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無英文名、補習班花多少錢,何以成為階層劃分標誌?| 新京報...

2020-12-11 新京報評論

文/張豐

最近,有媒體以「中產階級」之名,報導了一種現象:在一個商場,有位小朋友找同伴玩耍,因為沒有英文名被拒絕了。英文名意味著小朋友已經開始到補習班學習英語了,文中講述的那位家長,每學期要為孩子花2萬5千元。

這和上次成都的一些家長「每年花費4萬元讓孩子上國學班」是一個道理。學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花錢上補習班這件事本身。在有些家長那裡,這已經變成區分階層的一個標誌:我捨得花錢,我花得起,這讓我和你不同。

每個人都在通過這樣的消費行為,來定義自己的「身份」。讀私立學校的,比公立學校自豪;開奔馳的,可以鄙視開桑塔納的;到國外旅遊的,瞧不起去大理麗江的。媒體捕捉到的這個小朋友拒絕沒有英文名的夥伴的故事,當然是一個略微極端的案例,但類似的或者更輕微的「鄙視」,卻時時刻刻發生著。

但是,這種鄙視,與其說故意傷害別人,還不如說是自己奮力向上爬升時的一種下意識行為。

成都小區競爭學區房和這次「小朋友拒絕和沒有英文名的一起玩」,都反映了一些富裕起來的家庭在教育領域的焦慮,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教育類話題成為社會核心議題,本身就是這些家庭社會能見度的一個標誌。更精英的階層(上層)以及真正的底層,都不會為孩子讀書焦慮到如此程度。

▲2016年6月19日,北京市東城分司廳小學幼升小現場,各路小朋友在老師面前各顯其能,圖為兩位小朋友在展示剛學的武術操。

一些家長習慣把自己此生的競爭,延續到下一代身上。把孩子與自己捆綁在一起,希望他能在自己的階層上更進一步。自己要跑贏房價、跑贏CPI,而孩子則要在起跑線上就開始衝刺,典型如報導中所稱,要「贏在子宮裡」。

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映出這些家長對自己出身的不滿和恐慌。

這樣的新聞越來越多,當然會讓人感到悲哀,但這也是一些新富裕起來的家庭自身特點決定的。作為一個新興群體,它一直是「被定義」的。被地產商定義,被汽車商定義,在更大的背景下,被城市化進程所定義。

作為大城市中新崛起的個體,這些家庭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共同體」是相當困難的道路。每個人獲得眼前的地位,都是通過激烈的競爭才達到的,他首先會把同類看成是一個競爭者來警惕,而不是相互「照顧」的利益共同體。

只是,不和沒有英文名的孩子做朋友,這樣的心態,還能交到真朋友嗎?如果眼睛只會一味向上看,註定也會迷失。

這就是一些新富裕起來的家庭的命運。他們註定會憂鬱,自我懷疑,有時候還會被嘲笑。但是不管如何,這都是我們社會中新興的一個群體,他們的未來,同樣也關乎到這個社會的未來。

編輯:與歸 實習生 魏顯勇 王琳 校對:陸愛英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內容,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相關焦點

