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即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2020-12-14 念佛清齋

妙法蓮華

佛告宿王華菩薩,於汝意云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豈異人乎,今藥王菩薩是也,其所捨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宿王華,若有發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塔,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山林河池、諸珍寶物、而供養者,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大菩薩、闢支佛、阿羅漢,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宿王華,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諸水之中,海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經中,最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十寶山,眾山之中,須彌山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為其上。又如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此法華經亦復如是,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最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諸闇,此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諸小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眾經中、最為其尊。又如帝釋、於三十三天中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眾生之父,此經亦復如是,一切賢聖、學、無學、及發菩薩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闢支佛、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一切聲聞闢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宿王華,此經能救一切眾生者,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此經能大饒益一切眾生,充滿其願。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醫,如暗得燈,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如賈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華經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縛。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若書是經卷,華、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幡蓋、衣服,種種之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瞻卜油燈、須曼那油燈、波羅羅油燈、婆利師迦油燈、那婆摩利油燈、供養,所得功德,亦復無量。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亦得無量無邊功德。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儘是女身,後不復受。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慾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痴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妒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淨,以是清淨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

聞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女身可以轉為男身,那已為男身者就更不必說了,肯定不會退為女身的。此品提到阿彌陀佛,提到極樂世界,還提到厭女轉男願,可見得此品與阿彌陀佛的48願相應,此品經文中有說,受持此品可以往生阿彌陀佛的安樂世界,安樂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又說,受持此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阿彌陀佛在《佛說阿彌陀經》裡也曾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即可往生彼國,彼國當然就是極樂世界。可見得,受持妙法蓮華經一四句偈與念一句阿彌陀佛有著同等的功效,妙法蓮華經說,「其福最多」,彌陀經說,「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此是二經相應之處。所以善男子善女人,真信切願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同時也是受持此殊勝無比的《妙法蓮華經》了。古人宿有開悟的楞嚴經,成佛的法華經的經典法語,又有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的禪句,以此看來,真實不假!阿彌陀佛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摘自《大乘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阿彌陀佛48願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摘自《佛說阿彌陀經》

