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中小學陸續開學,家長期待的「神獸歸籠」終於實現了;但是經歷了兩個多月的線上學習,孩子能順利適應學校學習,改掉起床慢吞吞、做作業拖拖拉拉明日復明日的拖延症嗎?
有一位拖延的媽媽,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兒子20年無身份。故事發生在浙江,1999年,嘉興的蔡豪出生,他的媽媽蔡樺委託朋友辦理出生證明,但證明上寫的卻是兒子的小名。20年來,蔡豪的生活面臨多種不便,只能在私立學校念書、出門旅行也無法買票…但母子倆因拖延症一直沒補辦戶口。直到2018年,在民警溫海榮的一再堅持努力下,這一戶口問題才最終得以解決。日前,蔡豪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證。
拖延症是一種自我調控障礙,在時間安排上不能有效的計劃工作、生活、學習。拖延症是一個暱稱,醫學上並沒有拖延症這個概念,但是,拖延的特點是一類疾病的特徵,這類疾病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往往是小孩、兒童期常見,但是很多人會遷延到成人,成人之後仍然會有些表現。表現以拖延為主,比如做事情啟動很困難,往往要拖到最後時刻才開始啟動,迸發出很強的爆發力高效工作或者非常快速地完成工作,長此以往,他們會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後。這樣的人會有兩個困難,在應該開始啟動而沒啟動的時候會自責,往往是最後時刻才開始幹,很可能拖過了最後的截止期,會有一些重要事情延誤、耽誤等,而且是反覆的、慢性的過程,所以很多人為此而痛苦。
對於孩子做事磨蹭,家長不要發脾氣,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如果孩子有類似拖延症的表現,家長又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排除器質性或軀體性疾病所致,比如腦神經系統發育的問題、腦腫瘤、腦外傷等,另外也可能是患有一些功能性的精神障礙,比如說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可能會出現反應遲鈍、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無主動性、無積極性、學習效率下降等,還可能因為強迫症,表現為反覆的檢查,在某個問題上反覆的糾結。還有受幻覺、妄想等的困擾都可以造成學生的拖延症。
其次,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是重要因素。俗話說:過度保護就是束縛。比如對子女過於關注,事無巨細,經常的指責,甚至責罵,也可以造成學生的拖延症。拖延症會伴發輕重程度不一的心理問題,常見且較輕的會出現自責、內疚、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評價不高等現象。較嚴重的會伴隨抑鬱、焦慮,以及伴有消極觀念,自殺觀念等想法。拖延症症狀逐漸升級並加重,會對身心造成一定危害。
最後,積極正面引導。家長應該想方設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成功人士珍惜時間的故事,也可以給孩子臥室裡上貼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當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父母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可以帶孩子外出遊玩,給孩子買玩具。
拖延症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自我緩解:1、自我調節:如接納自己,接納自身不完美的部分,降低對自己過高的追求和要求,適當減壓,還需增加自信心,充分認可自我的價值感,自我鼓勵,提高做事情的動力;2、環境因素調節:學會不斷自我減壓,努力完成自身可做的;學會適當放棄自身無法完成的事情接受自己雖無法做到最好,但已到足夠好的狀態,打斷消極怠工和負性循環。
成功人士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很會進行時間管理。時間「銀行」每天都會給你撥送8.64萬秒鐘,隨便你怎麼利用,如果你不利用,時間也不會回來。成功和失敗的分界線,就在於怎樣有效管理時間。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我們大多數人很難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朝著正確方向前進。有效排除幹擾,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要分清輕重緩急,弄清自己需要做什麼。安排好一天的時間,對於你的成功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必須要做的事。
你決心改變自己拖延的困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