  • 沒有英文名的孩子,怎麼就沒朋友了?
    熱衷叫孩子英文名的中國家長只是虛榮  六一節來臨前夕,一篇有關「中產教育鄙視鏈」的報導成了網紅奇文,轉發量之高凸顯了中國育兒大軍的集體焦慮。文章開頭寫五歲孩子以對方有沒有英文名,來劃分能否成為朋友一起玩的界限。那個女兒有英文名字的家長,「略感尷尬,夾雜著一絲竊喜和滿足」。而每學期2.5萬元的英語補習班,則是交朋友的代價。
  • 馬雲,雷軍,李嘉誠等這樣的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他們不會討論今天吃了什麼豪宴,他們關心的是生活方式是否健康,這周有沒有運動,有沒有去健身房。   這些變化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他想弄明白:精英階層都把錢花在哪了?   於是他搞了一個大範圍調查,結果發現——精英階層都愛上了「隱形消費」。
  • 從《格調》來看待社會階層的劃分
    解剖等級一、兩分法我們不禁要問:美國社會裡一共存在多少社會階層?最簡單的回答是:兩種——富人和窮人,僱主和僱員,資產階級和貧民階層。或者,只考慮風度和生活格調,則有紳士和無賴兩種。3、中上層 一個有錢、有趣味、喜歡遊戲人生的階級。所有比這個階層低的階級,都渴望成為中上層階級。這個階層的家財與上兩個階層不相上下。區別在於,其中的大部分財富,是通過諸如法律、醫藥、石油、航運、房產和藝術品買賣等行業賺來的。
  • 陸學藝:中產階層是職業概念 不能以錢來劃分
    嘉賓簡介:陸學藝,著名社會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主要觀點:中產階層是一個職業概念,而非收入。副教授月收入2000,欠一屁股債,還是中產。開計程車的人,不管收入多少,都不是中產。
  • 在成都,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看完只想單身!
    不考慮物價上漲和買學區房的情況按照各年齡階段平均消費水平來給大家好好算一算在成都養大一個孩子總共要花多少錢?很多家長到了初三才發現孩子的學習跟不上了然後就給孩子報了一大堆補習班英語、數學、物理如果你的孩子讀的是私立中學還要住校,那就會花更多錢了0616-18高中階段如果孩子中考順利,考上了公立高中
  • 花23萬為孩子報補習班,物理考了2分,選擇補習班要慎重
    隨著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不惜重金將孩子送進補習班。前段時間,河南鶴壁淇濱區一位周女士為了讓孩子在中考中取得一個好成績,為了讓孩子考上一個好的學校,將孩子送進了一所培訓機構。這所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承諾,只要錢到位就可以讓孩子考上重點中學。
  • 一位知名學者,何以對各類補習班深惡痛疾
    縱觀周圍,無論是「高官」「大款」,還是平民百姓,當然也包括諸多教師家庭,早都把孩子送進了補習班。但從多年來眾多孩子的學習實踐來看,暑期讓孩子上個興趣班未嘗不可,但上文化科補習班,卻並無益處,要說原因,有N條之多。第一,首先從統計規律來看,補習班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並無多大的裨益。
  • 養一個孩子究竟要花多少錢?
    今天送他上學路上,我突然心生好奇,想了一個問題:這三年裡,我在他身上到底花了多少錢?回來之後,翻箱倒櫃,找帳單,查消費記錄,一通清單拉下來,心裡的感覺就是三個字:好想哭!,花多少錢並不在意。花了幾十萬上貴族學校的,最後成為敗家子的遍地都是,寒門裡打破天花板的,也並不少見。三年,在教育上,在阿呆身上,我投入了3.2萬。
  • 取英文名,何以變成一門暴利生意
    將來孩子免不了要出國,或者跟外國人打交道,考慮到外國人念中文名有點難,起個英文名還是有必要的。而王女士不希望給女兒起個像Apple一樣的奇怪英文名。不久,傑薩普認識了更多中國人,得知有人叫Cinderella(灰姑娘),有人叫Gandalf(甘道夫)。
  • 貴陽初中周末補習班多少錢
    初中是補習的重要提升階段,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好好掌握老師講的知識點,等到蕞後複習的時候,學習一般的同學就跟不上其他同學的步伐,況且大部分同學都在上寒假班,自己的孩子不上,跟不上校內老師的上課節奏,成績必然會落後。因此,在學習中,順應大流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那麼初中補習班哪家好?初中輔導班哪裡有?,下面我們再談談貴陽英語周末班還有哪些需要我們了解。
  • 孩子沒有英文名就交不到朋友?so**what!
