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帕金斯定律是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而得名,指的是職場上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是形容職場上平庸的領導嫉賢妒能,選用更平庸的下屬,從而造成組織機構臃腫,效率低下,是一種頹廢的官場文化。
帕金森定律對組織來說,描述的是一個官僚主義的低效組織;但對個人來說則說的個人在時間管理上的拖沓,也就是常說的拖延症。
其實,我們每個人經常是一個「個人帕金森患者」,也就是拖延症患者。在《帕金森定律》一書中,對個人拖延症也有舉例。
西裡爾.諾斯古德.帕金森所著的《帕金森定律》一書有個老太太寄明信片的故事。帕金森發現,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很大:一位老太太要給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1個小時找明信片,1個小時選擇明信片,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30分鐘,1個多小時用來寫祝詞,決定去寄明信片時是否帶雨傘,又用去20分鐘。做完這一切.老太太勞累不堪。同樣的事.一個工作特別忙的人可能花費5分鐘在上班的途中就順手做了。帕金森認為,工作會自動佔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一個人給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時間去完成一項工作,他就會放慢節奏或者增加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工作膨脹出來的複雜性會使工作顯得很重要,在這種時間彈性很大的環境中工作並不會感到輕鬆。相反會因為工作的拖沓、膨脹而苦悶、勞累,從而精疲力竭。
這是不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會犯的錯誤?如果我們給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時間,我們做事情往往就會慢下來。
我還記得我讀高中的時候學到的一個方法,在我現在看來受益終生,在這裡分享給各位朋友,希望能夠發揮作用。
我當時在一所教學水平有限的學校,很多要靠自己的個人努力。當時有一本課外輔導書教會我一個學習方法,那就是在做題的時候,把做每一道題的時間記錄下來,然後根據錯題情況進行自我分析,通過總結,掌握自己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不要在難題上浪費過多的時間,先把會做的題做完,然後進行檢查,最後如果還有時間再攻克不會做的難題。這個方法讓我獲益終生,最後從一個比較不同的高中考上重點大學,一直到現在,建立了我的時間觀念——時間管理的觀念。
每個人都會有拖延症,可是通過時間管理,給自己制定一個個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妨先把容易的事情做完,再集中精力攻克難關,這樣至少你能獲得大部分的成功。這個方法在面對學習的時候是這樣,在工作、生活中這個方法依然有效。
學會時間管理,對於提升職場的工作質量非常有幫助,希望大家掌握這個方法,堅持練習,每天都有一個更棒的自己!
其他職場相關文章敬請閱讀
職場情商修煉——如何處理職場男女關係
李佳琦直播對楊冪開黃腔是口誤嗎?職場情商修煉應知應會
職場陽謀——工作和生活要分清,距離產生美
什麼是職場PUA?如何擺脫?答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