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嗎?

2020-12-22 騰訊網

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應該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然而,現在不孕不育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在許多高收入國家和飲食條件改善的國家,有10-15%的夫婦受到不孕不育的影響。據國家衛健委相關部門統計,中國2016年約有近4500萬不孕不育症患者,而且每年以數十萬的速度遞增。目前,全國有育齡夫婦大約2.4億人,不孕不育發生率大概在15-20%之間,也就是說,每六對育齡夫妻中可能就有一對不孕不育。

在近50%的案例中,根本原因主要與男性的生育能力有關。的確,現代社會男性的生育率正在驚人地下降。研究發現,在過去40多年裡,精子數量下降了60%,精子濃度下降了近45%。為什麼會突然下降呢?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要歸咎於現代生活方式。現代社會中許多常見的生活方式因素對男性生育能力有負面影響,包括壓力、高熱量的攝入、運動減少、吸菸、飲酒以及化學品、殺蟲劑和汙染等等

現代生活對男性生育能力的影響

暴露於各種化學物質、高脂高糖高加工的飲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巨大的壓力和睡眠不足構成了影響男性生育能力的三大挑戰。

1、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我們的飲食和運動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腸道菌群的組成。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高度加工的飲食餵養了我們腸道中的那些有害細菌,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有益細菌的減少甚至消失。事實上,一項研究發現,僅僅飲用含糖飲料就會顯著降低精子的活力,即使對那些原本生活方式健康的男性也是如此。

再加上其它不利於腸道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以及長時間待在室內,這使得我們的腸道被有害細菌所控制著,從而擾亂我們的消化健康、體重和激素水平。

2、化學物質和汙染物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化學物質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普遍得多:我們家裡的各種日化用品和家具家居用品,我們喝的水和我們呼吸的空氣也被各種化學物質和汙染物所汙染。我們脆弱的腸道菌群根本不是這些有害物質的對手,即使是低水平的接觸也會破壞我們的菌群平衡,讓有害細菌大量繁殖,損害有益菌群的健康。

在談到生育能力方面,殺蟲劑和個人護理產品尤其令人擔憂,許多產品中含有幹擾雄性激素的物質,導致雌激素和睪酮水平發生有害變化,進而可能導致生育問題。

3、壓力和睡眠不足

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都很大,壓力在全球範圍內處於難以置信的高水平。事實上,壓力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影響人們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問題之一。壓力使我們的身體長期處於「戰鬥或逃跑」狀態。睡眠不足在現代社會也同樣普遍存在。壓力和睡眠不足同樣也會影響我們的腸道健康,研究也發現,長期壓力和睡眠不足還會降低精液質量。

腸道菌群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嗎?

隨著肥胖的流行,脂肪過度積累對男性生殖的負面影響在臨床調查中逐漸得到認識。一項涉及1萬多名受試者的研究清楚地表明,精子質量,包括精子濃度、體積和活力,與身高體重指數(BMI)的增加呈負相關。在動物模型中,遺傳性肥胖和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都會損害精子形成過程

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高脂高糖的西式飲食都可能導致肥胖和代謝紊亂,重塑腸道菌群組成。這些腸道微生物參與調節許多宿主生理功能,比如調節能量攝取、維持腸道完整性、調節宿主免疫和抵禦病原體。對健康腸道菌群的破壞可能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比如肥胖、炎症性腸病、糖尿病、癌症以及各種神經精神疾病。最近的一項研究更是發現,高脂飲食誘導的腸道菌群失調還會影響精子的形成和精子活力

研究人員將高脂飲食飼餵的小鼠的腸道細菌移植到正常飲食的小鼠體內後,小鼠的精子生成和精子活力顯著下降,而移植正常飲食小鼠的腸道細菌則沒有影響。因此,高脂飲食誘導的腸道菌群失衡與精子發生缺陷存在密切關係,而菌群失衡所導致的內毒素血症以及附睪炎症可能是導致精子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腸道菌群的破壞可能影響精子質量,從而導致男性不孕不育的發生。前面我們提到的導致精子質量下降的其它環境因素,包括壓力、運動、吸菸和飲酒等,也都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所以我們相信,腸道菌群失衡可能在這些因素所導致的精子質量下降進而導致不孕不育中也發揮重要作用。

腸道菌群如何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呢?

