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婷兒媽去鄰居家喝了個滿月酒,聊天的時候寶媽說小寶寶每天都拉好多次便便,是不是自己吃錯了什麼過奶給寶寶了才會這樣,婷兒媽當時一聽,不由得笑了,新手媽媽就是新手媽媽,小白一枚。隨即告訴她,並不是因為她吃錯東西,而是大多數新生兒寶寶都存在的正常現象,寶媽聽後深吐一口氣,終於放下心來。
婷婷在三個月前便便也是比較多的,經常都是7-8次一天,有時候甚至更多,婷兒媽記得那時候每天好像都是在換紙尿褲中度過,當時紙尿褲用得非常快,都是整箱整箱的囤貨的.......
母乳餵養:一般情況下,寶寶每天排便大概在2-4次,有的寶寶5-6次,有的寶寶也會有7-8次的情況,還有的寶寶一天1次,或者兩天1次。
奶粉餵養:奶粉餵養的寶寶相對來說要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次數少一些,一天可能是1-2次或者3-4次。
是不是覺得很沒規律呢,沒錯,其實這麼小的寶寶每天的便便次數是沒有規律可言的,有的寶寶甚至每次吃完就拉,特別是母乳寶寶,這是因為母乳易消化,寶寶吃下後腸道會反射性的出現蠕動,也就是我們說的消化。
因此,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的次數是很有彈性的,沒有規定每天多少次;即便是奶粉餵養的寶寶也同樣是沒有規律的,只是相對來說奶粉餵養的寶寶拉便便的次數會少一點。
&母乳是很容易消化的,所以寶寶餓得也快,而且母乳裡面有清瀉成分,所以母乳寶寶拉便便的次數比較多,而奶粉的飽腹感是比較持久的,所以奶粉餵養的寶寶時間間隔一般比母乳餵養要長一些。吃的次數少,拉的次數自然也就少一點。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斷是否正常?
1、寶寶精神好,即使寶寶每天拉便便次數多,但是沒有出現哭鬧不睡,精神萎靡。
2、寶寶吃奶情況好,小月齡寶寶的胃容量小,一般2-3個小時就要餵養一次,如果寶寶吃奶時沒有表現出厭奶,不吃或者吃幾口就鬧的情況,說明寶寶是很好的。
3、寶寶體重增加正常,正常餵養的情況下,一個月大的體重會增加2-3斤,低於2斤會有點遲緩,寶寶在飲食上需要稍做調整,適當給寶寶增加餐數,增強營養。
4、寶寶沒有身體不舒服,比如腹痛、腹脹、腸絞痛、排便困難等,因為小月齡的寶寶腸胃消化功能還不夠,消化不良就會容易引起這些問題,因此寶媽要經常給寶寶做排氣操,每次餵完奶都要拍嗝。
5、看寶寶的便便性狀
&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顏色金黃或偏黃,呈軟膏狀、糊狀或者稀一點,臭味不明顯;
& 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顏色金黃或淡黃,呈稍硬膏狀,臭味會比較重一些。
餵養方式不同,寶寶的便便次數也會有所差異,如果寶寶沒有排便困難,消化不良等問題,只要寶寶的便便性狀沒問題,不管寶寶每天便便次數是1-2次還是7-8次甚至10次,次數多點或者少點都是正常的;
寶媽也別拿自己家寶寶和別人家的計較,寶寶個體差異不同,不要看到別人家的每天拉一兩次,自己家的拉七八次就以為是有問題,上面說了,只要便便性狀是好的,就是正常的。
寶寶的便便次數還與寶寶的飲食有關,如果是母乳餵養,那麼也就是與寶媽的飲食有關,因為寶媽吃什麼都會通過母乳過渡給寶寶,所以在哺乳期間,寶媽的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葷素搭配,新鮮蔬果也要適當吃些。
小月齡的寶寶通常就像是我們說的「直腸子」,餐數多,消化快,胃容量小,所以經常是吃了就拉,不然哪裡有多餘的空間來存放剛剛吃下去的。
這種情況一般會在寶寶滿三個月後逐漸減少,此後寶寶的排便會越來越規律,也會有少部分寶寶會延遲到4-5個月,當寶寶的腸胃功能變得更好更強大的時候,便便也就會慢慢規律起來了。
所以寶媽不用著急,要給寶寶一些時間。同時要學會正確護理,別讓寶寶的小PP因為便便次數多而受到「傷害」
1、正確使用紙尿褲,選擇輕膚透氣的紙尿褲,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而且角質層薄,防禦功能比大人要差,所以寶媽要及時給寶寶更換尿褲,正常情況下,一至兩個小時更換一次,一天起碼要用6-8片尿褲,當然,這並不是固定的,具體還是要看寶寶自身的情況而定。寶媽要靈活變通。
2、溫水清洗,寶寶便便後要用溫水衝洗或者擦拭PP,洗乾淨後用乾淨毛巾輕輕抿幹水分,然後自然晾一下確定PP完全乾爽之後才能給寶寶換上新的紙尿褲。
3、適當使用護臀膏,寶寶皮膚嬌嫩,經常受到尿液或者便便的刺激,比較容易出現紅PP的情況,因此適當的使用嬰兒護臀膏,減輕尿液或便便對PP的刺激,可以有效預防寶寶紅PP。
4、動作要輕柔,細緻,男寶寶清理時要注意褶皺處,女寶寶要注意私處,特別的便便的時候,便便容易進入私處,所以要更仔細些,從前往後擦拭清理,避免藏汙納垢。
我是婷兒媽,一位二胎媽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喜歡我的朋友歡迎@「婷兒媽說育兒」或者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育兒話題。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