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遊本昌老師的時候,大家腦海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形象呢?每當在提到遊本昌老師的時候,小編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所飾演的濟公這一角色,耳邊仿佛迴響這「鞋兒破, 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 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旋律。
可以說遊本昌老師將濟公的形象詮釋的十分的完美,一身破舊袈裟,一把破舊扇子,一個酒葫蘆,卻滿心的濟世,雖是瘋瘋癲癲,卻是大徹大悟,其形象可以說非常受百姓們歡迎,那麼在歷史上有沒有濟公的存在呢?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濟公這個人還真的是存在的,他原名叫做李修緣(元),法號:道濟,是兩浙路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人,是南宋時期的一位高僧,他出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於宋寧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圓寂。
而關於李修緣的身世可以追溯到其高祖李遵勖,李遵勖是當時宋太宗的駙馬,同時也是鎮國軍節度使,可以說李修緣是名門之後。而李修緣的父親李茂春,在快40歲的時候仍然是膝下無子,這樣的情況下便是開始信佛,希望自己能有個兒子,也巧,之後便是有了李修緣。
李修緣從小時候起,便是十分的聰穎,而且於同齡人之間也是顯著有很大的不同,後來便是在慧遠禪師的指點之下皈依了佛門。他最初在杭州的靈隱寺出家,後來則是到了淨慈寺,不過他不收戒律約束,對於酒肉也是從不忌口,行為舉止也是有些癲狂,可以說跟我們在電視劇當中看到的形象很像。
不過別看他對於戒律不是那麼的遵守,但他卻是一位學識淵博、積德行善的得道高僧,更是被列為了禪宗的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臺山梵響》中。
不僅僅是這些,他對於醫術也是懂得,正是因為這樣他為百姓們治癒了不少的疑難雜症,而且其本人也好打抱不平,這樣一來也就有了濟世救人、除暴安良的形象,可以說也是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獨特的美好印象。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現實當中李修緣的形象,和遊本昌老師在影視劇中濟公的形象是有所吻合的,而《濟公》 這部小說成名於明末清初,之所以能夠廣為流傳,一方面是人們根據真實的歷史人物,改編成小說,幾百年來一直廣為傳唱,另一方面則是在人們眼裡道濟高僧就是正義與智慧的化身。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