腸道菌群可能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在維持男性生育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維持激素水平

腸道細菌負責維持許多激素平衡,包括那些對生育至關重要的激素,比如雌激素和睪酮。雌激素過多會降低精子數量,增加生殖系統的氧化應激,而睪酮過少會降低性慾和精子產生。另外,維持腸道菌群的健康平衡可以幫助控制皮質醇的水平,這是一種當我們感到壓力時釋放的激素,它們會通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影響睪丸功能,從而影響維持生育能力所需的激素的釋放。

健康體重管理

腸道菌群的健康也會影響我們控制體重的能力。保持腸道菌群的健康,可以使我們更容易控制和保持理想的體型。因為體重過高會影響生殖激素水平,因此腸道細菌失衡可能對我們的身材進而對我們的生育能力產生影響。

維持消化健康

腸道有益細菌有助於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行和維持腸壁完整性健康平衡的腸道菌群既能促進健康的精子形成所需的營養物質的吸收,比如鋅、維生素C、磷、葉酸和鎂等等,也能防止毒素和其它有害物質通過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循環。當腸道通透性增加時,有害物質進入血液使免疫系統處於高度警戒狀態,導致系統性炎症,這也可能對精子造成氧化應激,降低精子的數量和活力。

精液中也擁有自己的菌群

為了讓男性擁有最佳的生育機會,他們的身體需要能夠產生適量的健康精子,而精液中也擁有自己的微生物群落,對精子形成也具有很大的影響。

與腸道菌群相似,精液菌群也是由有益菌和有害菌組成的。精液菌群以有益細菌(比如乳酸桿菌)為主的男性,其精子數量往往更多,精子也更健康。一項研究表明,補充羅伊氏乳桿菌的小鼠不僅精子數量和睪丸質量增加,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的生殖器官也更健康

但是,當某些不受歡迎的細菌,比如痤瘡丙酸桿菌失去控制時,它們似乎會影響精子的產生,甚至可能改變女性伴侶的生殖道生理機能,使之不利於受孕。

益生菌用於提高男性生育能力的可能性

益生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增加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活性

現代生活方式因素會破壞腸道微生物群落,可能導致腸道屏障通透性增加,也就是腸漏。腸漏與一系列代謝、免疫、炎症和神經系統問題相關,可抑制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活動,進而直接或間接影響男性生育能力。

益生菌具有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和防止腸漏的潛力,進而改善健康,它可以通過以下機制來實現:(1)促進腸道上皮細胞的生長;(2)改善腸道黏膜;(3)競爭性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減少其粘附;(4)產生抗菌素;(5)調節免疫分子的產生。

健康的腸道以有益微生物佔優勢,它們可以代謝產生短鏈脂肪酸等物質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然後在腸道神經系統的幫助下發送信號,以增強生殖激素的水平,例如睪酮、促黃體生成素,最終幫助恢復男性生育健康。

益生菌可能保護精子免受氧化應激

成熟的精子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因此由於脂質過氧化過程,極易受到氧化應激的影響。這可導致細胞膜通透性的破壞,改變了ATP的流出,同時也會影響鞭毛的運動,導致精子運動能力的喪失。因此,氧化應激對精子活力、精子運動和受精潛能的有害影響,在男性不育的治療中需要關注。

益生菌可以通過以下可能的機制來改善氧化應激:(1)分泌抗氧化的代謝產物;(2)改變抗氧化酶活性;(3)調節負責活性氧產生的酶活性。因此,益生菌可能通過改善氧化應激,減少對精子的傷害,從而改善男性生育健康。

益生菌可能通過改善肥胖而恢復男性的生育能力

當今世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和高熱量的加工食品,使得肥胖發生率逐年攀升。肥胖發生率的增加導致男性不育的數量增加。與肥胖相關的不孕症的特徵是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活動受損。肥胖男性中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活性的降低似乎會導致芳香化酶活性的增加,這是一類在脂肪組織中合成的酶,負責將睪酮芳香化形成雌二醇。芳香化酶活性的增加可能會導致睪酮的減少,從而導致一些與生育健康相關的問題,包括性慾降低、精子生成受損、肌肉和骨骼質量下降、低能量水平、疲勞、體能下降、情緒低落、體脂增加和認知功能受損等。

一項在老年小鼠中進行的研究發現,在飲用水中添加羅伊氏乳桿菌可以顯著降低高脂飲食誘導的體重增加,還可以增加睪丸間質細胞的數量,進而增加睪酮的水平和精子形成,最終使生育健康得以恢復。許多人類和動物研究也表明某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具有降低體重的潛力。因此,益生菌可能通過改善肥胖而顯著降低肥胖對男性生育能力的有害影響。

