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孩子總被拒絕,教科書社交方式在坑娃?

2020-09-05 媽知道

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佔據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從孩童時代起,我們就要學習各種社交技巧,否則等到走進校園、步入社會,就有可能處處受到排擠,在這種狀態下,再好的天分也是很難發揮出來的。

然而孩子們的社交方式,與成年人卻有很大區別,許多成年人的社交技巧,在孩子身上就不起作用了。曾聽身邊的一位寶媽說過她女兒的「社交往事」,聽完之後就感覺孩子們的世界成年人的確很難搞懂。

這位寶媽從小就注重女兒的禮儀培養,她要求女兒跟別人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用敬語,哪怕對方是比她年紀更小的小孩。有一次,她帶著女兒在超市的兒童娛樂區玩,裡面剛好有幾個年紀稍大的孩子,寶媽就想讓女兒加入他們一起玩耍。

小丫頭怯生生地走上前去,然後禮貌地對正玩得起勁的哥哥姐姐們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

沒想到小丫頭剛說完,那頭一個男孩就沒好氣地說:我們不跟小屁孩玩。男孩的一句回懟直接讓小丫頭楞在那裡,轉過神來,又立馬委屈地哭了起來。

寶媽看到後,就跑過去批評那個男孩,沒想到剩下的幾個孩子也都振振有詞地說:就是不跟她玩,她年紀太小了。眼見這些孩子都這麼沒素質,寶媽非常生氣,帶著女兒就走了。這件事讓她很不解,明明女兒這麼有禮貌,怎麼還會被別的孩子拒絕呢。

類似上面的場景,相信很多寶媽都經歷過吧。都說孩子與孩子最親,可現實中,確實有很多大孩子會嫌棄小一點的孩子,而且態度還很不客氣。

這僅僅是因為他們沒素質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社交模式,並且與成年人通用的社交模式大不一樣。

別再用教科書式的社交方式來教育孩子了,這只會讓他被頻繁拒絕

1.教科書式的社交方式,反映的是成年人的社交思維
什麼是教科書式的社交方式?其實就是成年人慣用的模式,比如上前搭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且禮貌地問能不能參與,就像上面案例中的小姑娘那樣。

因為在成年人看來,禮貌是社交的敲門磚,一個沒有禮貌的人,是很難被新集體容納的。然而這種思維,卻不適用於孩子,所以小丫頭才會被哥哥姐姐們拒絕,這也意味著,如果父母一味用自己的思路來引導孩子,非但不能讓他們變身社交達人,反而會使其頻頻收到拒絕。

2.孩子只在乎能不能一起玩,其餘方面都是次要的
那什麼樣的社交方式才更適合孩子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看你能不能跟他們玩到一起去。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性格好,為人禮貌,或者出身、長相等方面的因素,都是次要的,他最看重的,就是你能不能成為他的合格玩伴。

上面案例中,那些年紀稍大的孩子不願意跟小姑娘玩,就是覺得她不是一個合格的玩伴,雖然他們的拒絕很不禮貌,但這並不是孩子關注的事。

既然成年人的社交方式不適用於孩子,那身為家長,又該如何去引導孩子,讓他變得更加擅長社交呢?下面這些辦法,就是家長們可以去嘗試的。

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參與社交?這些方法可以一試

1. 單刀直入,最好能做出貢獻
如果你的孩子想參與到其他孩子正在進行的遊戲項目中,最好的辦法不是事先求得允許,而是主動加入。比如為其他孩子提供輔助、思路或者便利,這些貢獻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被集體所接受,尤其是受益的一方,必然會對孩子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親近感。

2. 默默觀察,等待邀請
還有一個讓孩子快速融入集體的辦法,就是在一旁默默觀察,非必要時候就別插嘴講話。這樣可以讓其他孩子們覺得你的孩子對他們正在玩的遊戲很感興趣,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有人發出邀請,而你的孩子,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參與其中了。

以上這兩種辦法,都是非常適合孩子的社交模式,儘管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它們往往不能奏效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有句話叫做「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這其實正可以用來解釋孩子與成年人社交模式的不同,對於孩子們來說,只有適合不適合交朋友,而從不考慮與對方交朋友能否獲利,所以請把孩子的社交想得簡單一點,直接一點,這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相關焦點

