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級社交金句:「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竟是坑娃名言?​

2020-08-28 兜媽愛叨叨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兜媽昨天在帶小小兜下樓玩的時候,遇到了件有意思的事。

小小兜看到滑梯那看到熟悉的小夥伴,很快就融入進去一起玩了。在孩子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突然蹦蹦跳跳地走過來一個小女孩。

她站在滑梯旁很感興趣地看著小小兜他們玩滑梯,小女孩看著大概3歲,一旁的媽媽看女兒想玩,就鼓勵孩子上去玩。

但小女孩明顯和滑梯上的那群平均5、6歲的孩子不熟,害羞地拉著媽媽的手搖了搖,此時她媽媽又接著說:

「你去找哥哥姐姐玩呀,跟他們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沒關係的!」

聽了媽媽的鼓勵,小女孩終於鼓起勇氣上前,找了離她最近的男孩小小聲問: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

在大人們看來,禮貌的小女孩肯定是會被接納的,但結果往往卻出乎預料。

被詢問的小男孩看了小女孩一眼,好像有些尷尬地撓了撓頭,一言不發地轉身自己玩去了。

小男孩的奶奶看到應該也是覺得孫子的行為不太恰當,對男孩說:

「妹妹想跟你一起玩你怎麼不說話呢,沒禮貌!」

小男孩這次看了看小女孩,說了句:

「我有好朋友了!」

小女孩眼淚瞬間就在眼眶打轉了,她媽媽趕緊抱著孩子去另一邊陪她玩。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個例,小小兜曾經也被這樣拒絕過,明明很禮貌地上前詢問是否可以一起玩,但要麼被無視掉,要麼就被拒絕了。

而原因有些是嫌他小,有些是覺得不認識,反正就不想和小小兜玩。

這種情況尤其是在一群孩子中更容易出現,若是對方也一個人在玩,還是有較高几率被接受的。

有些家長會覺得是孩子不懂事、或者不熟悉,當然這種情況不是不存在,但重點其實不在這上面。

家長們想讓孩子主動和其他孩子打交道的時候,總會對孩子說:

「去,問小朋友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

在大人的認知裡,被問的小朋友應該會像繪本上或是動畫片裡一樣,熱情回答:

「好啊,歡迎你加入我們!」

然而實際卻是十次有七八次被拒絕,有些雖然口頭答應了,但在行動上依舊是沒接納的狀態。

也因此,不少家長就很苦惱孩子的社交問題。

而據兜媽的觀察得出的結論是:家長從詢問這步開始就錯了。

是的,大人們眼中的教科書級社交金句「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在孩子的社交中是沒什麼用的。

孩子的腦迴路跟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社交技能也跟成人不一樣,「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句話,完全是大人自以為的社交金句

家長們只要多觀察下孩子們一起玩的過程,就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大多數在後面成功加入進去的孩子,沒有詢問這一步,都是自己主動上前直接開始玩。

也不太會有像成人一樣,認識別人之前先介紹自己這一流程。孩子們往往就是無聲無息地融入進去了,有些孩子可能會主動問對方的名字,但會先自我介紹的很少。

家長們再回想下可能會發現,自家孩子和新朋友玩了兩三次,卻依然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這並不是孩子缺心眼或是忘性大。

在孩子的世界裡,一起玩的夥伴最重要的就是一起玩,那些「你好」、「請」等禮貌用語根本無足輕重。

是大人一廂情願地把社交技能和禮貌用語混為一談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可湯普森就曾說過:

「父母們懷抱著良好的心願,告訴孩子應該直接走到其他孩子身旁,詢問『我能一起玩嗎?』,但我總是教孩子們不要這麼說,因為這相當於明確地給了對方一個拒絕的機會。」

再回頭想想,家長們是不是覺得有道理?

那麼如何教孩子進行正確的社交呢?

