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啊!跟小朋友一起玩!」不會社交的孩子最不愛聽這句話

2020-09-03 兔加熊兒童運動教育


在兔+熊,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不同性格的小朋友們圍在一起上課的場景。


對比之下我們發現,社交能力有時候真的是天生的。


有些孩子不用老師家長引導,很自然就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


有些孩子,不管怎麼引導、鼓勵,想讓他們快速融入集體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許多家長喜歡向孩子不停嘮叨:「去啊!跟小朋友一起玩!」


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就得出一個結論:「這孩子膽小、不合群。」


為什麼鼓勵孩子去交朋友,往往沒效果?



孩子在社交場景中表現出「膽小、不合群」時,其實他真正的意思是:


我不知道怎麼做!


別說孩子了,許多成年也有著類似的困惑。


當我們來到一個滿是陌生人的環境,並且試圖加入他們時,我們也會猶豫:


我該怎麼打招呼?我要聊點什麼?萬一沒人理我怎麼辦?


孩子第一次社交時,內心的壓力和你一樣。


並且孩子的承受能力更弱,所以表現出抗拒的反應也會更明顯。


這時候如果我們還一直推著他們說:


「快去啊。為什麼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不但完全沒有幫助,還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但是家長看著孩子不會社交而無動於衷也不對,社交需要從小開始培養。


孩子可以不必太外向,可以適當享受自己的時光,但是繼續具備基礎的社交能力。


所以我們在幫助孩子邁出社交第一步的時候,光鼓勵不夠,還得在技巧上給孩子一些幫助和支持。



美國兒童社交專家麥可·湯普森博士說:很多父母把有禮貌和社交技能弄混了!


孩子和孩子之間的社交,並不是簡單的說一句「你好」或者「謝謝」這麼簡單。


有時候,孩子主動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說了一句「你好」之後對方卻沒有回應,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而那些孩子不做出回應,也並非出於惡意,只是因為他們自己也缺乏社交技巧。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麥可·湯普森博士講過一個例子:


一個一年級班的自由活動時間,大衛走向兩個正在搭積木的孩子。他先看了一會兒,然後說:「好酷啊,這是什麼?」


一個孩子解釋說,這是一個停車場。大衛說:「那我去拿一些小汽車來。」


隨後向玩具架跑去,捧了好幾輛玩具小車過來,很自然地加入了遊戲。


這也湯普森博士對孩子如何社交給出的答案。



我們也發現,許多社交力好的孩子,往往沒有正式的介紹,也沒有打招呼的環節,而是很自然的就一起玩兒了。


這就是我們說的,在孩子之間,有禮貌和會社交是兩回事。


孩子不需要成人那樣的社交套路,只要他們有共同的樂趣,共同的目標,他們自然就會成為好朋友。


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扭轉思維方式。


孩子往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想要加入一場遊戲,往往先想到的是我要去玩,而不是我能給小夥伴提供什麼。



因此當孩子不知道如何邁出社交第一步的時候,我們就要提點一下孩子:


不要太自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我能給別的小朋友提供什麼。


這就是孩子社交的核心技能,也是關鍵的第一步。


當然也會有意外發生。


孩子想要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但遭到拒絕時,我們也要及時開導孩子。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別的小朋友不和你一起玩,不是他不喜歡你。可能他就是想自己玩,或者他們人員已經滿了,不需要多一個人加入了。」


