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2021-01-1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我思鍋我在」(ID:angelplusdevil),作者:我思鍋我在GN,36氪經授權發布。

有別於最近市場上的一些聲音,我始終認為:

不能服務大型客戶的SaaS公司不是一家成熟的SaaS公司。

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

我將從兩個維度論述這個觀點。

第一、從商業角度,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二、從需求角度,SaaS無論從產品形態還是收費模式上都能滿足當今大客戶的兩個訴求:

如果Salesforce當年橫空出世只是讓傳統(Legacy)CRM廠商打了個噴嚏,那上市後的大客戶戰略則把所有傳統軟體和IT公司殺了個措手不及,以Oracle、SAP和微軟為首的後浪紛紛宣布「雲轉型」,由此引發了一連串不可逆的轉變:

所以一條良性的傳統軟體公司的雲轉型路線浮出水面,只是不同公司正處於各自的轉型階段,SaaS業務佔各家整體營收比例差異也十分明顯。

在Synergy Research 2019年6月發布的企業級SaaS市場調研中還有幾個有意思的發現:

(來源:Synergy)

(來源:公司財報)

如果承認大客戶對SaaS公司的價值,那麼就不能忽略Salesforce在2019年年報裡出現的一個重要變化:

財務預測指標由「Deferred Revenue(遞延收入,後稱DR)」變成「Remaining Performance Obligation(剩餘履約價值,後稱RPO)」。

(來源:Salesforce財報)

本質上,這將一個準確性較高的會計科目換成了一個較模糊的運營指標。這是ASC 606新規下的強制性要求。

這個變化對於主要以年為合同周期的SaaS公司來說,在收入確認上不會造成太多影響,關鍵便在於對未來財務指引上,這可能直接影響我們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判斷。怎麼理解?

首先,遞延收入是SaaS公司財務預測中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它代表公司未來最可能確認的收入總額。

簡單舉例:某SaaS公司與客戶籤訂了一個為期三年總共300萬的合同,客戶每年年初需要支付100萬,且不可取消退費。那麼當第一年第一季度過去後,公司的一季度財報上會更新兩個數字:確認收入(Revenue)為25萬,遞延收入為75萬。

後者代表已經收到但還未履約的價值。而從確認收入上,我們通常會推測公司的ARR為100萬。但是遞延收入是資產負債表中負債類別的典型科目,具備相當高的公信力。

其次,2018年年報裡出現的「未開票遞延收入(Unbilled Deferred Revenue,後稱UDR)」只是未來業績指引的運營指標,它代表公司未來如果繼續完成原先合同中剩餘的義務後,可能獲得的收入。

還是上文那個例子,在第一年年初公司向客戶開票金額為100萬,那麼未開票且未履約的部分就是200萬,這就是UDR。但這個指標具有較多不穩定的地方:

而根據新規,剩餘履約價值(RPO)= 遞延收入(DR) + 未開票遞延收入(UDR)。

Salesforce便在2019年財報中首次披露了RPO,並進一步將RPO拆成Current RPO(當下RPO,指12個月內將完成開票)和Noncurrent RPO(非當下RPO,指12個月後完成開票)分別統計:

(來源:Salesforce 2019財報)

財報中提到平均客戶合同周期為12到36個月,並以年為單位向客戶開票。然而周期越長意味著收入確認的風險越大,因此除了常規關注的ARR、流失率以外,對未來業績,我認為還是應該回到最核心且保險的兩個指標的同比變化:

Deferred Revenue(又稱Unearned revenue)和Current RPO。

總而言之,無論新興SaaS公司要成為一家成熟的軟體服務商,還是傳統軟體公司要成功實現雲轉型,它將可能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Salesfoce在2008年的危機中因為按年付費模式和較高ACV儲備了充足的現金流,平安度過,一些尚未成熟的SaaS公司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不要浪費一次好危機,也可能體現在這裡。

