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還不去洗澡?都幾點了?快去寫功課啊,你要寫到半夜嗎?還在磨磨蹭蹭,你怎麼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很熟悉?平時在家裡,是不是經常是先「催催催」,然後變成「吼吼吼」。其實,孩子愛磨蹭,做事拖拉,無法克制自己,沒有時間觀念等等問題,既跟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關,也跟我們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
孩子的拖延症除了先天的性格外,還有部分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家長可以反思一下,我們和孩子的相處中,以下問題存在嗎?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的前提就是讓孩子明白「時間是自己的」、「管理時間是自己的事」,同時還要讓孩子自己承擔沒有管理好時間的後果。
能高效利用時間的人,大都具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會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培養孩子分配時間的能力,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一些分配時間的小技巧,清單的就是有效管理時間的形式之一,放學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列好清單,完成後打❌。
▲4D工作法
限時法是一種可以幫助孩子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可以給孩子設立時間限制的。番茄鐘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下面是番茄鐘的使用方法:
▲番茄鍾計時器
①每天開始的時候規劃今天要完成的幾項任務,將任務逐項寫在列表裡
②幫孩子設定好番茄鍾(定時器、軟體、鬧鐘等),時間是20分鐘。
③開始完成第一項任務,直到番茄鐘響鈴或提醒(20分鐘到)。
④停止工作,並在列表裡該項任務後畫個❌。
⑤休息3~5分鐘,活動、喝水、方便等等。
孩子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言傳身教也很重要,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