孩子的情感非常敏銳,但不善於解釋。


我們要幫孩子用正向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遭遇,這就是教育的作用。



同時,運動場也是最適合孩子的「社交場」。


運動中沒有冷場,不怕尷尬,「慢熱」的孩子也可以變成「自來熟」。


有趣的團隊運動,還能夠讓孩子學會配合,享受集體,這些都是社交力的體現。


不焦慮、不忽視,幫助孩子積累社交自信,體驗交朋友的愉悅感。


每個孩子,都可以是「社交達人」。


兔+熊兒童運動館

專注為2-8歲中國兒童提供運動啟蒙教育

通過各類運動方式

對孩子進行性格教育

最終打造健康體魄

培養健全人格

全面提升綜合素質能力

讓孩子更健康、更優秀




相關焦點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竟然是在坑娃?
    甚至有時候小朋友看見她來了就躲,或者直接跟她說我們不歡迎你,我們不想跟你玩!如果對方是一個小朋友的時候還好,有可能就一起玩了,但是如果是一群小朋友是肯定會被拒絕的。媽媽一開始並沒有過多幹預,後來發現每次都是這樣,女兒也經常因為被拒而眼淚打轉,媽媽都有點受打擊,有種被孤立的感覺,於是試圖跟小朋友溝通。
  • 寶寶慢慢長大了,喜歡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不一會兒一個寶奶奶推著寶寶走了過來,這個寶奶奶我也算有點印象吧,以前寶寶還小的時候在小區裡看孩子遇到過幾次,寶寶也在一起玩過幾次。所以大家都招呼寶奶奶一起帶著寶寶過來玩。寶寶比較外向,喜歡跟小朋友玩,一看來了新朋友,立馬在我的攙扶下搖搖晃晃的往那位寶奶奶那邊走。
  • 兒童社交有竅門:怎麼回答孩子說「別的小朋友都不願意跟我玩」?
    我聽我媽媽說我小時候的故事,說我有一次挨揍是因為我不融入大家。那時候家裡住的都是四合院,一起玩耍的孩子特別多,當別的小朋友都在門前一起玩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搬了一個小板凳坐在門口看他們玩,也不加入也不說話,老媽氣不過來,一生氣就給我揍了一頓。
  • 教科書級社交金句:「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竟是坑娃名言?​
    但小女孩明顯和滑梯上的那群平均5、6歲的孩子不熟,害羞地拉著媽媽的手搖了搖,此時她媽媽又接著說:「你去找哥哥姐姐玩呀,跟他們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沒關係的!」聽了媽媽的鼓勵,小女孩終於鼓起勇氣上前,找了離她最近的男孩小小聲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
  • 孩子快三歲,曾經被嚇到,如何教他和小朋友一起玩?
    歪歪兔會員家長問:  我兒子快三歲了,很小的時候跟一個很活潑的男孩接觸過程中被嚇到了,從此不喜歡接觸小朋友,此後的時間基本上花在了四處逛遊上,因為快上幼兒園了我就領著他去小區的幼兒園玩,到園裡也都是要求我抱著,他喜歡上了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孩子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不跟小朋友一起玩,怎麼辦?
    很多家長問我,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也不會跟小朋友玩,怎麼辦呀?針對這個問題,本質原由,還是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語言決定互動當孩子之間在一起玩的時候,已經形成最初的社交了,而這種行為,是建立在語言溝通的基礎上,只有小朋友間能互動了,才能玩在一起。
  • 「去吧,去找小朋友玩」,對不敢交朋友的孩子,這是最沒用的一句話
    在這裡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小朋友。 有時看著他們在一起玩我會感嘆,社交這種能力,有一部分真是天生的。 有一些孩子吧,家長也沒怎麼引導,但他們天生就是能夠如魚得水的跟所有孩子打成一片。 但對有些孩子來說,要加入其他孩子的遊戲,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教科書式幼兒社交金句,實則是坑娃?
    &34;這教科書式幼兒社交金句,實則是坑娃?網上有一位寶媽發帖訴苦,說自己的孩子交不到朋友讓她很苦惱。據寶媽介紹,她的女兒今年3歲了,9月份就要去幼兒園上學了,為此還專門搬了家。為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寶媽經常帶著女兒去小區的花園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不送她禮物她就不跟我玩了!孩子的這些社交難題怎麼辦?
    孩子越大,與同齡小朋友的交往問題就越發複雜和有挑戰性。我們總結了5-8歲孩子最難應對的同齡交往問題,希望我們的解答能為家長們幫助孩子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一些思路。媽媽,她不跟我玩了怎麼辦?問:6歲半的女兒昨天從學校回家後,跟我說讓我給她班裡的一個女孩小A買條艾莎公主的裙子。我問為什麼呀,孩子說:「小A是班裡的女王,大家都得聽她的。她說如果不給她買的話,她就不跟我玩了。」我有點生氣,拒絕了這個要求,並且告訴我女兒: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這樣對待你的。但說完之後,我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 3歲孩子不和小夥伴一起玩,不合群,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但是只要有別的小朋友在,閨女馬上變得一句話也不說了,而且還說不喜歡和別的小孩一起玩兒。如果小朋友過來搶她的玩具,女兒直接會給別人,然後自己跑到旁邊去,等到人家玩夠了,她再過去撿起來繼續玩兒。跟她說了好多次要跟小朋友們玩,孩子也不聽。閨蜜說,娃小的時候只需要關注她的吃喝。現在慢慢長大,又想著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一起玩兒,能夠開朗合群,從小擁有良好的性格,養育孩子真的不容易啊。