其實孩子的世界沒有那麼多規矩和彎彎繞繞。

比起詢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默默靠近目標,看他在說或玩什麼,再聊一下與他正在說或玩相關的話,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關注,這會有效得多。

若此時能為對方提供一些幫助,讓遊戲更有趣味性,對方自然會接納你。

下面兜媽給大家舉個具體例子:

幼兒園裡兩個小朋友正在玩積木,小朋友A看到了也想加入,就靠近他們看一會兒,然後說:

「你們這搭的是小房子嗎?」

其中一個孩子極大概率會回應是的,這時小朋友A就能提出建議:

「房子裡沒人呀,那邊有小人我去拿點。」

等小朋友A把小人拿過來,順勢就能問房子裡能住幾個人,他們需要幾個就給他們幾個,期間也能參與擺放。

若是發現小人放不下就更好了,這時小朋友A可以說:

「我們三個一起搭個更大的房子吧!」

你們看,這樣小朋友A是不是就能順勢融入進小集體了?

要讓孩子學會融入孩子的社交,就得教他們正確的社交技能。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

1. 引導孩子一起觀察

當孩子想要加入一個遊戲時,要麼是覺得遊戲好玩,要麼是喜歡和大家一起玩的氛圍。

這時家長就能引導孩子先在一旁觀察,了解他們玩的和聊的內容,只有了解了才能進一步想到他們或許還有什麼需求。

2. 教孩子學會肯定他人

在了解對方玩的內容後,既然孩子感興趣想一起玩,那自然是對對方持肯定態度的。

此時可以讓孩子上前問怎麼玩的,或者誇讚遊戲和玩遊戲的人的好。沒有人不喜歡被肯定的感覺,這樣就能進一步拉近距離。

3. 要想融入群體,先做貢獻

要想真正融入進群體,最快的方法就是你能為群體做貢獻。

比如大家在踢球,就可以先撿球,大家在玩積木,就可以先幫忙拿積木。若是剛加入就提建議試圖指揮,被拒絕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4. 教孩子遵守秩序

