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見,拖延症》:告別拖延症,重寫你的人生

2020-11-08 山村靜聽

喜歡拖延幾乎是人類的通病,我們可以自己回想一下,哪個人沒有拖延的經歷?拖延是常見的個人行為,不足為怪,一般人大體上在無關緊要的小事拖延,遇見緊急情況還是雷厲風行,動作迅速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因拖延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陷入了無限的焦慮還不行動,那可就成病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拖延症。

在大談自律的年代,你患有拖延症,可是會讓你的生活一落千丈,慢慢陷入抑鬱的。臨近會議,你還沒準備好材料,害怕考試,就不學習,這不是會導致你失業就是失學,使你本來就狀態不好的人生更是雪上加霜。

其實拖延症不僅僅是自律這麼簡單,打打雞血就能馬力十足,究其原因它是一種心理疾病,來自我們對自己的深層懷疑以及對世界認知的歪曲。看待外界和自我,講求一個實事求是,但是要做到實事求是,我們必須不斷覺察和糾正歪曲的認知。一般人雖不非常清楚局勢,但也能根據實情適時調整自己,但陷入深度糾結和根深蒂固曲解的人,總是會誤判形勢,使自己陷入自己為難自己的泥潭中。

關於拖延症的書,我也看過許多,但如很多治標不治本的自律文章一樣,講了很多方法,卻沒有抓住真正的病因,所以照這些方法實行起來總是好一陣壞一陣,最後又陷入拖延症的泥潭,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然而,當我看了美國心理學教授帕梅拉·S威加茨和凱文·L焦爾科合著的《再也不見,拖延症》之後,確信拖延症是一種可以根除的病。

當然,這裡所說的拖延是一種病症而不是一種行為,拖延沒有嚴重到影響你的正常生活時,這種行為是被允許的,不然,在不必要的時候你時時於自己較量,也未免太痛苦了,為了自律,一點也體會不會活著的樂趣,實際上又使你患上另一種病――強迫症。所以,一切得視情況而定,不要太過。

那麼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本書,這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即:

了解我的拖延症

如何克服拖延症

怎樣才能實現目標

如何保持改變

一、了解拖延症

首先我們要了解拖延症,看它是如何引起的,以至於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不得不去尋求改變,否則生活就會陷入泥潭。

拖延並不是你忘了做某事而到緊急時刻臨時抱佛腳,而是你明知這件事很重要,不做就死定了,但你就是一邊為此事極度焦慮,又一邊遲遲不肯行動,直到最糟糕的結果出現。

我們發現拖延都是一種明知故犯,它是伴隨著焦慮一起出現的一種逃避行為。但是逃避不起任何作用,事實就在那裡,掩耳盜鈴只會讓自己更尷尬。究其原因,拖延就是因為過分的焦慮導致的。我們知道,焦慮會促使我們思考、行動,但是往往過分的焦慮又會使人裹足不前,前怕難後怕虎,陷入一種僵死狀態。而拖延症就是這種僵死狀態的一種表現。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本書從心理角度分析,明確指出是自我懷疑、對失敗的恐懼、對成功的恐懼、完美主義導致的。

患拖延症的人皆不自信,因為低自尊,對自己能掌控局面的能力不確信,因此陷入自我懷疑。有人也許會說,對失敗的恐懼我可以理解,但為什麼對成功會恐懼呢?你要知道,患拖延症的人都是不自信的人,因此他們很怕改變,就算成功了,要應付新的局面,他們害怕自己不能勝任,也會因焦慮有意識地逃避。

完美主義就好理解了,只要我們生而為人,就不可能完美,只能無限接近,但有一部分就是不允許自己有一點瑕疵,必須要求自己做到盡善盡美,但你知道,做到盡善盡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會在一件總也達不到完美的事情上造成挫敗,然後對自己極不滿意,進而一蹶不振,沒有行動的動力。

但是我們生而為人,就是為了活著的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好,知道自己陷入了一個怪圈又無能為力,就可能會去尋求積極的改變。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克服拖延症,這要看你的動機與承諾是不是強烈和客觀。

動機:能夠成功做出改變的人一般都具有這三個特質,①他們認為改變是至關重要的,②他們有信心做出改變,③他們已經做好準備,現在就要求改變。

承諾:是指你不管遇到哪種情況都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做出不懈努力。因為在克服拖延症的時候,你會取得較大進步,也會遇到挫折與失敗,你要清醒地認識到這種狀況,不達目標不罷休。

二、如何克服拖延症

我們剛才說了,拖延症的表現是拖延,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疾病,要想重塑認知,必須糾正歪曲的自我概念。這就要求我們能客觀的看待自己和外部世界,不被過時的信息、歪曲的回饋、完美主義和社會期待所捆綁,那具體如何做呢?