  • 鼓勵社交,你還在教孩子"我能跟你一起玩嗎",別傻傻坑娃還不知
    實際上,社交裡&34;這句話是單一的雞湯式教育,因為大家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性格耿直率真,他們根本就不會因為拒絕別人感到內疚或自責表妹的女兒小青,是一個性格內斂又膽小的孩子,每次想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對媽媽說:&34;,看到孩子如此退縮依賴
  • 當孩子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在旁邊催促著在洋洋:"趕緊加入他們啊,你究竟在害怕什麼?"看著小朋友們來來去去玩得非常開心,洋洋又想加入又害怕。"媽媽,我還是不去了,我又不認識他們,我在旁邊看就好了。"洋洋對媽媽說道。媽媽無奈地看著洋洋,失望地搖了搖頭。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為何是在「坑娃」?
    陽陽媽媽一聽,趕緊教兒子:「沒關係,大家都是小朋友,你去做個自我介紹,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小朋友自然就會接納你了!」陽陽懵懵懂懂地就去了,在小朋友邊上鼓起勇氣道:「大家好,我叫陽陽,我想跟你們一起玩,請讓我加入你們吧!
  •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
    偶爾聊到各自家寶貝的開朗活潑程度,寶媽群裡便炸開了鍋,很多寶媽抱怨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合群,太孤僻了......其實這並不能說明孩子孤僻症,今天親貝網小編就和大家說說這個事情的始末。進入童年期的孩子,內心中社交需求開始增加,但還不會具體交朋友的方法。這就容易產生一個矛盾,有時候父母的目的性太強,太想解決孩子不交朋友的問題,表現得過於強勢,這不僅沒有幫到孩子,還會給孩子很多壓力。孩子出現問題後,父母只想解決問題,沒有仔細詢問事情的原因,沒有接納孩子的感受。這會導致孩子手足無措,抗拒融入集體。
  • 培養孩子社交力,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多玩玩就行嗎?答案沒那麼簡單
    1開學快 1 個月了,剛 Hold 住娃「入園焦慮」這一關,新的考驗(問題)又來了媽媽,今天萌萌說「她不跟我玩了!」小麥搶我的玩具,我不跟他做朋友了!確實,咱們把娃送到幼兒園,最重要的不就是想讓他們在這個小社會裡闖蕩闖蕩,鍛鍊一下社交能力嘛。孩子們每天和同齡的小朋友,你來我往,過招拆招的互動,就是很好的社交練習啊!
  • 「我可以一起玩嗎?」別再教孩子說這句社交金句了,很容易坑娃
    文|西紅柿媽媽孩子越長越大,很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特別是獨生子,家長就會教孩子一些社交金句。但這些金句並不是萬能的,還可能會坑娃,家長可別不知道哦。麗麗媽媽經常告訴女兒,要懂禮貌,做事之前要先徵得別人同意,詢問對方「可以嗎?」
  • 孩子想一起玩被拒絕,因家長喜歡教這句話,提升孩子社交力有技巧
    小女孩點點頭,女孩奶奶接著說:「那你自己去說,你們好,我叫思琪,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思琪並沒有聽從奶奶的建議,而是要奶奶去跟小朋友說。奶奶鼓勵了幾次她也沒動,但嘴裡一直讓奶奶去說。最後,奶奶帶著她一起,對玩遊戲的小朋友說:「小朋友,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其中一個小女孩說:「不可以,我們正在烤鮮香味的羊肉串呢!」
  • 「我不跟你玩了!」原來殺傷力這麼大,孩子越聽越卑微
    「我不跟你玩了!」你小時候聽到這句話是什麼感想呢?委屈巴巴的以為自己做錯了事去道歉嗎?還是傷心大哭說著我也不要再跟你玩了?這大概是小編小時候最害怕的一句話了。不一定是來自爸爸媽媽的批評和威脅,更多時候是源於小夥伴。
  • 3歲孩子上幼兒園,不喜歡和小朋友玩,三個維度解決兒童社交障礙
    【嬰語說】:3歲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可能是由於環境不適應,或是性格內向,也有可能是缺乏社交溝通能力等,父母們應該分析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從環境、性格、溝通能力三個維度,來解決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問題。
  • 3歲孩子上幼兒園,不喜歡和小朋友玩,三個維度解決兒童社交障礙
    【嬰語說】:3歲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可能是由於環境不適應,或是性格內向,也有可能是缺乏社交溝通能力等,父母們應該分析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從環境、性格、溝通能力三個維度,來解決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