不管是人類社會還是自然界,都有其遵循的規律和秩序。大人玩遊戲的時候有規則,一群小朋友玩遊戲時也有他們自己的規則。

後來者進入群體時規則往往都是制定好的,要想融入就得遵守他們原定的規則秩序,若是不遵守,你會發現很快就會被當成「搗蛋者」被排斥在外。

5.給予同伴關心

關心這件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學會的,需要在潛移默化中學習。

關心他人首先需要同理心,首先要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或是看到別人的困境。

只有做到了這點,孩子才知道此時應該安慰、關心或提供幫助。

太小的孩子,情感上的感知還未發育完全,有時是不懂「關心」這回事的,這時候家長可以代替或者引導他們去做。

比如小朋友摔了,幫忙去扶;搭的積木被破壞了,上前安慰並幫其共同搭建。

兜媽寄語

很多家長應該也沒想到,「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級社交金句,竟會是坑娃名言。

大人在教孩子進行社交時,往往容易從成人社交出發,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孩子社交的誤區。所以今後在教孩子時,一定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喔~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為何是在「坑娃」?
    陽陽媽媽一聽,趕緊教兒子:「沒關係,大家都是小朋友,你去做個自我介紹,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小朋友自然就會接納你了!」陽陽懵懵懂懂地就去了,在小朋友邊上鼓起勇氣道:「大家好,我叫陽陽,我想跟你們一起玩,請讓我加入你們吧!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教科書式幼兒社交金句,實則是坑娃?
    &34;這教科書式幼兒社交金句,實則是坑娃?網上有一位寶媽發帖訴苦,說自己的孩子交不到朋友讓她很苦惱。據寶媽介紹,她的女兒今年3歲了,9月份就要去幼兒園上學了,為此還專門搬了家。為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寶媽經常帶著女兒去小區的花園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竟然是在坑娃?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可總是被狠狠地拒絕。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孩子總被拒絕,教科書社交方式在坑娃?
    有一次,她帶著女兒在超市的兒童娛樂區玩,裡面剛好有幾個年紀稍大的孩子,寶媽就想讓女兒加入他們一起玩耍。小丫頭怯生生地走上前去,然後禮貌地對正玩得起勁的哥哥姐姐們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沒想到小丫頭剛說完,那頭一個男孩就沒好氣地說:我們不跟小屁孩玩。
  • 「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竟然是在坑娃?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故事: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甚至有時候小朋友看見她來了就躲,或者直接跟她說我們不歡迎你,我們不想跟你玩!如果對方是一個小朋友的時候還好,有可能就一起玩了,但是如果是一群小朋友是肯定會被拒絕的。
  • 「我可以一起玩嗎?」別再教孩子說這句社交金句了,很容易坑娃
    文|西紅柿媽媽孩子越長越大,很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特別是獨生子,家長就會教孩子一些社交金句。但這些金句並不是萬能的,還可能會坑娃,家長可別不知道哦。麗麗媽媽經常告訴女兒,要懂禮貌,做事之前要先徵得別人同意,詢問對方「可以嗎?」
  • 比教孩子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個五步法好用多了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  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  但凡帶娃在小區或遊樂場玩過的,恐怕都遇到過這個問題。  當你用教科書式的社交方式去解決,詢問對方「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時,你會發現,十次有八次都不會得到繪本中那樣熱情而友好的回應:「好啊!歡迎歡迎,一起來吧!」  大多數情況都和知乎上求助的那位媽媽差不多,不是被拒絕就是沒反應,或者口頭答應但行動上卻沒有接納。
  • 我能和你玩嗎?不能!社交金句不好使,這4步更適合娃的腦迴路
    最近,3歲的兒子很喜歡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後面玩,喜歡和他們一起瘋跑。但是有一個問題讓他很鬱悶,每次他很有禮貌的問:「大姐姐,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得到的多數是惡狠狠的拒絕「不能」!各位寶媽,這樣的場景你們遇到過嗎?看著兒子被孤立的感覺,媽媽也非常苦惱,問題出在哪了呢?我一直反思著對兒子的社交教育,「我能和你一起玩嗎?」,為什麼這種教科書式的社交金句在實際中不好使呢?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孩子教科書式的禮貌,為何總被拒絕?
    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非常有禮貌,他們想跟別的小朋友玩時,會乖巧地問&34;,然而效果卻似乎不盡人意。孩子教科書式的禮貌,為何總被拒絕?倩倩家有個3歲的女寶,寶寶在家長的教育下十分有禮貌,很是乖巧。這句教科書式的社交金句,為何卻屢屢在小朋友這裡碰壁?倩倩看著眼泛淚花、委屈得不行的女兒,陷入了疑惑。
