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中小學生開學,從小到大的拖延症能改了嗎?

2020-12-14 春雨教育

近期,全國中小學陸續開學,家長期待的「神獸歸籠」終於實現了;但是經歷了兩個多月的線上學習,孩子能順利適應學校學習,改掉起床慢吞吞、做作業拖拖拉拉明日復明日的拖延症嗎?

有一位拖延的媽媽,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兒子20年無身份。故事發生在浙江,1999年,嘉興的蔡豪出生,他的媽媽蔡樺委託朋友辦理出生證明,但證明上寫的卻是兒子的小名。20年來,蔡豪的生活面臨多種不便,只能在私立學校念書、出門旅行也無法買票…但母子倆因拖延症一直沒補辦戶口。直到2018年,在民警溫海榮的一再堅持努力下,這一戶口問題才最終得以解決。日前,蔡豪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證。

拖延症是一種自我調控障礙,在時間安排上不能有效的計劃工作、生活、學習。拖延症是一個暱稱,醫學上並沒有拖延症這個概念,但是,拖延的特點是一類疾病的特徵,這類疾病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往往是小孩、兒童期常見,但是很多人會遷延到成人,成人之後仍然會有些表現。表現以拖延為主,比如做事情啟動很困難,往往要拖到最後時刻才開始啟動,迸發出很強的爆發力高效工作或者非常快速地完成工作,長此以往,他們會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後。這樣的人會有兩個困難,在應該開始啟動而沒啟動的時候會自責,往往是最後時刻才開始幹,很可能拖過了最後的截止期,會有一些重要事情延誤、耽誤等,而且是反覆的、慢性的過程,所以很多人為此而痛苦。

對於孩子做事磨蹭,家長不要發脾氣,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如果孩子有類似拖延症的表現,家長又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排除器質性或軀體性疾病所致,比如腦神經系統發育的問題、腦腫瘤、腦外傷等,另外也可能是患有一些功能性的精神障礙,比如說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可能會出現反應遲鈍、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無主動性、無積極性、學習效率下降等,還可能因為強迫症,表現為反覆的檢查,在某個問題上反覆的糾結。還有受幻覺、妄想等的困擾都可以造成學生的拖延症。

其次,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是重要因素。俗話說:過度保護就是束縛。比如對子女過於關注,事無巨細,經常的指責,甚至責罵,也可以造成學生的拖延症。拖延症會伴發輕重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常見且較輕的會出現自責、內疚、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評價不高等現象。較嚴重的會伴隨抑鬱、焦慮,以及伴有消極觀念,自殺觀念等想法。拖延症症狀逐漸升級並加重,會對身心造成一定危害。

最後,積極正面引導。家長應該想方設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成功人士珍惜時間的故事,也可以給孩子臥室裡上貼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當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父母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可以帶孩子外出遊玩,給孩子買玩具。

拖延症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自我緩解:1、自我調節:如接納自己,接納自身不完美的部分,降低對自己過高的追求和要求,適當減壓,還需增加自信心,充分認可自我的價值感,自我鼓勵,提高做事情的動力;2、環境因素調節:學會不斷自我減壓,努力完成自身可做的;學會適當放棄自身無法完成的事情接受自己雖無法做到最好,但已到足夠好的狀態,打斷消極怠工和負性循環。

成功人士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很會進行時間管理。時間「銀行」每天都會給你撥送8.64萬秒鐘,隨便你怎麼利用,如果你不利用,時間也不會回來。成功和失敗的分界線,就在於怎樣有效管理時間。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我們大多數人很難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朝著正確方向前進。有效排除幹擾,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要分清輕重緩急,弄清自己需要做什麼。安排好一天的時間,對於你的成功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必須要做的事。

你決心改變自己拖延的困擾嗎?

