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為媒體人的伯浩然從武漢某高校畢業已經三年了。讀大學時,伯浩然經常和朋友去KTV玩。「我當時平均每月至少去一次KTV。」伯浩然說。
在一份由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共同進行的以中國31個城市非民辦大專院校在讀學生(研究生、函授、留學生、走讀生不在調查之列,其中本科生約為4600000,本科與大專生合計約為10000000)為調查對象的《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2005)》中指出,在大學生經常參加的休閒活動中,「唱卡拉OK」佔總樣本的19%,其中在女生樣本中所佔比重為22.3%。
此外,2006年,由西安財經學院所作的一份以西安當地高校學生為抽樣對象的《當代中國大學生同學聚會花費及影響因素分析》報告中指出,在高校學生聚會中,以KTV為代表的高檔娛樂佔總樣本的32.0%,且KTV消費對聚會花費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在剛剛結束的這個悠長假期,各地KTV再次迎來了他們的新一輪「牛市」。北京某高校旁邊的某著名KTV負責人告訴記者:「來這消費的,七八成都是高校學生。」KTV,對高校學生,意味著什麼?
來自南方小城市的邵婷中學時從不去KTV。但來了北京之後,邵婷便經常和同學、朋友去KTV裡玩。現在對於邵婷來說「去KTV,就跟去逛街、吃飯一樣。」
除了個人的休閒娛樂,KTV還經常被學生拿來當作聚會的好場所。作為學生圈裡的活躍分子,黃鶯經常需要組織同學聚會,KTV總是她的第一選擇。「人多,意見難統一,可是選擇KTV,很少人會提出異議。」在黃鶯看來,「KTV是聯繫感情的紐帶」。
如今的KTV,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和喜愛,可它剛進入中國時,卻經歷了一段窘境。在KTV行業從事多年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以前的KTV很亂,『小姐』、搖頭丸之類的,魚龍混雜。」很長一段時間內,KTV以及其所附帶的娛樂形式一直都處於一種不為大眾所認可的邊緣地帶。
但KTV還是從不被認可的陣痛中走出。隨著KTV在管理方面的加強,蒙在它身上的灰色在逐漸淡化,而陽光的氣息逐漸增強。筆者走訪北京某高校附近的幾所KTV發現,許多家KTV甚至在大廳裡設置「希望工程」的募捐箱。
除了加強管理,在價格方面,如今的KTV消費也愈發低廉。某KTV經理何先生告訴記者:「隨著量販式KTV的發展,越來越低廉的消費,成了吸引學生的一大亮點。」據介紹,現在的KTV,最便宜是二三十元一個小時。「你買杯茶就能玩上好久了。」而針對學生,各個KTV更是推出了諸多優惠措施。記者走進海澱區一家著名的KTV,一進門就發現門邊立著塊醒目的牌子,上面寫著種種優惠學生的措施。某醫科大學的學生寧晨說:「其實現在很多KTV都是針對學生經營的。」
然而,「刷夜」也成了KTV進入發展新階段後的新問題。由於KTV的打折時段一般都在晚上11點之後,所以許多學生一般選擇在此時間去玩,一直玩到隔天早晨。這種娛樂形式被簡稱為「刷夜」。北京某高校的學生樊若就屬於「刷夜」一族,常常約上一些同學一起去KTV裡「刷夜」,然後隔天早晨再回寢室睡覺。北京大學一位學生輔導員指出:「長期『刷夜』不僅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長此以往,還會打亂人體自身的生物鐘規律。」
針對新興的「學生KTV文化」,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閻立峰博士認為,從社會學的角度講,現在的KTV更小眾化,在趣味上更前衛,KTV實質上成為青少年亞文化的活動場所,與傳統的「酒吧」、「迪廳」相比,它更能營造一種群體氛圍。大學生去KTV娛樂、交際,相對於校園文化的集體性和同質性,也許更能讓他們找到個性和活力。因此,適當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對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合作精神的培養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