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燃財經」(ID:rancaijing),作者 孟亞娜,編輯 凌遠川。36氪經授權轉載。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讓傳統的線下教育成為疫情之下的重災區。
疫情發生後,大量線下教育培訓機構被迫停課。即便是教育行業龍頭企業好未來和新東方,此次也受到了衝擊。1月20日,武漢學而思和武漢新東方先後發布了停課通知。這兩家教育巨頭,都曾經受過非典疫情的考驗,在疫情發生之後,迅速做出了響應,停課並協調轉線上。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近日公開發文寫道,這場疫情,也給新東方帶來了嚴峻考驗,新東方地面課堂全面停課。上百萬寒假班的學生面臨不能上課的局面。如果新東方全部停課退費,新東方就只能關門大吉,七八萬老師員工的生計,立刻就成了問題。
「面對疫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課堂搬到線上。」俞敏洪提到,新東方的在線系統沒準備好,而且大多數老師沒有在線授課經驗,學生家長是否願意接受在線上課都是問題。但不管怎樣,轉變總比坐以待斃要好,否則接近三十年的新東方,將會山崩地裂。
危機往往伴隨著機遇。回望2003年的非典一疫,差點讓新東方倒閉,但同時也成就了好未來。非典疫情期間,傳統線下培訓被叫停,網校興起。傳統教育培訓機構新東方遭遇了停課退費難題,俞敏洪舉債度過危機。而當時的張邦鑫,乘著網校的東風,和幾個好友創辦了奧數網,也就是學而思網校的前身,順利將線下的生源成功導流到了線上。
疫情之下,大機構槍枝彈藥充足,尚可以熬過一劫,但對於一些傳統做線下的中小教培機構來說,卻是如臨大敵,能否活著熬過疫情是個問題。他們面臨著來自種種不確定因素的挑戰,軍心難穩、獲客難、退費風險、高額租金和工資開支……
「每年二月份本來是爆發期,往年春節過後的半個月能做平時一個月的流水,但沒想到受疫情影響,到二月底都沒辦法開業。」線下舞蹈培訓機構負責人麗娜告訴燃財經,受疫情影響,她在北京的四家線下門店無法正常開門營業,每個月面臨將近20萬的資金壓力,對她而言簡直是毀滅性打擊。
「現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工,我們有可能到五月份都緩不過來。這是我過的最差的一個春節,度日如年。」麗娜說。
過去的2019年,對於教育行業本就是不易的一年,在K12、早教和語培留學機構等領域,多家機構暴雷倒閉。曾經被捧為獨角獸的在線少兒思維培訓機構成長保資金鍊斷裂倒閉,A股老牌留學機構太傻留學破產清算,年底英語口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欠款關閉。
但未曾想到2020年開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一些教育培訓機構迎來了更大的經營危機。
圖 / Pexels
麗娜的情況並非個例。2月6日晚,IT職業教育企業兄弟連教育正式宣告品牌「破產」,成為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被現金流壓垮的首家線下培訓機構。
兄弟連創始人李超發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提到,兄弟連教育在節前已經非常緊張,緩發工資、全體動員、壓縮成本,本來準備在節後招生旺季打個翻身仗,但這次疫情來的如此兇猛、猝不及防,把計劃全部打亂了。
疫情之下,線下教培機構入不敷出,大多企業帳面上的現金難以撐過三個月,還有多數中小企業甚至連一個月都熬不過。機構何時能正常營業,房租、職工薪資、社保該如何繳納,學員留存率、續費率該如何保障,一切都成為了未知。
多位藝術、體育類培訓、民營幼兒園線下教育機構創業者向燃財經表示,如果疫情繼續持續下去幾個月,對他們而言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同樣遭受到打擊的還有體培行業,多位體育培訓業內人士對燃財經表示,線下場館關停,目前處於被迫停業中。「對於體培行業轉線上也是不現實的,只能坐等恢復營業。」某少兒籃球培訓學校負責人張峰說。
民營幼兒園往往採取的是預收費模式,短期內暫停營業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疫情結束時間未知,一些實力較雄厚的民辦國際幼兒園也產生了擔憂。「我們的國際幼兒園資歷比較久,撐過二月份沒問題,但如果疫情戰線持續拉長,也會有一定風險。「孩子的故事國際連鎖幼兒園董事長王應運說。
」一些傳統的線下留學語培中介機構面臨著挑戰,留學業務的籤證申請和雅思託福考試的進行,均受到了影響。「某留學語培機構負責人高益告訴燃財經,「好在我們是純線上,現在和平時沒太大區別,反而生意還會比之前好些,可能就是員工之間的溝通少了點。」