  • 教科書級社交金句:「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竟是坑娃名言?​
    但小女孩明顯和滑梯上的那群平均5、6歲的孩子不熟,害羞地拉著媽媽的手搖了搖,此時她媽媽又接著說:「你去找哥哥姐姐玩呀,跟他們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沒關係的!」聽了媽媽的鼓勵,小女孩終於鼓起勇氣上前,找了離她最近的男孩小小聲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為何是在「坑娃」?
    陽陽媽媽一聽,趕緊教兒子:「沒關係,大家都是小朋友,你去做個自我介紹,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小朋友自然就會接納你了!」陽陽懵懵懂懂地就去了,在小朋友邊上鼓起勇氣道:「大家好,我叫陽陽,我想跟你們一起玩,請讓我加入你們吧!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竟然是在坑娃?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可總是被狠狠地拒絕。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教科書式幼兒社交金句,實則是坑娃?
    &34;這教科書式幼兒社交金句,實則是坑娃?網上有一位寶媽發帖訴苦,說自己的孩子交不到朋友讓她很苦惱。據寶媽介紹,她的女兒今年3歲了,9月份就要去幼兒園上學了,為此還專門搬了家。為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寶媽經常帶著女兒去小區的花園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竟然是在坑娃?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故事: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可總是被狠狠地拒絕。甚至有時候小朋友看見她來了就躲,或者直接跟她說我們不歡迎你,我們不想跟你玩!如果對方是一個小朋友的時候還好,有可能就一起玩了,但是如果是一群小朋友是肯定會被拒絕的。
  • 「我可以一起玩嗎?」別再教孩子說這句社交金句了,很容易坑娃
    文|西紅柿媽媽孩子越長越大,很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特別是獨生子,家長就會教孩子一些社交金句。但這些金句並不是萬能的,還可能會坑娃,家長可別不知道哦。麗麗媽媽經常告訴女兒,要懂禮貌,做事之前要先徵得別人同意,詢問對方「可以嗎?」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孩子教科書式的禮貌,為何總被拒絕?
    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非常有禮貌,他們想跟別的小朋友玩時,會乖巧地問&34;,然而效果卻似乎不盡人意。孩子教科書式的禮貌,為何總被拒絕?倩倩家有個3歲的女寶,寶寶在家長的教育下十分有禮貌,很是乖巧。這天倩倩帶著女兒到遊樂園玩,女兒看著幾個哥哥姐姐聚在一塊玩耍,便拉了拉媽媽的手,說:&34;倩倩讓女兒過去加入,沒想到過一會兒女兒委屈地回來了。原來,孩子過去的時候幾個小朋友玩得正高興,女兒禮貌地說:&34;孩子們卻停下動作,表示拒絕:&34;甚至還有小朋友往後躲。
  • 別教孩子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被拒絕多了,孩子會灰心的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昨天大家聊天,有位媽媽談起孩子的社交問題,說疫情期間孩子隨著奶奶回了鄉下,空氣好、地方大,孩子也就野了起來。可想跟其他小朋友玩,卻又跟不上節奏,尤其是剛回到鄉下的那段日子,天天哭訴沒朋友。然後奶奶就教他:下次碰見這樣的情況,你就問「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 比教孩子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個五步法好用多了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  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可總是被狠狠地拒絕。  甚至有時候小朋友看見她來了就躲,或者直接跟她說我們不歡迎你,我們不想跟你玩!  如果對方是一個小朋友的時候還好,有可能就一起玩了,但是如果是一群小朋友是肯定會被拒絕的。
  • 孩子想一起玩被拒絕,因家長喜歡教這句話,提升孩子社交力有技巧
    小女孩點點頭,女孩奶奶接著說:「那你自己去說,你們好,我叫思琪,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思琪並沒有聽從奶奶的建議,而是要奶奶去跟小朋友說。奶奶鼓勵了幾次她也沒動,但嘴裡一直讓奶奶去說。最後,奶奶帶著她一起,對玩遊戲的小朋友說:「小朋友,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其中一個小女孩說:「不可以,我們正在烤鮮香味的羊肉串呢!」
