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敏於言而訥於行是指的君子在某個特定階段的一個狀態,就是修出君子相的人,應當是行敏而言訥的。但是也不絕對。比如有些以護法為目的的,就可以說一些。但是也只是挑絕對正確,不會錯的說,比如讓人布施,讓人持戒,讓人忍辱等等,還要分析受眾能否接受,因緣是否成熟。你說的人全都來反對你了,當然業障就上來了。否則造了口業,如果後果巨大的話,得不償失。所以考慮開始就是讓人布施和放生,慢慢化智慧,自己也去做一些,因為這兩個善法絕對不會錯的。當你有善根積累後,尤其是還念經後,護法神會給你一些靈感。但是這個時候一定記住,感覺有問題的,就別說。也是靠精進的
人道造口業非常容易。而口業後果巨大。所以很多修行人。沒證到一定位置的話就是精進修行,不太說話,別人問他話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為何?他怕說錯。說錯了功德扣的太狠了划不來。所以靠精進成就。有些人許的是護法願,願力廣大,自身謹慎又謹慎,字字都斟酌很長時間。這樣的才說一些
所以你看,儒佛道提高自己的門類是不是都有某個階段很相似。對了。這就是修行的樣子。所以人乘天乘解脫乘,人成即佛成,都是有道理的
另外:法布施的人最好持戒,不邪淫不殺生,你才能真正知道殺生的危害,再碰到什麼含混不清的文章的時候知道別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