相關焦點

  • 舒輔 | 如何有效地遠離拖延症?
    關注我們獲得海量測評你有拖延症嗎?此時的你正拖延著什麼事兒呢?明明知道那麼多事情堆在眼前,還想再等等?嘗試了無數種方法克服拖延症,卻一直沒有成功?北京晚報、新華網等多家機構的調查也顯示,86%的職場人士稱自己有拖延症。總之,從學生到科學家,從it碼農到銷售員,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
  • 20多年的拖延症還能治好嗎?能
    我的拖延症,現在看起來是有救啦!說起拖延症,那是一種比癌症還難治,比牛皮癬還難纏的世紀絕症。別的病發作有時有晌,拖延症發作卻是無時無刻。究其原因,是因為拖延症總和「快樂「 「輕鬆」綁在一起。拖延症最折磨人的時刻,是在快樂之後。那種內疚、懊惱,真是能把活人慚愧死。「怎麼又……了?怎麼就是改不了……?下次再也不……!」第二天,濤聲依舊。
  • 全國中小學生共上《開學第一課》
    本報北京9月1日訊(記者 黃鵬舉)今晚8點,全國中小學生統一收看了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2020年《開學第一課》,這也是持續12年、每年新學年開學季的「同一堂課」。在全民抗疫背景下,2020年《開學第一課》也註定非同尋常。鍾南山、張伯禮、張文宏等抗疫英雄,在節目中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分享感人故事,向全國中小學生傳遞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關閉了離漢通道,這座英雄的城市,經歷了整整76天、1814個小時的封鎖,換來了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
  • 臨近開學,孩子瘋狂趕作業?——3個方法治癒孩子的拖延症
    想起不久前一位寶媽還在班級群裡訴苦:你們孩子都做完作業了嗎?我家的現在拼命趕作業呢。這件事讓我不禁陷入思考:為什麼大部分孩子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拖延症狀,明明當下可以解決的問題,偏偏要留到最後一刻做。所以當她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面對我要求的今日事今日畢,下意識的選擇了逃避,因為她沒有信心能把事做好,害怕失敗,所以拖延著,潛意識希望它晚點到來。
  • 今天,你被拖延症耽誤了嗎?
    拖延症是現代人的通病,包括我在內,我甚至覺得我是一個拖延症晚期。其實我真的只是懶得開始,懶得結束。開學一推再推,假期一再延長。我堅持下來的第二件事便是「沒有效果的減肥」,堅持每天在b站收藏夾打卡,對於這麼多天沒有變瘦還依舊打卡這件事,我非常佩服我自己。最近又開始早上起床跑步了,我只是單純希望期末考試不要八百米跑四分半了,丟人。
  • 嚴重拖延症,每天都焦慮到死?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症不是夢
    不睡覺不吃飯,通宵達旦地把任務完成,才勉強過了領導那一關。黃執中所說的「人的本性」,就是讓你焦慮到死的拖延症!每一個拖延症患者,都活在自己想像的時間裡。往往是越重要的大任務越拖延,以為自己能夠完成。不料越到最後截止時間,才發現並不能從容地做完,只能匆忙應付了事。
  • 跟拖延症說拜拜!
    至此,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拖延症的後果。作為一個資深的拖延症者,其實早就想改掉這個毛病。但因為拖延症遲遲沒有改掉,呵呵……之前也看過如何改掉拖延症的書,因拖延症沒有把書看完,所以沒有改掉,這是不是也是你的經歷呢?其實我想說,並不是改不掉,也不是不想改,只是想得多,說得多,做得少!想的多,說的多,做的少!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我覺得形容有拖延症的人再合適不過。
  • 開學難題之一:娃有「作業拖延症」
    神獸終於開學啦,普天同慶!「作業拖延症」發生的原因01未適應學習節奏長長的一個假期的放縱,孩子已經適應玩樂的暑假模式,重新回歸學校生活,生活節奏改變,孩子還需要時間適應。「作業拖延症」怎麼「治」01營造學習氛圍孩子需要一個用以學習的書桌,有條件可以給孩子隔出獨立的學習空間。
  • 《戰勝拖延症》:看看你到底還缺少什麼?
    作者:懶人在每年的新學期開學前,各種惡補假期作業的新聞,總能佔據熱搜榜,圍觀中小學生趕作業似乎成了一種樂趣而拖延症,正是造成這一切的源頭。從古至今,人類共有的通病,拖延症絕對可以排在前列。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到過拖延症的困擾,拖延症讓無數人雄心勃勃的計劃一再拖延,最終變成了虛無的泡影,讓太多人虛度時光卻一事無成。拖延症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好似天生的頑疾。想要戰勝拖延症,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 想治好孩子的拖延症,真有那麼難嗎?
