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腸道菌群能影響肺部健康?

2021-01-13 騰訊網

人體腸道微生物組是一個高度動態、深受環境因素並與人體自身的生理狀態互動的微生態系統。

近年來大量研究發現,雖然腸道菌群分布在腸道中,但對遠端器官如大腦、肺、肝等都有著重要影響,其中「腸-肺軸」日益受到關注。腸道微生態的穩定,即腸道菌群的健康和完整性對於維持肺部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腸道菌群能通過腸-肺軸參與調控肺部多種疾病,包括病毒性肺炎、哮喘、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011年在PNAS上的一篇文章報導其通過實驗證明,肺部感染流感病毒A的小鼠,其腸道菌群能夠影響到小鼠機體分泌促炎細胞因子如前白細胞介素(IL)-1β以及前IL-18因子,這些因子對小鼠機體清除流感病毒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接受抗生素處理的小鼠,由於抗生素破化了體內的腸道微生態平衡,其體重降低加劇,肺部病毒載量、巨噬細胞以及淋巴細胞數量增加。

2017年Nature Medicine發表了《A curious connection: Teasing apart the link between gut microbes and lung disease》一文。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能對肺部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腸道菌群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從而調控肺部的炎症,而腸道菌群和肺部菌群可能通過淋巴中的液體互相交換,甚至提出腸道菌群直接在呼吸道中繁殖並影響肺部健康的理論。

2018年science發表了文章《Lung inflammation originating in the gut》,科研人員首次證實ILC2s會從腸道轉移到肺部,並在肺部炎症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019年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對於肺部樹突細胞介導的抗結核免疫應答是必需的,提示腸-肺軸或是治療肺結核的潛在靶點。

另一方面,當肺部患有感染性疾病時,腸道菌群也會隨之而改變。有研究指出患者在感染了一些肺部疾病,如細支氣管炎和肺結核等,其腸道菌群與健康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組成存在許多差異。如菌群不同分類水平的結構不同,菌群的多樣性差異顯著以及菌群的功能通路富集不同等。

# 有研究人員按已有文獻總結「-肺交流至少包括五條途徑

01:腸道微生物發酵膳食纖維以及澱粉產生的丁酸、乙酸和丙酸等短鏈脂肪酸,能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到肺部組織

02:未被代謝的短鏈脂肪酸能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系統和骨髓進一步影響其免疫細胞的發育

03:骨髓來源的免疫細胞在遠端身體部位如肺組織引發免疫反應

04:腸道的免疫細胞如命名為IC2s,ILC3和TH17L還可以過血液循環直接從腸道遷移到呼吸道影響呼吸系統的免疫活動

05:微生物代謝產物脫氨基酪氨酸(DAT)通過增強I型幹擾素(IFN)反應來保護宿主免受流感病毒感染

除了短鏈脂肪酸、脫氨基酪氨酸外,已知有免疫調節作用的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還包括吲哚衍生物的產物,膳食色氨酸代謝產物,菸鹼,多胺,尿黃素和丙酮酸等。

·益生菌幹預

肺-腸軸概念的提出為後續臨床上通過人微生物組治療肺部疾病如肺炎、哮喘、肺結核等提供了新思路。通過調控肺-腸軸,將為臨床提供新的診療思路與方向。

目前,在益生菌幹預肺部疾病方面,最常被研究的微生物是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它們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動物模型中的保護作用已被充分證實。例如,口服乾酪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加塞利乳桿菌、戊糖乳桿菌、植物乳桿菌、詹森氏乳桿菌、雙歧桿菌等,均能保護小鼠免受流感病毒誘導的病理學和死亡率的影響。

其主要機制包括:益生菌給藥可增加抗體產生、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和IFN-γ、IL-10增加等。

