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竟然是在坑娃?

2020-08-17 司空然然v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故事:

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

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可總是被狠狠地拒絕。

甚至有時候小朋友看見她來了就躲,或者直接跟她說我們不歡迎你,我們不想跟你玩!

如果對方是一個小朋友的時候還好,有可能就一起玩了,但是如果是一群小朋友是肯定會被拒絕的。



媽媽一開始並沒有過多幹預,後來發現每次都是這樣,女兒也經常因為被拒而眼淚打轉,媽媽都有點受打擊,有種被孤立的感覺,於是試圖跟小朋友溝通。但結果仍然不盡人意,小朋友們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說她太小了、有的說不認識她、有的說她搗亂,總之就是不想跟她玩。為此媽媽非常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

父母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孩子也想加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候,很多父母會給孩子出主意說:你去對他們說「你們好,我叫天天,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我們這些年觀察發現,如果對方只是一個孩子,並且他也正想找人玩,那麼鼓勵我們的孩子主動去接近,主動提出「我們一起玩吧」,這樣的方式很多時候還是有效的。但是,假如對方是兩個以上的孩子,或者說是一個小群體,那麼對一個群體的孩子說「我可以跟你們一起玩嗎」,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為什麼說「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的效果往往不好呢?兒童心理學家,資深青少年諮詢師麥可 · 湯普森博士在他《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做出了解釋:孩子的核心社交技能與成人不同。在為孩子提供社交技能的幫助時,一定要記住:童年期的核心技能與成人的技能並不完全一樣。



例如,孩子們很少向對方介紹自己,他們直接就開始一起玩了。他們或許會問另一個孩子的名字,但不會想到要說出自己的名字。良好的同齡社交技能並不包括說「請」以及「謝謝」,很多父母把有禮貌和良好的社交技能弄混了。有時候,父母們懷抱著良好的心願,告訴孩子應該直接走到其他孩子身旁,詢問:「我能一起玩嗎?」但我總是教孩子們不要這麼說,因為這相當於明確地給了對方一個拒絕的機會。這種拒絕並非出於惡意,只是因為那些孩子自己也缺乏社交技巧。



沒人直接問,大家只會在暗中觀察,而且對於孩子,這種觀察大多數時候都不是有意識進行的,都是在下意識中進行的。因此,新成員必須通過某些行動,主動表現出來自己符合加入的條件。



也就是說,我們幫助孩子加入群體時,應該不只是鼓勵他去接近小朋友,而是還要給予更具體的技巧上的幫助。

比如——

對方孩子在玩過家家,那他們在需要什麼東西嗎,我們可以幫助找到這些東西嗎?

對方孩子在踢球,那在球被踢飛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去幫助撿球嗎?對方孩子在地上畫畫,我們可以先幫他們遞粉筆嗎?對方孩子在追跑打鬧,一個孩子摔倒了,我們可以過去把他扶起來、拍拍身上的土嗎?

