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開,我不和你玩!」孩子被孤立後,媽媽這麼做,孩子受用一生

2020-12-18 小璐媽媽育兒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人,這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兩種人物,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二者任何一方,而孩子的成長也在與這些人的相處當中得到機會。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丟失其中一項,比如朋友。當我們發現孩子被孤立時,家長們需要這樣做,實實在在地幫助孩子。

影片《哪吒》中,因為世人的偏見,哪吒從出生的時候就不被人待見,鄰居都不喜歡哪吒,稱他是妖孽,是魔丸,無惡不赦。

在他家附近,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和他一塊兒玩,有一次,好不容易他和朋友們一塊兒捉迷藏,卻因為性格不合,又被夥伴指責。

一句「走開,我不和你玩!」在孩子心裡聽起來非常的不好受,父母應該適當伸手,幫助被孤立的孩子。

一、發現孩子被孤立了,家長怎麼辦?

1、傾聽孩子的心聲

被孤立了孩子心裡肯定不好受,但是想法並不一樣,像哪吒在自己一個人踢毽子的時候就會思考這些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他是疑惑和生氣,到了後來發生了許多事情,他對於「朋友」的「偏見」,就變成了憎惡的態度。

傾聽孩子的心聲,一方面是想讓家長了解孩子,看看他與小朋友之間都發生了什麼,另一方面,這也是孩子情緒表達的機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有地方貯存。

2、理清思緒,找到原因

孩子們之間產生問題一定會有原因出現,比如在玩遊戲的時候孩子沒有遵守遊戲規則、來往的時候容易傷人、脾氣不好等。

發現孩子被孤立後,家長一定要理清思緒,和孩子一塊兒找到原因,只有找到問題所在,才能更好地解決它。

3、根據具體的原因查漏補缺

孩子之間的矛盾有的時候是誤會,有的時候是孩子的確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所以,針對不同的問題,家長需要做出不同的判斷,不能一味的相信孩子對或者不對,這樣片面的思維很容易傷害孩子,如此一來,家長的介入就不是幫忙很可能變成傷害了。

此時一同查漏補缺,家長幫助孩子改變做的不夠好的地方、保持本身比較好的行為與思想,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孩子被孤立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大多是社交能力出了問題,所以,除了引導孩子改變自身缺點,孩子的社交能力也不能忽略。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1、引導孩子懂得分享

分享的過程就是孩子學會社交,與人來往的過程。一些小朋友時不時的會發現,有的人就是比較小氣,他們往往會拼盡全力守護自己的東西。

但是對於別人手上的東西卻絲毫不在乎,一副「小氣」的模樣。這樣顯然會引起孩子的排斥,使得不懂分享的人被孤立。

因而,家長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做出良好的模範作用,引導孩子學會分享,比如家裡來了客人,可以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幫忙,或者主動分享玩具,都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意識。

2、樹立規則意識

正如剛才說道的一樣,許多孩子發生矛盾時,都是因為在玩耍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例如原先定好的規矩,到了孩子這兒他不遵守,想改變,這當然會引起他人的不滿。

因此,孩子的規則意識加強,是促進兒童之間互相來往有信任感的重要方面。

規矩的遵守往往會帶來關係的和諧相處,減少被孤立的情況。

建議家長們在家裡的時候就和孩子立規矩,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思想態度,同樣可以幫助孩子吸引更多的朋友。

3、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與良好的思想品德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每個人之間都有特定的磁場,這個磁場的存在總是會讓我們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進而形成自己的朋友圈。

在社交能力提高的問題上,家長既需要關注外在的因素,比如小孩子之間的誤會、吵鬧、爭論,同時也需要看到孩子內在的品質。

如果孩子成績優異,待人溫和,性格謙遜,為人禮貌,那麼自然而然會有相同素養的孩子願意與之交朋友,所以社交能力的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與良好的思想品德很關鍵。

