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女寶,出生10天就開始吐膽汁,機器人出手為...

2020-12-19 楚天都市報

醫生用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為患兒手術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高琛琛

新生兒器官嬌弱,外科手術難度大,可讓醫生在顯微鏡視角下做手術的達文西機器人,無疑為這種高難度手術提供了新的助力。日前,武漢兒童醫院專家搭檔「手術達人」達文西機器人接連救治了數名出生不足月的小寶寶,其中一名出生僅16天的腸旋轉不良女寶,經手術成功捋順腸管。

昨日,武漢兒童醫院副院長、普外科專家段栩飛介紹,江城患兒家長對達文西「信得足」,不到一個月就已經完成手術31例。

幾乎零出血切除壞死腸管

上月初,孝感男寶錦錦(化名)出生了。可一周後,他的小肚子變得脹鼓鼓的,幾乎無法排便,還總是嘔吐出奶瓣和胃液。10月11日,僅9天大的錦錦被轉至武漢兒童醫院。到達時他的精神和食慾都不好,進一步檢查確診,他為先天性巨結腸,已出現腸梗阻。

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主任醫師餘雷介紹,先天性巨結腸是指寶寶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腸管神經細胞發育不完全,沒辦法接收「信號」將腸子裡的內容物往「出口」運送,以致腸管「淤堵」,逐漸發生了巨結腸的改變,約5000個新生兒中就會有一個患有此病。採用保守治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拖延下去還可能會發生小腸結腸炎加重、腸穿孔和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該院每年要為100多例巨結腸患兒手術。

「孩子還這麼小就要做手術,家長一般會擔心,會不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段栩飛介紹,為了給孩子做一個更精細、更完美的手術,醫院決定派出最先進的達文西機器人來手術。

10月29日,達文西機器人「上場」,在背後指揮著它的則是段栩飛。在他的操作下,機器臂靈活運轉,松解病變結腸的繫膜血管,精準切除病變15釐米的結腸,並精準與肛門吻合。由於機器臂操作時沒有反饋力量,需要操作的醫生有非常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避免損傷寶寶盆腔神經叢和血管。整個手術下來,寶寶幾乎沒有出血,目前已轉危為安,即將出院。

「糾結」的腸道被機器人盤順

自從來了機器人,該院排隊等待手術的小患兒增多。10月20日,女嬰萌萌(化名)在黃岡足月出生。出生後,孩子能吃能拉,但10天左右開始嘔吐墨綠色膽汁,人也消瘦了。感覺不對勁,11月2日,家長把萌萌送到武漢兒童醫院就診。經醫師檢查,確診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

腸旋轉不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畸形。正常人的腸管,都會以腸繫膜上動脈為軸,360度正常迴轉運動,但萌萌的腸道在胎兒發育時期旋轉無法正常歸位,導致腸管受壓、缺血,可謂「愁腸百結」。如不及時手術,最終會導致全腸道壞死,有生命危險。

11月5日,16天大的萌萌上了手術臺。段栩飛操縱著達文西機器人的機械臂,首先對腸管進行復位,逆時針360度將腸道倒轉回去,再一步步「鬆綁」糾結的腸道,拉直十二指腸,再重新排列組合「盤順」腸管,使腸道通暢。

在達文西機器人的高清攝像頭下,醫生對組織結構看得更加清晰,特別是分離腸管和繫膜、腸管和腸管之間的粘連時,操作更為精細,幾乎無出血,且機器臂穩定、靈活,更利於復位腸管。機器人輔助手術,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寶寶的手術損傷。記者昨日了解到,萌萌已經開始喝奶了。

「達文西」並非

適合所有患兒

達文西外科手術系統是一種高級機器人平臺,設計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的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目前已發展至第四代。

達文西機器人可謂「手術奇才」,是否意味著所有手術都能用達文西?段栩飛說,引進達文西機器人近一個月,武漢兒童醫院機器人手術例數已達31例,運用於新生兒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和婦科,覆蓋了達文西目前能做的所有兒童專科。但達文西機器人並非適合所有患兒、所有手術,僅適合較高複雜性、一定難度係數的手術,同時要綜合考慮費用因素,為患兒家庭著想。此外,達文西手術也有自身局限性,要根據患者具體特點來制定最優手術方案。