益生菌可能幫助對抗壓力和提高男性生育能力

壓力可以指任何對機體內環境穩態的真實的或可感知的威脅,根據嚴重程度、類型和持續時間產生不同的病理生理變化。慢性和急性壓力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腸道菌群的改變與胃腸道通透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抑鬱、焦慮和代謝性疾病等密切相關。壓力也會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促進應激激素的釋放,比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皮質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導致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抑制,減少促黃體生成素的水平,從而降低睪酮水平,增加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和氧化應激

在大鼠模型中,慢性束縛應激會導致精子頭部畸形的比例增加,睪丸CYP11A1蛋白的表達減少,導致血清睪酮水平和精子產生顯著降低。益生菌可以通過降低血清皮質醇水平和調節促炎與抗炎細胞因子的平衡在改善慢性應激導致的焦慮和抑鬱中發揮作用。基於這一點,我們認為益生菌對於改善壓力導致的男性不育問題和生育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維持腸道健康以提高生育能力的其它方式

暴露於各種化學物質和汙染物、不健康的飲食、壓力或睡眠不足不僅破壞腸道健康,還會導致男性生育能力出現重大問題,而在現代社會,大多數男性都可能同時經歷這些問題的不斷衝擊。雖然聽起來很恐怖,但實際上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保護我們。

首先,對放進我們嘴裡的和塗抹在我們身上的任何東西都應該格外謹慎。

注意一下你的飲食,儘量限制高脂高糖高度加工的食品的攝入,另外,即使你吃得很健康,你也可能無意中暴露於許多有害的物質,比如,畜禽類養殖過程中會大量使用抗生素以防病和促進動物生長,它們會殘留在肉類產品中,從而可能對生育能力造成影響。

許多水果和蔬菜在種植過程中也會使用各種化學物質以防止病蟲害等;同時一些反季節的蔬菜和水果也往往使用一些化學物質使它們在不適宜的季節成熟;水果蔬菜在運輸過程中為了保持新鮮也會使用某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的殘留都可能會我們的健康造成傷害。所以,儘量選擇來源可靠的、當地的、應季的、有機的食物,並確保攝入足夠的鋅、葉酸、鎂、維生素C和輔酶Q10,這些都有助於男性生育健康

同樣,看看你的個人護理產品,要特別注意那些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和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等物質的產品,所有這些都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儘可能選擇那些健康、天然的皮膚和頭髮護理產品

其次,注意運動。

定期鍛鍊可以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維持激素平衡,幫助保持最佳體重,所有這些都有利於維持生育健康。此外,運動還可以幫助調節壓力水平,保持晝夜節律正常工作,創造一個良性循環,讓我們有足夠的精力去運動,從而幫助緩解壓力和失眠。

不可否認,現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讓男性生育能力面臨挑戰,而這一切似乎都與其對腸道菌群的破壞有關。通過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適當補充益生菌,來維持健康的腸道和腸道菌群,我們整個身心健康都將受益,這也包括提高我們的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腸道和腸道菌群還可能大大提高精子的質量,為孕育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打下堅實基礎,這不僅是給孩子,也是給自己的一個寶貴禮物,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The Promise of probiotics for male sexual health

2、How the Western Lifestyle Is Impacting Men's Fertility

3、Ding, N., et al. (2020). "Impairment of spermatogenesis and sperm motility by the high-fat diet-induced dysbiosis of gut microbes." Gut.