  • 鼓勵社交,你還在教孩子"我能跟你一起玩嗎",別傻傻坑娃還不知
    ,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觀裡&34;,而&34;這句話並不是萬能的,相反更容易在拒絕裡恐懼社交、產生自我懷疑。表妹的女兒小青,是一個性格內斂又膽小的孩子,每次想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都對媽媽說:&34;,看到孩子如此退縮依賴
  • 「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問候,其實是在坑孩子
    知乎上有一個熱帖引來網友的關注:2歲的女孩,身邊的小朋友都是4-6歲之間,每次小女孩都會禮貌式的招呼:我能和你們一起玩耍嗎?可女孩一直被拒絕,時間長了,小朋友對她煩了,直截了當的說不希望和她玩,女孩很是委屈。女孩的媽媽看到後比較心疼,誰願意自家的孩子被孤立呢?她嘗試和小朋友溝通,誰知孩子七嘴八舌的表示,不願意和她玩,理由也不同。這讓寶媽很困擾,該咋辦?
  • 為什麼不要教孩子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父母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孩子也想加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很多父母會給孩子出主意說:你去對他們說「你們好,我叫天天,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
  • 知愈心理:「我能跟你一起玩嗎?」經典開場白卻讓孩子交不到朋友
    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非常有禮貌,他們想跟別的小朋友玩時,會乖巧地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然而效果卻似乎不盡人意。 01父母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孩子也想加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 千萬別教孩子這句話:「我能一起玩嗎?」
    在這個長假裡,群裡面的寶媽都開始約起來了,帶著孩子一起出去親近親近大自然啊,但是很多時候小朋友都很膽怯,又不時常在一起玩,基本都是依賴在媽媽身邊。 正在這個時候一位媽媽主動出擊了,給兒子說,你主動給他們交流一下。你可以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 但是結果可想而知,孩子遭到了拒絕。
  • 我能和你玩嗎?不能!社交金句不好使,這4步更適合娃的腦迴路
    最近,3歲的兒子很喜歡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後面玩,喜歡和他們一起瘋跑。但是有一個問題讓他很鬱悶,每次他很有禮貌的問:「大姐姐,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得到的多數是惡狠狠的拒絕「不能」!各位寶媽,這樣的場景你們遇到過嗎?看著兒子被孤立的感覺,媽媽也非常苦惱,問題出在哪了呢?我一直反思著對兒子的社交教育,「我能和你一起玩嗎?」,為什麼這種教科書式的社交金句在實際中不好使呢?
  • 不送她禮物她就不跟我玩了!孩子的這些社交難題怎麼辦?
    問:6歲半的女兒昨天從學校回家後,跟我說讓我給她班裡的一個女孩小A買條艾莎公主的裙子。我問為什麼呀,孩子說:「小A是班裡的女王,大家都得聽她的。她說如果不給她買的話,她就不跟我玩了。」我有點生氣,拒絕了這個要求,並且告訴我女兒: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這樣對待你的。但說完之後,我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遭拒絕,父母的反應會決定娃的一生
    孩子年紀小,格外的喜歡跑上跑下的玩耍,比如說去公園裡堆沙玩,或者是跟小夥伴們玩捉迷藏,反正就是不願意老老實實的坐著。還有一部分孩子,卻不喜歡別人的加入,對其他小夥伴的"入隊請求"也是果斷拒絕,然後將他們孤立。
  • 「最坑娃生日蛋糕」火了,孩子看後當場情緒失控,網友:我也哭了
    旁邊的爸爸讓兒子許個願,孩子對著"蛋糕"許願:我希望明年的生日,蠟燭下面有蛋糕。看來,男孩也知道今年的蛋糕是無望了。這個堪稱"最委屈的生日宴",引發了網友的吐槽,有網友表示:如果是我,我會許願,希望不要爸爸。這麼坑娃的爹,留著何用。
  • 「我不跟你玩了!」這句話的殺傷力讓孩子卑微受挫,家長該咋辦?
    原因很簡單,第一是「姐姐不跟他玩了」,第二是他「討厭姐姐,不想跟她玩了。」每當他哭的時候,媽媽都會第一時間抱著他,然後說出他的感受,等他安靜下來,再引導他如何跟姐姐相處。之前「娘娘」蔡少芬在跟孩子一起參加節目時,「娘娘」的小女兒包子也遇到了這樣的事,小女兒包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被拒絕了,有個孩子還表示:比起你,我更喜歡和姐姐(蔡少芬的大女兒)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