當孩子被孤立,聰明的家長做了這些,問題便很容易解決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小璐媽媽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媽媽,別人不和我玩」,孩子被孤立,5個步驟,讓他擺脫困境!
    (文章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今天,帶政政在小區兒童樂園玩,一位媽媽怒氣衝衝地牽著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從我身邊經過,隱約中我聽見那位男孩略帶哭腔地說:「媽媽,他們為什麼不和我?」那位母親氣憤地說:「不玩就不玩,咱還不和他們玩呢!走,回家!」
  • 「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媽媽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媽媽知道事情的原委,就跟孩子說:「我覺得你的感受是對的,我也明白的你的感受。教你一樣東西,就是笑容多一些,對待別的小朋友主動一些,並且做最好的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如果你計較過多的話,自己就會不快樂。」很贊同媽媽的做法,其實這種說法用在成年人的身上也不為過,因為人類就是群居動物,少不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人際關係也需要巧妙的處理。畢竟老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沒有知心的朋友會十分的孤單。老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專業的心理學家也曾就兒童時期的性格做研究,研究表明,從孩子小時候的性格可以預測長大後的性格。
  • 「我不跟你玩!」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媽媽的做法很關鍵
    前幾天鄰居的一位媽媽跟我說,自己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兩個月,每次問到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交到新朋友,孩子都可憐巴巴地說:他們不跟我玩。在小區裡時也是一樣,孩子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想加入,卻總是被拒絕,有的孩子直接說「我不跟你玩!」別說孩子內心難過了,媽媽自己都感覺很受傷。
  • 「走開,我不和你玩!」當孩子被孤立,聰明家長要立刻補救
    我的同事有一次提早去學校接他的孩子回家,卻意外地發現,在從教室到校門口的路上,其它同學都是三五成群的一起出校門,只有自己的兒子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同事問孩子和同學的關係怎麼樣?孩子被孤立,同事顯得十分不知所措,感到十分焦慮。其實,孩子被孤立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了,家長需要對此重視起來,當自己的孩子被孤立時,知道如何給予孩子幫助,帶孩子走出孤立境地。一、發現孩子被孤立了,家長怎麼辦?
  • 「別人為什麼都不和我玩?」高情商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別人為什麼都不和我玩?」媽媽的回答,將會影響孩子一生小李馬上就要三十歲了,今年她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正是活潑好動,貪玩的年紀。他每天晚上放學回家完成家庭作業後,都會走出家門和自己的小夥伴們玩耍一會兒。
  • 孩子搶東西,被朋友孤立,自認為很倒黴,法國媽媽這麼處理?你呢
    可是我時時刻刻都想玩它,那該怎麼辦呢......」孩子都是這麼想的吧。書中以小萊昂自述的角度淋漓盡致地勾勒出孩子真實細膩的情感,原來不是我一個人這麼想的,喚起了孩子們的心理共鳴,釋放了對分享的牴觸情緒,比說上一堆道理更能接受。
  • 「以後不跟你玩了」,孩子因被孤立變得敏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可能是看自己家孩子性格好欺負,小霸王平時有什麼小事情都喜歡指使自己家孩子去做。如果不同意的話,他就會說:「你要是不去,我就再也不和你玩了,我還讓其他的小朋友都不和你玩。」孩子又生氣又傷心,就說:「以後不會再給你們玩玩具了。」誰知道小霸王也說了句:「你不給我們玩玩具,我們還不跟你玩呢。」就這樣,孩子和他們都鬧翻了,被孤立了,大院其他的小朋友也不和他在一起玩了。孩子每天回家孤孤單單的。
  •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遭拒絕,父母的反應會決定娃的一生
    孩子年紀小,格外的喜歡跑上跑下的玩耍,比如說去公園裡堆沙玩,或者是跟小夥伴們玩捉迷藏,反正就是不願意老老實實的坐著。還有一部分孩子,卻不喜歡別人的加入,對其他小夥伴的"入隊請求"也是果斷拒絕,然後將他們孤立。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樣應該怎麼做?看看各位家長們的評論:1、有的家長會去制止別人的孩子:小朋友這麼做是不對的哦,在一起就要開開心心得玩兒,然後回頭再安慰下自己的孩子。2、 有父母的說:我會告訴孩子,不玩兒就不玩就算了,我們去找別的小朋友玩兒,先在氣勢上贏回去,然後回家再跟孩子詳細分析。
  • 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家長的回答很重要哦
    我:「寶貝,你怎麼哭啦?」小侄子:「他們不和我一起玩,不和我一起坐滑滑梯。」我:「寶貝,沒關係的,請問你還想和他們一起玩麼?如果想的話,眼淚可幫不了忙哦!如果不想的話,你看那邊還有很多小夥伴,我陪你一起去看看吧!」
  • 「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
    導讀:「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他們為什麼不和我玩?」蔡少芬回答很贊,孩子社交很重要
