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身高問題,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長高一些,畢竟身高高一些的孩子不僅在生活中有著各種的優勢,就連站在人群中,都會特別出眾些,將來進入社會,無形中也是一種優勢。
記得之前在網上,就有一個女孩因為其身高過於出眾,被網友們稱為是女版姚明,當這位女孩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她的身高就已經超過了2m,實在是有些駭人聽聞。
據了解,這位女孩名叫張子宇,在她剛上清華附中讀書時,老師在給學生進行體側時就發現12歲的她身高竟然就已經高達2.21m。要知道,即便是中國男籃神話姚明的身高也只有2.26m。也因此,很多網友們甚至都懷疑張子宇是不是得了「巨人症」才會長這麼高的。
但事實上,張子宇之所以能長這麼高,和她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張子宇的父母都曾是籃球運動員,她的父親的身高本身就很高,有2.13m,母親的身高也超過了2m。
而且,除了得益於這種「天賦異稟」的遺傳因素外,由於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因而張子宇也是從小就開始接觸籃球,這也對她的身高起到了很大的助益。
如此出眾的身高,確實是令人羨慕。雖說家長們不一定希望孩子能長這麼高,但一定不希望孩子的身高太矮,尤其是一些身高本就沒什麼優勢的父母,更是從小就為孩子的身高擔心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孩子身高的那些事。
一、孩子到底多高才算「矮」?
其實孩子的身高發育是因人而異的,每個孩子的生長速度可能都不一樣,一般只要孩子的發育速度是在正常的範圍內,家長們大可不必過度追求和糾結。
而且,孩子的高矮也是相對的,我們在對比孩子的身高時不能以自家和某些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直接的比較,而是應和同年齡段、同性別的大多數正常孩子來進行比較。
男生身高參照表:
女生身高參照表:
上圖是男女生身高參照表,家長們可以對照看看,如果孩子的身高在中位數或±1sd區間,那都是屬於在正常發育的範圍。
但如果孩子身高只在-2sd,甚至-3sd,那麼就算是偏矮了。此時家長們就需要重視起孩子的身高了,有必要的話可以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根據醫生的建議科學增高。
二、影響孩子長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父母遺傳因素佔70%
父母的基因遺傳因素可以說是影響孩子身高的最大潛在因素,根據有關研究發現,孩子身高的70%左右都受到父母遺傳基因的影響。
2、剩餘30%的相關因素
除了父母遺傳因素佔的70%之外,餘下的30%的相關因素主要有:營養、睡眠、生長激素、運動和疾病等因素。
雖說父母的遺傳因素我們沒辦法決定也沒辦法改變,但剩餘30%的後天成長空間我們家長們卻可以努力抓住,尤其是對於父母身高本就不佔優勢的。
而且,如果家長們不重視這些後天的因素,就算父母本身有著良好的身高優勢,孩子的身高也可能會受到限制。
三、如何真正讓孩子長高高?
1、保證營養均衡
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營養是長高的第一要素。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對營養的吸收,注意平衡膳食,葷素搭配。
同時,注意適當給孩子補充魚肝油或維生素D製劑,維生素D能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0-1周歲的孩子每天補充400單位,1周歲以上的孩子每天補充600單位,有條件的家長可補充至18周歲。
2、適度鍛鍊身體
根據有關醫學專家的調查研究,在同齡兒童中,常參加體育鍛鍊的兒童與不愛運動的兒童相比,其平均身高相差了4-8釐米,甚至更多。
這是因為人體的長高是由於長骨幹骺端的骺軟骨不斷生長。經常運動的孩子,更能促進身體血液的循環,加速自身的新陳代謝,從而導致骨骼組織供血增加。運動時機械性的摩擦、刺激,則會促使骺軟骨細胞不斷增殖,使骨骼生長發育旺盛。
對於小寶寶,家長們在寶寶2個月後就可以做被動操,平常多帶寶寶到戶外曬曬太陽,玩耍一下。對於大些的孩子,則可以多做一些肢體伸展的運動,比如跳繩、摸高、投籃等等。
孩子每天2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得到充分的陽光照射,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還有利於保護視力,減少近視的概率。
3、保證充足睡眠
根據相關研究,人體絕大多數和生長發育有關的激素都是在睡眠狀態下進行分泌,在睡眠時孩子體內的生長激素分泌會比較旺盛,因而可以說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長高有利,而且睡眠還可使大腦神經、肌肉等得以鬆弛,解除肌體疲勞。
不過家長們也不必過於教條地追求孩子的睡眠量,畢竟每個孩子的睡眠需求都不盡相同,關鍵還是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和早睡早起的習慣。
通常來講,夜間11點和清晨5-7點是人體生長激素分泌的最高峰,建議家長們最好讓孩子在晚上10點前入睡,早上7點後再起床,以便充分利用到人體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