總之,觀察發現對方的需要,用行動提供幫助、做出貢獻,是被對方接受的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教科書式幼兒社交金句,實則是坑娃?
    &34;這教科書式幼兒社交金句,實則是坑娃?網上有一位寶媽發帖訴苦,說自己的孩子交不到朋友讓她很苦惱。據寶媽介紹,她的女兒今年3歲了,9月份就要去幼兒園上學了,為此還專門搬了家。為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寶媽經常帶著女兒去小區的花園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為何是在「坑娃」?
    陽陽媽媽一聽,趕緊教兒子:「沒關係,大家都是小朋友,你去做個自我介紹,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小朋友自然就會接納你了!」陽陽懵懵懂懂地就去了,在小朋友邊上鼓起勇氣道:「大家好,我叫陽陽,我想跟你們一起玩,請讓我加入你們吧!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金句,竟然是在坑娃?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可總是被狠狠地拒絕。
  • 「我可以一起玩嗎?」別再教孩子說這句社交金句了,很容易坑娃
    文|西紅柿媽媽孩子越長越大,很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特別是獨生子,家長就會教孩子一些社交金句。但這些金句並不是萬能的,還可能會坑娃,家長可別不知道哦。麗麗媽媽經常告訴女兒,要懂禮貌,做事之前要先徵得別人同意,詢問對方「可以嗎?」
  • 教科書級社交金句:「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竟是坑娃名言?​
    但小女孩明顯和滑梯上的那群平均5、6歲的孩子不熟,害羞地拉著媽媽的手搖了搖,此時她媽媽又接著說:「你去找哥哥姐姐玩呀,跟他們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沒關係的!」聽了媽媽的鼓勵,小女孩終於鼓起勇氣上前,找了離她最近的男孩小小聲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
  • 「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這句教科書式社交問候,其實是在坑孩子
    知乎上有一個熱帖引來網友的關注:2歲的女孩,身邊的小朋友都是4-6歲之間,每次小女孩都會禮貌式的招呼:我能和你們一起玩耍嗎?可女孩一直被拒絕,時間長了,小朋友對她煩了,直截了當的說不希望和她玩,女孩很是委屈。女孩的媽媽看到後比較心疼,誰願意自家的孩子被孤立呢?她嘗試和小朋友溝通,誰知孩子七嘴八舌的表示,不願意和她玩,理由也不同。這讓寶媽很困擾,該咋辦?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孩子總被拒絕,教科書社交方式在坑娃?
    有一次,她帶著女兒在超市的兒童娛樂區玩,裡面剛好有幾個年紀稍大的孩子,寶媽就想讓女兒加入他們一起玩耍。小丫頭怯生生地走上前去,然後禮貌地對正玩得起勁的哥哥姐姐們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沒想到小丫頭剛說完,那頭一個男孩就沒好氣地說:我們不跟小屁孩玩。
  • 「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孩子教科書式的禮貌,為何總被拒絕?
    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非常有禮貌,他們想跟別的小朋友玩時,會乖巧地問&34;,然而效果卻似乎不盡人意。孩子教科書式的禮貌,為何總被拒絕?倩倩家有個3歲的女寶,寶寶在家長的教育下十分有禮貌,很是乖巧。這句教科書式的社交金句,為何卻屢屢在小朋友這裡碰壁?倩倩看著眼泛淚花、委屈得不行的女兒,陷入了疑惑。
  • 我能和你玩嗎?不能!社交金句不好使,這4步更適合娃的腦迴路
    最近,3歲的兒子很喜歡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後面玩,喜歡和他們一起瘋跑。但是有一個問題讓他很鬱悶,每次他很有禮貌的問:「大姐姐,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得到的多數是惡狠狠的拒絕「不能」!各位寶媽,這樣的場景你們遇到過嗎?看著兒子被孤立的感覺,媽媽也非常苦惱,問題出在哪了呢?我一直反思著對兒子的社交教育,「我能和你一起玩嗎?」,為什麼這種教科書式的社交金句在實際中不好使呢?
  • 別教孩子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被拒絕多了,孩子會灰心的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昨天大家聊天,有位媽媽談起孩子的社交問題,說疫情期間孩子隨著奶奶回了鄉下,空氣好、地方大,孩子也就野了起來。可想跟其他小朋友玩,卻又跟不上節奏,尤其是剛回到鄉下的那段日子,天天哭訴沒朋友。