疫情發生後,也有一些線下培訓機構緊急將課程搬到線上,但短時間多數學生和老師湧入,導致多家第三方教育平臺超負荷運轉,伺服器幾近崩盤。
「這個星期我們基本上幹了今年一年要做的事情,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湧上平臺上課,導致平臺負載率過高。」某在線教育平臺負責人王偉告訴燃財經,為了保證平臺正常運行,他緊急加了一些負載加速器和帶寬。購買帶寬需要付費,但他提供給一些學校和機構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其實我們並沒有從中盈利。」王偉說。
對於舞蹈、體育和民營幼兒園等線下培訓業務而言,將教學搬到線上不太現實,對此機構負責人們只能採取一些直播、社群打卡、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等迂迴之策。
近日在一些直播平臺上,很多從事藝術培訓的名師們做起了公益性直播,嘗試為疫情下的線下藝術培訓機構突破新的出口。依靠直播平臺打賞勉強能有一些收入,但這也是只屬於為一小部分人開的出口。
「在網上做舞蹈類直播,做的比較好的都是一些很有名氣的老師們。像我們這種普通機構,基本上做直播是沒人看的,所以就是純做公益。而且線上課程幾乎不賺錢,老師們都不願意做。」麗娜談道。
這段時間,她只能通過會員群,鼓勵會員們拍攝舞蹈視頻進行打卡比賽送課,以此來調動積極性。但如果營業時間遙遙無期,恐怕這種方式也持續不了太久。一些體培機構也採取了類似的打卡機制,「連續四天了,家長學生對打卡的熱情都不高,這個時候非常難調動積極性。」張峰說,疫情過後,可能會迎來一波小高峰,目前只能加油把疫情熬過去,但疫情什麼時候結束還不知道。
對於重線下服務的民營幼兒園,面對無法開園營業的現狀,也只能積極探索線上教學的新模式。幼兒園面向的是3-6歲的低齡化用戶,如何陪伴孩子是家長們的核心訴求。「這段時間,我們給家長提供了一些心理諮詢服務,結合前期研發的類似於美國版巧虎的線上產品,教會家長如何帶孩子。「王應運說。
但另一方面,他也對疫情發展有所擔憂。如果幼兒園遲遲無法正常開學,並且在這段時間不能給予家長提供等值服務的話,很難保證家長不會要求減免學費。
「像音樂、美術、體育、舞蹈這些偏肢體運動的培訓,純線上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經過大量的實踐驗證了,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有一些肢體的動作,必須需要現場進行糾正和示範。「樂斯教育創始人宮旭生說。藝術類培訓機構業務轉線上,其實是一種應急方案,對於藝術培訓行業,線下教育幾乎很難找到線上的完整替代品。
他判斷, 疫情結束後線下教育會迎來一個短暫的爆發點。現階段,機構首先應該做好冬眠的準備,其次也得更多關注疫情結束後,業務如何復甦的問題。
面臨退費危機的,還有靠線下業務作為主力的少兒英語培訓機構。
「我們主打的線下一對一口語教學業務關停了,說服不了家長們以同樣的價格轉線上,好多都要求退費,我們這種小機構利潤很薄,一旦停業不堪設想。而且機構裡的外教們最近情緒也很不穩定,吵著喊著要回國。「某地方K12英語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劉雯告訴燃財經。
一些涉外培訓機構的外教們陷入了左右為難。如果機構無法保證收入,外教們接下來的去留也是難題。
「作為全英文授課的國際園所,我們一共有80多名外教,外教們現在其實很糾結。疫情發生後,一些外教情緒比較激動,一方面比較擔心安全問題,但另一方面更擔心自己的就業問題。而且就算現在回到自己國家,也不太好找工作,回國之後還會被隔離起來。「 王應運談道,」好在我們機構短期內還比較穩定,不會影響到外教們的正常收入。「
這場未知的「戰疫」到底什麼時候結束,尚無定論,但給企業帶來的危機是有目共睹的。「疫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控制住,房租、老師們的工資開銷都是問題。線下課程多數被叫停了,線上課程客單價較低,競爭也非常大,純靠線上業務很難維持生存,每天還要處理各種退費,讓人焦頭爛額。「劉雯說。
受疫情影響,教育部發布《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同時各省市逐步叫停寒假線下課外培訓。各大教培機構紛紛將業務搬到線上,線上教育迎來了轉機,但中小機構的日子依舊不好過,資源流量傾向頭部機構,一些在線教育腰部機構普遍產生了獲客焦慮。
圖 / Pexels
「在線教育太燒錢了,線上獲客成本高,是在線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們用了四五年的時間,花了幾千萬才打磨出現在線上的這套產品。」王應運告訴燃財經。
在線教育獲客成本高是行業的最大痛點,而在線教育機構的獲客途徑,大多是通過廣告投放和銷售轉化來完成。
