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過早捲入浮躁旋渦:不和沒英文名的一起玩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孩子被過早捲入浮躁旋渦:不和沒英文名的一起玩

2017-06-01 09:33:15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建磊

2017年06月01日 09:33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讓每一個童年在快樂中出發(人民時評)

  李洪興

  「放學後別回家玩手機了,跟老師踢球去!」「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一群踢球的「鄉下娃」引發關注。在四川綿陽的一所鄉鎮小學,一支主要由留守兒童組成的球隊,榮獲今年一項全國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請賽亞軍。足球帶給孩子的健康和快樂,超越了城鄉之別,成為孩子們成長天空中的一抹亮色。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孕育不一樣的童年,但無論何時何地,「快樂」都是孩子們的天性,是童年的底色。最近,一段30秒左右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引發3800多萬次點擊。而視頻的內容,不過是幼兒園的孩子們在雨中滑滑梯的場景,滑梯上滑下,泥潭中打鬧,尖叫和嬉笑……孩子們單純的快樂體驗,感染了無數成年人。有人感慨,孩子就是孩子,好的教育,應該讓孩子們釋放自己的天性、探索心中的好奇、繪出眼中的多彩,還原童年的意義。

  今天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浸泡在網際網路環境裡,網絡拓展了孩子們的世界,縮小了成長的差異。電商基本普及、農村淘寶不斷下沉,孩子們以前夢寐以求的玩具和用品,都變得觸手可及。但對於童年來說,物質並不是幸福感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據統計,在我國,作為流動人口子女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這兩個群體總數約有1億人,他們中的許多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心靈的成長面臨著眾多現實的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對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也為此付出了諸多努力,各種資助慰問、幫扶陪伴的故事令人感動。而要像綿陽留守兒童球隊那樣,給孩子們以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需要全情關照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

  放眼整個兒童群體,社會的發展,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資源、更好的教育、更全面的保障,也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孩子們的負擔。起跑早、節奏快、競爭強,成了孩子們不得不面對的成長特徵。有人說,童年是一張白紙,不應有功利與高低。可實際上,不少孩子被過早捲入競爭與浮躁的漩渦,事事攀比、時時較量,在一些中小學乃至幼兒園,孩子們居然也「曬」起誰家的車更好,誰的家長更有本事,甚至「不和沒有英文名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這使得孩子之間的交往產生了功利色彩,給那些家境稍遜的孩子以無形的壓力。至於分數高低和各種才藝比拼、「素質」競賽,就更是讓孩子們把「快樂」簡化成測評表上的數字,漸漸遠離了教育的本意。

  應該說,今天的父母和老師,比以往更有能力塑造孩子的明天,但切忌過度傳導焦慮,讓孩子失去應有的快樂。對孩子來說,愛不需要儀式,陪伴是最好的禮物,同理心是最重要的呵護,成長是一起完成的事業。回應孩子們的需求,把快樂帶給他們,成年人在某種程度上也獲得了一次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有人講起這樣一個故事:1998年,著名花樣滑冰選手關穎珊和美國一名新秀——15歲的高一學生李賓斯基爭奪奧運會女子單人滑冠軍。決賽中,經驗豐富的關穎珊因為緊張而失誤,最後屈居亞軍,李賓斯基毫無壓力、正常發揮,獲得了冠軍。賽後,兩人都接受了採訪。李賓斯基說,我當時就想著轉呀轉呀,結果完全發揮了水平。關穎珊說,我想到了父母、奶奶……為了報答他們,我要好好發揮。兩相對照,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引燃孩子們持續一生的學習熱情,而不是讓他們為了某些現實的利益壓抑自己追求快樂的衝動。

  「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風,細沙和風暴,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是獨特的。」讓每一個童年在快樂中出發,也許我們不能完全做到,但它至少值得每一個人為之努力。

