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晚上好!尊敬的精誠群三位導師,尊敬的諸位老師、同道,受徐芳老師的委託,讓我講一講《千金方》,那麼,今天的題目叫《千金方導讀》,可以這麼說,過去我所有的文章發表之前,都會請馬新童老師潤色,但今天這個課,馬師也是頭一次聽,在講正題之前呢,首先我們共同的向中醫基奠與傳承的古聖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如果把《傷寒論》比喻為皇冠上的明珠,那麼《千金方》無疑是古中醫學的皇冠。仲師的《傷寒論》是法度法規,孫真人的《千金方》則是法度法規邊際的症候群的對應方劑,《千金方》是古中醫學之集大成者,是中醫學的大百科全書。清初醫家張璐先生在《千金方衍義》中指出「長沙為醫門之聖,其立法誠為百世之師。繼長沙而起者,惟孫真人《千金方》可與仲聖諸書頡頏上下也。伏讀三十卷中,法良意美,聖謨洋洋,其辨治之條分縷析,制方之反激逆從,非神而明之,孰能與於斯乎。」一位世外高人說過這樣一句話:「面對複雜病,《傷寒》是易學難用,《千金方》是難學易用。」通過幾年來的臨床實踐,信然!仲師是開合方治病之先河者,如柴胡桂枝湯、麻黃桂枝各半湯等,而這是法度,但無限合方卻失之於濫。《千金方》中許多方劑都能一攬子的解決多症候群的問題。
第一:緣起
近來一些同道紛紛微信詢問,《千金方》如此浩瀚,並無規律可循,學習中從何入手呢?說實話,我真是撞上的。
大家知道,深師大建中湯是張大昌先生志遠獨見。可惜,老人家沒留下醫案。1500年來,後世醫家也沒有醫案記錄,怎麼樣理解這十味藥呢?怎麼樣找旁證呢?後來呢,愚出了個笨招,發動諸弟子運用黃金分割原理,也就是說,翻遍《千金》、《外臺》任何一個方劑,只要有深師大建中湯當中的任何十味藥。翻遍《千金》、《外臺》任何一個方劑,只要有十位藥中的任意六味藥,我們就視為那個時期醫家對這個方劑的加減。經過四個多月的努力,發現了有代表性的方劑三十九個方,後來又補上一方,我們集成《深師大建中湯類方集要》。這樣,對此湯的結構及臨床應用就更加清晰了,這一工作的同時,也使愚的學術方向全面轉向《千金方》的研究。
第二:導讀
自古有云:千方易得,一效難求。怎樣從《千金方》這浩如煙海的方劑群中識得你想要的明珠呢?那麼我們從十個方面來學習《千金方》。特別指出的是,就是說從前輩的經驗中來學習《千金方》。張璐先生《千金方衍義》對我們學習和理解《千金方》有指導和參考意義。歸根結底,還是落實到對藥物的理解上,如:補虛益精大通丸,治五勞七傷百病方。那麼這個方裡邊有地黃、乾薑、當歸、石斛、蓯蓉、天冬、白朮、甘草、人參、芍藥、紫苑、大黃、黃芩、防風、杏仁、茯苓、白芷、麻仁、川椒。可以這麼講,張璐先生的《衍義》呢,對這個方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他說,補虛益精而用防風、白芷是通陽,麻仁、大黃是通陰,川椒、乾薑下氣。先清宿滯,則參術歸地蓯蓉天冬之屬,方始得力能透此關,方許入《千金》之室。那麼,張璐先生對於藥物的理解使我們對《千金方》的理解視野更開擴。這裡的通陽指升,通陰指降。張璐先生的意思呢,就是說,只有真正的理解了這樣一個方劑,就是先清宿滯,則參術之屬,方始得力能透此關。就是說你只有理解了這個,才能進入《千金》之室。另外就是《本經疏證》的鄒澍先生,鄒先生對於《千金方》這一藥物上的理解有獨到的見解,那麼我們在學習這個《本經疏證》這個過程當中,對我們理解《千金方》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江爾遜先生對「古今錄驗小續命湯」的運用,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醫者對此都有深刻的印象。那麼張大昌先生對《千金方》的研究與學術水準,隻眼獨薦了深師大建中湯、大溫脾丸等,使得這樣的千古奇方歷經1500年之後,重新進入臨床家的世界,而為患者解除痛苦。那麼我們學習《千金方》呢,無論如何它得有一個標杆。這個標杆是什麼?就是我們仲聖的《傷寒論》的方劑。