新東方在線發布的2019年中報顯示,其獲客成本雖然要低於行業內水平,但銷售費用卻還是上漲了25%。而根據好未來2020年財年Q3財報,好未來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增長87.6%,主要由於線上業務的營銷費用增加。此前在2019年中,好未來的專家電話會中,曾提到好未來的獲客成本達1300元,相比2018年增長了18%。
此外,作為唯一一支實現正向盈利的,在美上市的在線教育中概股跟誰學,雖然在其2019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中,披露其2019年累計三季度獲客成本僅為545元,低於行業水平,但也不容樂觀。跟誰學披露,其採取的計算方式為用Non-GAAP銷售費用(5.95億元)除以付費課程人數。
這種算法僅是一種粗略的計算,忽略了公司獲客所需時長、真實新課人數、以及支持獲取新客的所有人力和財力的支出等因素。
巨頭們依舊在打燒錢戰,中小型在線教育機構仍在泥潭中掙扎。
在線教育雖多次成為所謂風口行業,但也一度不被看好。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叫停線下培訓機構,對於一些被迫將業務轉到線上的傳統線下教學機構,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危機也伴隨著機遇,隨著「停課不停學」的政策一出,頭部在線教育機構們紛紛嗅到了「潛在流量」的味道。
針對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程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目前印發了相關指導意見,要求採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並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截至2月2日,教育部組織22個在線課程平臺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餘門,覆蓋了本科12個學科門類,專科高職18個專業大類。
資本市場大受政策鼓舞,A股開市以來,在線教育股二六三、三盛教育、和晶科技、世紀天鴻等逾十隻個股多日漲停,股價持續走高。
為響應「停課不停學」的政策,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推出免費線上課程。新東方、好未來、網易有道、跟誰學、51Talk、VIPKID等一些頭部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慷慨捐資、成立專項基金、向全國範圍內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在線教育課程,向一些學校機構免費提供技術輸出。
這些舉動也提升了美股和港股資本信心,近日好未來、新東方、跟誰學、樸新教育等股價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疫情催熟了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在「停課不停學」的政策指向下,在線教育逐步滲透到更多家長和學生心中。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頭部教育機構在向全國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平臺,將在線教育的概念沉了下去,家長和學生們在疫情的影響下,只能通過在線形式進行學習。對於在線教育來說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線教育迎來了崛起和彎道超車的歷史時刻。
圖 / Pexels
創新工場合伙人張麗君提到,疫情會加速用戶對線上教育的認知,線上教育的滲透率會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獲取用戶的轉化率也會短時間內提升,獲客成本短期內會降低一小段時間之後再恢復。
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波宇建議道,疫情之下教育行業創始人要做路徑創新,不要在自己具備核心優勢的點上做改變;初創團隊一定要計算好現金流,最大程度保障公司的核心團隊,及時溝通解決協商方案;有部分創始人可考慮提前啟動下一輪融資計劃,不必過度糾結估值;窮盡所有手段,尋求股東幫助。
*題圖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峰、高益、王偉、劉雯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