第一步:識別焦慮的想法

列出你內心焦慮的真正想法,看是因為自我懷疑能力不足,還是害怕成功或失敗的後果,亦或是因為對自己要求過高?

先列出想法,然後分析是哪種原因讓你焦慮。

第二步:標記想法中被你曲解的部分

最常見的思維形式包括:

全或無思維:也稱黑白思維,總是傾向於認為世界非此即彼,忽略中間地帶。

過度概括:不考慮事物的差異性,用「一刀切」的看法看待問題。

預言:在行動之前就感到了失敗,打擊了行動的積極性。

讀心術:猜測他人對你的消極想法,讓你沒有信心行動。

災難化思維:過分放大小失誤與瑕疵,因一點不順就放棄全部行動。

包含「應該」的表述:你在思想裡預設了世界是怎樣的,一旦現實與你預設的不符就放棄行動,事實上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或是「應該」的,這是一種明顯的僵化思維。

忽視積極因素:專注與負面信息,會把困難放大,不願開始積極行動。

「如果」思維:總是假設不好的情況會出現,不過是自己嚇自己。

心理過濾:選擇情境中消極的部分,過濾掉積極部分,並沉浸其中。

低估自身應對能力:在行動之前預設自己不行,阻礙自己投入積極的行動。

把你每一種焦慮的想法,識別出是哪一種認知曲解,那些莫須有的恐懼就會攻自破,然後就是用更客觀的想法糾正曲解的部分。

第三步:用更準確真實的想法替換曲解的想法

這裡提供一些理性思考和審視恐懼的關鍵策略:

核查證據:當我們有消極想法時,要先質疑它是不是客觀真實的,你可以問自己:

支持消極想法的證據是什麼?

反對消極想法的證據是什麼?

哪一方的證據更有說服力?

現在我應該做什麼?

制定備選方案: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就會陷入最壞的心態之中,這時候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這真的是最壞的情況嗎:

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最好的情況是什麼?

最可能的情況是什麼?

至少還存在哪三種可能性?

去災難化思維:怕負面情況出現,就會出現災難化思維,但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了解客觀的事實去災難化:

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

發生最壞情況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最壞的情況出現,我該如何應對?

我曾經出現的災難化思維都是正確的嗎?

替換可怕的想像:當未來可怕的想像出現在你腦海的時候,你馬上想一些令人鼓舞的高興場景,幫你驅散焦慮。

認清歪曲的舊有認知並用以客觀且積極的新認知填進你的大腦,你就再也不會因恐懼而無限拖延了。

第四步:發現問題的根源

焦慮來自於我們對未知的恐懼,但不管結局如何都是一種正常的結果,我們要學會接受事情本來的樣子,不要太以評價性的心態看待結果,從而更加了解事物真正的樣子和個人真實的能力,進而有的放矢的精進。

第五步:不斷練習直面問題

當你繞過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並不會消失,它會長久困擾你,直到把你拖垮。要想解決它,只有直面。我們要勇敢地直面問題,能解決的把它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要學會與它和平共處,而不是逃避。

三、怎樣才能實現目標

克服拖延症,要設置明確的目標,我們才有可能實現它。但要如何確立明確的目標並實現呢?以下五步可以做到。

第一步:確定價值觀

克服拖延症跟許多其它的目標一樣,光有願景是不能實現它的,必須有可評估的目標和可操作的步驟,這樣才便於我們行動。但具體的目標和行動的步驟必須建立在一個願景上,這個願景就是價值觀,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希望變成什麼或得到什麼。比如你想學習成績變好,就定一個提升10%分數的目標,然後就薄弱環節進行強訓練。

