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熱帖引來網友的關注:2歲的女孩,身邊的小朋友都是4-6歲之間,每次小女孩都會禮貌式的招呼:我能和你們一起玩耍嗎?可女孩一直被拒絕,時間長了,小朋友對她煩了,直截了當的說不希望和她玩,女孩很是委屈。
女孩的媽媽看到後比較心疼,誰願意自家的孩子被孤立呢?她嘗試和小朋友溝通,誰知孩子七嘴八舌的表示,不願意和她玩,理由也不同。這讓寶媽很困擾,該咋辦?
其實很多娃都會遇到這樣的心塞的問題,看似「能和你們一起玩嗎?」是教科書式的社交模式,其實大家十有八九會拒絕,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的社交其實和成年人有很大區別,孩子玩耍時,很少會正式的介紹自己,反而是直接加入隊伍中,並不會像成年人一樣八卦名字、年齡,可能小夥伴之間玩了很久,還不知對方的名字。
在孩子的社交模式中,很難會直接說出「請」、「謝謝」等禮貌用語,當你開口詢問「我能加入其中嗎?」那就給了對方拒絕的時機,孩子的拒絕原因並不難,他們也缺少社交技能。
正確的社交是在旁邊觀看,找到彼此的興趣點,並說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議,順其自然的加入圈子裡。也就是說,想要融入孩子的社交,需要服從這個圈子特有的規則,還要能為圈子做貢獻。
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步驟:
1、讓孩子先在旁邊觀察,看看這群小夥伴在玩什麼、聊什麼、需要得到什麼幫助?只要了解了後,後面就好辦了。
2、對小夥伴的活動進行肯定,並探討什麼規則,表明自己是學習的態度,而不是從中搗蛋的,這樣才會被接納。
3、想要真正融入群體,那就要做出貢獻才行,懂得去主動幫助別人,這樣才不會被拒絕,比如說看到小夥伴摔倒就扶起來。
4、新加入這個群體後,一定要懂得遵守秩序才行,能夠按照要求和規則行事,先別去反駁規則,不然別人一定不會和你玩耍。
5、加入其中後,也需要學會關心每個同伴,安慰那些輸掉遊戲的夥伴或遊戲項目不成功的玩伴,讓他們能夠振作起來。
可能自己的孩子還小,不懂得這些步驟,父母可引導孩子學習並踐行,鼓勵孩子加入陌生的群體中,相信這對孩子的情商提升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