文章來源於全組微生態,專注腸道菌群檢測,個性化益生菌定製平臺,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平衡是人體健康的關鍵!腸道菌群失衡該如何增加有益菌?
    網絡配圖前幾天的時候,我在關於腸道健康的一篇文章裡提到過:一個年輕而又健康的腸道是和腸道菌群密不可分的。有益菌能保持腸道內的酸性環境,參與著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工作,如:合成各種維生素、食物消化、抑制致病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等。可以這麼說,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是機體健康與否的關鍵因素。2、有害菌
  • 李蘭娟院士等專家在疫情中,多次強調腸道菌群的重要性!究竟是...
    在人類世界裡,經歷太多不可思議,誰能想到在家不出門也能為國做貢獻。在經歷了被勸說戴口罩,不聚餐,不走親戚,不出門後,面對嚴峻的疫情,大家應該達成共識,更多的了解降低感染的知識,才能保護好自己和自己愛的人!
  • 運動會影響腸道菌群,現在發現腸道菌群也會影響肌肉與運動
    小鼠的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在調節肌肉質量和功能方面發揮作用。這些發現不僅為肌肉的功能、成長和發育提供了新的線索,而且還提供了與控制運動的神經交流的新線索。大家可以私信回覆:糖尿病,加入我們線下糖尿病管理群,獲取更多專業的糖尿病等健康知識指導,學習糖尿病管理與腸道菌群調養知識!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中性菌具有雙重作用,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說到腸道菌群,要說下腸道微生態的概念,就是寄生於人體腸道內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離開了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人體無法單獨生成。
  • 清華大學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研討會在京舉行
    如今,大家越來越注重健康,腸道健康也不容忽視。因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在人體腸道內寄生著1000萬億個細菌,他們能影響人體的體重和消化能力,並能抵禦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
    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李英團隊在《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項關於壽老人和年輕人群腸道菌群研究發現長壽老人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菌群豐度顯著高於年輕組,這一結論在義大利相應人群中也得到了證實,提示更多有益菌群以及更豐富的菌群多樣性可能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和兒童相比,健康成年人腸道菌群內具有更多的梭狀芽孢桿菌,而擬桿菌門和變形菌門的細菌較少[10]。老年人的腸道菌群組成和老齡化相關的因素所改變,如運動、營養及腸道功能下降等。小腸運動模式的改變及運動性下降影響腸能動性,並且影響消化,從而引起便秘,腸道菌群因此也發生變化。和健康成年人相比,老年人乳桿菌數量比較低。此外,唾液、胃液和胰腺液分泌減少,導致外部的外部細菌隨著飲食更多的進入腸道。
  • 腸道菌群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嗎?
    事實上,壓力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影響人們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問題之一。壓力使我們的身體長期處於「戰鬥或逃跑」狀態。睡眠不足在現代社會也同樣普遍存在。壓力和睡眠不足同樣也會影響我們的腸道健康,研究也發現,長期壓力和睡眠不足還會降低精液質量。 腸道菌群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嗎?
  • 寶貝腸道菌群健康——不生病的秘訣
    首先要明確這樣做是絕對錯誤的,不顧一切的亂補會影響身體健康,輕則影響正常食物的吸收,重則會帶來毒副作用。正常情況下,人體腸道內寄生著10萬億個細菌,腸道功能的正常源於菌群能夠保證腸道吸收和抵禦外敵入侵。腸道菌群依據數量分為優勢菌群和次要菌群,優勢菌群就是我們熟悉的益生菌,保證腸道吸收功能的正常進行,但是優勢菌群均屬於厭氧菌,而次要菌群的生長過程需要氧氣,我們在吞咽食物的過程中,空氣也會隨之進入腸道,次要菌群能夠消耗腸道中的氧氣,從而保證優勢菌群的正常生長。
  • 腸道菌群與結核桿菌感染相關的研究進展
    腸道菌群參與人體多種生理活動,並與多種疾病發生有關。腸道菌群與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與結核病之間的研究頗受關注。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失調可影響宿主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易感性,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會導致宿主腸道菌群的改變。兩者通過宿主免疫反應、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等相互影響。因此,本文就結核桿菌感染與腸道菌群的關係及相關作用機制等進行綜述,為結核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 腸道菌群與疾病
