習的,朱朝陽班級第一,就說明他沒有貪玩,班主任連忙解釋,別誤會,我的意思,還沒沒等老師說完,朱朝陽媽媽打斷老師,自信的說,我兒子學習好就可以了。
  • 孩子哭訴「我再也不和你玩了」,父母三句話引導,孩子沒壓力
    記得小時候回家哭著鼻子給媽媽說:「我同桌因為我弄髒她衣服 了,她說再也不和我玩了。」媽媽沒有過多的理會,就感覺是孩子間的玩笑話,也沒有給我安慰的話語,現在我都對那感覺刻骨銘心,如果媽媽那時候及時給我安慰或者一個小小的擁抱,這件事情,估計現在我已經想不起來了。
  • 你孤立過別人或者被別人孤立過嗎?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被孤立什麼感受?那種一下課只能自己趴在桌子上睡覺,聽別人在那裡嘻嘻哈哈,一到體育課或者集體活動就很怕,因為大家都成群結伴,就自己一個人真的超心酸 !初一的時候,我以為的最好的朋友—我的同桌,聽信另一個女生說我不把她當朋友,再也不和我玩了,過幾天那個女生慫恿了幾乎全班的女生都孤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