  • 鼓勵社交,你還在教孩子"我能跟你一起玩嗎",別傻傻坑娃還不知
    表妹的女兒小青,是一個性格內斂又膽小的孩子,每次想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對媽媽說:&34;,看到孩子如此退縮依賴,表妹給孩子支招讓她跟對方說&34;,結果這個方法真的很有效果,小青和其他孩子也很快就玩到一起去了。
  • 「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問候,其實是在坑孩子
    知乎上有一個熱帖引來網友的關注:2歲的女孩,身邊的小朋友都是4-6歲之間,每次小女孩都會禮貌式的招呼:我能和你們一起玩耍嗎?可女孩一直被拒絕,時間長了,小朋友對她煩了,直截了當的說不希望和她玩,女孩很是委屈。女孩的媽媽看到後比較心疼,誰願意自家的孩子被孤立呢?她嘗試和小朋友溝通,誰知孩子七嘴八舌的表示,不願意和她玩,理由也不同。這讓寶媽很困擾,該咋辦?
  • 為什麼不要教孩子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父母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孩子也想加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很多父母會給孩子出主意說:你去對他們說「你們好,我叫天天,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
  • 知愈心理:「我能跟你一起玩嗎?」經典開場白卻讓孩子交不到朋友
    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非常有禮貌,他們想跟別的小朋友玩時,會乖巧地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然而效果卻似乎不盡人意。 01父母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孩子也想加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 別教孩子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被拒絕多了,孩子會灰心的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昨天大家聊天,有位媽媽談起孩子的社交問題,說疫情期間孩子隨著奶奶回了鄉下,空氣好、地方大,孩子也就野了起來。可想跟其他小朋友玩,卻又跟不上節奏,尤其是剛回到鄉下的那段日子,天天哭訴沒朋友。然後奶奶就教他:下次碰見這樣的情況,你就問「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 千萬別教孩子這句話:「我能一起玩嗎?」
    寶媽不適合假期,這個在一個育兒群裡寶媽們的勵志名言。 在這個長假裡,群裡面的寶媽都開始約起來了,帶著孩子一起出去親近親近大自然啊,但是很多時候小朋友都很膽怯,又不時常在一起玩,基本都是依賴在媽媽身邊。 正在這個時候一位媽媽主動出擊了,給兒子說,你主動給他們交流一下。你可以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
  • 馬雲說了太多名言金句,這5句,足夠影響你們一生?
    這話是誰說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應該出自馬雲之口,可沒想到,雷軍卻鬧出了一樁烏龍?日前,有微博網友曬出一張疑似掛在教室裡的「名人名言」,上面寫著:「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雷軍」。萬萬沒想到的是,雷軍居然在下面回復到:這話是馬雲的,相信大家都知道,雷軍曾說過,我們這一代人混的最好的就是馬雲了。
  • 「一起爬山嗎?」你們為何總喜歡把金句印在手機殼上
    記者 | 馬越編輯 | 牙韓翔1「一起爬山嗎?幫你拍照、直達山腳的那種。」這個夏天,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的爆紅,讓不少年輕人回憶起了童年。嗯,比如時不時哼上一句「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或許你沒有一個像張東升一樣的奧數老師,也暫時沒什麼機會爬上廣西的六峰山打卡,但還是有機會get到「張東升同款」,演員秦昊在社交網絡上曬出的「一起爬山嗎」手機殼。淘寶上各種《隱秘的角落》非官方衍生手機殼從各種「xx同款」的搜索量和銷量,你可以窺見眼下在流行什麼。
  • 孩子想一起玩被拒絕,因家長喜歡教這句話,提升孩子社交力有技巧
    小女孩點點頭,女孩奶奶接著說:「那你自己去說,你們好,我叫思琪,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思琪並沒有聽從奶奶的建議,而是要奶奶去跟小朋友說。奶奶鼓勵了幾次她也沒動,但嘴裡一直讓奶奶去說。最後,奶奶帶著她一起,對玩遊戲的小朋友說:「小朋友,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其中一個小女孩說:「不可以,我們正在烤鮮香味的羊肉串呢!」
  • 「最坑娃生日蛋糕」火了,孩子看後當場情緒失控,網友:我也哭了
    旁邊的爸爸讓兒子許個願,孩子對著"蛋糕"許願:我希望明年的生日,蠟燭下面有蛋糕。看來,男孩也知道今年的蛋糕是無望了。這個堪稱"最委屈的生日宴",引發了網友的吐槽,有網友表示:如果是我,我會許願,希望不要爸爸。這麼坑娃的爹,留著何用。
  • 不送她禮物她就不跟我玩了!孩子的這些社交難題怎麼辦?
    我們總結了5-8歲孩子最難應對的同齡交往問題,希望我們的解答能為家長們幫助孩子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一些思路。媽媽,她不跟我玩了怎麼辦?還是用跟前面一樣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先引導孩子自己想想辦法——如果小A真的不跟咱們玩了,你想想咱們還可以跟誰一起玩?當然也可以直接提出建議:如果小A真的不跟咱們玩了,咱們不是還可以跟寧寧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