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務院常務會議5月30日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國內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這是中國繼宣布7月1日起下調進口汽車關稅後,又一個通過擴大開放惠及民眾生活的重大舉措。這次下調的種類主要集中在居民消費品領域,下調幅度基本在50%以上。從下調進口汽車關稅,到降低日用消費品關稅,中國政府正加快落實中共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提出的擴大開放、增加進口的重要舉措,目的就是要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版特邀請專家從大幅度、大範圍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對消費者的影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擴大對外開放、增強貿易動力等多個角度加以分析和點評。以饗讀者。
對話
受訪者
劉英奎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
郭可為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
本報記者 張娜
近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這次降稅一共涉及1449個稅目,是前四次降稅總數的七倍,涵蓋日用消費品稅目的70%以上,惠及方方面面。平均稅率由15.7%降為6.9%,平均降幅高達55.9%。
對於此次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下調的影響及意義,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劉英奎、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郭可為兩位專家,請他們就此進行分析和點評。劉英奎認為,此次關稅調整,對世界經濟、國內經濟以及企業生產、百姓日常生活都將產生一定影響。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有利於擴大開放、滿足群眾需求,倒逼產品提質、產業升級。郭可為表示,此次降稅是國務院在對外開放政策不斷強化、中美貿易爭端不斷演化、國內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三重因素疊加的背景下作出的決定,指向明確、意義深遠。
增強貿易動力,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必然之舉
中國經濟時報:2015年以來,我國已經完成四次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的下調,此次關稅下調有什麼不同?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我們主動降低關稅,擴大進口說明了什麼?
劉英奎:按照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不斷擴大開放,採取漸進式對外開放方式,以開放促改革、倒逼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是推動國家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這一成功經驗已為40年來中國發展歷程所證明,也已成為中國發展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關稅稅率降低也不例外,體現了中國對外開放發展戰略與中國長期開放的堅定決心,尤其是在當前有的國家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背景下,中國降稅向外界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有利於提振世界經濟增長信心、營造合作和諧的國際經濟環境,是中國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的又一貢獻。
郭可為:此次關稅下調是對外開放政策不斷強化下的必然之舉。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要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未來開放的諸多政策,向世界清晰傳遞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因此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下調關稅、增加進口是中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必要舉措,未來還將有更進一步的行動。
降低消費成本,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的惠民之舉
中國經濟時報:降稅將在多大程度上體現到老百姓的日常消費之中?
劉英奎:能夠降低進口成本和百姓消費成本,是惠民生重要舉措。此次降稅的進口產品種類,多是與生活消費密切相關的產品,也是消費需求和市場潛力巨大、進口大幅增長領域。比如,據海關統計,2017年中國水產品進口量489.71萬噸,進口額113.4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1.17%和21.03%,均創歷史新高;智研諮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市場增長速度預計為77.9%,未來三年預計保持60%以上的增長率。按照與關稅降低同等價格降低水平計算,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洗滌用品和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的進口產品價格將相應降低8.8%、12.8%、8.3%和5.5%,不僅對於降低百姓生活費用開支而且對於促進消費品種多樣化和消費品質化,都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郭可為:有利於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此次關稅下調是自2015年以來我國第五次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下調的種類主要集中在居民消費品領域。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因此在消費者消費品質、消費結構日益升級的大背景下,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有利於擴大國內供給,滿足國內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順勢之舉
中國經濟時報:將給國內相關企業及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怎樣的影響?
郭可為:此次關稅下調是國內供給側改革如火如荼之際的順勢之舉。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以質取勝的階段,供給體系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不斷提高,是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重要成果。然而,較之於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而言,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仍然滯後,產業結構高端化仍然明顯不足。因此中國此次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有利於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化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次關稅下調,進口商品將縮小與國產同類商品的價格劣勢,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供給側改革,倒逼國內品牌商、供應商、零售商轉型升級,持續創新、不斷改革,堅持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為中國乃至全球的消費者提供越來越高端的中國產品。
劉英奎:此次降稅在有利於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進步的同時,也會給相關產業、企業造成較大競爭壓力。此次降稅對企業而言,有正反兩個方面,一方面將加大國內市場競爭,增加企業壓力,甚至逼迫部分企業倒逼或者外遷,尤其是服裝鞋帽、家電產業,國內市場已經飽和,競爭日趨激烈,此次降稅將增加進口數量,加劇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企業併購重組或對外投資步伐。同時,也將激勵部分企業加快科技、產品和市場創新和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比如,部分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已開始加大科技投入,增添自動化設備,啟動智能製造計劃,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變為技術和資本密集型企業。
履行國際義務,維護多邊體制的責任之舉
中國經濟時報:為什麼說此次降稅是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和承擔國際責任的實際行動?
郭可為:此次關稅下調是中美貿易爭端不斷演化下的自信之舉。今年年初至今,川普政府對華貿易政策反覆多變。5月19日中美兩國在第二輪經貿磋商後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為解決中美貿易爭端制定了框架條件。但僅僅十天後的5月29日,美國白宮官網發表聲明稱,美國將加強對獲取美國工業重大技術的相關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出口管制,並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包括高科技產品在內的總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25%的關稅。而中國此次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一方面是對5月19日雙方共識的積極回應,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中國同世界經濟緊密融合,堅決支持以WTO為核心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堅定信念。此次關稅下調有利於鞏固和維護全球多邊體制。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宗旨。當前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而中國作為全球發展中國家之一,適度降低進口關稅,在提高本國人民的福祉的同時也為鞏固和發展全球多邊體制,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作出應有的貢獻。
劉英奎:主動降低進口稅率,是承擔大國責任,履行更多國際義務的體現。降低進口產品關稅,無疑將提升進口產品的競爭力,讓出更多國內市場,促進更多產品從其他國家進口。具體到此次降稅,主要涉及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一些生活消費品,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產品。比如,我國每年從南亞、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地區進口大量水產品;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國,東南亞的越南等國,紡織服裝業都已成為支柱產品,近幾年產量和出口大幅度增加,已成為國內出口創匯重要產業,中國降低服裝鞋帽、水產品等產品進口關稅無疑將增加從這些國家的進口,促進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就業、稅收與經濟增長。
專家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
這次日用消費品關稅降低幅度較大,所涉品類都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降低關稅,來促進產品價格下降,以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且這也是履行中國加大對外開放的承諾。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東豔:
調降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將從長期上推進國內相關行業的轉型升級。比如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一些進口產品可能本身就蘊含高技術生產要素,通過進口這種產品,可以帶動整個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技術外溢效應。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
此次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是著眼於降低進口產品的成本,讓很多產品進到中國市場,消費者不用再去國外「背貨」、不用「海淘」,在國內可以用比較合理的價格買到這些商品。這對於拉動國內的消費增長、推動商貿發展、促進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平:
汽車關稅和其他商品關稅的下降,體現了中國外貿思路的轉變,讓全球分享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也會促進中國由貿易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
雖然降低關稅無法直接轉化為進口的中高端日用消費售價的大幅下降,卻可以增加進口商品之間的競爭,對價格產生間接影響。通過積極擴大進口,使進口商品的種類、品牌更多。進口商品之間形成良性競爭,這樣可以有利於促進進口商品價格的回落,從而使消費者不用走出國門,在國內就可以買到價格比較合適的同等質量的國外商品。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
近五年來,中國進口關稅平均水平下調加快。這種主動的對外開放表明,中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尊重市場規律,優化全球資源配置,為全球實現動能轉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全國政協常委、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
這既符合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方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有利於吸引消費回流、將消費留在國內,為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提供強勁「貿動力」。
(本報記者張娜據公開報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