相關焦點

  • 寶寶不和別人玩,寶媽自創Rap說唱無奈,歌詞內容過於真實
    寶寶不和別人玩,這是讓很多家長非常鬱悶的育兒問題。一方面是家長希望寶寶融入社交環境中,一方面是寶寶「畏縮不前」,無論怎麼鼓勵也沒用。有位寶媽在網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寶寶游離在其他小朋友的邊緣,就是不願意和他們一起玩。寶媽表示:「兒子啊,你要是再找不到朋友,媽媽就要靠Rap出道了!」
  • 孩子哭訴「我再也不和你玩了」,父母三句話引導,孩子沒壓力
    記得小時候回家哭著鼻子給媽媽說:「我同桌因為我弄髒她衣服 了,她說再也不和我玩了。」媽媽沒有過多的理會,就感覺是孩子間的玩笑話,也沒有給我安慰的話語,現在我都對那感覺刻骨銘心,如果媽媽那時候及時給我安慰或者一個小小的擁抱,這件事情,估計現在我已經想不起來了。
  • 孩子上幼兒園喜歡獨處,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該怎麼辦呢?
    導讀:孩子上幼兒園喜歡獨處,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該怎麼辦?在回答網友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講講我表妹的小孩吧。表妹家的小孩是個主動型的,老師對她的評價是:「在我們班裡,你總是聲音響亮,很大方地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訴大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你會主動關心夥伴,熱情地幫助同伴,玩遊戲的時候,你會記住老師的要求,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玩。」表妹家孩子的性格跟這位寶媽家的孩子正相反。那麼,表妹家孩子積極開朗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呢?
  • 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家長的回答很重要哦
    小侄子:「他們不和我一起玩,不和我一起坐滑滑梯。」我:「寶貝,沒關係的,請問你還想和他們一起玩麼?如果想的話,眼淚可幫不了忙哦!如果不想的話,你看那邊還有很多小夥伴,我陪你一起去看看吧!」在我們小區樓下,有一個挺大的公共遊樂場,小侄子每天吃完飯,都要下來玩一玩,除了颳風下雨的天氣,不然少一天都不行。
  • 沒有英文名的孩子,怎麼就沒朋友了?
    熱衷叫孩子英文名的中國家長只是虛榮  六一節來臨前夕,一篇有關「中產教育鄙視鏈」的報導成了網紅奇文,轉發量之高凸顯了中國育兒大軍的集體焦慮。文章開頭寫五歲孩子以對方有沒有英文名,來劃分能否成為朋友一起玩的界限。那個女兒有英文名字的家長,「略感尷尬,夾雜著一絲竊喜和滿足」。而每學期2.5萬元的英語補習班,則是交朋友的代價。
  • 有人問我:「孩子不和同齡小朋友玩,是不是有自閉症?」
    只光說孩子不和同齡孩子玩,而不看孩子和同齡孩子一起玩時的表現,就這樣下定義,肯定是不合適️的啦! 一般來說孩子不和同齡的小盆友玩,我們先初步認為是社交能力比較薄弱,而不是有自閉症!要判段一個孩子是不是自閉症,還是需要藉助權威的醫學來判斷的,後期️藉助醫學來幹預調整的。 我從事幼兒教育十幾年,孩子天生的自閉症和後天養成的自閉症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是天生的自閉症,就屬於星星的孩子,對外界信息的對接是存在障礙的,只有個體有主動需求才可以對外部的人有對接,否則就是你怎麼和孩子說話,他都接受不到信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我說的後天的自閉是因為教養習慣不恰當引起的。
  • 「媽媽,別人不和我玩」,孩子被孤立,5個步驟,讓他擺脫困境!
    (文章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今天,帶政政在小區兒童樂園玩,一位媽媽怒氣衝衝地牽著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從我身邊經過,隱約中我聽見那位男孩略帶哭腔地說:「媽媽,他們為什麼不和我?」那位母親氣憤地說:「不玩就不玩,咱還不和他們玩呢!走,回家!」
  • 小夥伴說「我不和你玩」,孩子聽到委屈想哭,家長該如何應對?
    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講應該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我們小時候或是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樣的情景,「滿心歡喜地去找小夥伴,但小夥伴卻說『我不想和你一起玩,你走吧!』」,心裡的喜歡瞬間化為烏有,表情也是瞬間黯淡甚至委屈到流淚。身為家長,當你聽到孩子說「媽媽/爸爸,TA不和我玩……」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很心疼孩子?
  • 孩子問:「為什麼小朋友不和我玩了」?聰明的家長這樣說,值得贊
    三個孩子玩的不亦樂乎(孩子的世界總是那麼單純美好)。突然 ,那個小男孩不知道為什麼對穎寶和另外一個女孩說了一句;「哼 ,我不和你們玩了,(後來才明白,小男孩想讓兩個小女孩陪 他一起去別的地方)。另外一個小女孩哭著跑過來了,穎寶直接回了一句:「你走吧,然後給小妹妹說別哭,「沒事,咱倆玩」。
  • 開學一周,你的孩子浮躁了嗎?
    開學第一周的周末,小女兒飛快的一個晚上就寫完了兩天的作業,然後就跟同學用我的微信去聊天和玩遊戲了。周日的晚上,我看她既沒有找我要作業籤字(老師要求每次作業家長都要籤字),也沒有整理書包,依然樂此不疲的跟同學聊著。於是我提醒她:「萌萌,你的作業寫完了,好像沒找我籤字。
