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剛剛過去,雙十二、元旦……接踵而來。如何保證消費安全、科學理性消費,已經成為現代網絡消費者的必修課題。捷信消費金融專家整理了一份網購避坑指南,幫助廣大消費者更加安心地「買買買」。
貨比三家辨優惠
「全年最低價,錯過再等一年!」諸如此類的「超值優惠」,總讓一些人按捺不住「買買買」的心情,一時衝動買下許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商品。個別商家甚至故意抬高原價再打折,營造優惠幅度大的「假象」。捷信專家提示消費者:首先需選擇大型正規的第三方平臺或品牌信譽度高的商家,多方面了解商品的真實情況,將商品提前加入購物車,留意平時銷售價格,並在不同平臺、商家之間「貨比三家」,以此甄別商品是否真優惠。
「客服」聯繫莫輕信
此外,不法分子常常針對有網購習慣的消費者,藉口系統出錯、支付平臺升級、收貨人信息不清晰等為由,讓消費者添加所謂「官方客服」的微信,以此套取消費者個人信息,並誘騙消費者將錢轉入不法分子的銀行卡內,從而達到詐騙或非法牟利的目的。專家提醒,網購一旦接到「客服人員」的退款電話,不要輕易相信,不要隨意點擊對方發來的任何連結,更不要隨意提供個人信息。同時,快遞包裝上也常常含有消費者的姓名、電話和地址等個人信息,消費者應在丟棄快遞包裝前,先將個人信息撕毀或塗抹,防止洩露。
公共WIFI小心用
網購很快樂,但使用公共區域WIFI需小心:專家提醒消費者,在公共場所使用無線網絡時,儘量不要進行網絡購物或操作網銀,以免被惡意套取帳號密碼,造成財物損失。進入公共場合時,應及時關閉手機無線網絡自動連接功能,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連接惡意網絡熱點,更不要使用直接連接且不要驗證和密碼的公共無線網絡。
消費信貸防「李鬼」
許多消費者在網購時會用到消費金融產品進行分期付款,如果點擊了不明連結錯誤下載了仿冒App,不但沒有享受到優惠,反而由此引發包括個人信息被盜、錢財受損等在內的一系列問題。此外,有些不法分子也會打著正規金融公司的旗號,聲稱可向用戶提供高返利理財活動、貸款額度等,引導消費者通過非正規渠道下載虛假App。捷信專家提醒,一定要通過正規消費信貸服務公司的官方網站下載APP,並通過官方認證的客服電話、微信服務號來進行核實校驗,切莫把「李鬼」當李逵,釀成財產損失。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