1.學習《千金方》要從用藥結構上找不同。我們大家看,深師大建中湯的原方是有黃芪、當歸、桂心、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人參、半夏、附子組成。實際初看這樣一個方很奇怪,那麼仔細研究起來,這樣一個方劑是絲毫不奇怪的。看這個仲師的黃芪建中湯,那麼在黃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飴糖這樣一個結構當中,它原方有個加減。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肺氣虛損者加半夏三兩,可見古中醫學裡面的補是以「色」為補。那麼,桂枝新加湯裡面有人參,桂枝加附子湯裡面有附子,內補建中湯中有當歸,桂枝加桂湯裡面有倍桂這樣一個結構,剩下的就是有飴糖而倍芍藥,和深師大建中湯的無飴糖而倍桂。綜上所述,這樣一個藥物結構是毫不奇怪的。那麼大家看溫脾丸,它原方的結構是桂心、附子、乾薑、細辛、吳茱萸、黃連、黃柏、當歸、大黃、瞿、麥。那麼實際上,我第一眼見到這個方劑的時候,我就以為是烏梅丸,但仔細研究下來,我真正的明白了,它是這個五味溫陽藥裡邊的川椒換成了吳茱萸,而黃連、黃柏、當歸是沒有變,而這個烏梅去掉,黨參去掉,就是說補虛和收斂這個藥都去掉,而換成了大黃、瞿和麥。這樣的話呢,就是從這個虛證變成實證。我所說這個虛證和實證是跟烏梅丸去比較。那麼我們再看茱萸湯,這一個結構實際上就是仲師的柴胡桂枝湯去掉柴胡,換成吳茱萸,就這樣一個結構的不同。如上這三個方是最經典的,這個與仲師的這個結構不同。所以說我們學習《千金方》你翻他這個方,你看與這個我們《傷寒論》裡邊的結構不同在哪兒?或者是幾味藥的不同,或者是一兩味藥的不同。這樣我們更能深刻的理解仲師的方劑,也同時能更加理解《千金方》的方義和方解。那麼大家看陳延之《小品方》裡的這個沃雪湯,它與仲師的射幹麻黃湯之間的比較。它的症候群也是不一樣的。《千金方》裡有一首方劑叫深師瀉肝湯,它治療肝氣實、目赤若黃、脅下急、小便難。與原方的結構就是小柴胡湯去一味柴胡。那麼這樣的一個方劑的比較,我們就能看出來小柴胡湯真正的臨床意義和這個深師瀉肝湯他們之間的比較。那我們如上講的是以仲師的《傷寒論》方為標杆,然後根據結構的不同來學習《千金方》,這是一種法式,或是一種學習。因為我們的這個題目叫《千金方導讀》嘛,所以說這是從結構上來學習《千金方》。
2.從治療同一類病的方劑群中找共同點。比如說急性乳腺炎。講這樣一個醫案就是我的大弟子徐磊,他的夫人在生孩子的這個月子期當中,突然乳房腫痛,然後發高燒,這個時候他是非常堅信中醫能治療這個東西的,但是我們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然後他就翻遍《千金》和《外臺》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然後他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裡邊至少有兩味藥是固定不變的,或者是在多數治療這一類的方劑當中都有通草和大黃,它用量都達到了三兩以上。那麼他就在辯證方中加了50克通草,50克大黃,一劑之後就可以餵奶了,而且整個的發燒和紅腫熱痛都好了。所以說,我們在《千金方》中這個學習,從治療同一類病的方劑群中找共同點。第二個就是症瘕,那麼我幾乎翻遍了《千金》和《外臺》關於婦科症瘕這一塊,眾多的方劑裡當中大多數都含有這樣六味藥:烏賊骨、禹糧石、赤石脂、鱉甲、琥珀粉和僵蠶。我總結出這六味藥之後,提煉出這六位藥,你比如說一般的婦科症瘕,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我放在辨證方中,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3.在學習《千金方》過程當中,我著眼的不僅僅是大方,還有一些小方是更精彩的。你比如說:豆豉薤白湯,這兩味藥呢,原方是治大虛勞的,那麼我初看這個方劑的時候,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才真正的明白,大虛之處必有大實,所以豆豉、薤白已經作為我一個治療虛勞的基本法式,放在辯證方當中。另一首就是《千金方》裡邊的乾薑丸,它的藥物結構是乾薑十份、赤石脂六份。我們大家知道赤石脂收溼、燥土、生肌、潰瘍、補斂、固脫,補五臟虛,那這樣一個方的原方是治胃中虛冷不能食或食不消,我也引申為胃中寒而引起的十二指腸潰瘍,效果都很好。還有胃寒,怎麼都不能使心下這個胃暖和起來的情況下,那麼你這樣一個乾薑丸,吃上之後是明顯見效,就幾分鐘之內他胃中就暖和了嘛。你比如說第三個,《畢效方》裡面的理中散,就是乾薑、吳茱萸等份,主治食後吐酸水,久服方寸匕。那麼它的臨床療效是極其快的。《千金方》裡還有積年冷病方,它這樣一個結構就是說川椒二兩,豆豉一升,共粉為丸,那麼我通常把這兩味藥都加在辯證方中。還一個小方,就是豆豉、地黃兩味藥,粉末之後久服,治虛勞冷、骨節痛無力,也是放在辯證方當中,也是非常好用的。
