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馬原理

2021-02-25 求師得

我發現了一個美妙的證明,但由於空白太小而沒有寫下來。——費馬

0 注

0.1 文章中每一節都有標題,標【基礎知識】的內容,已經了解的同學可以跳過。

0.2 標【*】的內容與主線無關,看不懂或是不感興趣也可以跳過。

0.3 本文主要涉及幾何光學(把光視為理想的光線)。實際上,光程這一概念在波動光學中的作用更加重大。

1 基礎知識

1.1 不正確的表述

2018年8月17日,是「業餘數學家之王」皮埃爾·德·費馬(Pierre de Fermat)誕辰417周年。雖然身為全職律師,他卻比同時代的大多數專業數學家更有成就。和他有關的除了費馬大定理,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費馬原理了。我們便從這裡開始說起。對於費馬原理,一個流傳甚廣卻不甚正確的表述如下:

空間中兩點間光線實際的路徑,是光程最短(需時最少)的路徑

1.2 什麼是光程【物理基礎知識】

1.2.1 折射率

我們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c,而在不同介質中有著小於c的不同速度v。對於特定環境(溫度、壓強等)下的均質介質和特定波長的光,對應的速度v是一定的。

我們把c/v這個比值定義為該介質對該光的(絕對)折射率,又稱(絕對)折光率,符號為n。

顯然,光在真空中的折射率為1。

一般來說,介質的溫度越低,光線的波長越短,折射率越大。

1.2.2相對摺射率【*】

同樣的,如果某波長的光在介質1(絕對摺射率為n1)下的速度為v1,在介質2(絕對摺射率為n2)下的速度為v2,則介質1相對介質2的相對摺射率為:

可見,某介質絕對摺射率即為該介質相對真空的相對摺射率。

1.2.3 光程

光程是一個折合量,可理解為在相同時間內光線在真空中傳播的距離,習慣上符號為Δ或δ(大小寫delta)。設折射率為n的介質中從點P到點Q光走的路程為s,則對應的光程為:

當光線經過幾種折射率不同介質時,對應的光程為:

【*】折射率連續變化時,對應的光程為(設光線路徑為L):

1.2.4 為什麼要引入光程

因為有的時候我們討論光的時間比較麻煩,便將其轉化成光程,方便計算與理解。只要光在兩個介質中走過的時間相等,則光程就相等,比較時間等價於比較光程,二者只不過差了一個光速c而已。光程最短的路徑即需時最少的路徑。

1.3 導數與極值【數學基礎知識】

大約在1629年,費馬研究了作曲線的切線和求函數極值的方法;1637年左右,他寫一篇手稿《求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方法》。這可以看作是微積分的起源。

注意:這一節並不嚴謹,只是讓沒學過相關知識的同學有一個直觀上的理解。

學過的同學可以跳過這一節,直接到2.1。

1.3.1 切線

P和Q是曲線C上鄰近的兩點,P是定點,當Q點沿著曲線C無限地接近P點時,割線PQ的極限位置PT叫做曲線C在點P的切線,P點叫做切點。

在geogebra中可以演示這一過程,圖中的藍線是直接做出的切線。

【*】經過切點P並且垂直於切線PT的直線PN叫做曲線C在點P的法線。

1.3.2 導數

導數是微積分中的重要基礎概念。當函數y=f(x)的自變量x在一點x0上產生一個增量Δx時,函數輸出值的增量Δy與自變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趨於0時的極限a如果存在,a即為f(x)在x0處的導數。

由定義可知Δy與Δx的比值即為過(x0, f(x0))和(x0 + Δx, f(x0 + Δx))兩點的斜率,無限逼近時則為過(x0, f(x0))的切線的斜率。

如圖在ggb中演示這一過程:

1.繪製一函數f(x)(比如圖中的三次函數f(x) = x³ - 2x² + x + 1)

2.建立兩個滑動條x0和Δx

3.在輸入欄中直接輸入坐標,新建點A (x0, f(x0)),點B (x0 + Δx, f(x0 + Δx))

4.過AB兩點做直線g,度量其斜率a——在輸入欄中輸入a=斜率(g)

5.Δx無限趨近0時,B也無限趨近A,此時a即為f(x)在x0處的導數,也為過A點切線的斜率

1.3.3 極大值和極小值

極值是一個函數的極大值或極小值。如果一個函數在一點附近(嚴格來說是鄰域)處處都有確定的值,而以該點處的值為最大(小),這函數在該點處的值就是一個極大(小)值。

極值點的導數要麼不存在,要麼為0。然而導數為0的點卻不一定是極值點,比如f(x) = x³中的原點,該點導數為0,但卻不是極值。對於常函數來說,導數處處為0,但處處都不是極值。

在ggb中可以求給定函數的極值點。

1.4 費馬原理的簡單應用

費馬原理可以看作是幾何光學的基本原理,我們可以從該原理推導出幾何光學三定律:

1.光的直線傳播(均勻介質或真空)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定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最開始的表述為什麼不正確。

2 費馬原理的表述

2.1 較準確的表述

我們再來看一下費馬原理不正確的表述:

空間中兩點間光線實際的路徑,是光程最短的路徑。

那麼問題在哪呢?