相關焦點

  • 推動培育上市企業 餘杭放大招」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杭州日報」,原標題《推動培育上市企業 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放大招」》,作者 胡琦暘 王麗娟,36氪經授權轉載。隨後,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服務中心負責人為企業解讀最新政策。 「我們圍繞專題動員、專庫培育、專班推進、專業指導、專項支持全面開展上市培育工作。」餘杭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發區專門組建了上市工作服務專班,制定企業上市協同服務工作方案,採取「一事一議」等直達式、定製式辦法,協調解決企業股改、輔導、掛牌、上市各階段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 潮起潮落,看SaaS如何理性突圍?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桐資本」(ID:qtziben),作者 愛觀察的青桐資本,36氪經授權發布。原題目《青桐資本觀察:潮起潮落,看SaaS如何理性突圍?》 158起融資,31%年複合市場規模增長率,23萬付費用戶,中國企業級SaaS自2018年以來,呈現持續回暖態勢。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he Great Filter」(ID:TheGreatFilter),作者:Zoe*π,36氪經授權發布。 世界上至少有兩種遊戲。一種可稱為有限遊戲,另一種稱為無限遊戲. 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 ——James P.
  • 2018年度商業好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今今樂道讀書會研究院&盒飯財經研究院;36氪經授權轉載。 今年大環境急劇變化,即便是龐大的公司,也能感受到凜冬的肅殺。泡沫破裂、架構調整、To C轉向To B,商業環境變化的種種跡象時刻提醒著,危險就在身邊,而機遇就隱藏其中。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作者 大娛樂家,36氪經授權發布。 去年Spotify宣布了從音樂到音頻優先的戰略轉向,隨後公司進行一系列關於播客產業鏈上下遊的收購。先是花費了超過4億美元,連續收購Gimlet Media、Parcast和Anchor,前兩家為知名的播客品牌,後者則是一家能夠讓播客創作者輕鬆進行在線播客製作的軟體公司。
  • 科技公司闖年關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ID:jazzyear),作者:王與桐 楊逍 程丹,編輯:火柴Q,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復盤:在管理層和部門leader中做詳細回顧 2019年年底,我們在管理層和部門leader中做了詳細的復盤。主要是幾個創始人來牽頭,leader一層更偏向於圍繞一些核心問題的探討。比如說,用人的標準,嚴進嚴出到底怎樣把關?團隊協同遇到哪些問題?怎樣去解決?
  • 盲盒的本質不是割韭菜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與運氣競爭」(ID:ShinengResearch),作者立濤,36氪經授權發布。 作為一個不想追熱點的作者,原本不想討論這個已經被談爛的話題,但看到一堆影響力很大的自媒體都跳出來說盲盒是「割韭菜」,實在是忍不住想動筆寫點什麼。 確實,有人靠倒賣稀缺款盲盒賺了錢,確實,稀缺款盲盒有很高的溢價,但當定義一種商品是不是割韭菜的時候,還是得去看驅動市場增長的主流購買行為是什麼樣的。
  • 36氪深度 | 這個程式設計師,9歲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這個放學後通常坐在深圳一家舊貨店,給家裡幫手的懂事小孩,也是街坊人人皆知的「電腦高手」。 李炳南在9歲時,已經在少兒編程App「編程貓」的社區裡,發布了94個作品,收穫3.6萬次瀏覽和1081個贊。 他還做了其他一些成熟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他為社區撰寫了大部分的源碼圖鑑,幫助其他孩子學習使用編程。
  • 氪記2018 | 教育,黃金賽道巨變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很多投資人開始休假了」,一位教育行業的資深FA告訴36氪,「即使在教育領域也沒有項目可投,沒有項目敢投。之前動輒天使、Pre-A就幾千萬的融資,下半年除了頭部公司之外,公開宣布出來的項目金額,大多回到了數百萬到千萬區間內。」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轉載。 上個月底,有媒體報導稱,光線傳媒突擊融資70億擬併購下遊院線資產,潛在交易對象為港股上市的星美控股影院業務。 這一傳聞隨後被雙方公告闢謠。但關於星美影院的出售卻不是空穴來風。 星美院線的擴張步伐兇猛。2017年底,星美旗下的影院就達到了365家,今年還會推動「一縣一院」的策略,年底影院總數要達到450家,目標直指行業老大萬達院線。