第二步:設定目標

我們許多人設定目標時,把目標設置成願景,因為太籠統導致目標沒有可操作性,而讓行動最終擱淺。目標要是一個可量化的東西,它必須有點難度、具體、能及時得到反饋,這樣目標就具有可操作性,能讓我們及時檢驗成果、調整步調。

第三步:找到達成目標的步驟

有了可操作性的目標,就要制定行動的計劃了,理清思路,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條理清晰,邏輯嚴密,便於行動。

第四步: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

行動計劃制定出來了,並不是按計劃行動就萬無一失了,具體操作起來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應該儘可能提前預測各種可能的問題,想到可規避和解決的辦法。

第五步:自我獎勵

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要給自己設置獎勵,好讓一段艱難的旅程有盼頭,又可以把終點視為起點繼續努力,讓自己最終達到目標。

四、如何保持改變

拖延症並不是克服一個目標之後就會治癒的,要保持長期有效的改變,最終擺脫拖延症,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直到接到一個任務時順理成章的行動,不畏難不輕敵。

防止拖延症捲土重來,鞏固成果,下面四步可以幫你徹底重塑人生。

第一步:識別預警跡象

當你在篤定的狀態再次感到焦慮、壓力或不知所措、出現任務延遲或沒有完成任務、害怕被人抱怨時,就是拖延症再次復發的預警跡象,要保持警惕,迅速把這些情緒壓制下去並尋求幫助。

第二步:了解對你有用的方法

在克服拖延症中那些對你有用的方法,迅速派上用場,讓一切快速回歸正軌,別讓拖延症再次把你的人生拉偏。

第三步:繼續練習

繼續使用第二、三部分的方法練習,鞏固效果。

第四步:重寫人生規則手冊

在克服拖延症的過程中,不斷糾正過去的錯誤認知和歪曲的自我摡念,把更客觀更實事求是的看待處理事情的方法,重新植入新的自我概念中,做到徹底重寫人生規則手冊,不斷完善自我。

拖延症是一種病,是根植於人深層的自我概念中的歪曲事實,我們必須找到根源,從源頭上徹底治癒它,才有效。《再也不見,拖延症》表面上針對的是拖延症,實際上關注的是一個失敗的人的重建。一個人不管你能力多好,知識多優秀,如果元零件裡裝入了不符合事實的認知,就會自己嚇自己,把自己拖入無限的深淵。拖延症正是基於這而生發出來的一種疾病。

不過,它是建立在人性之中最尋常的一種行為,讓人很容易忽略它的嚴重性,不知道的人經常以為它只是一個人不好的習慣罷了,殊不知到了嚴重影響一個人的正常生活的時候,它早已不是一種個人習慣,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了。