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嗎?或造成睪丸損傷
    新冠病毒或影響男性生育能力】華中科大同濟醫院生殖中心李豫峰教授團隊表示,儘管目前尚無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感染是否損傷睪丸及影響男性生育能力,但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高度相似,其感染入侵細胞受體相同,雖然未在睪丸中檢測出SARS病毒,但SARS感染仍可導致睪丸出現嚴重的免疫性損傷,引起睪丸炎,並造成生殖相關細胞廣泛破壞。所以從理論上推測,新冠感染可能造成睪丸損傷,影響精子生成和雄激素合成。
  • 運動會影響腸道菌群,現在發現腸道菌群也會影響肌肉與運動
    小鼠的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在調節肌肉質量和功能方面發揮作用。這些發現不僅為肌肉的功能、成長和發育提供了新的線索,而且還提供了與控制運動的神經交流的新線索。大家可以私信回覆:糖尿病,加入我們線下糖尿病管理群,獲取更多專業的糖尿病等健康知識指導,學習糖尿病管理與腸道菌群調養知識!
  • 腸道菌群失衡也會引發糖尿病嗎?
    腸道菌群失衡也會引發糖尿病嗎?這幾年,腸道菌群的失衡引發各類疾病的研究報導不斷出現,甚至包括兒童自閉症。腸內營養與腸道菌群的平衡有著直接的關聯,這裡,我們拋磚引玉,說一說腸道菌群與糖尿病之間可能存在的一些蛛絲馬跡的關聯。
  • 適齡男性感染新冠病毒後,真的會影響生育能力嗎?
    3月12號,網上出了一個消息,引起大家的爭論,起因是湖北省政府在官網上發布了一條消息——關於男性在感染的新冠病毒治癒以後,需要檢查生育能力的消息,雖然這條消息後來又被刪除了,但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那麼,生育期男性是否應該去做一下生育能力的檢測呢?目前,已經有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會損傷男性的生殖器、睪丸。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腸道微生物菌群常被認為是人體後天獲得的一個重要器官,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可以保護宿主免受病原菌的侵襲,促進宿主的消化吸收、藥物代謝和致癌物、影響脂肪的吸收和分布、調節能量代謝、調節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系統等[1,2]。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組成、結構和比例,與人體健康狀況有著密切關係。一旦腸道菌群的這種微生態平衡被破壞,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也會造成各種胃腸道及全身性疾病。
  • 綜述|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因素及機制進展
    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因素及機制進展[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20, 40(10): 865-869,873.雖然腸道微生物影響T2DM發生發展的機制目前並未完全明確,但就已有的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可能通過調控能量吸收和脂肪代謝、膽汁酸代謝、影響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產生、調節某些激素的分泌等多個機制影響著糖代謝,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Fredrik B.ckhed教授[42]介紹了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新機制——丙酸咪唑影響(mammalian target
  • 腸道菌群能影響肺部健康?
    人體腸道微生物組是一個高度動態、深受環境因素並與人體自身的生理狀態互動的微生態系統。 近年來大量研究發現,雖然腸道菌群分布在腸道中,但對遠端器官如大腦、肺、肝等都有著重要影響,其中「腸-肺軸」日益受到關注。腸道微生態的穩定,即腸道菌群的健康和完整性對於維持肺部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 腸道菌群與疾病
    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數量只是相對穩定的,它們受飲食、生活習慣、地理環境、年齡及衛生條件的影響而變動。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宿主和外部環境建立起一個動態的生態平衡,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而小腸細菌過度導致結合膽酸分解為游離膽酸,影響脂肪的吸收造成脂肪瀉,同時脂溶性維生素也會吸收不良;由於引起腸黏膜各種寡糖酶和酞酶缺乏。影響糖和蛋白質吸收造成低蛋白血症,加重腹瀉;又由於細菌代謝產生短鏈脂肪酸、H2、CO2,造成腹脹、腹痛;並且由於細菌過度增生,爭奪食物中維生素B12造成大細胞性貧血等[4]。
  • 腸道菌群與「孤獨症」的關係
    腸道菌群與孤獨症的神秘關聯孤獨症的孩子出現便秘等其他胃腸道症狀真的不需要特別注意嗎?其他正常的孩子也都有便秘等情況難道都需要做腸道菌群檢測嗎?也許各位家長也會發現孤獨症的孩子通常存在多種飲食問題,他們對味道、質地和氣味等感官刺激極端敏感,並對吃的東西極其挑剔。與此同時,腸道症狀也很明顯。61%的孤獨症兒童同時伴有至少一種胃腸道症狀,並且所有伴有消化道症狀的兒童,情感問題都比較嚴重。