花開蓮現 花果同時

相關焦點

  • 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
    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這就很嚴重了,他說假使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善人,對於金剛經的內容完全了解了;乃至『受持』,這兩個字特別注意啊!意思是接受了,並且照著經典上去修持。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佛陀說,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功德無量。為什麼?因為《金剛經》本身就是一部包含無量義的經書,是世尊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自性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裡面也包含無量無邊義,只有受持,並且如理如法地為他人說,所得功德也自然多到無可限量。
  • 佛教:常念金剛經中的這四句偈,可以檢驗自己會不會悟道
    千餘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佛在經剛經中多次強調,若有人能夠受持金剛經,乃至念誦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就會有莫大的功德,獲福無量,如來是如語者,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學佛之人能夠虔誠地念誦金剛經乃至四句偈,即使不會悟道,也不定會有所得,受益無窮。
  •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不造業就沒有煩惱痛苦的業報,這就是解脫,解脫一切煩惱痛苦。金剛經講的就是解脫眾生苦的智慧。我們知道《金剛經》裡面有很多名句,比如「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等等。我們乍一讀來,似乎有所感悟。
  • 金剛經四句偈,福報不可思議!
    《金剛經》經文中,如來世尊直言若能受持讀誦經文,乃至四句偈等,其福德將不可思議! 這也是《金剛經》從古至今廣為人們所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希望透過受持讀誦《金剛經》,那怕就只是講解四句偈等,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報。 對於《金剛經》較為難解難懂,那就從四句偈下手,應該會簡單容易些。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真明白了,一定會得到大利益
    佛在《金剛經》中多次強調,能夠有人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會受利益,得福報,到底哪四句是四句偈,自古就沒有定論,金剛經中四句偈有很多,只能說你從哪一句中受到啟發,得到利益,那一句就是四句偈。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你真悟道了,就會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深入經藏:《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
    《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圖片來源:資料圖)《金剛經》中,共六次提到——「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之語,其中「等」字的含義,甚為明顯,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即代表經中所有的四句偈。這另一微妙含義是說:「等」字除代表所有四句偈外,還同時代表經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比四句少而又不超過三言)的這些精要句。因為這些精要句,悉皆含攝全經要義,受持它們的功德,即與受持全經同,也就是說,這些精要句和四句偈一樣的重要,而其文字則更為精簡。因為精要句是全經要義的濃縮,是無比殊勝的絕妙經文,任取精要句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可代表全經。
  • 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圓滿地包含了世出世間一切法
    這在其它的經典裡,是從來沒有過的,唯獨此經憍陳如被排在第一位。佛在這裡要表什麼法?大家想,憍陳如是佛弟子中第一個成道、第一個證果的阿羅漢,他是佛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佛在告訴我們,《無量壽經》是第一開悟的法門、第一成佛的法門,依此經典修學的,即是如來的第一弟子。我們聽了以後,是不信心滿滿?我們選修《無量壽經》,選念阿彌陀佛,你不要小瞧了自己,你現在就是如來的第一弟子。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12、13、24、32分中都有「……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則其「福德」如何如何……而文中卻無此「四句偈」字樣,由此引起千古之爭。有說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說為「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有說為「任何四句偈皆是無上義」。中峰國師有說為「……其四句偈,上有乃至,下有等」,故可解為做了多少多少、多大多大的什麼什麼事,也不如受持「金剛經全經,或大半卷,小半卷,乃至最少四句及一句耳」之福德。
  • 法華經中的殊勝功德名句
    《法華經·法師品》∶'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千葉佛蓮花《法華經·法師品》∶'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
  • 提倡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怎麼看這種觀點?
    現在有人提倡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怎麼看這種觀點?達照法師答:這個提倡呢,如果你對淨土的信心具足,能夠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念到底,那正行具足,念經也是助行。有正行,有助行,而且你就在念經念佛的同時,你總要吃飯,總要走路,總要說話,總要待人接物,你這待人接物做事的時候都是往善的地方、好的地方做,把這些善的功德都回向淨土,也是正助合行,也是可以往生的,這是第一。就是能聽話、能做到的人也是一定能夠往生的。首先,我們對這個要肯定。
  •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偈,所以有人問,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金剛經》已經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應無所住。所以說,如果我們非要認為是經中的哪一個四句偈,就是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佛在經中也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做到這樣,才能講四句偈。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
  • 《僧伽吒經》四句偈
    如果沒做夢的有三種可能:一是你念得不夠多,或不夠真誠。二是你前世今生做的罪惡太少或幾乎沒有。三是你的前世或今生做的罪惡太多了這幾句話根本不能消除你的罪業。也有的念了幾天才做夢,請至少堅持一個星期,此四句偈若是誰讀了,念了這句話滅五逆十惡罪,經書上說比如你前生今生把父母都殺害了,這個罪報只要你能至誠懇切的念這四句偈你都能把自己的罪業消除,你的報應只在睡夢中受報,而不是現實中受報!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印廣門清法師著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 《金剛經》第8、11、12、13、24、32分中都有「……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則其「福德」如何如何……有說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說為「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有說為「任何四句偈皆是無上義」。中峰國師有說為「……其四句偈,上有乃至,下有等」,故可解為做了多少多少、多大多大的什麼什麼事,也不如受持「金剛經全經,或大半卷,小半卷,乃至最少四句及一句耳」之福德。
  • 《金剛經》:這4個四句偈,蘊含了如來的最高智慧!
    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例如「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
  • 體會 | 念誦一遍《妙法蓮華經》,就想終身受持
    後來在《妙法蓮華經》最後一段看到:「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作此念。皆是普賢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為諸如來手摩其頭。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是時八萬四千天女。作眾伎樂而來迎之。
  • 讀誦《僧伽吒經》四句偈的驚人威力!
    《僧伽吒經》四句偈:盡一切惡得須陀洹。然後布施遠離諸苦。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請念這四句話至少三遍-21遍,越多越好!讀誦《僧伽吒經》一四句偈的福德功德:讀誦四句偈,得此最勝福,如八十四恆,諸佛所說法。讀誦此法門,得如是福德,如是諸功德,言說不能盡。
  • 金剛經「四句偈」釋疑——印廣門清法師
    金剛經第8、11、12、13、24、32分中都有「……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則其「福德」如何如何…… 而文中卻無此「四句偈」字樣。由此引起千古之爭。有說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中峰國師有說為「……其四句偈,上有乃至,下有等」故可解為做了多少多少多大多大什麼什麼事,也不如受持「金剛經全經,或大半卷,少半卷,乃至最少四句及一句耳」之福德。
  • 佛教:念「阿彌陀佛」時,不懂這幾點,再念也無用!
    在淨土文化薰陶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阿彌陀佛的名號,影視劇中甚至平日生活裡,時常聽到有人念誦。但是,與之相伴的另一句俗語,在坊間也格外流行,那就是口念彌陀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那麼,除了知道阿彌陀佛意為「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南無的意思是皈依、頂禮之外,還有那些是學佛人應該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