  • 黃崢四十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何加鹽」(ID:ihejiayan),作者:何加鹽,36氪經授權發布。 黃崢可能沒有想到,40歲這年,他會以這樣的面貌出現在媒體上。 年中,由於拼多多股價暴漲,黃崢的帳面資產一度超過馬雲,成為僅次於馬化騰的中國第二富豪。 這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鵝組的十年奇幻漂流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鹿鳴財經」(ID:luminglab),作者:陳妍如 周有輝,36氪經授權發布。 豆瓣鵝組就像一個酒館,上演了一出網際網路角落邊上的群像戲——消息靈通的八卦人士,靜靜聆聽的沉默者,大發厥詞的鼓動者,站在桌子上講著瘋話的演說家,隨時準備砸桌子的酒鬼,在一旁品鑑好戲的老主顧,站在門外的信使,看著酒館監控的安保。
  • 矽谷光鮮之下的真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當天下午,關於該名程式設計師的詳細身份信息在網上不脛而走。我們無心去再次揭開他家人、朋友的傷疤,因此並不準備詳細介紹關於他的個人信息。為了方便行文,我們稱死者為A。 在翻閱A短暫的生命經歷時,我們看的是一個勤勉的奮鬥人生。我們好奇,是什麼樣的壓力,讓這位頂著國內外名校的光環,有著世界名企工作經歷加持的程式設計師絕望地站在辦公樓樓頂,一躍而下?
  • Libra發展路線圖 #1 全文解讀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戰略合作區塊鏈媒體「Odaily星球日報」(公眾號ID:o-daily,APP下載) 本文來自 developers.libra.org,作者:Libra Association 星球日報譯者 | Moni
  • 陸家嘴「黑洞」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證券市場紅周刊(ID:hkcj2016),36氪經授權發布。 作為上海浦東最有影響的國企,陸家嘴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開發建設,曾有過輝煌的歷史。然而陸家嘴在近兩年展開的資本運作中,涉嫌關聯交易、信披違規、財務造假、國有資產流失等開始引起市場關注。
  • 大企業開放式創新的技術策略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企業又將如何決策和設計合作框架? 針對這些問題,Kr8與ABeam Consulting聯合發布了以下調研報告《大企業開放式創新的技術策略》: Abeam & Kr8 看不夠 如需獲取29頁完整版報告,請關注「36氪創新諮詢」公眾號,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微信搜索
  • 小心,別讓指標毀了你的公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6氪經授權轉載。 從定義上來看,戰略是抽象的,但指標讓戰略有了具象,也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戰略。 以下是一個常見場景:某公司選擇將「取悅客戶」作為戰略目標,並決定用客戶調研分數來追蹤進度。調研的確告訴了管理者公司在取悅客戶方面的表現,但不知為何,員工開始認為,公司的戰略是將調研分數最大化,而不是提供出色的客戶體驗。 新評估方式很快成了大問題,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很多提高分數的方法實際上會惹惱客戶。
  • 一文解讀谷歌三起反壟斷訴訟案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新浪科技,36氪經授權發布。 鑑於這些大科技公司在今天的生活中所扮演的巨大角色,這些訴訟案件的規模將更大,同時也更複雜。 目前,搜索巨頭谷歌正面臨著幾起來自美國州和聯邦層面的反壟斷訴訟。
  • 優衣庫如何面對中年危機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首席商業評論」(ID:CHReview),作者:七月,36氪經授權發布。 01 冰火兩重天的優衣庫 2020年,對於柳井正來說,又是一道坎。 近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公布了截至8月底的2020財年全年業績。其中,公司實現淨利潤903億日元,同比跌44.4%;收入為2.01萬億日元,同比跌12.3%。
  • 用智慧打造智能能源生態圈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遼氪小結 目前,在「新基建」的浪潮中,數字經濟必將被進一步激活,為製造業的發展注入鮮活動力。以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打造一個集"智能晶片設計、模組生產、大數據整合分析"為一體的能源網際網路產業生態圈。 36氪遼寧——讓遼寧看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遼寧。 36氪遼寧專注於發掘優秀遼寧企業,深度挖掘創投底層邏輯,搭建產業對接通道,連結創業者與投資人資本生態平臺。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遼寧的報導,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送至指定郵箱:liaoning@36kr.com。我們會及時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