相關焦點

  • ...道畸形女寶,出生10天就開始吐膽汁,機器人出手為新生兒捋順腸管
    日前,武漢兒童醫院專家搭檔「手術達人」達文西機器人接連救治了數名出生不足月的小寶寶,其中一名出生僅16天的腸旋轉不良女寶,經手術成功捋順腸管。昨日,武漢兒童醫院副院長、普外科專家段栩飛介紹,江城患兒家長對達文西「信得足」,不到一個月就已經完成手術31例。幾乎零出血切除壞死腸管上月初,孝感男寶錦錦(化名)出生了。
  • 揚州一男嬰出生3天口吐膽汁 這些細節家長別輕視
    情急之下,滕先生立即將寶寶送到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外科。兒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振勇診斷後發現,滕先生家的寶寶患有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才造成嘔吐症狀。劉主任與其他專家商量後,確定了手術方案後,4月27日給剛出生10天的寶寶做了微創腹腔鏡手術。
  • 新生兒患先天性食管閉鎖 醫生操縱機器人完成手術
    手術過程 聶文聞 攝中新網武漢6月10日電 (聶文聞 張茜 彭錦弦)程程(化名)是一名先天性食管閉鎖患兒,在他出生第16天的時候,武漢協和醫院醫生通過操縱達文西機器人,為他實施高難度的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
  • 新生兒可能患哪些先天性疾病
    新生兒可能患哪些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為1/125)  診斷:母親懷孕4-6個月時,此病大多數可在新生兒出生時確診。  治療:在嬰兒期通過外科手術方法予以糾正。  幽門狹窄(發病率為1/250)  一種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診斷:通常在嬰兒2個月時發現。該病症狀為噴射性嘔吐,患兒體重不能增長,或在早期體檢中被檢測出來。  治療:對患部肌肉做外科手術能加以改善。
  • 寶寶怎麼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醫生一查竟發現...
    女嬰小琪先天性食管閉鎖示意圖  溫州網訊 來自台州的女嬰小琪(化名),出生後被發現吃不下奶,還像螃蟹一樣不停吐泡泡,呼吸急促。醫生不能從她的口腔和鼻腔插入胃管。經檢查,醫生發現她的食管竟是「死胡同」,沒有和胃連通。
  • 新生嬰兒吃不下奶 還一直像螃蟹一樣吐泡泡
    「螃蟹寶寶」的食道和胃沒連通小琪是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只有1.8公斤。出生後一天,家人發現給孩子餵一點點奶就會被吐出,沒餵奶的時候,孩子則會像螃蟹一樣不停地吐泡泡,還伴有呼吸費力。當地醫院的醫生給孩子插胃管時,卻發現不管是從嘴巴還是鼻腔,都插不進去。進一步檢查發現,小琪患有先天性食管閉鎖——食管竟然是個「死胡同」,未和胃連通。
  • 這種病出生後嘴巴不停吐泡泡 3000個新生兒中可能會有1個
    有一種先天消化道畸形,3000個新生兒中會有1個,這就是先天性食管閉鎖。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就收治了這樣一小毛娃。豆豆(化名)出生後一天,家人發現了不對勁,孩子怎麼和螃蟹一樣,嘴巴不停吐白色泡泡,一吃奶就吐,還嗆咳,經醫生確診為「先天性食管閉鎖」。
  • 東莞新生兒像螃蟹一樣吐泡泡,醫院打開食道「死胡同」
    東莞一新生兒小文(化名)剛出生,家人就發現有點不對勁,孩子怎麼跟螃蟹一樣,一吃奶就吐、嗆咳,嘴巴還不停地往外吐泡泡。經過東莞市兒童醫院的醫生診斷,孩子患上了「先天性食管閉鎖」,這是一種非常少見、嚴重的先天消化道畸形,3000個新生兒中會有一個。
  • 嬰兒食道成「死胡同」 武漢協和國內首用機器人完成食道閉鎖手術
    6月10日上午11時,武漢協和醫院小兒外科醫務人員為患兒程程(化名)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滿月儀式。20天前,該科湯紹濤主任團隊為出生只有16天的程程成功施行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現在已經滿月的她即將出院。來自恩施的劉先生與妻子育有一女,他常年從事建築工作,妻子一心在家相夫教子。
  • 消失的媽媽 女嬰患先天性肛門閉鎖被棄醫院半個多月