然後奶奶就教他:下次碰見這樣的情況,你就問「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 比教孩子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這個五步法好用多了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  兩歲半的女兒非常喜歡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比如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總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後面。  她每次都會很有禮貌地說:姐姐,我也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  但凡帶娃在小區或遊樂場玩過的,恐怕都遇到過這個問題。  當你用教科書式的社交方式去解決,詢問對方「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時,你會發現,十次有八次都不會得到繪本中那樣熱情而友好的回應:「好啊!歡迎歡迎,一起來吧!」  大多數情況都和知乎上求助的那位媽媽差不多,不是被拒絕就是沒反應,或者口頭答應但行動上卻沒有接納。
  • 為什麼不要教孩子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父母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孩子也想加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很多父母會給孩子出主意說:你去對他們說「你們好,我叫天天,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
  • 「懶家長」能培養出勤快孩子嗎?
    人生在世,我認為有兩個詞最重要,一個是「信任」,一個是「責任」。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就要把他養大成人,把他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待小孩不能因為他是聰明可愛而對他過分寵溺;也不能因為他調皮頑劣過於厭棄。同樣,父母老了孩子就要贍養父母,夫妻結為連理就要彼此為一生的幸福負責,這就是責任。
  • 鼓勵社交,你還在教孩子"我能跟你一起玩嗎",別傻傻坑娃還不知
    實際上,社交裡&34;這句話是單一的雞湯式教育,因為大家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性格耿直率真,他們根本就不會因為拒絕別人感到內疚或自責,表妹給孩子支招讓她跟對方說&34;,結果這個方法真的很有效果,小青和其他孩子也很快就玩到一起去了。
  • 還在讓孩子用「教科書式」社交?孩子的朋友「反減不增」
    在這個過程中姐姐就發現,每當她讓孩子主動找組織融入時,總會被拒絕,這讓姐姐很是苦惱。我問她你是怎麼教孩子社交時,她回答我:「當然是讓他過去問小朋友能不能一起玩啊。」類似這種教科書式的打招呼後的回應,通常不像故事情節那麼美好。
  • 千萬別教孩子這句話:「我能一起玩嗎?」
    其實這樣的情況一般會得到三種結果: 小一點的孩子會愣住,幾秒鐘後「蹭~」地跑開了;大一點的孩子會拒絕,「不可以,我只和她玩」;還有一些孩子會說,「好的」,然後大家一起愉快地玩耍。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在平常帶孩子的時候都出現,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社交引導問題。
  • 「一起爬山嗎?」你們為何總喜歡把金句印在手機殼上
    在過去的兩個星期,淘寶平臺已經湧現出了大量和《隱秘的角落》沾邊的商品,最常見的就是手機殼,單價大多數集中在十幾元,還包郵。記者 | 馬越編輯 | 牙韓翔1「一起爬山嗎?幫你拍照、直達山腳的那種。」這個夏天,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的爆紅,讓不少年輕人回憶起了童年。
  • 朋友圈爆火的「我有酒」約Pao金句,竟然沒人知道出處
    不過你知道那些網上火得一塌糊塗被各種表情包花式引用的流行金句都是怎麼來的嗎?今天就給你八一八1>你像路邊的野花經受風吹雨打哦〜你傷心時總是會想起她我有故事你有酒嗎?「我有故事,你有酒嗎」漸漸演變出了「我有酒,你有故事嗎」兩句這用來撩文藝青年,簡直所向披靡
  • 孩子想一起玩被拒絕,因家長喜歡教這句話,提升孩子社交力有技巧
    小女孩點點頭,女孩奶奶接著說:「那你自己去說,你們好,我叫思琪,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思琪並沒有聽從奶奶的建議,而是要奶奶去跟小朋友說。奶奶鼓勵了幾次她也沒動,但嘴裡一直讓奶奶去說。最後,奶奶帶著她一起,對玩遊戲的小朋友說:「小朋友,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其中一個小女孩說:「不可以,我們正在烤鮮香味的羊肉串呢!」
  • 知愈心理:「我能跟你一起玩嗎?」經典開場白卻讓孩子交不到朋友
    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非常有禮貌,他們想跟別的小朋友玩時,會乖巧地問"我能跟你們一起玩嗎",然而效果卻似乎不盡人意。 01父母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帶孩子到小區遊樂場或者公園裡,看到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開心,孩子也想加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