4.結構相同,術數不同。在治療的症候群不同當中,我們去發現或者去學習《千金方》一些好的方劑。你比如說:烏梅十四枚,豆豉七合,它的主治是被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顛倒。烏梅變成二十七枚和豆豉一升之後,那麼它的主治方向就是下氣、止悶、消渴。我覺得我這個學為自止,學的不到。那麼我講完課呢,我請馬新童老師就這兩個方解和方義給我們提供指導性的學習方法。
5.從陰陽關係來看結構。你比如說深師溫腎湯。它是乾薑二兩,茯苓二兩,澤瀉二兩,桂心三兩。主治腰以下水腫,說心裡話,當我看到這樣一個結構的時候,我的心情是非常震驚的。那麼,諸位老師,這樣一個結構,它治療腰以下水腫是極佳極效的。它與真武湯的比較,真武湯裡面因為有白芍嘛,就是說,從陰陽關係的這樣一個結構,大家去比較去學習。那麼,我們看大半夏湯呢?他這樣一個結構就是在深師建中湯的基礎之上,去了一味黃芪去了一味白芍。然後,他加了川椒和茯苓,又加了這個厚樸和枳實,主治胃中虛冷,腹滿塞,下氣方。那麼總體上與深師大建中湯的比較是去芍由生化不及之方變為運化不及之方。
6.從方劑主治上拓展新的治療領域。深師大烏頭湯,它這樣一個結構是驚世駭俗的。它原方的主治是風冷腳痺疼痛,若熱毒多服宜佳,原方的主治範圍來講範圍並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你要考慮熱毒,那這個範圍就很大了。我總結出臨床如下——因為這個第六條是從方劑主治上拓展新的治療領域嘛,所以從原方的這個結構上看,它可以治風溼、類風溼,風溼骨痺;第二個可以治療婦人風冷而引起的婦科病。比如說,我們東北40來度,這個婦人在風冷當中,突然就是說得婦科病了,引起腹痛、黃白帶。這種情況下,這樣一個方劑是非常好用的。第三個就是身體陰性部位溼熱性的皮膚病。你看,這樣一個結構,那麼多的陽藥,是吧?所以它能治溼熱,這就說明什麼?張子和云:萬病能將溼熱解,打開軒轅無縫鎖。所以,溼熱到底是哪兒來的?病因病機到底是什麼?是值得我們深刻思考的。
7.就是說奇特的藥物結構。因為我們在翻看《千金》、《外臺》的時候,一看到這樣一個藥物非常奇特,我們就要深思,就要研究一下。你比如說《外臺》療陰中腫痛、苦爛瘡,麻黃湯洗之。這是什麼樣的一個結構呢?就是說,麻黃、黃連、蛇床子各一兩,烏梅十枚,外洗。這樣一個獨特的結構。那麼,孫真人治小兒變蒸的黑散方,這樣一個結構也非常奇特,它是由麻黃、杏仁、大黃各等份。那麼此方結構奇特,麻黃外透、大黃內消、這個杏仁調暢氣機。我用於嬰兒、小兒、少兒的適應症,包括外感,包括積食症,效佳!
8.根據原方用藥結構特點,巧妙的改變治療方向。《外臺》呢,陶弘景隱居效驗,面黑令白去黯方。粗一看呢,烏賊骨、細辛、瓜蔞、乾薑、川椒,不解。細想《本經》,這個《神農本草經》,乾薑開皮膚中結氣;細辛、川椒去皮膚死肌;瓜蔞使人好顏色,就是保護皮膚不被燥藥所傷;烏賊骨收溼斂瘡;牛髓現代解法,膠原蛋白;醋者鹹也,辛鹹去滯也!然後呢,我就用上邊的五味藥(去醋及牛髓),加附子、艾葉粗粉泡腳,命名為浴足散。治療腳氣、糖尿病足、雷諾氏病、腳冷痛;高血壓者加吳茱萸,同時能起到美手美腳的效果。
9.就是一攬子解決方案的方劑。說心裡話,初學《千金方》,感覺怪怪的。馬新童老師與我有同感。為什麼說感覺怪怪的呢?粗看呢,每個方劑很亂,沒有層次。實際我們細看呢,真的有條有縷,有層次感。那麼我們看這樣一個方劑:補肝散。我們大家細看,這樣很亂呢,這樣23味藥啊。但此方集溫中,溫坎陽,補肝腎陰,昇陽,驅風,洩熱,消導,補脾,活血,調暢氣機於一體。我個人認為這個方是不需要加減的,如果要加減的話,就不是此證了。那這樣一個集這個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方劑是非常罕見的。
10.就是專方專用。徐之才乃聖人級醫學大家,可惜他的《雷公藥對》失傳了。但他的逐月養胎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講了這麼多,也就是我學習和臨床運用《千金方》的體會,算是經驗之談吧。特別指出的是,由於每個醫者的體系、視野的不同,在《千金方》繁多的方劑中,認知和取向當然也不同,但是總有適合你的瑰寶,等待你的發掘。一千個醫者的眼中會有一千個孫真人,可見《千金方》在學術上是包容的,兼收並蓄的。孫真人永遠是每個醫者心中的藥王!接下來有請馬新童老師!
(王彬 根據愛新覺羅·恆偉老師、馬新童老師2016年6月5日在精誠中醫學會微信總群講課錄音整理,校隊:徐芳、李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