    生活中是不是常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你急著出門,孩子卻半天穿不好鞋;本來十幾分鐘能寫完的作業,拖了一個小時,才寫了一半不到;最後是不是往往以你忍不住咆哮或者因為怕遲到動手代勞而收場。想治好孩子的拖延症,真有那麼難嗎?答案是:真有!
  • 孩子拖延症太嚴重,媽媽到底怎麼辦
    受疫情影響,全國多數地方的孩子,還宅在家裡,不過也有個別地方的孩子,已經開始複課了。而這第一批開學的孩子們,也是過得不太順利。這兩天網上就流傳一段小視頻,一個小朋友到了學校,因為放假放了太久,找不到自己教室了。
  • 學霸有拖延症嗎?孩子寫作業拖拉,後來才發現,不是懶而是「怕」
    但是,我還是要指出來,這些家長的行為有些溺愛孩子了,你家的孩子已經有嚴重的拖延症了。為此,我還特意去找了我們班上目前學習成績很好的幾位同學的家長,問問他們孩子的暑假作業做完了嗎。結果有兩位家長回復我,說孩子作業還剩半本呢,但是他一點也不急。看見了嗎,學霸也有拖延症,但是人家根本不慌。
  • 拖延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嗎?做計劃能治癒拖延嗎?你怎麼看
    我在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問我的孩子,你覺得這樣一個主題的文章,會有人感興趣嗎?我很好奇他會對拖延怎麼看。他13歲,坐在我旁邊寫作業,他回過頭來對我說:不會有人看的,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有拖延症,很多時候是覺得自己做事情慢一些,沒有計劃性,有點拖沓,覺得自己沒算好時間而已,也會覺得自己不得不拖延,會給自己找很多理由,不會覺得自己有拖延症。
  • 告別拖延症,帶你輕鬆過暑假
    有一本很著名的書《拖延症心理學》,被稱作戰勝拖延症的「聖經」,然而這本書出版的時候,由於作者的拖延症,面世的時間比約定整整晚了兩年這就說明了,就連拖延心理專家都無法戰勝拖延症,更何況是半大的孩子呢?什麼是拖延症?拖延症: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 拖延症|一邊拖延,一邊快樂
    據統計,有9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拖延行為或習慣,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拖延人群以職場白領和學生為主。拖延症到底是什麼?你所認為的拖延,和別人所認為的拖延,是一回事嗎?那麼,如何解決拖延症問題?這就要求,自己要多交一些優秀的朋友,日常帶著或跟著朋友一起飛。
  • 說再多也改不掉孩子磨蹭拖延?要治好孩子拖延症,只需父母別插手
    在孩子這樣令人哭笑不得行為的背後,家長要小心了,可能是孩子的拖延症在搞鬼!在大人眼裡,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的,很難按著令人滿意的節奏來,做作業時要慢慢吞吞的寫上兩個小時,吃飯的時候總是一點一點的慢慢吃,穿衣服時系上一顆扣子要5分鐘。
  • 拖延症到底有多可怕?
    明日何其多 不如再拖一拖如今拖延症好像已經成了與「窮」、「焦慮」齊名的卻無形中奪走許多時間的事情上每當下定決心改掉這個毛病時又陷入了「明天再說吧」的惡性循環……比如工作、比如健身健身拖延症的你都找過哪些藉口
  • 《再也不見,拖延症》:告別拖延症,重寫你的人生
    一般人雖不非常清楚局勢,但也能根據實情適時調整自己,但陷入深度糾結和根深蒂固曲解的人,總是會誤判形勢,使自己陷入自己為難自己的泥潭中。關於拖延症的書,我也看過許多,但如很多治標不治本的自律文章一樣,講了很多方法,卻沒有抓住真正的病因,所以照這些方法實行起來總是好一陣壞一陣,最後又陷入拖延症的泥潭,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症患者總有無數個「明天」,卻始終把握不住一個今天。但是,你知道嗎?拖延症心理的最根本動機竟來自於完美主義。如果不去意識到,那麼拖延症將會無限延續下去……正如樊登老師給的忠告:「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比賽,只有你自己這樣子,只有你自己特別在乎自己的表現。」工作中也好,生活中也罷,別人根本沒時間關注我們太多的事情,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
  • 制定時間表 改掉孩子「拖延症」
    親子教育專家建議,其實要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家長們最重要的是和孩子有效溝通,同時家長們也要自省,用孩子能接受的一種方式教育孩子才是改掉孩子拖延症的「良藥」。孩子做事拖拉家長頭痛不已「每天放學回來,很不情願地拿出作業本,慢慢做了起來,可是不到十五分鐘,一會說喝水、一會說去廁所、一會又說肚子痛,每天如此,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