2.1.1 空間中只有A和B兩點(默認真空或介質勻質)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表述是成立的,我們可以由此推出光的直線傳播。

2.1.2 平面反射鏡

如圖,從A發出的光線,經過平面鏡的反射到達B點,這條光線是可以存在的,然而光程卻不是最短的。當然光程最短的那條光線也是存在的。此時這條反射光線並不是光程最小值,而是光程極小值(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後面會提到,實際上這裡「極小值」的表述也是不準確的。)

2.1.3 橢圓反射鏡

如圖,由橢圓的性質可知,過橢圓上任意一點D的切線即為角ADB的外角平分線。因此從橢圓的一個焦點A出發的光線,經過橢圓反射鏡上任意一點的反射,一定會匯聚到另一個焦點B。這時從A 到B有無數條可能存在的光線,其中經橢圓反射鏡反射一次的光線的光程都是相等的(由橢圓定義可知)。

【思考與練習1】對於拋物反射鏡和雙曲反射鏡,情況又如何呢?過兩焦點的這些光線的光程是不是相等的呢?可以用ggb試試看。(提示:對於拋物線而言,可以把另一個焦點視作無窮遠點,過該點的光為平行光)

2.1.4 總結

我們現在可以把最開始的表述修正為:

空間中兩點間光線實際的路徑,是光程取極大值、極小值或恆定值的路徑。

【思考與練習2】試著探究費馬原理和折射定律的關係。
2.2 準確表述

上面的表述是一個比較準確的表述,但仍然有問題。以橢圓反射鏡為例,雖然光程是恆定值,但如果直線的光線稍微一彎曲,光程就會變得更長,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又是一種極小值了。可以類比一個半圓柱形的凹槽,凹槽底部有一個小球,則小球的高度(或勢能)在一個方向上是恆定值,但在另一個方向上是極小值(在一個方向上隨遇平衡,在另一個方向上穩定平衡)。再比如說馬鞍面的鞍點(z=xy),既是極大值又是極小值(也可以說都不是)。

2.2.1 經典表述

實際上,費馬原理最經典的表述為:

空間中兩點間光線實際的路徑,是光程平穩的路徑。

而對於「平穩」解釋最為準確的表述應該為:

空間中兩點間光線實際的路徑,是光程變分為0的路徑。

2.2.2 泛函與變分(僅僅直觀解釋以供理解)