雖然如此,但想要根治,這本《再也不見,拖延症》會告訴你如何從源頭開始得到治癒。

相關焦點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症患者總有無數個「明天」,卻始終把握不住一個今天。但是,你知道嗎?拖延症心理的最根本動機竟來自於完美主義。拖延症太影響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了,克服失敗的拖延症的心理的最根本的動機是來自於完美主義。what?完美主義?是不是很顛覆認知?
  • 《再也不見,拖延症》:勤奮和懶惰正在角力,你是哪一類拖延者?
    你是哪一種拖延者?美國心理學教授帕梅拉·S·威加茨和凱文·L·焦爾科在《再也不見,拖延症》一書中從不同維度上區分出拖延。從個體主動性而言,拖延可分為主動拖延和被動拖延。,十有八九是焦慮《再也不見,拖延症》一書闡釋了拖延的癥結,那就是焦慮。
  • 5個方法,幫你告別拖延症
    ,所以你會無休止地任其拖延下去,比如表妹天天吵著自己要健身減肥,可是三年過去了,減肥事業仍然停留在口頭上。具有拖延行為的人輕則浪費時間,不能集中精力完成學業與工作,重則容易使人缺乏自信,增加人生的挫敗感,長此以往會產生對自己評價低,心情壓抑的不良情緒,拖延症對人百害而無一益,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逃避,而是應該採取有效辦法克服它,具體方法如何呢?
  • 如何讓孩子擺脫「拖延症」?四招徹底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實際上,拖延症是現代社會人們的身上一種很普遍的「症狀」,有很多人 自小就這樣,醒來時磨磨蹭蹭,吃個飯慢慢吞吞,外出念書必須花上個三十分鐘。到長大了成人後,拖延的習慣性自然還是無法改正,有的乃至越來越嚴重,不管針對生活還是工作中,沒有時間概念、做事情沒有方案,下意識拖延,全是一件很不太好的事情,非常容易誤人誤事誤己。
  • 如何告別拖延症
    什麼是拖延症?我理解的拖延症是,一遇到事情,就想著過會再做吧,反正也不急。為什麼會產生拖延症呢?無礙乎這幾個原因:1、你對事情不重視,或者沒興趣。也就是說,你沒把它當回事。為什麼不重視?因為事情本身,對於你來說,無關緊要,做不做不會影響你什麼,更不會給你帶來損失和壞處,你就自然不會用心去做。也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你的態度、認知、思維、格局等意識層面的因素,會引導你去拖延。到頭來,真的拖到實在來不及了,才急吼吼地動手做,反而手忙腳亂,亂了陣腳。2、事情本身無法給你帶來利益或者回報。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一旦發現存在風險,就會主動去規避。
  • 《再也不見,拖延症》丨你是個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做事的人嗎?
    文丨易小星我想很多人是喜歡拖延的,就是我們說某某大概是拖延症上身,總是把工作拖到最後一刻。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個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做事的人呢?我一個學生早前欠了一大筆錢,雖然他也明白必須去把這筆帳單處理一下,但是每次都是在腦海裡轉一轉,對自己說「完了,完了,我要欠銀行一大筆錢了!」
  • 【如何戰勝可怕的拖延症】#情感寫作小能手​# #教你告別拖延症#
    拖延是生命的竊賊,它會在不知不覺中盜走你的熱情,偷走你的機會,碾碎你的夢想,扼殺你的愛情。原本可以十分絢爛的人生,卻在拖延中變成一具醜陋的空殼。他曾經在紙上抄過一段但丁的地獄篇裡的話,是關於拖延症的。但丁在《神曲》的地獄篇裡邊說:「改掉這懶散的毛病吧,」老師說,「沒羞恥的人!坐在羽絨墊子上,躺在毯子下面,如何揚名天下,沒有聲名人生就是虛度,在世上留下的偉績,猶如水中的泡沫或風中的煙霧。」但他的確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就是他的所有的拖延都在於他希望這份作品完美。
  • 告別拖延症,帶你輕鬆過暑假
    想像一下,你此刻坐在電影院裡,看著大屏幕上,播放著你和孩子因為作業大吵大鬧的畫面?你觀察到了什麼?有一本很著名的書《拖延症心理學》,被稱作戰勝拖延症的「聖經」,然而這本書出版的時候,由於作者的拖延症,面世的時間比約定整整晚了兩年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領導安排的工作報告明天要交,今天心情不佳,明天交明天在寫吧……明明可以提前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可是拖延的心裡讓自己一拖再拖,到最後後悔自己浪費了時間感到很痛苦。有嚴重拖延症,沒有自控能力,工作永遠幹不完,總是磨時間怎麼辦?《終結拖延症》這本書是拖延青年的福音,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學方法,搞定拖延症!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終結拖延症》這本書是拖延青年的福音,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學方法,搞定拖延症!拖延是我們生命中的竊賊,它會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盜走你的熱情、機會,消磨你的鬥志,讓你在生活的原地不停的打轉。但是,這個拖延症也並非是無藥可救的。我們要實現自我,取得成績,就要和拖延症做鬥爭,面對導致拖延的每一種原因都要戰鬥到底。我們要知道,每解決掉一個問題,我們就朝著戰勝拖延症更近了一步。只要我們付諸行動,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就能徹底戰勝拖延症。