    消失的媽媽,孩子等你救命  女嬰患先天性肛門閉鎖、先天愚型,被棄漳州正興醫院半個多月,若不及時手術將危及生命,醫生呼籲家屬何麗英儘快前來籤字  閩南網2月18日訊 昨天下午3點,在漳州正興醫院新生兒無陪病房,出生剛25天的萱萱(化名)安靜地躺在病床上,兩隻烏黑的小眼睛左瞧瞧右轉轉
  • 武漢協和醫院完成新生兒食道閉鎖機器人手術
    現場,協和醫院小兒外科醫務人員為程程舉辦一場特殊的滿月儀式,希望他能健康成長。20天前,該科湯紹濤主任團隊為出生只有16天的程程成功施行國內首例機器人胸腔鏡食道閉鎖手術,現在已經滿月的她即將出院。醫護人員為程程舉行滿月儀式來自恩施的劉先生與妻子育有一女,他常年從事建築工作,妻子一心在家相夫教子。
  • 寶寶出生10天還不會吸奶 什麼是21三體症候群
    原標題:寶寶出生10天還不會吸奶 什麼是21三體症候群   寶寶出生10天還不會吸奶,什麼是21三體症候群?寶寶出生10多天,看上去好好的,卻不太會吸奶。媽媽坐月子心不安,讓爸爸抱著寶寶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看看。
  • 剛出生的寶寶肚臍每天消毒為什麼還流膿?「新手」父母的焦慮如何...
    3天大的寶寶吐黃綠色膽汁竟是腸子裡扭了一個「結」周素芽坦言,與其他兒科的專科不同,新生兒科更像是一個小型的綜合性全科,對患兒的治療需要多學科的支持。最近,出生才3天的閃閃(化名)因為黃疸轉至杭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住院當天,閃閃嘔吐了一次,嘔吐物呈草綠色,似膽汁和胎糞。周素芽判斷閃閃可能存在消化道問題,當即安排腹部立位拍片,結果顯示閃閃的下腹部只見到非常少量的氣體!
  • 剛出生的寶寶肚臍每天消毒為什麼還流膿?「新手」父母的焦慮如何排解……
    每天仔細消毒寶寶還是感染出生才一周的寶寶被抱到周素芽的診室,媽媽一臉焦慮:「我已經按照書上教的方法按照步驟每天仔細消毒,為什麼寶寶的肚臍居然流膿了?」周素芽發現,為寶寶進行臍帶護理,父母還是「下手輕了點」。她對家長說:「做法是對的,但是沒有消毒到位,最終造成感染。」
  • 新生兒這個時間點還沒排胎便,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家長別忽視
    小葛已經是一位年輕的新生媽媽了,小葛和老公是大學時期認識的,畢業之後兩人開始同居。工作2年之後小葛意外懷孕,兩人就去見雙方家長,1個月之後領了結婚證。小葛體質有些弱,工作的時候經常為了減肥不吃飯,所以懷孕的時候妊娠反應比較嚴重,經常就是頭暈乏力。
  • 孕婦5個月一直吐,連黃綠膽汁都吐出來,醫生:這說法太坑了
    孕期前三個月反應相對強烈, 會有嘔吐的情況較為正常, 但是如果懷孕五個月後仍然吐個不停, 連膽汁都吐出來了就不正常了
  • 0.7kg早產兒消化道發育畸形,各科室協力救治助其康復出院
    寶寶母親懷孕後,當地檢查超聲提示「單絨毛膜雙羊膜囊妊娠」,可理解為一個房子分為兩個房間,裡面各自住著一個寶寶,它們都有著共同的出入大門。但兩個胎兒的營養發育不均衡,產前超聲檢查雙胎體重相差35-40%左右。到懷孕25周時,臍帶血流超聲提示「小胎寶寶臍動脈血流缺少」,當地醫院認為雙胎寶寶救治希望不大,家長為求得一線希望,慕名從外地來到我院就診。
  • 引起先天性畸形的原因
    可是,不幸的是,有的媽媽生出來是先天性畸形兒。有的是以軀體形態異常為主的先天畸形,有的是因代謝功能缺陷所致的先天性智力低下等。一個畸形兒的出生,對於本人、家庭、和整個社會,都是不幸的。1966年,世界衛生組織對16個國家的25個婦幼保健中心的426932位攙扶進行統計顯示,在新生兒中,患有畸形的兒童為7385例,佔總數的1.73%,在出現的各種畸形中,四肢畸形佔26%,神經管畸形佔17%,泌尿生殖系統畸形佔14%,顏面畸形佔9%,消化系統畸形佔8%,心血管畸形佔4%,多發畸形佔22%。
  • 嬰兒吐奶嚴重竟是先天性疾病,出生40天時被上海醫生治癒
    2019年2月20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團隊和上海兒童醫院合作,為出生僅40天的患兒實施胃鏡下幽門括約肌切開術。本文圖片均為中山醫院 提供3月4日,小星(化名)出院了。十多天前,當時出生僅40天、體重5.3公斤的小星,接受了胃鏡下幽門括約肌切開術,成為世界上接受該微創手術治療的年齡最小的患兒。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悉,小星來自江蘇常州,出生後父母發現孩子吐奶症狀嚴重,滿月過後仍然不見改善,經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先天性幽門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