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語 | 演講 | 翻譯 | 乾貨 | 生活 | 好玩 |
有彈性的語速
▼
學翻譯時
大家好像都很羨慕語速快的同學
覺得這樣能快速開口
語流驚為天人
但翻譯中,語速一定越快越好嗎?
語速慢的同學,要不斷地通過練習把語速提上來,好像每個人講話都能要像機關槍一樣講個不停,聽起來才流暢。何為彈性的語速?簡而言之,就是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有人會說,翻譯的時候怎麼會需要說慢些,難道不是越快翻完越好嗎?
也有不少人會以這樣的方式練習,保證自己翻譯的時間不超過原來講者的時間。的確,如果翻譯語速很快,語流很順,大家會覺得這個翻譯水平很高,也會縮短會議整體的用時。翻譯快,其實並不一定是因為英語非常流利,可能是因為翻譯自身語速快,或現場非常緊張,所以導致語速變快。
緊張的人,語速快時聽起來就會顯得很慌張,這在很多場合其實都是不合適的。比如獻花圈,弔唁,緬懷先人,講打動人心的故事……如果翻譯的語速過快就顯得不夠莊重,甚至有些不禮貌,讓人聽起來覺得
翻譯並不在意講者和聽眾的感受,只是想快點把話講完,完成任務作罷。那麼這個時候,就有必要把語速降下來,以更加符合當時的語境。不少學生會擔心同傳跟不上,所以在做翻譯時會越講越快,越講越快……但其實
人正常講話,語速都不是均勻的,定有輕重緩急之分。重要的東西可能會稍微慢下來說,甚至多說幾次,翻來覆去地說。沒那麼重要的內容,或者是一些小插曲,就會輕描淡寫,快速帶過。此時,我們的
彈性語速就顯得尤為重要,講者快的時候要快速跟上,慢的時候也要儘可能跟著慢下來,要跟著講者的節奏來。如果說講者講得非常慢,每個句子之間停留很久,但翻譯總是一秒鐘不到就快速翻完,那麼聽起來會斷層感會很強,而且空白的時間也較長,讓聽眾誤以為是翻譯沒在工作。在做交傳時會遇到一些語速極快的講者,有可能是自己本身情緒比較激動,有可能從來沒有跟交傳譯員合作的經驗,或是自身語速就很快,自然不會因為有翻譯的存在而慢下來。面對「機關槍」講者,翻譯可能一緊張,也被帶快,最後兩個人像是現場鬥嘴皮子一樣,越來越快……以至最後誰也聽不清楚。其實講者越快,就越是要把自己的語速慢下來,要把講者帶慢。
尤其是交傳,
講者容易受到翻譯語速的影響。如果講者快,你擔心耽誤時間,也跟著快,講者就會覺得我這樣的速度沒問題,那我可以講的再快一些,最後就會化身成「機關槍」。如果講者很快,你可以稍微慢下來一點點,讓講者跟著你的語速來。下面這個視頻非常經典,是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現場的美方翻譯表現出眾,一度傳為佳話。不少學生打趣道,如果一輩子能達到這個流暢水平,也就死而無憾了。話雖如此,大家也普遍反映,這位翻譯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也許是母語優勢,也許是緊張,或許是不想耽誤中國學生聽白巖松講故事的時間,翻譯語速一直很快。
白巖松很多慢慢慢條斯理說出來的梗,翻譯三下五除二講完,幽默和詼諧的感覺也不免有些打折扣。語速慢下來並不是說話變得拖沓,也不是說一個單詞,三個音節分開講。這樣聽起來像是拙劣的倍速播放,是故意慢下來的感覺。其實要練慢語速,是強調情感的表達以及語言的莊重感,可以找一些語速比較慢的講者,跟著他們做同傳的影子訓練(shadowing),跟著講者讀。推薦Michelle Obama的這個視頻,語速快慢有致,我們可以跟著講者同步演講,感受慢卻不拖沓的語速。好的翻譯,絕對不是一味求快,炫技為上,而是可以根據語境,場合,甚至聽眾的理解能力和專業領域去調整自己的語速。正如一句話所說,a good interpreter interprets for him or herself,but the best interpreter interprets for the audience.
愛粵語 愛漢語 愛英語
CATTI一級口譯、二級筆譯證書持有者
託福口語、寫作滿分
畢業於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MIIS)
「21世紀」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 一等獎
「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 季軍
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採大賽 高中組 全國亞軍
全國青少年英語技能大賽 初中組 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