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據澎湃新聞新聞報導,充值平臺「秒啊」涉嫌信用卡套現,遭到微信支付緊急封殺。對於關注行動支付網的大多數讀者來說,信用卡套現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少人甚至認為這已成為一種客觀存在。但是「秒啊」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平臺,它牽扯也不止是信用卡套現問題,還關係到了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與合規討論。
秒啊官網
今年6月2017年度「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年度拍賣落槌,一位匿名者以267.9萬美元中標,從2000年起這個拍賣競投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7屆,最初的價格只是2.5萬美金;範冰冰在「金鎖」時期,片酬肯定不如現在高;XX明星在吸毒後,窮困潦倒......「時間就是金錢」在名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這些時間的「價值」會隨著名人的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正是基於這種想法,「秒啊」名人時間交易平臺應運而生。
據了解,秒啊平臺方會與一些「名人」,比如明星、網紅、企業家、創業者等籤約。秒啊將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買斷這些「名人」的部分時間,然後再將時間拆分成秒,用戶可在秒啊平臺上自有購買。由於「名人」時間會有升值和貶值的變化,用戶持有這些「時間」後可等待升值後將之拋售,達到盈利目的,整個過程就像買股票一樣。此外,用戶持有的名人時間達到一定數量後,可以選擇兌換行權服務,行權服務包括線上聊天、陪玩遊戲、線下共同進餐等。線上行權1秒起,線下行權2小時起。在小編看來,這裡的「行權」就類似現貨投資中的交割環節,只是交割的不再是商品,而是服務。秒啊一周6個交易日,最高漲跌幅可達100%
秒啊APP
根據秒啊平臺的數據顯示,該產品上線短短兩個星期充值到帳金額便達到2億元,如今更是超過了10億元,每日換手率為3%-5%,每個月的交易額在3-5億之間。另外秒啊APP顯示,目前用戶購買時間增值超過1億元,消費名人時間超過300萬秒,用戶交易時間超過4億秒,已籤約名人超過500人。
秒啊運營主體為秒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於2016年底上線。在獲得百合網聯合創始人慕巖的種子輪投資後,又迅速完成了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洪泰基金、朗瑪峰創投、映客、宣亞國際等。在秒啊CEO季小武看來,秒啊模式得到非常多資深從業者和頂級投資方的認可。但同時,也有不少人質疑這種所謂「時間證券化」創新的合規性。因為去除「名人」、「時間」等標籤後,把每個名人理解為發行人,把時間理解為交易品種,交割方式上以服務代替商品,那麼秒啊與常見的交易場所還有區別嗎?
秒啊CEO季小武在知乎回答「金融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未來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的問題中表示:
昨天澎湃新聞連發三文,指出秒啊平臺的合規性成疑、存潛在投機風險、微信支付充值存在信用卡套現漏洞等問題。特別是信用卡套現,這種漏洞曾在網貸P2P初期頻現,當時就存在投資者空手套白狼的行為,利用信用卡免息期透支充值P2P平臺帳戶,進而投資短期高息標的進行套利。隨後便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微信支付叫停信用卡充值「秒啊」帳戶功能。更有趣的是,新浪支付也回應自己稱並非秒啊時間交易平臺的資金監管平臺,而只是作一個第三方支付的通道而已。這樣一來,新浪支付資金託管便只是秒啊單方面的宣傳。
秒啊充值方式
最後再說個事,11月21日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特急文件,要求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網際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並且可以預見,監管部門接下來將對存量的小貸公司進行整治。網際網路的發展不斷降低了消費者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但這並不意味著金融行業準入門檻的降低。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行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行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