什麼是函數?函數是數集到數集的映射。

什麼是泛函?泛函是函數集到數集的映射。

光的路徑就是函數。光的所有路徑的集合就是一個函數集。我們可以把路徑看作是自變量,光程看作是因變量,它們之間構成泛函關係。

導數之於函數類似於變分之於泛函。變分為0類似於導數為0。這樣,我們就把費馬原理的種種情況包括在內了。

相關焦點

  • 光學系統像差雜談:費馬原理
    費馬原理可以看做是幾何光學中最基礎的原理,從費馬原理出發可以推導出幾何光學的規律,包括「在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折射定律」等。
  • 獻給業餘數學之王:澄清對費馬原理的誤解
    費馬原理是一條十分令人著迷的原理,從它可以推導出光的直線傳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幾乎包含了幾何光學的全部內容。然而,對於這個原理,很多人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誤解,這是由於費馬原理表述有誤造成的。在今天這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本文就來一一澄清。首先說明一點,在費馬原理的表述中,光程和光傳播所用的時間是等效的,因為這兩個量之比就是真空中的光速c。所以本文中後面只說光程而不說時間。
  • 費馬原理在競賽運動學中的應用
    費馬原理在競賽運動學中的應用一、光的折射,全反射:二、費馬最短時間原理:光在任意介質中從一點傳播到另一點,沿所需時間最短的路徑傳播。
  • 用幾何變換解讀費馬二平方定理的深刻原理
    如下是一個數論中常見的不定方程,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了,它是費馬二平方定理的一個例子,當P=37 ,我們可以得到X,Y,Z的值,這個不定方程共有奇數個解,本篇我們用幾何方法來分析這7組解如下X=3^2表示3X3的正方形,Y=7,Z=1時,
  • 費馬(Fermat)引理
    費馬(Fermat)引理是實分析中的一個定理,以皮埃爾·德·費馬命名。
  • 光折射原理被推翻?科學家發現新的雷射束,推翻了費馬原理
    中央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雷射束,它不遵循長期以來關於光如何折射和傳播的原理。該發現最近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可能對光通信和雷射技術產生巨大影響。他說,這些能力與費馬原理(Fermat's Principle)相反,費馬原理說光總是在行進,因此走的路最短。「儘管我們發現,無論光通過的材料有多麼不同,我們始終存在一個時空波包,它可以穿越兩種材料的界面而不會改變其速度,」 Abouraddy說。「因此,不管介質的屬性是什麼,它都會穿過接口並繼續存在,就像它不在那裡一樣。」
  • "業餘數學家之王"—費馬
    幾何學的重新崛起是與一代勤於思考、富於創造的數學家是分不開的,費馬就是其中的一位。 對解析幾何的貢獻 費馬獨立於笛卡兒發現了解析幾何的基本原理。 1629年以前,費馬便著手重寫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羅尼奧斯失傳的《平面軌跡》一書。
  • 費馬點與學校選址問題
    這就是所謂的費馬問題。這個點是唯一確定的,叫做三角形的費馬點。費馬點在實際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應用,比如:(1)有三個村莊,要建一個百貨商店及這個商店通往三個村莊的三條直線道路,問商店建在何處,道路建設費最少?
  • 中考數學「費馬點」問題,王者再度歸來
    什麼是費馬點 費馬問題是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皮埃爾·德·費馬提出的一個著名的幾何問題。在一個三角形所在平面,找到一點,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距離之和最小。費馬成功的找到了這樣的點,即「費馬點」。
  • 費馬小定理的證明
    費馬小定理:若p是素數,n為不能被p整除的正整數,則上一次我曾用二項式定理的二項式係數和數學歸納法證明了費馬小定理。今天,我再給出另一種證明方法,這個方法更加簡潔、巧妙。我想,用具體的p和n可能更加易於您的理解。我們取素數p=13。
  • 重視拓展知識點的總結提煉,費馬點問題,王者再度歸來
    什麼是費馬點費馬問題是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皮埃爾·德·費馬提出的一個著名的幾何問題。在一個三角形所在平面,找到一點,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距離之和最小。費馬成功的找到了這樣的點,即「費馬點」。
  • 費馬小定理
    費馬小定理問題的提出對於任意給定的一個自然數
  • 解析幾何的真正發明權,除了笛卡爾還有他,業餘數學之王——費馬
    笛卡爾其實除了笛卡爾,還有一位數學家為解析幾何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業餘數學之王——費馬。費馬費馬獨立於笛卡兒發現了解析幾何的基本原理,應該說解析幾何的真正發明應該歸功於笛卡爾和費馬兩個人,他們工作的出發點不同,但卻殊途同歸。
  • 費馬的副業:說說賭博和概率論
    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的費馬(Feimat,1601-1665)是法國的律師兼議會議員,直到他近30歲時才開始業餘研究數學,卻成為17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的成就主要是對解析幾何、微積分、數論和概率論等方面的傑出貢獻.他在概率論方面的成就還歸功於賭博問題呢。
  • 費馬和他的猜想
    費馬和他的猜想      費馬是17世紀法國數學家。
  • 費馬---我只是業餘的
    上面這句話,是費馬在看書時,對一個猜想寫下的一句話,看似輕狂,實則自信!當然,現在已無從考究費馬是否真的證出來!於現在而言,這句話時常成為一句調皮的話,比如考試時學生在試卷上寫下的話,也俗稱費馬梗!成年以後,費馬也走上從政之路, 儘管費馬從步入社會直到去世都沒有失去官職,而且逐年得到提升,但是據記載,費馬並沒有什麼政績! 不過費馬從不利用職權向人們勒索、從不受賄、為人敦厚、公開廉明,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和稱讚。
  • 費馬點的探索與應用
    【問題歸納】符合條件的點P,我們把它叫做費馬點。 所謂的「費馬點」就是法國著名業餘數學家費馬在給數學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出關於三角形的一個有趣問題:「在三角形所在平面上,求一點,使該點到三角形三個頂點距離之和最小.」讓朋友思考,並自稱已經證明了。這是費馬通信的一貫作風。人們稱這個點為「費馬點」。
  • 費馬—業餘數學家之王
    皮埃爾 ·德·費馬是17世紀法國的一位律師,也是一位業餘數學家。技術上稱他是「業餘的」,是因為他有一份日常的律師職業,權威的數學史學家E·T·貝爾在他20世紀早期所寫的著作裡,恰當地稱費馬為「業餘數學家之王」。貝爾相信費馬取得的成就比他同時代的大多數「職業」數學家的更重要。
  • 數學史上的「惡作劇」——費馬最後定理
    但是,表面看來極其簡單的畢達哥拉斯三數組,在三百多年前卻吸引了一位數學家對其潛心研究,這項研究的領域屬於數學上的一個重要分支——數論,這位數學家就是法國的皮埃爾·德·費馬。數論是研究有整數解的方程的理論,而費馬是對數論產生濃厚興趣的第一位近現代歐洲數學家。
  • 因數分解(費馬的方法)
    例3:費馬分解過更大的合數:n=2027651281。我用軟體EXCEL模擬了費馬的計算過程,如下表。一共進行了12步才找到符合要求的整數。補充說明:(1)我們用費馬這種方法去分解的數一定是一個奇數。但費馬的方法在進行過程中,若在某一步時成功分解,則原數是合數。這時這個合數被分解成了兩個較小的奇數的乘積(兩個因數必定都是奇數,因為原數是奇數)。成功分解之後,兩個因數都還有可以再繼續分解,可以繼續用費馬的方法進行,直到所有因數都為素數。(3)很有可能費馬方法進行下來,我們根本找不到某兩個數它們的平方差等於原數。那麼原數就是一個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