    而隨著全球化和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另一種取名文化日益興起,那就是取英文名。比如不少明星的孩子,幾乎清一色使用英文名。一來保護隱私,二來聽上去洋氣。但取名就取名吧,有的人愣是喜歡給自己和孩子加戲。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近日,有媒體以中產階層之名,展示了一條所謂的「育兒鄙視鏈」:有位小朋友找同伴玩耍,因為沒有英文名被拒絕了。有英文名的那個孩子正在上英語補習班,每學期花費數萬元。
  • 李實:中國有無中產階層 取決於用什麼方式劃分
    首頁>時評 李實:中國有無中產階層 取決於用什麼方式劃分 2010-08-05 17:43   來源:中國廣播網    【大 中 小】       嘉賓簡介:李實,北師大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收入分配。
  • 看別人家長花幾十萬錢給孩子報補習班,我突然感覺壓力山大
    一位家長給自己剛上高三的孩子花了十萬報了補習班,說是孩子讓報的,因為明年就要高考,孩子怕自己跟不上。還有一位北京的家長,給自己上小學的孩子一年花了二十多萬報很多班,因為作為家長,自己學歷和精力都有限,自己沒辦法輔導孩子,就只好報了班。
  • 取英文名,何以變成一門暴利生意-虎嗅網
    將來孩子免不了要出國,或者跟外國人打交道,考慮到外國人念中文名有點難,起個英文名還是有必要的。而王女士不希望給女兒起個像Apple一樣的奇怪英文名。不久,傑薩普認識了更多中國人,得知有人叫Cinderella(灰姑娘),有人叫Gandalf(甘道夫)。
  • 在南京,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看完淚奔了…
    隨著電視劇《小歡喜》的熱播, 養一個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錢的話題 在微博上持續熱議。 家長都直呼養孩子太難了!
  • 日本培養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要花多少錢?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導 日本家庭培養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22年裡究竟要花多少錢?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7月9日報導,在日本,住宅、養老資金以及子女的教育費被稱為「人生的三大支出」。索尼生命保險近期的調查顯示,日本有超過六成的父母認為在教育上的花費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最終學歷。
  • 在上海,養個孩子要花多少錢?
    SHANGHAI STYLE 上海有腔調在上海,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你有算過嗎?已孕已育的寶爸寶媽請準備好紙巾抹辛酸淚,未婚未育的單身仔請做好心理準備。吳敏霞分享在上海養娃費用1年花費超150000+最近,阿拉上海小囡,跳水奧運冠軍吳敏霞在網絡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和大家分享——「在上海養一個孩子,到底多費錢?」視頻開頭,吳敏霞就問丈夫張效誠:「我們的西西寶寶出生到現在,大概花了多少的費用?」
  •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花了多少錢?花的值嗎?看了這些你就明白了
    可是對我們做父母的來說,孩子刪不掉,真是一種甜蜜的痛苦。孩子生都生了,還能再送回去?很多人說孩子是碎鈔機,從出生開始就花錢不斷。有人算了一下從懷孕到孩子一歲半,寶媽的孕檢、住院費、營養品,孩子出生後的奶粉、尿不溼等各種必需品,再加上孩子生病用的錢,零零碎碎加一起差不多有7萬朝上。
  • 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為了培養孩子,你培優花了多少錢?
    在這些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肯定就越高貴。「馬術圈子很小,能輕鬆地幫孩子篩選到高階層的朋友。」一位國際知名車企分析師媽媽說。除了馬術,高爾夫、冰球和擊劍也備受中產媽媽青睞,是名校敲門磚。學高爾夫的,俱樂部入會費在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學費還要另算;學擊劍的每次擊劍課50分鐘,穿脫衣服要60分鐘,讓孩子體會那種帶上頭盔拿起劍、向對手敬禮的儀式感;儀式感也是他們追求的一部分。
  • 在鹹陽,養一個娃要花多少錢?
    養娃是一個忒燒錢的事兒,自從有了四腳吞金獸,錢如流水只出不入。花錢的勁兒,儼然一個土豪,就是一個字「買」!只要娃需要,只要對娃好!想給自己買啥時,能免則免!在鹹陽,養大一個娃到底需要花多少錢?這個事情,說來話長,畢竟,從你打算孕育下一代的那刻起,就已經開始投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