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陷入這樣的焦慮中:
手頭有無數個deadline明天就要到期,心裡知道應該立馬著手去做,可下一秒還是拿起手機刷微博,並自我安慰「五分鐘之後就馬上開始學習」。
然而,「上學人」的嘴是騙人的鬼,要被ddl拍死在黎明前夜時,才驚覺時間所剩無幾,熬夜爆肝,成果的質量也差得出奇。
又或者,白天勤勤懇懇上完學,回到宿舍之後,把所有的東西都收拾完畢,就開始在被窩裡刷手機。
心裡明白,時間已經不早了,你也知道,晚睡是一切的罪,你更加清楚,此時此刻最應該做的——是關掉手機向世界say goodnight。
身體總是比想法來得誠實,越到深夜,兩隻眼睛越是瞪得像銅鈴。
直到深夜兩點,掐指一算,發現自己的睡眠時間不到6個小時,一邊懺悔一邊心裡念叨著當代年輕人的流行語——「下次一定!」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明日復明日復明日……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青小鵝特地整理了一份最強的時間管理秘笈!
拖延症患者一定不能錯過!
01 改變問題的前提是發現問題
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解決方法。所以,學習時間管理先別急著改變,先從觀察自己的生活開始。
比如覺得自己經常因拖延而耽誤時間、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和成果,那就認真反思,把每一次導致自己拖延的原因記錄下來,在觀察期內,不要著急做任何改變,如實地記錄現有生活狀態即可。這個過程至少持續一周,總結共性的問題,然後再針對性地改變。
02 如何制定一個完美計劃
1 擺正心態,將列計劃的習慣堅持下去
相信大家之前已經多次嘗試過列計劃來規劃生活了,但是無一例外,執行還沒到一天,滿噹噹的計劃已經被接踵而至的意外和不夠堅定的執行力打敗,於是計劃宣告破產。此時不禁疑惑,列計劃真的有用嗎?
答案是肯定的。
列計劃不代表著生活就一定會朝著計劃的方向前進,而是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時候,有一個目標,避免自己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撞,白白浪費時間。
計劃的意義,就像是一個指南,幫助我們減少很多選擇、糾結帶來的時間浪費。如果有意外發生,及時調整計劃,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萬不要放棄它。只有堅持,才有機會看到成效。
2 注重計劃的難易搭配
一味挑戰高難度的工作很容易懈怠,打擊學習積極性。就像是連續兩小時時間奉獻給高數,整個人會感覺極度疲憊,難易集中精力完成下一項工作。
所以安排日計劃的時候還得注意難易搭配,將困難的任務和簡單的任務穿插起來。
啃完一個困難的任務後,如果感覺疲憊,就去該定幾個簡單的小任務,增加一下成就感,或者休息片刻後再集中精力挑戰下一項工作,直到問題全部解決。
3 腳踏實地,從日計劃定起
我們必須得承認,年度計劃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又是年末,回顧自己的年初flag,諸如背完六級單詞、去日新樓堅持健身一年、每日早起……大多數定得轟轟烈烈、倒得徹徹底底。
所以,大多數人的年度計劃不過是一張夢想清單,新手不妨從日計劃開始,腳踏實地,先 把能看見的每一天都規劃好。
能把每一天都過得規規整整,也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03 如何執行好計劃
1 尋找合適的場所
沒有早八的課業,九點才從床上起來,睡眼惺忪;回到宿舍本來想看完的書,一頁還沒來得及翻,就攤到床上開始刷劇。因此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自律不夠,他律來湊。
可以尋找 合適的自習場所,把自己浸潤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中心圖書館勝在居於學校中心位置,距離比較近;鼎新圖書館環境舒適,還提供插座,再也不用擔心電腦沒電關機。如果圖書館位置緊湊,教學樓的空教室也是好的選擇。李四光樓、第三教學樓、萃文樓……部分教室配備了新的桌椅,學習舒適度相比之前更勝一籌。
除去以上兩個地點,最具吉大特色的無疑是食堂濃厚的學習氛圍了。無論是夜晚亮燈到十一點的大學城食堂,還是窗明几淨的湖畔餐廳二樓,你總能見到吉大人在埋首苦學,成為食堂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
2 尋找共同奮鬥的夥伴
當自己的計劃總是因為自制力不強的原因被迫告終時,不妨考慮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互相監督。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兩個人可以走得更遠。漫漫學習路,自己很難堅持下去並且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不如尋找一個自律的夥伴,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3 分解任務
覺得面對困難的工作無從下手,於是將它擱置在一邊,在ddl之前匆忙撿起來,最終結果不出意料只能是差強人意。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知道問題的根源。往往是因為困難的體量超出了你自身的容量,因此才要掰開揉碎,直到自己能夠容納吸收為止。
比如,如果你討厭寫文章,卻需要完成一份學期論文,那麼只在任務表上寫上「寫文章」這三個字是絕不會激勵你完成這件事的。
反而是將這個任務 分解成小的步驟才更容易完成,如「選題」-「找研究材料」-「作注釋」-「寫論點」。
4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碎片時間指那些很短的時間,通常不超過15分鐘,多有由一些「意外」造成,很難提前精準安排。
例如,坐地鐵時我們不可能隨到隨走,都會等待3-5分鐘;約人吃飯時,偶爾對方遲到,也會被迫多出一段零碎時間;
這些「碎片時間」原本都不在你的計劃當中,卻也是時間構成的重要因素。
所以,不妨抽出半小時列一份屬於自己的碎片時間清單,想想看自己一分鐘可以做什麼?三分鐘可以做什麼?十分鐘、三十分鐘又可以做什麼。
需要注意的就是碎片時間越少,安排的事情也一定要越少。
不要一分鐘就列出數十條可做事項,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分鐘的時間你花了59秒去思考要先做哪一件!這樣就完全喪失了它的意義。
04 時間管理APP推薦
1 Forest
Forest把枯燥的時間管理,轉換成有趣的森林建設,這就是Forest的最聰明的地方:給一件事賦予新的含義,讓我們對努力種好的一顆顆樹產生情感以達到不玩手機、專心學習與工作的目標。
2 番茄ToDo
在時間管理領域,番茄工作法應該是非常有名了:每次工作時間設定為25分鐘,隨後休息5分鐘,再接著工作25分鐘,如此反覆,一天完成8個番茄工作周期是最為適當且實際的。在運用中,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番茄鍾可以適當延長(但不要過長)。
在這款軟體裡,還可以加入自習室,看著自習室小夥伴噌噌上漲的學習時間,心中的學習動力也更加濃厚了。
最後,青小鵝想說:
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自律需要長期堅持和改進。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如果我們不踏出第一步,就永遠只能在原地打轉。
克雷洛夫講:「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加載河上的橋梁。」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擺脫掉拖延症
成為自己的擺渡人
來源:青春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