  • 輕鬆告別拖延症的幾個處方
    如果你患有急性拖延症,正不知所措,身心焦慮,寢食難安;或者是慢性拖延症,已困擾你幾年甚至十幾年,看似和平相處實則憂心重重。那麼,這裡有你需要的處方。如果你對拖延症很感興趣,或是有患拖延症的朋友,你想幫助他。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母親,想讓自己的孩子做作業不再拖延……都可以點進來看一看。
  • 9個建議,教你告別拖延症!
    9個建議,教你告別拖延症!】從現在起學著改變,9個小方法,幫你和拖延症說再見! ​​​
  • 會制定目標就能克服拖延症?你對拖延症一無所知
    你有沒有遇上過這種情況?這就是時間管理能力薄弱的結果。大多數人常用另一種說法,就是自己被拖延症拖了後腿。說到拖延症,這可是個背鍋俠。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就會把它掛在嘴邊,急著用它來頂一頂自己能力欠缺的鍋。而說到克服拖延症的解決方法,通常的建議都是分解目標,把關鍵任務分解為更容易完成的小任務,以減少執行難度,從而克服拖延。
  • 告別拖延症,讓工作變得高效起來
    直到我看到這本《拖延症》,才發現這種懶惰問題有一個更專業的名字——拖延症,而擁有拖延症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拖延症的類型這麼多,我們要先判斷自己屬於哪種拖延症,才好對症下藥,讓自己擺脫拖延症。2、拖延症的危害有人覺得這麼多人都有點拖延,這也不傷大雅,沒必要上綱上線。其實拖延症遠比我們自己想像的還要可怕,我的姑媽,一個農村婦女,因為經常幹活,身體也很壯實,幾年前兒女都有了很好的工作,她想著終於可以歇一歇了。
  •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冊》——行動起來,告別拖延,幸福不延時
    ,結果晚上躺在床上朋友圈微博刷不停或者遊戲始終不肯退;接到一個報告的工作,你想了很長時間這個東西應該怎麼寫,卻一想到去做就頭疼,越不想做就越拖,拖到最後交不了怎麼辦?好吧,不知不覺間,拖延症已經成為我們大家的通病。那什麼是拖延症呢?百度上的解釋是一種「個性」行為,即將所計劃執行的任務推遲到稍後時間。是的,我們每天要面對太多的工作和問題,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於是,面對生活的壓力,很多人想到的對抗方式就是拖延,它好像讓我們避開了那些焦慮、恐懼、無聊等負面的內心感受,但拖延也只是暫時的,我們始終要學會習慣「負重前行」。
  • 是時候和拖延症告別了
    ,可以總結出最常見的三類拖延症,分別是: · 完美主義型,「完美主義型拖延症」的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覺得做一件事情一定要一口氣做到最好,如果沒辦法做到,那還不如不做。03正念冥想幫助你擺脫拖延症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了拖延症,或許可以試試心理學家驗證有效對抗拖延症的方法——
  • 9個建議,教你告別拖延症
    9個建議,教你告別拖延症!】從現在起學著改變,9個小方法,幫你和拖延症說再見!
  • 今天,你被拖延症耽誤了嗎?
    拖延症是現代人的通病,包括我在內,我甚至覺得我是一個拖延症晚期。其實我真的只是懶得開始,懶得結束。拖延症讓人們實現了自我欺騙。人常言:「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我也言:「讀書不是為了短時間內獲得多少收穫,明白多少道理,讀書是在書中體悟另一種人生,是豐盈自己的靈魂,與書為伴,從來不會孤單。」人們說讀書,但到底讀書了嗎?讀的書去哪裡了呢?
  • 拖延症,我要滅了你
    我好像真的病了,一種叫做拖延症的病。「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的輸家是你自己。」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有人懂得合理利用時間,而有的人在拖延中虛度人生。原來有拖延症的,不止我一個人。愛拖延的人,總是有千奇百怪的藉口。他們總是覺得拖延是因為追求完美。他們在等一個最好的時機去做一件事情,可最後的結果是,趕在截止日期之前匆匆忙忙地完成工作。
  • 《終結拖延症》:終結拖延症,秘訣就是這三個!開啟自律人生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威廉·克瑙斯的《終結拖延症》,就是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拖延症的著作,是暢銷美國的心理自助讀本。本文講到的主要方法,來源於這本書。在《戰勝拖延症》這本書中,作者羅列的拖延症類型有十幾種,而最普遍的是這三類:期限拖延、認知障礙拖延和分心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