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5 10:37:57 來源:華西都市報
商會淪為傷會的報導,引起不少曾經或已經加入商會的中小企業家共鳴。8月3日,不少企業家撥打熱線電話,吐槽自己所在的商會讓自己很傷心。記者採訪...
商會淪為「傷會」的報導,引起不少曾經或已經加入商會的中小企業家共鳴。8月3日,不少企業家撥打熱線電話,吐槽自己所在的商會讓自己很傷心。記者採訪多位商會會長,並梳理國內幾個頂級商協會組織,試圖揭示一個好的商會究竟是什麼樣的。
會員吐槽「經常找不到組織」
在成都經營一家建材和機電器材公司的彭先生告訴記者,他在2013年初加入了成都一家商會,「是我老家在成都的異地商會」。加入商會後,每年1000元的會費雖然不高,但商會組織的會員活動越來越少,這讓彭先生感覺「找不到組織」。
「2013年還不錯,商會總共組織了接近10次活動,隔一段時間就聚在一起吃飯。」彭先生說,但從2014年起,活動越來越少,但會費卻一分不少照樣交。「2014年會員活動改成每季度一次,到2015年,總共只有3次會員活動。」彭先生說,活動內容仍然只有吃飯、聚餐。而今年到現在,商會一次會員活動也沒有組織。
不僅如此,彭先生認為,商會會員之間也缺乏凝聚力,「根本談不上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真正的信息交流很少能到我們普通會員身上」。「加入商會三年多,跟一位副會長做過一筆小生意,結果錢都收不回來。」說起加入商會後的經歷,彭先生一臉無奈,「會員之間不做生意還算友好,要是做生意就更惱火」。
商會的「慘澹」讓彭先生很傷心,「現在正在聯繫公司所在區的工商聯,已經做了申請登記,如果獲批,我就從商會裡退出來」。
會長支招商會應給企業支撐
近年來,各類商會層出不窮,因此難免良莠不齊。而一個好的商會應該是什麼樣子,中小企業家在選擇商會時,應該怎樣去辨別優劣?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多個商會組織的會長及秘書長,試圖揭示這一謎題。
西南財大光華同學會副會長朱鴻認為,一個好的商協會組織應該是,「在經濟上行期多為會員分享投資機會,讓會員優勢互補,把企業做得更好」。而到了經濟調整期和下行期,商會應給予會員企業更多支撐和幫助。朱鴻強調,這種支撐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而不只是搞聚餐、酒會等活動。
「企業經營過程中,會經歷不止一次經濟調整周期,在企業經歷逆境時,商會在管理建議及優勢資源整合上,多做一些實際的事。」朱鴻說,他所在的同學會中,「同學們面對困難風險時,會共同想辦法,維護好大家的資產投資成果,哪怕是幫會員銷售一些產品,協助他處理債權債務,也是實實在在的支撐」。
中國商協會合作聯盟副主席蘇非則表示,好的商會首先應該讓加入的企業有榮譽感,而讓會員企業有榮譽感的前提是,商會必須做好橋梁。「商會應該是企業與政府的橋梁,是企業與企業的橋梁,也是企業與社會的橋梁。」
從1994年就開始創辦商會的蘇非,也是成都市中小企業協會執行會長,對商會有深刻理解。他解釋「三個橋梁」說,商會應該了解企業的需求,並代表企業向政府申請優惠政策,組織企業考察學習,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讓企業感覺到加入商會就是找到了組織,有一種榮譽感」。
而對於加入商會的企業來說,朱鴻認為,應該主動與商會溝通,並表達自己的訴求。「如果遇到困難,需求尋求商會的幫助,都要表達出來。」朱鴻說,在商會裡,企業主動表達訴求,也是發揮商會作用的要求。
會長警告商會一定要透明
在彭先生所在的商會中,除了會員活動少,資源不能共享外,還有一點也讓他挺傷心。「2014年時,商會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很快就垮了,很多投出去的本金都沒有收回來。」彭先生說,當時投資入股的都是副會長、秘書長一級的,「他們入股投資公司就不用交會費,反正就是一筆糊塗帳」。
在蘇非看來,商會如果蛻變成「民間借貸公司」,完全是走上了歧途。而在過去的兩年間,像彭先生所在商會一樣,熱衷於搞投資公司的商會絕不在少數。「前幾年很多商協會都在搞這樣的投資公司,投出去的錢收不回來,去年這种放水公司90%以上都垮了。」
蘇非說,其他商會都紛紛上馬投資公司時,他作為商會會長堅決反對跟風搞投資公司。而這些走上歧途的商會,才真正淪為了「傷會」。
另一方面,朱鴻認為,作為一個商協會組織,一定要做到公開透明。「很多加入商會的企業都感受不到組織的溫暖,甚至覺得加入商會是上當受騙。」朱鴻說,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商會信息不夠透明。「如果交流透明,誰做得不對,第一時間讓大家都知道,並且矯正這些行為,會員企業才會珍惜。」●縱深
揭秘不為人知的中國頂級商圈
實際上,不止中小企業希望抱團取暖、共生共存,不少行業的巨頭企業,也傾向於加入不同形式的商會。由於商會成員大都是頂級的企業家,這些冠以同學會、俱樂部等名號的商協會組織,也成為國內頂級的商圈。
目前,鮮為人知的幾個頂級商圈分別是「泰山會」、「華夏同學會」、「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和「江南會」。梳理發現,能夠加入這些商協會組織的企業家,絕非等閒之輩。其中,華夏同學會的會員包括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網際網路大佬,也包括王健林、劉永好等傳統企業大佬。
而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會員,則有馬雲、王健林、王石等風雲人物,該商會每年舉辦一次中國綠公司年會,都會引起廣泛關注。泰山會最廣為人知的,則是史玉柱的巨人集團遭遇危機時,泰山會成員拿出真金白銀鼎力相助,最終讓巨人集團起死回生。
除這四個頂級商會外,正和島、私人董事會等也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商會。而這些商會之所以能風生水起,除成員因素外,有分析認為,在這樣的組織裡,通過同行之間的交流、分享、探討,可以快速而有效地學到各種管理工具落地的經驗,探討適合各自企業的有效方法。如果商會能做到這些,就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華西都市報記者董興生實習生陳萱楊可悅楊曉彤
責任編輯:杜宇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