    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數量只是相對穩定的,它們受飲食、生活習慣、地理環境、年齡及衛生條件的影響而變動。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宿主和外部環境建立起一個動態的生態平衡,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2菌群與疾病一般情況下,腸道菌群與人體和外部環境保持著一個平衡狀態,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這種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被打破,形成腸道菌群失調,表現為腸道菌群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學特性上的變化。
  • 維護寶寶腸道菌群平衡,腸道健康小管家媽咪愛作用大
    嬰幼兒時期的腸道菌群具有多樣性較低、菌群結構不穩定、處於高度動態化等特點,容易受到感染、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影響,發生腸道菌群紊亂,導致多種腹瀉、便秘等腸道疾病發生。在早期腸道菌群建立與成熟的過程中,影響因素眾多,主要包括:基因、孕期、胎齡、分娩方式、餵養方式、輔食添加、抗生素等。而想要減少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的相關問題,家長要懂得如何幫助嬰幼兒建立良好的腸道菌群環境。
  • 綜述|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因素及機制進展
    生命與健康學院 本文刊登於《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20年第40卷第10期綜述欄目 DOI:10.19538/j.nk2020100116 引用本文:萬蒙,楊楊,張同存. 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因素及機制進展[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20, 40(10): 865-869,873.
  • 如果我們持續破壞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可能使我們更容易受到各種...
    有很多的科學研究證據告訴我們現代生活方式對健康防禦系統的影響,然而,醫療機構似乎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我們的肺部和腸道也是相互影響,健康的腸道和腸道菌群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幫助保持肺部健康。(參閱:腸道菌群影響肺部健康:腸肺軸) 研究人員報告了在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糞便樣本中也發現了病毒的存在。
  • 中風引起的腦血管異常與腸道菌群有關
    1、空氣品質影響大腦早期發育 2、中風引起的腦血管異常與腸道菌群有關 3、健康生活方式組合可減少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3腸道菌群的功能腸道菌群作為機體不可分割的「器官」,對宿主的生理活動有很大影響,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4腸道菌群與人類健康腸道菌群對於健康的意義已經毋庸贅述,近些年,Nature雜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腸道菌群與人類健康的研究論文。
  • 腸道菌群失衡危害大,身體出現什麼表現,說明腸道菌群失衡了?
    而在我們的腸道中,有一個菌群,這個菌群是為腸道健康保駕護航的,因為菌群的存在,腸道才能夠保持健康的狀態,這樣身體才會健康。但是由於現在人飲食習慣和食物等諸多原因,很多人出現了菌群失衡的情況,而一旦菌群失衡,會引發肥胖、免疫下降等諸多問題,後果是比較重的。所以一旦發現了菌群失衡的情況,要及時的調理。那麼,腸道菌群失衡了,身體會出現什麼表現呢?
  • 治療腸道或可改善抑鬱症:微生物菌群如何影響大腦
    如果針對腸道進行治療,是否能緩解憂鬱症呢?於是他調整了患者的食譜,去除了除魚肉之外的所有肉類。他還讓患者們飲用含有乳酸菌的牛奶發酵飲料,藉助這種益生菌改善消化功能。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方法真的奏效了。在菲利普斯測試的18名病人中,有11名病人的憂鬱症得到完全治癒,還有兩人的症狀顯著改善。這首次提供了腸道菌群可以大大影響精神健康的證據。
  • 腸道菌群的恢復力:定義,與健康的關係以及幹預策略
    那麼,「彈性菌群」可用作健康菌群的替代物。此外,腸道菌群是最容易受到環境變化和損害的「器官」。在個人的一生中,面臨著不健康飲食,藥物和感染等狀況。恢復到出狀況之前基線的能力受損可能導致菌群失調。因此,有理由假設,維持有彈性力的微生物群對健康很重要。
  • 肺部感染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推薦閱讀
    肺部感染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肺結核是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會引起肺部病變,結核分枝桿菌是引起肺結核的細菌。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動物後,肺臟裡的微生物及腸道裡的微生物都發生了明顯改變。腸道中的"好菌"減少,"壞菌"增加,其中有一種植物乳桿菌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