    ,他們為什麼不和我玩?,說:「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我教你一樣東西,就是你笑容多一點,主動一點,你做回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這是一位媽媽對女兒社交的注重,而一般的媽媽只會告訴孩子「他不和你玩,咱還不稀得和他玩呢」。在這樣的安慰下,孩子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社交問題,他們只會認為是別的小朋友有問題。
  •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聰明的寶媽這樣回答,孩子一生受用!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聰明的寶媽這樣回答,孩子一生受用!有過寶寶的家庭都知道,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養育方面的問題。如今養育一個小孩,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吃飽穿暖。現在的家長更關注的是孩子才能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 孩子不合群,被孤立,做個細心的媽媽,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隱秘的角落》媽媽給朱朝陽開家長會,班主任老師把媽媽單獨叫出來,媽媽以為朱朝陽學習有什麼問題,當班主任說朱朝陽學習很穩定,但是和同學相處有問題,朱朝陽不和班裡的孩子玩,常常被同學孤立。朱朝陽媽媽臉色一變,讓老師不要聽其他同學打小報告,學生到學校來就是來學習的,朱朝陽班級第一,就說明他沒有貪玩,班主任連忙解釋,別誤會,我的意思,還沒沒等老師說完,朱朝陽媽媽打斷老師,自信的說,我兒子學習好就可以了。
  • 孩子說:「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怎麼辦?你的回答將影響他一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想要培養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就必須重視孩子的看法,必須小心謹慎地回答孩子提出來的問題。有些父母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當孩子犯錯誤時,他們傾向於簡單地指責他們。當孩子發出疑問時,有些父母也敷衍了事,或者直接說:「你現在還太小,你不懂,等你長大就明白了。」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智力水平、道德發展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年幼兒童一般不能理解很多成人世界的道理,但是適當的引導依然很有必要,這會給他們的行為起到定向作用。
  • 「媽媽,他不和我玩」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性格,更影響著他的一生
    孩子小的時候,就很喜歡拉幫結派,組織小團體。當他們相處時遇到不愉快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跟家長說:"媽媽,他不跟我玩"。一般遇到這種事情,很多家長都會用自己習慣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但他們沒想到的是,父母這個時候的回覆對孩子成長來說尤其重要。
  • 「你走開,我們不想跟你玩」,孩子社交障礙,家長不妨試試這麼做
    別人可能會拒絕和你交朋友,在小孩子之間,「你走開,我們不想跟你玩」這句話就是最直接的回答,也是會刺痛孩子的一句話。試想一下,當你鼓足勇氣或興致衝衝的想要和別人交朋友,卻遭到了當頭棒喝,你會怎麼樣呢?不一會,一個小朋友在媽媽的鼓勵下走上前去,緊張地直搓手,對那些小朋友說:「請問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你走開,我們不想跟你玩」那些小朋友的話讓我們大家都很驚訝,那位小朋友聽聞這句話更是委屈得快要哭出來了。
  • 當別人對你的孩子說:我不和你玩。聰明的媽媽這麼做。
    四五歲的孩子開始有了交往的需要,有了友情的概念,尤其是家裡只有一個寶貝的家庭中,孩子對同伴的渴望更明顯。最近兩天天氣不錯,小區廣場上全是滑滑板車的小朋友,我家姑娘也加入了滑板車大軍。原來滑板車她可是碰都不碰,在家放了有兩年。這兩天,連下樓散個步也要帶上。因為她最近新交了一個朋友,也是我們同小區的一個女孩。兩個女孩子年紀差不多大,都滑滑板車。每天玩完,還要約著明天再一起玩。
  • 「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如果孩子被歧視,做家長的該怎麼辦?
    儘管你很努力讓孩子和別人一起玩耍,但他還是遇到被同伴拒絕,甚至排擠。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情況,你會如何去做呢?小虎也很想玩遊樂場裡的滑滑梯,但是小朋友們不歡迎他,不和他一起玩。小虎媽媽聽到兒子的這番訴苦,覺得非常不理解,為什麼小孩子之間居然已經學會了「排擠」別人。小虎媽媽帶著小虎過去滑滑梯,想用大人的身份去「和解」,但是效果卻更差。
  • 孩子哭訴「我再也不和你玩了」,父母三句話引導,孩子沒壓力
    記得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再也不和你玩了。」你們是否也說過這樣一句話呢?確實,在童年的時候,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給自己的童年玩伴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有句話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確實這樣子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話,其實很多的小朋友都是很在意的,聽到自己的玩伴給自己這樣子說的時候,心裡都很不是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