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再也不和你玩了。」你們是否也說過這樣一句話呢?確實,在童年的時候,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給自己的童年玩伴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
有句話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確實這樣子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話,其實很多的小朋友都是很在意的,聽到自己的玩伴給自己這樣子說的時候,心裡都很不是滋味的。記得小時候回家哭著鼻子給媽媽說:「我同桌因為我弄髒她衣服 了,她說再也不和我玩了。」媽媽沒有過多的理會,就感覺是孩子間的玩笑話,也沒有給我安慰的話語,現在我都對那感覺刻骨銘心,如果媽媽那時候及時給我安慰或者一個小小的擁抱,這件事情,估計現在我已經想不起來了。
我相信,我媽媽的處理方式不是小部分的案例,確實很多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求助時候,都沒有給到孩子合適的安撫,經常都是以下面的方式草草了事。
1、當成孩子的玩笑話,不予理會
很多家長遇到孩子給自己抱怨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採用和我媽媽一樣的處理方式就是不給予理會。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對友情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作為父母的我們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可能就會出現孩子往後一味討好小夥伴的現象,影響孩子樹立正確的交有觀。
2、給孩子說:不玩我們就和其他人玩
部分父母會直接不問孩子緣由,就給孩子撐腰說:「那我們就不和他玩了,和其他小夥伴玩。」這樣子容易導致孩子盲目自信,在交友上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交友觀。而且這樣子的處理方式,屬於引導孩子逃避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不去正視問題,只會逃避也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那當我們遇到孩子給我們求助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妨嘗試用這樣子的方式去回復孩子,可以讓孩子輕鬆解決問題,孩子也沒有那麼多的負擔。
其實孩子之間的友誼也是孩子培養情商的一個方式。當孩子遇到其他孩子說:「不和他玩了。」諸如此類的話語,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說:
第一句:孩子,你不需要因為任何人去妥協
這句話是教會孩子在社交中,不要迷失自我,有自己堅定的立場,不養成討好其他人的性格,有正確的社交觀。需要讓孩子明白,如果事情是對的,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能因為小夥伴說不和你玩了之類話語,為了討好別人而動搖自己的觀點。
第二句: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為家長的我們第一時間要問清楚事情的緣由,不能盲目就給出解決方案。我們根據實際的情況給予實際的分析,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例如,原本是其他孩子不對的,這個時候我們要給孩子說,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也要告訴對方,我不會因為你說不和我玩了而妥協的,如果你現在還是生氣不想和我玩,那我們就下次再一次玩耍好了。
讓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場,清晰知道和朋友相處的底線,如果對方可以接受就一起繼續玩耍,如果接受不了,只能不再玩耍了,讓時間去緩和這種尷尬的局面。
第三句:告訴孩子,不是因為你不夠好,別人不和你玩。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三觀是還沒有建立的,所以心思都是很敏感的,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如果當聽到其他小朋友說不和自己玩了,心裏面肯定是不開心的,也會陷入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所以其他的小夥伴不和自己玩。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及時給孩子疏導,不要讓孩子形成自卑的社交觀念。我們要引導孩子知道其實不是因為他不夠好,只是其他小夥伴有自己的想法。
對於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的年齡段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多加留意孩子的言行舉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慢慢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我是橘子媽媽,一個成長型的媽媽,有關的育兒問題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和探討,共同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