  • 「媽媽,他們為什麼不和我玩?」蔡少芬回答很贊,孩子社交很重要
    當妹妹看到姐姐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時,她很委屈於是找到媽媽抱怨,說:「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這是一位媽媽對女兒社交的注重,而一般的媽媽只會告訴孩子「他不和你玩,咱還不稀得和他玩呢」。在這樣的安慰下,孩子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社交問題,他們只會認為是別的小朋友有問題。
  • 一起爬山嗎?《隱秘的角落》英文名怎麼理解?
    最近爆火的「一起爬山嗎」,到底是什麼梗?上周,秦昊的「一起爬山嗎」手機殼,也隨著網劇的熱播而衝上了熱搜榜。《隱秘的角落》剛剛開播,豆瓣評分就飆上9.2,第八集依然保持 9.0,開頭「爬山」的片段也是以各種形式紅遍全網。
  • 「別人為什麼都不和我玩?」高情商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別人為什麼都不和我玩?」可是最近小李發現自己的孩子情緒不太正常,晚上放學回到家裡寫完作業後,也不出去和自己的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了,總是自己呆在客廳裡看動畫片。察覺到孩子最近可能遇到什麼問題的小李,這天當孩子寫完作業後,和他一起坐在了沙發上,詢問他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麼煩心事,可以向自己傾訴一下。孩子聽到小李的詢問,立即露出了一副難過的表情,他向小李問道:「媽媽,為什麼別人都不和我玩啊?」
  •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
    偶爾聊到各自家寶貝的開朗活潑程度,寶媽群裡便炸開了鍋,很多寶媽抱怨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合群,太孤僻了......其實這並不能說明孩子孤僻症,今天親貝網小編就和大家說說這個事情的始末。進入童年期的孩子,內心中社交需求開始增加,但還不會具體交朋友的方法。這就容易產生一個矛盾,有時候父母的目的性太強,太想解決孩子不交朋友的問題,表現得過於強勢,這不僅沒有幫到孩子,還會給孩子很多壓力。孩子出現問題後,父母只想解決問題,沒有仔細詢問事情的原因,沒有接納孩子的感受。這會導致孩子手足無措,抗拒融入集體。
  • 孩子有無英文名、補習班花多少錢,何以成為階層劃分標誌?| 新京報...
    文/張豐最近,有媒體以「中產階級」之名,報導了一種現象:在一個商場,有位小朋友找同伴玩耍,因為沒有英文名被拒絕了。英文名意味著小朋友已經開始到補習班學習英語了,文中講述的那位家長,每學期要為孩子花2萬5千元。
  • 同學不和孩子玩而情緒失落時,家長們應該開導孩子呢?
    可這次的事情讓她困惑不已,女兒為什麼不把玩具借給其他小朋友玩呢?一個玩具而已,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不是挺好的嗎?可甜甜卻不知道,這個玩具是女兒特別在意的玩具,所以女兒才不借給其他小朋友玩,同時甜甜的想法是不對的,家長們在培養孩子大方,樂於分享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當自己的權益收到侵害時,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 「我們不和你玩」孩子一聽默默低下頭,怎麼解決
    最近下雨加上寶寶感冒了,持續一周沒下去玩,下去的時候兩個小姐姐在玩,寶寶想加入,可是寶寶語音溝通有問題,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她過去想跟著玩,另兩個小姐姐拉著跑了,我說你可以去追姐姐。姐姐回話:我們不和她玩。小姐姐們吹泡泡,寶寶去追泡泡卻又被無情地推開了,寶寶低下頭回到了我的身邊。
  • 「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媽媽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們圍在一起做遊戲,但是卻冷落了一個女孩,女孩就去跟媽媽說:「別的小朋友都不喜歡我,都不願意和我玩。」專業的心理學家也曾就兒童時期的性格做研究,研究表明,從孩子小時候的性格可以預測長大後的性格。當孩子問出:「媽媽,別人都不和我玩時」,孩子內心是忐忑不安的,是渴望和別的小朋友玩,但內心又對自己缺乏某種信任,而媽媽的回答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教你給孩子取個高大上的英文名
    不管這個英文名是誰取的,你有想過這個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嗎?萬一沒取好,孩子以後遇見歪果仁,他們還可能會在背後偷偷地笑哦。  所以,為了不鬧出笑話,想要為孩子取英文名的家長們就要注意了,一定要為孩子取個好聽得體又適合ta的英文名。1、取名選擇二/三音節、上口好記的  考慮到中國人念名字的習慣,起英文名以二、三音節名為主,這樣無論是單獨喊英文名還是英文名+姓都上口好記。
  • 孩子在幼兒園不和別人玩怎麼辦?玩耍中的社交特點,父母要了解
    幼兒園開學近兩周了,孩子還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在幼兒園沒朋友遭到排擠怎麼辦?這些媽媽的焦慮,我以前也有過。我女兒是慢熱型孩子,適應新環境、結交新朋友都比外向的孩子慢一些,那時我也擔心她在幼兒園受欺負。不過還好,這方面的事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