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
會議指出,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有利於擴大開放、滿足群眾需求,倒逼產品提質、產業升級。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將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將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20.5%降至8%;將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從15.2%降至6.9%;將洗滌用品和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有關部門要落實降稅措施,防止中間環節加價獲利,讓廣大消費者受惠,促進國內產業競爭力提升。
記者了解到,2015年以來,我國已連續四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分別是2015年6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和2017年12月1日,本次是第五次。在消費商品的選擇上,上四次主要選取了我國居民在境外購買意願較強、關稅稅率較高消費品,如護膚品、部分服裝、部分鞋靴、部分箱包、紙尿褲、特色食品和文化消費品等。
去年12月1日的消費品關稅降幅較大,我國調降了187項商品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降低進口關稅的消費品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服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共涉及187個8位稅號,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據了解,這些消費品緊緊圍繞消費需求旺盛、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國內一時供給不上的優質產品和特色優勢產品,有利於豐富國內消費選擇,引導國內供給體系轉型升級。
無論是上次降稅還是本次,其目的一致,均是為了擴大開放、滿足群眾需求。
對縮小境內外價格差作用有限
降低消費品關稅釋放出擴大消費品進口的積極信號,有利於穩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上次降稅時,有關部門負責人曾表示,影響消費品進口的因素較多,擴大進口需要綜合施策,關稅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從此前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的實踐來看,對於拉動相關商品進口,降低關稅可以發揮積極的信號作用。
由於關稅是根據商品進口價格,而非市場零售價格徵收的,抽樣顯示關稅額在商品的零售價中實際佔比僅0.5%-7%,因此對縮小商品境內外價格差異的直接作用有限。
降低關稅為擴大消費品進口、降低消費品進口成本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相關商品的進口量、國內市場售價的變化最終還是由市場來決定。
將消費和稅收留在國內
進口關稅的調整意味著今後消費者在國內即可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心儀的進口產品。
這一政策的直接影響就是有助於將大量外流的消費留在國內。世界旅遊組織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遊客境外旅遊消費達到2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2%,中國遊客是世界上境外旅遊消費最多的遊客。
國內外產品的差價成為消費外流的主要原因。專家指出,我國居民每年在境外的消費若有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回流,就能拉動消費增長一個百分點。消費品進口關稅降低力度加大,有助於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表示,進口關稅的調整對跨境電商平臺是一個直接利好,將減少海淘稅收監管的盲區,促進更多國外產品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國內,從而實現消費留在國內,稅收留在國內,也會讓商品的品質和供應鏈管控更有保證。
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將通過開放加劇國內產品市場競爭,對國內生產形成一定壓力,對國內相關消費品行業的轉型升級產生倒逼作用,也有助於推動我國企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據新華社、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