  • 腸道微生物組如何影響運動能力,「精英腸道微生物組」真的存在嗎
    「將來,我們能否從精英運動員身上收穫微生物,並將高性能的微生物能力傳遞給其他人?」「食物和營養會通過在細胞乃至線粒體水平上積極影響他們的身體,從而影響運動員的恢復能力,增強免疫力以幫助他們訓練和比賽嗎?」「基於性能的益生菌和益生菌會被廣泛使用嗎?」儘管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但探索這些問題的過程會帶來許多可能性。
  • 腸道菌群失調對人產生的情緒影響巨大
    因為環境刺激比基因對一個人患抑鬱症的影響更大。研究發現,在已知的100多種神經遞質中,有3種與抑鬱症有著密切聯繫,它們分別是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以及5-羥色胺。5-羥色胺,俗稱快樂荷爾蒙,它可以幫助人們放鬆心情,認識到生活中積極的一面。5-羥色胺缺乏會使人焦慮、抑鬱和暴力。
  • 維生素D與腸道菌群的互作
    維生素D 缺乏是嬰兒早期營養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維生素D 補充不足會嚴重影響嬰兒的骨骼發育。有研究顯示,嬰兒體重與維生素D 缺乏具有明顯關聯性。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 也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定植能力和數量平衡,導致消化系統功能失調造成吸收功能障礙。
  • 頂級雜誌刊文稱,讓剖宮產寶寶吃混有媽媽便便的母乳,原因是一出生腸道菌群就影響健康
    剖宮產技術的出現讓女性生育的安全性更高,但是科學家們發現,剖宮產的嬰兒長大後一些疾病風險比順產要高,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的腸道菌群組成不同。,來改變嬰兒的腸道菌群組成,使之與順產嬰兒的菌群更加相似,從而解決剖宮產對嬰兒腸道菌群帶來的負面影響。
  • 腸道菌群與脂質代謝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是影響代謝症候群的致病因素之一。 2004年,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Jeffrey Gordon團隊首次報導了在無菌小鼠和傳統飼養的擁有正常菌群的小鼠之間觀察到的身體脂肪含量的顯著差異,後者的身體脂肪含量要高出40%。此後,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索腸道菌群在代謝健康中的作用。
  • 食物不耐受也會影響生育,美國第三代試管嬰兒幫您優生
    食物不耐受也稱為慢性食物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進入體內的某些食物產生的過度保護性免疫反應,會引起全身各系統的慢性症狀。說白了就是腸胃菌群/微生物不全面,食物進入消化道後,因為體內缺少某種相應的消化酶,也可能由於胃腸道的屏障作用被破壞等,導致人體不能充分消化免疫系統將其當作有害物質來識別,進而導致身體產生一系列的反應,促成了相應的慢性病症。
  • 腸道菌群影響PD-1免疫療法的效果
    「通過激發我們免疫系統內在的能力來攻擊腫瘤細胞」,他們的發現是「我們在與癌症戰鬥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艾利森的成就在於阻擊「剎車」分子CTLA-4解除人體免疫T細胞的束縛,而本庶佑發現了T細胞上的另一個「剎車」分子PD-1。狀乎奇蹟的臨床效果為人類抗癌打開一扇新的大門,然而抗癌之路何其艱難。最新研究證實PD-1免疫療法效果因人而異,有的效果很好,但有的效果卻很差。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
    肝臟,作為第一個接觸微生物產物進入門靜脈循環的器官,可能受到腸道微生物群及其變化的多種影響。腸道微生物群的成分或代謝物通過各種機制與肝臟相互作用。肝臟中產生的膽汁酸(如膽酸和鵝去氧膽酸)與葡萄糖醛酸酶結合。一旦分泌到十二指腸腸腔,腸道菌群代謝和解共軛,產生尿膽原(排洩)和初級膽汁酸被吸收和循環。膽汁酸還通過內在的微生物調節活動來控制和影響菌群。
  • 水產動物腸道功能介紹及腸道菌群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這些細菌在宿主腸道微生態平衡時是無害的,但在特定條件下會具有侵襲性,危害宿主健康,導致發病;3)最外層的好氧菌,多為過路菌,遊動於腸腔。其中,最裡層由厭氧菌和腸壁黏膜層組成的生物膜形成非特異性生物保護膜,是抑制病原菌在腸道定植第一道屏障,維護腸道正常的微生物平衡。
  • 關於微塑料的一些事實:腸道菌群受微塑料影響嚴重
    圖源:圖蟲創意微塑料對於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微塑料的毒性首先表現在浮遊動物、海洋底棲動物、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中,影響其生長速度、氧化損傷、酶活性,甚至繁殖能力。除此之外,微塑料能夠在生物體內累積,例如在魚類中能夠通過消化道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進而儲存在組織中。這種積累伴隨著食物鏈逐級傳遞並富集在兩棲動物、鳥類體內。
  • 腸道菌群失衡危害大,身體出現什麼表現,說明腸道菌群失衡了?
    而在我們的腸道中,有一個菌群,這個菌群是為腸道健康保駕護航的,因為菌群的存在,腸道才能夠保持健康的狀態,這樣身體才會健康。但是由於現在人飲食習慣和食物等諸多原因,很多人出現了菌群失衡的情況,而一旦菌群失衡,會引發肥胖、免疫下降等諸多問題,後果是比較重的。所以一旦發現了菌群失衡的情況,要及時的調理。那麼,腸道菌群失衡了,身體會出現什麼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